农村创业人口增长很快

1 去试试创业网

“未来还可以通过荣誉奖励等方式,鼓励返乡创业者引导、带动更多人回家创业,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吴帅说。(记者 廖睿灵)(2021年10月19日第11版)

“要考虑如何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创业者‘兜底’。”在吴帅看来,最初返乡创业的人是否成功,将对后来者的决策造成影响。而以现实经验看,一次创业成功率往往较低。一旦创业失败,有关部门须做好返乡创业者过渡期的帮扶工作,或帮助他们实现二次创业。

软件服务也要跟上。得益于外出务工经历,多数返乡创业群体普遍擅长生产技术,不过,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强对返乡创业群体知识产权、市场开拓等领域的教育培训,也有助于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农村创业人口增长很快

河南省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型返乡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引导区内银行,创新推出“产业升级贷”“品牌贷”等50个金融创新产品,支持返乡创业企业融资;甘肃省高台县引入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弱水三千创业创新基金”,对种子期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天使投资……

“返乡创业好比移植一棵树,需要考虑它能否存活、开花、结果,果实是否能卖出去、赚到钱。这都需要政府创造更好的发展生态。”吴帅说。此外,资金、资源向来是创业中的难点、痛点。返乡创业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群体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他们往往怕借款、怕负债,资金短缺时,更愿向亲友借款,而非向金融机构借贷。“解决资金问题,需要进一步打通融资渠道,为返乡创业群体提供保障。”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通知》提出,建立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保障、激励政策体系,积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比如,为人才引进培育提供“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培育扶持资金;对创业成效突出的返乡创业人才进行跟踪培育,及时吸收进党员和村“两委”队伍等。

“前三年租金免收、后两年减半征收”“水电、消防、网络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企业完成注册,即可‘拎包入住’”……作为家乡政策的受益者,郑智刚最近正琢磨着新建一家原料工厂。“下一步,我想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让更多人不用离乡,在家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如今,放眼全国多地,各类创业平台正搭建起更加友好的返乡创业环境。在河南汝州,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模式丰富多样,初创期返乡创业企业可直接免费入驻;在湖南醴陵,“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返乡创业孵化联动机制,实现了创业孵化基地共建、资源共享;在四川宜宾,叙州区搭建起孵化物理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推广平台等,助力种子项目落地生根……

菏泽市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甄君华向记者介绍,目前,菏泽市已建立起73个创业园区(基地),其中,有6个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区(基地)。在这里,创业者能享受到最优惠的政策,以便更快落实创业计划。

好在当地政府伸了把手——2万平方米的场地,政府免费提供;税收奖励、人才补贴等,法律范围内都是最优;由于李卫华对当地情况不熟悉,有关部门主动牵线搭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李卫华的创业孵化基地慢慢有了起色。“之前的场地早就不够用啦!现在已经扩展到3万平方米左右。”李卫华告诉记者。

这一点,来自山东菏泽的李卫华深有体会。退伍后,李卫华从事过物业、酒店管理等工作。最终,他在江苏常州一家创业园落脚。2016年,在一次招商会上,他得知家乡正在引商投资。出于对家乡的情感和对菏泽发展前景的看好,李卫华决定返乡创办一家创业孵化基地。然而,不同于江苏浓厚的创业氛围,在菏泽创办一家企业,投资回报周期显然要长一些。“在外地多年,刚回来时也没什么人脉,对家乡很多情况都不了解。”李卫华坦言,一开始,连自己的创业伙伴也不看好这笔生意。

返乡容易,创业却不易。调查显示,返乡创业群体往往面临“朋友圈”“资源圈”等多方面的挑战。如若无法在家乡建立起稳定的创业团队、解决创业初期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限制,很可能会打消其返乡创业的念头。

“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指出,创业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和当地就业,从而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改善经济条件的同时,乡村文明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比如,部分地区将原先闲置的土地运用起来,建成创业园区等。这有利于倒逼乡村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2018年6月,郑智刚将企业迁回江西德兴,创办了江西德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的创业经历,让他在业内已小有名气。回乡后,不但自家企业发展红火,还带动了当地多家上下游配套设备工厂落地。一些过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在他的工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漂’了这么多年,一起出来的亲友都很想家。”在郑智刚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是灯火通明。后来,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家成了“空心村”。他期盼着,能再次看到家家户户的灯重新亮起来。

初中毕业后,郑智刚离开江西老家,来到浙江嘉兴一家无纺布设备机械厂打工,一干就是8年。2010年,已熟练掌握相关工艺的他决定自己创业。同年,杭州智玲无纺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浙江杭州落地。发展至2018年时,公司年销售额已达6000多万元。也是这一年,郑智刚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2016年6月,“贝加尔”吉他厂正式落地。不同于多数吉他厂主攻吉他代工,“贝加尔”搞起了网店,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销量领先。红火的生意,吸引了当地不少年轻人加盟“贝加尔”电商部,在家门口当起“白领”。

“和朋友聊天时,了解到老家在发展吉他产业,就有了创业的念头。”赵山此前从未涉足过这个行业,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没干过这行,但我在电商领域有经验。走电商销路,我有信心!”

在园区百余家吉他厂中,5岁多的“贝加尔”小有名气。创办这家吉他厂的“80后”老板赵山,正是一位返乡创业者。返乡之前,赵山在贵阳市从事IT行业。回家创业,缘于他与朋友的一次交谈。

打磨、上弦、喷漆……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沿着操作台一字排开。伴随机器轰鸣和刺耳的打磨声,一把把身形挺拔的吉他由此诞生。拨弄琴弦,声音悦耳。琴声源源不断,飞出大山——这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国际吉他产业园区的一处景象。

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下称《通知》),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

在贵州正安,“80后”返乡人员创办的“贝加尔”吉他厂,去年创下收入近亿元;在江西德兴,回乡创业的郑智刚正盘算着新建工厂,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在山东菏泽,退伍军人李卫华打造的创业孵化基地,孕育了不少年轻人的创业梦想……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显示,2015年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分3批组织341个县(市、区)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学借鉴并应用先进经验,继续探索创新,推动返乡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屈朝辉介绍说,小时候常看到农村烧秸秆,而秸秆燃烧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他在重庆投资了将秸秆制作成杀菌餐具的研发技术。研制成功后,屈朝辉便立即将这项技术在自己的家乡投入生产,在当地建立了秸秆回收、生产制造以及销售等配套齐全的产业链。

中科众创(重庆)秸秆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屈朝辉也是其中的一员。12月15日刚被推选为重庆山西商会会长的屈朝辉在任职演讲中号召在重庆已经事业有成的企业主适时回馈家乡,而他自己也已经在家乡临汾市金殿镇创立了一家环保餐具制造厂。

黄志友称这样的创业者为“乡贤”,“普通返乡创业者由于资金有限,很难短时间切入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但近几年已经在外成功进行了原始积累的‘乡贤’们回乡创业是这一块的主力军。”他说。

回归田园生活10多年的熊晓梅,经过努力,获得了中国第十五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之后她又继续研究农废,利用废弃柠檬枝条等,开发出柠檬叶曲奇、红柠檬膏、益生菌粉等系列产品。上田农业借此成功股改并挂牌重庆OTC市场,做好了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的准备,熊晓梅也在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

熊晓梅算是这方面比较早吃螃蟹的人。12月24日,上田生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晓梅正在接受来自央视的现场拍摄。作为放弃金融行业的高薪待遇而返乡创业12年之久的创业者,熊晓梅觉得自己现在才刚刚入门。由于选择了在重庆巴南区种植从来没有在中国西南地区成功生长的红柠檬,熊晓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来完成引进。

陕西一项针对返乡创业的调研显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多集中在传统村落,创业类别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超过30%从事种植、养殖,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业,只有5.26%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科技研发在返乡创业中存在巨大空间。

据统计,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 1010 万人;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促进了直播直销等业态快速发展。

重庆巴南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目前政策上正在鼓励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农业项目,农委将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落地再到产品生产全环节跟踪支持,对其给予资金方面的补贴以及政策资源的帮扶。

肖青认为,目前“内卷”情况比较少,因为在乡村振兴中,产业越来越细分,大家暂时不会遇到太多市场竞争,但从生产力的角度考虑,仅靠电商可能会暴露出很多不足,科技应该要对此进行补充,除了提升生产力,也能继续带动直播带货业态。

12月,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95后”的农业创业者称为“新新农人”。报告显示,拼多多平台上的“新新农人”更乐于回乡创业。截至2021年10月,拼多多中“新新农人”的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拼多多“新新农人”由2019年的29700人增至2021年的126000人,两年增长了近10万人。

巴南区特聘SYB讲师文强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利用互联网工具销售农产品的项目最常见,很多返乡农人都可以上手,并且只要愿意坚持,也容易见效。从事创业培训多年的他透露,自己接触过的返乡创业者,这样的项目是首选。

周朝华是重庆彭水县人,自己开了一家新媒体公司,利用旗下网红为家乡的特产带货。运气好产品好的情况下,一个15万粉丝的号带货50分钟,就可以销售60万元。

返乡创业实质上正在改善农村的人口结构。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底,重庆市返乡创业经济实体累计约40万户,累计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超百万人。

李波说,在返乡创业前,村子里几乎看不到18岁以上60岁以下中青年的身影,60多岁的人在农村算是正值壮年,几乎就是主要劳动力。而返乡创业的浪潮开始后,越来越多中青年回到农村。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巴南人,李波从事过物联网、商贸等行业后决定回来创业。她对返乡创业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12月21日下午,重庆巴南区的返乡创业者李波正在给当地的农户讲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知识等课程。这样的课程李波每个月都要办上两三场,为当地农户赋能。李波说,他这样做就是想为农村培育出人才,留住人才。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一年到头都在农田中吃饭睡觉。若没有人介绍,很难看出眼前皮肤黝黑、头发凌乱、满身尘土的黄志友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由于常年在农业第一线,他不仅了解农业创业,更熟知农耕技巧。利用这些知识,黄志友也在各地与当地返乡人才合作建立产业融合类型的农业产业园区。在黄志友看来,农村创业不应拘泥于形式与行业,应该利用资源优势做与生态生活相协调的项目。他透露,目前他们在福建与当地其他机构建立的农业产业园中,已入驻了上千家农业合作社,其中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农业商贸流通等类型项目均有。

“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办公室主任肖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返乡创业是一种力量。他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而人才的来源就是这些返乡人员。如今,许多区县的乡村稍大的创业项目都有返乡大学生的身影。

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为返乡创业者发放“红包”。相关人士预计,今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将比去年增长幅度更大。

3月15日,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全国妇联共同召开全国推动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视频会。会议公布了2020年返乡创业数据,据统计,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我家田少,我是不会回农村种地的,人累还弄不到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在城天天都可以进钱,在农村就别想。

他认为,一方面,返乡创业的区域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用南北方、东西部、内陆沿海的区位进行划分;另一方面,创业本质上是市场行为,关键要看市场条件是否具备。根据团队调研,在北方、西部、老少边穷等地区,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其实,作为返乡创业者,了解市场规律、把握市场机会、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市场认可,才永远是成功的关键。

看看今天的农村什么样了,没有这么骗人的吧

戴航解释称,不可否认,不论是从地方经济发展,还是从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来看,南方地区的整体条件都要更好一些。这一现状的产生,包括从政策环境、思想观念、市场规范程度等多重因素。

返乡拍风韵少妇干农活的短视频吗

他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未来选择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长。在以种植养殖为代表的传统农业之外,预计农村电商、休闲农旅、农村金融等领域会有快速发展。

创业,活着的比例,有饭吃

“现在的农村发展潜力,就相当于十年前的城镇。”戴航说,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21年乡村居民为18931元,接近于2010年城镇居民的19109元。

这一点从城镇化率也能得到反映。根据学术研究,当城镇化率达到70%时,城市化速度放缓,出现“逆城镇化”,人口开始向乡村流动。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70%(2021年末为64.72%),但是沿海发达地区大多都超过70%。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返乡创业者的规模逐步扩大。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2019年为850万、2020年1010万、2021年1120万。

之所以有千千万万的人选择下乡创业,与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要素的相对关系发生转变有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徐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40多年来,“进城”一直都是主旋律,因为城市和工业具有稀缺性。然而,这也由此带来乡村的衰落,客观上产生了乡村在经济、社会等价值方面的稀缺性。如今,乡村的性质和意义已经发生变化,其功能不再是单纯生产农产品,乡村正成为居住和创业的新天地,“归土”渐渐成为城乡关系变化的一个新变量。

钱卫新经过在11个省30多个市对产品和市场的考察后,再加上受云南省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2017年将创业领域锁定为:西双版纳雨林蜂蜜产业。从最初农户不信任,到后来跟他们交上朋友,帮助其改进养蜂技术,最大化让利农户,再到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银行”的生产经营模式,项目很快发展壮大。2021年,公司缴税突破150万元,成为规模以上企业,雨林蜂蜜也借助生鲜电商渠道销往全国。

他说,最近这一两年,整个村庄焕然一新,从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到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再到紧抓中药材与万寿菊种植、探索传统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等。“这些变化,离不开政策和社会的支持。”

返乡之后,兰春平先是跟人合伙创业,只不过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毕竟在外见过世面,2020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于村子距城市较远,土地资源少且多为山地,较难发展规模农业。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基于全县“华夏文明渭河源”文化旅游品牌的考虑,借力外部资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村支书任上,兰春平渐渐驾轻就熟。

围绕“牛大力”,该创业公司涉足从种苗培育到深加工,再到电商销售等多项业务。在公司的辐射带动下,阳江市“牛大力”种植规模接近5万亩,带动周边1750多农户增收致富。在良种良法种植标准下,5年后每亩产值一般在7万元左右。

野生“牛大力”转人工种植,由于种源混乱,导致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不高。于是,林进杰团队联合科研单位、高校,耗时3~4年时间,选育出高产、稳定的优质品种,2016年,还被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中,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进行航天育种。

林进杰称,岭南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返乡创业选择的“牛大力”,正是基于“还没有开发,或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有地理条件限制,投入小产出大,可药用可食用,民间流传广,有药典记载”等层层标准。

后来,公司业务慢慢步入正轨,目前已经成为包括种植示范基地、专用冷库、技术服务、果品质量检测中心、包装车间、农村电商、创客孵化在内的猕猴桃综合性全产业链省级示范园区。到2021年,公司线上营业额1900余万元,年产值7000余万元。肖倩也收获“宝鸡市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等各类荣誉。

2015年,在宝鸡市岐山县,肖倩创办了电商公司,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猕猴桃。创业之初,尽管满腔热血,并身兼多职,但因为经验不足,当年就亏损50多万元。“当时,我就觉得天都要塌了,因为这是我抵押了婚房,从银行贷来的创业资金。所有人都觉得我要放弃了,我真的是边哭边站起来的。”她说。

对于林岳锋来说,返回家乡,与其说是创业,倒不如说是子承父业。由于父亲是全国种粮大户,种了20多年的水稻,受其感召,两位“90后”儿子都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林岳锋与弟弟分工,利用自己擅长管理的优势,帮助由父亲担任理事长的合作社优化管理模式,并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推动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并打造出两款优质高价的大米品牌。“目前,主要是先搞好生产,争取卖更多的品牌大米,待将来时机成熟,再去考虑深加工、农旅结合等领域,不能一下子把战线拉得太长了。”他说。

此外,湛泾夫妇还将湛氏家族的老宅群,打造成“朵儿庄园”,成立旅游合作社、新媒体工作室、乡舍花园民宿,运营自媒体平台、孵化网红主播等,在创业做得有声有色之际,也带动了一大批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从2015年开始,湛泾夫妇先后投资成立电商公司、农业开发公司、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湛泾担任主要负责人,通过“脐橙园+养蜂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带动赣南脐橙、杨雅蜂蜜等农产品线上销售。

杨雅村,地处赣州市赣县区,脐橙、蜂蜜是当地特产。返乡前,湛泾夫妇就较早做了社群运营,积累有上万的粉丝,还帮亲戚家卖过脐橙,策划、文案、宣传、物流、成本核算、互联网营销等更是多年工作练就的技能。

与其说,返乡的他们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救赎”家乡;倒不如说,农村在养育他们的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能够大展拳脚、施展抱负的一方天地,并以名利双收的形式,或早或迟地成就他们,使其再次收获成长。

一次跟朋友们帮云南老家的乡亲们卖蜂蜜的公益行动,让钱卫新对返乡创业所可能发挥的作用印象深刻。“尽管和自己赚钱无关,但乡亲们卖了蜂蜜后,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有新鞋穿,养蜂家庭的生活可以改善。”当然,更主要的是蜂蜜销售背后的商机。盛产蜂蜜的西双版纳乡村,远离上海等大都市消费市场,钱卫新希望做那个打通产销渠道的人。

兰春平的返乡,跟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有关。不安于现状的他,早年间离开位于甘肃省渭源县的家乡,曾在省会兰州市打拼,先后在电脑培训学校、证券公司做培训工作。“乡村要想发展,离不开有情怀、有经验的返乡人才。”他说。

原本已在广东省佛山市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林进杰,是基于投资机遇与家乡感情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后,他在媒体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成立广告传媒公司,2011年又在商会担任职务,负责项目投资。在广东省阳江市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下,林进杰经过1年多的市场调研,瞄准了中药“牛大力”。于是,林进杰不顾家人反对,解散公司回到家乡。

肖倩返乡,跟猕猴桃有关。家乡的猕猴桃产业虽然有良好基础,但果园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品质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这看起来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她认为,挑战的背后恰恰是发展电商的机遇。

有感于父亲年岁渐高,操心家里及合作社的农事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林岳锋决定2016年返回家乡,协助家人种水稻。生于农村,再回归农村,他认为,这是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的正确决定——“因为农业生产是有意义,更是有前景的一件事。”

“多年前,一位蜂农在城市街上欲降价销售蜂蜜,却被人怀疑掺假时,蜂农回应:我连真的蜂蜜都卖不掉,怎么可能掺假来增加负担?”湛泾称,蜂农卖蜜的心酸,是刺激其返乡创业的直接诱因。

在返乡前,很多人都已在城市立足,有着相对体面的工作。江西的湛泾在银行,广东的林岳锋在建筑公司,陕西的肖倩在邮政局,广东的林进杰在广告公司,甘肃的兰春平在证券公司,云南的钱卫新在金融机构。尽管地点不同、职业各异,但他们却不约而同纷纷选择改变人生轨迹,而返乡前的“临门一脚”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慈善联合会乡村振兴委员会副总干事戴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才向农村的回流,与国家宏观战略调整、乡村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尤其是乡村市场潜力巨大有关。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返乡创业就像“在地上捡黄金”一样简单,或者适合每一个人。不论城乡,政策环境、市场机会都只是外因,创业者自身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创业者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其中,成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奋进者。湛泾、林岳锋、肖倩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官员在新闻办发布会上称,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尽管与接近3亿的全国农民工总量相比,返乡创业群体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这1000多万人做出返乡创业这一选择的背后,既是基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考虑,又有对于家乡那无处安放的乡愁,割舍不掉的地缘、血缘、亲缘关系的考虑,而更为关键的是由时代红利与互联网技术红利所共同加持的农业创业市场空白。

在银行工作7年后,湛泾从城市返回杨雅村创业;大学毕业4年后,原本已在社会上立足,月收入达到1万多元的林岳锋,也在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返回农村,协助家人种水稻;在得知家乡猕猴桃卖不上好价钱后,已在邮政局工作3年的肖倩,也选择返回农村,成立电商公司,从事农技推广、农产品电商。

邓小刚:下一步,农业农村创新创业要在圈内寻找更多的共享、共创、共赢的合作机会。围绕互联网平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产业、乡村休闲、康养、文化旅游业等快速发展。

邓小刚:目前80%以上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电商直播等蓬勃兴起。基于测算,平均每个双创主体能带动6.5个农民就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创业创新是动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表示,今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预计将达到1120万人,比2020年增加110万人。产业业态越来越丰富,带农富农效应越来越强力。

陈曦:我们想提出一个“大隐若现”的概念,把整个建筑的形态隐藏在环境当中。国内现在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想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今年29岁的陈曦毕业于海外名校,是一名建筑学硕士,拿过国内外多项设计大奖。他回到家乡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专注于美丽乡村建设。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到2021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预计将达到1120万人。农村创业蔚然成风,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有力支撑。

专题: 互联网的创业   聪嫂加盟   互联网创业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