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农村创业政策文件

1 去试试创业网

了解乡村振兴项目立项的绿色通道、税收优惠、政策补贴、基金引导等内容。国家及政府应强化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多渠道整合资源和资金,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农业部发布的《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力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乡村来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会,政策释放出红利信号,对市场主体而言是机遇,应把握好政策红利。

4)支持特色小镇发展,针对特色小镇开发专项金融产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广旅游开发建设贷、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和农家乐经营贷等业务等。

振兴农村创业政策文件

3)支持优质农业企业到境外证券所发行股票上市或到“新三板”、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有关部门建立涉农后备上市、挂牌企业库,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涉农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

1)健全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特色化的“三农”金融服务,支持其他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布局,扩大农村服务网点盖面。支持广州农商银行开展A股上市等工作,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广州地区村镇银行增资扩股、引导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对农业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

以广州为例,在地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就有了自己的探索和成果。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平衡、改进和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广州市乡村振兴的实施,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发布《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

4、提升特殊群体贷款服务。加大助学贷款的投放力度。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宽对老年人的贷款年龄限制。

2、拓宽抵押物范围。开展对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农业生产设备、运输工具、厂房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养殖场抵押、乡村景区企业经营权和门票收费权质押、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订单融资。

1、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金融引领作用,做好项目审核把关,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展业务,加大农村高标准农田、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网、通信、物流等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素。近年来,中央持续加大对农村中长期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降低信贷服务门槛和利率。中国银保监会于2019年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符合农业信贷担保支持政策的被投企业,乡村振兴基金在投资的同时,联合该省的农担对其发放农担贷,投资与贷款并行支持企业发展。

例三:江苏省设立两只百亿政府基金,江苏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和江苏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基金。两只基金首期规模均为100亿元,且均不设实体,通过省政府投资基金直接出资设立或参与子基金的方式实现投资运作,并在子基金层面带动市县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

例二:广州增城乡村振兴基金:早在2018年广州增城乡村振兴基金就已发起设立,作为先行者,该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募集5亿元。由政府引导资金与社会资本按1:1.5比例出资,由增城区人民政府与增城区9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主要投向乡村振兴产业相关项目,重点面向增城当地的乡村振兴项目。

例一:张家口绿色发展母基金委托水木资本作为受托管理机构,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第一批子基金管理机构共同设立子基金。母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80%投资于注册在张家口市区域内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子基金,剩余的20%以市场化投资的形式投资于子基金。

乡村振兴基金不局限于农业,其指向的目标群体是“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产业”。如果说扶贫更倾向于公共事业,以公平作为主要目标,那么乡村振兴基金则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机遇。在乡村振兴基金中更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财政作为引子,设定相应的让利和容错机制,另一方面也为可能存在的风险预设“防火墙”,以此方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及社会力量参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因此,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至关重要。与脱贫攻坚阶段不同,乡村振兴其实更强调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开发的要求、目标也比脱贫攻坚高,所涉及的区域和产业更加广泛。

广东省潮州市、海南省文昌市、湖南省娄底市、江西省吉安市等纷纷出台亮化工程建设的通知,对亮化工程的适用范围、财政拨款、电费补贴等均作出了规定。以海南省文昌市为例,市财政部门负责亮化设施补贴资金的拨付。住宅小区及配套设施和其他各类楼宇补贴电费50%;企业投资建设或政府委托企业管理的公共设施补贴电费60%,维护费补贴20%;商场、酒店及配套设施和写字楼等经营性楼宇亮化设施电费补贴30%。

7)农产品加工园项目:推荐并投资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支持河南驻马店、黑龙江肇东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引导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

5)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培育并认定一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导师,支持本地农民创业,引导青年返乡创业,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程纳入一次性补贴范围。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补贴,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产品加工项目,各个地方对上述项目发放补贴。

3)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2021年农业农村部将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重点支持并打造以资源聚集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培育“生产、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1)农业产业化联合项目:重点投资由区域内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农民参与的农业产业联合体,让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据推算,乡村振兴至少需投资数万亿以上,国家财政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资金支持,那么如此庞大的资金体量都涉及哪些领域呢?《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列举了12个农业项目,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将摘取部分政府重点投资项目予以展示。

4)免征契税: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承受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主体取得建设土地、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等。

2)免征增值税:转让土地使用权、承包地流转、出租国有农用地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农业服务;残疾人创业;金融机构向农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等。

1)三免三减半: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企业所得税、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享受企业所得税。

税收优惠是助力城市更新战略的重要因素,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国家落实脱贫攻坚税收优惠金额从2015年的263亿提升到2020年的1022亿,年均增长超过30%。国家税务局于2020年6月19日发布《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从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涉农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就业活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扶贫捐赠六个方面,实施了110项推动脱贫攻坚的优惠政策。鉴于篇幅有限,将摘取部分税收优惠予以展示。

、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继续通过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支持“三农”金融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2022年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广大乡村已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会。政策释放出红利信号,对市场主体而言是机遇,应把握好政策红利。同时,还要了解乡村振兴项目立项的绿色通道、税收优惠、政策补贴、基金引导等内容,2022年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广大乡村已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大机会。

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各项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对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作出部署。各地要对照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开展农村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年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加强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引领,支持农民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各地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央一号文件作出部署,提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健全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各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切不可“一刀切”推进,更不能大拆大建。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只有多听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优化环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都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

抓住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在农村道路、供水、用电、住房安全等领域发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

广大乡村,是农民群众的生活家园。良好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情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是重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创新“两化”模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各地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决心改变资源过度开发、要素投入粗放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健康的新业态,让产业绿起来,乡亲富起来。

探索“两就”路径,让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就地致富。要以县域为主阵地,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锚定“两多”目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充分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出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产业加快发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怎么干?中央一号文件聚焦重点任务,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举措,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努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让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总书记指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种地有奔头。我们这里春赏油菜花,夏销菜籽油,秋收生态米,一田多收。路通了、水清了、环境好了,大家住得舒心。”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南垭村种粮大户杨倩满面笑容。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切实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发展能力。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推动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继续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拓展帮扶领域,完善社会帮扶大格局,汇聚起强大合力。

要强化后续扶持,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措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要统筹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确保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赶上来。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选派科技特派团,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

去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8527元,同比增长22.6%,占总收入比重达到67.9%,稳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要把促进脱贫人口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总体稳定。要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技能培训,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省内劳务协作等机制作用,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乡村公益岗位、发展集体经济等措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发展脱贫产业,难在持续稳定,重在群众受益。要依托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布局,着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帮扶由到户到人向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转变。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帮助脱贫人口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

帮扶介入要尽早。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精准施策,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早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

监测对象要放宽。要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因地制宜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目前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大部分监测对象已经消除了返贫致贫风险,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并强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具体安排。接下来,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脱贫地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响鼓重槌地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历史成就。

从偏远山村搬到广西隆安县震东安置区,脱贫户马昭贵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社区配套齐全,生活方便,我们夫妻俩都参加了技术培训,家门口上班,收入年年增。”

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当前,我国承包耕地农户数为2.07亿,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5%,小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必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保障粮食安全,亿万农民是主体。为了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国家正在研究发放农资补贴,支持春耕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如何提升耕地质量?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农业农村部提出,到今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农田“必须是良田”,要求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粮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粮。“农田就是农田”,要求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今年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实打实地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全系统力量下沉一线、包省包片,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绿色高产模式集成推广,充分发挥千亩方、万亩片等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集中育秧、大垄密植、种肥同播等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田。

夏粮丰收,全年主动。受去年秋汛影响,冀鲁豫陕晋5省有1.1亿亩晚播麦,需因地因苗、分区分块加强田间管理,推动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在此基础上,巩固早稻,稳住秋粮,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2021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267亿斤,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台阶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确保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备耕时节,黑龙江省抚远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里,几十台农机具正在“体检”。“种子已经备好,农膜、农资逐渐到位,合作社3万多亩地,今年打算拿出点试种功能稻米。”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说:“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尝尝种粮增收的甜头。”

申报流程:通过“免申直补”的方式直接将补贴发送至企业账户下,企业无需提交申请。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需向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用于缴费的个人账户以接收返还资金。系统无法筛选生成返还信息的企业或个体经济等用人单位,可登陆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址,进入企业网厅进行申报。

申报资料:通过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比对上一年度参保数据,按企业划型自动计算返还比例及金额,企业无需提供资料。大型及其他企业返还上一年度失业保险缴费总额的50%,中小微企业及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返还上一年度失业保险费总额的90%。

2.个人线上申请。登录内蒙古人社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劳动就业、创业服务、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资格审核,立即办理,注册申请,填制表格(提交相关资料),提交申请。

申请条件:对自主创业并取得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脱贫人口、农村牧区自主创业农牧民、返乡创业农民工,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小微企业。

3.营业执照(或工商登记注册证、民政登记证书;开办“网店”的,应提供网址和登记注册页面截图、支付平台收支明细、销售产品列表及单价等材料)复印件;

申请条件: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1.职业培训开班审批表1份、职业培训教学计划书1份、职业培训学员花名册1份、基本身份类证明(包括身份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社会保障卡,政策申办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提供即可)1份;

申请条件:脱贫劳动力、低收入农村牧区劳动力、未继续升学的农牧区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参加培训合格或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申请条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且输出人员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6个月(含6个月)以上的。

政策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脱贫劳动力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申请条件:吸纳5人(含5人)以上脱贫劳动力就业,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含6个月)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且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1980元、二类地区1910元、三类地区1850元)。

专题: 科睿加盟   女装加盟店   报纸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