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两口创业送货上门

1 去试试创业网

2021年,公司线上线下累计农产品销售额超1.7亿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这才是新农村该有的新气象。”陈陶胜夫妇说,他们将在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核心农特产品的同时,加强培训,把更多的青年农民打造成电商达人。

村里种养基地的成功经验也为二人注入信心, 他们先后与57家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基地以及37个村级供销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带动2500余户贫困户增收,并帮扶16家合作社(农户)开设网店,孵化创建出“施祥龙牌”稻虾米、“黄玉介”牌瓜蒌子、“浮山”牌黑荞麦等一批叫得响的地区特色产品。

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销售数量的日益增长,夫妇二人开始做起生产端文章。2017年,他们先后在该县枞阳镇戚矶村和展望村流转土地400多亩,种植草莓、葡萄、萝卜、莲藕,养殖龙虾等,转向产销一体化,并将基地打造成枞阳县产业扶贫项目基地,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还直接带动135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增收。

农村小两口创业送货上门

随着大闸蟹订单不断增加,他们顺势将当地的禽蛋、果蔬、龙虾、白茶、土鸡、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纷纷搬到网络平台,一时间,枞阳“土产品”成了“抢手货”。

夫妇二人的信心源于对电商行业的精准把握。陈陶胜说,当时正值淘宝等电商兴起,他们迅速从传统销售模式转战网络平台,成了枞阳大闸蟹电商销售“第一人”。

“那时,一年的工资收入有几十万元,回乡时,我只好借口说是休年假,过了很久才敢告诉家人我辞职了。”方慧娟说,自从上大学后,每次回家,看到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守的老人在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后,到手的收入少之又少时,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她觉得,现代农村和农业本不该是这个样子,她深信,只要年轻人肯回来,农业将有广阔前景。

陈陶胜说,家乡拥有众多特色农副产品,尤其是白荡湖大闸蟹,一直是他当兵期间心心念念的美味。他创业就是从菜市场门口摆地摊卖大闸蟹开始的。

80后夫妇陈陶胜、方慧娟,一个是退伍军人,一个是都市白领,他们带着对田野的眷恋和希望返乡创业,将菜市场门口的一个地摊逐渐发展成年销售额一两亿元的省级示范企业,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

从女老板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对生活的幸福感,虽然家乡的阳光把俩口子的脸晒的黝黑,但那双勤劳手挣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靠劳动吃饭不丑。

这种经营方式想不赚钱都难,我偷偷问过女老板,一个月不止赚一万吧,女老板直笑,我也是做这个的,你不说我也猜个大概,肯定不止一万。女老板还笑着说这个是秘密不告诉你。

还别说,这送货上门就是好,由于没有租金水电等开支,俩口子定位了薄利多销,而且服务态度好,味道也可以,时间长了,竟也在三里五村小有名气,农忙时,更是俏的很,乡亲们图省事儿,买点卤菜喝点啤酒吃点家乡的变蛋,就是一顿饭。

由于家乡人喜食凉菜,这流动的卤菜摊上品种挺丰富的,有卤猪头肉,卤鸡头鸭头,卤鸡心鸡杂,卤鸡腿鸭腿,卤红肠,卤猪耳朵,卤口条,卤鸡爪鸭脖子,还有卤海带,卤鹌鹑蛋等一些小素菜。

但光吃老本也不行啊,还是要想办法,后来经过再三考虑,还是舍不得放弃做卤菜的念头,干脆搞个流动摊卖,与其开店坐等生意上门,不如主动出击送货上门,说干就干,俩口子就开始了创业。

在我们邻村有户人家,男的原先常年在外打工,干久了也厌倦了打工的生活,于去年回了家,这两口子头脑灵活,男的年轻时做过乡村厨师,有点厨艺,俩口子就商量要不在集上盘个店面做家乡卤菜卖,后实地考察,还是觉得不妥,一是店面租金一年万把块,二是没有好的位置,就放弃了开店。

在农村生活,不缺吃不缺穿,就是收入少,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有人在农村就能赚到钱,而且月收入近万元,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不是一件易事,彭文美和周定每天早早地就要出去采摘果子、收货,手机更是离不开手,下午在家时又要忙着发货。虽然辛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吃顿热乎乎的饭,能让彭文美和周定充满干劲。“我们现在能陪伴着孩子长大,能照顾家里老人,有一份拼命创业的事业,还能助力老乡增收,这样的日子,很充实,很开心!”彭文美和周定笑着说。

环视周定家中的货品,记者发现,水果、蜂蜜、腊肉等货品全是云阳本地的,有这么好的销售渠道,难道没有其他地区的企业找上门来?“怎么没有,但我辞职回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念家乡,我想就算卖农货,也要先帮着我们老乡卖,帮他们挣点钱。”在外漂泊了二十年,如今已有39岁的周定真诚地说。

“我们很多客户都是回头客,大家都很相信我们的货物品质。因此,我们发出去的货物必须经过自己的手和眼,即使效率低点,也不能马虎。”彭文美说。

“开始我有点不高兴,因为她只要好的,差一点的即使我们摘下来彭文美也不要,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她给我的收购价比较高,又买得多,算下来,我卖的钱还多些。”杨艳明白了彭文美的苦心。目前,借助电商销售,杨艳家近1500公斤无核桔已销出了700公斤左右。

水口镇老林村的村民杨艳,她家里栽种了0.27公顷无核桔,今年迎来了丰产期,杨艳每次看到彭文美夫妇来采摘无核桔,总要领着他们去果子结得最好的地里。杨艳告诉记者,以前每逢无核桔成熟,都是一家人肩挑背扛,运到集镇上售卖,因销路不好,大部分果子都烂在了地里,非常可惜。今年,彭文美主动找上门,帮杨艳卖起了无核桔,但彭文美夫妇只摘个大皮薄质量好的。

一旦接到订单,彭文美就和周定亲自去采摘、收购,即使别人承诺送货上门也不干!“品质是我们的立店之本,只有严格把握品质,保证货真价实,才能走得长远。”周定解释说。

周定从重庆主城辞职回家,彭文美把农特产品地域扩展到了走云安的梨、渠马的桃、人和的红糖……她和周定跑遍了全县各个乡镇,搜寻质优价廉的农特产品。

经营顺丰速运服务点的物流优势也与电商销售相互借力。因为自家经营服务点随着寄件量的增长,彭文美时常能享受到顺丰速运的优惠活动,这不仅为其降低了不少物流成本,而且顺丰速运的快捷也使得水果等生鲜物品能完好无损地抵达目的地,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有着丰富工作经历的彭文美在经营顺丰速运服务点时,发现水口的快递货运量并不多,如何增加货运量?她将目光投向了本地的农特产品。“在外面的很多老乡想吃家乡的土李子、冰薄月饼等农特产品,而乡民们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粮食果品又卖不出。于是我就琢磨能不能串联起需求与供给,利用顺丰速运服务点的物流优势,发展电商,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彭文美说干就干,她先从水口镇的农特产品入手,到村民家中,用手机拍摄村民制作的洋芋片、红苕粉等小视频、照片以及价格等信息,发布在朋友圈进行推介,若有客户询问下单,再从村民家中购买,包邮速递给客户。

“我老婆之前在广州开小厂,也做过销售,干得一直不错,但因生二胎,前年她就回了老家。回家后,她没有坐吃等喝,而是经营起了顺丰速运服务点,后来又开始发展电商。如果我把在重庆的工作辞了,家里就没有稳定的收入了,还是有点担心。”这份担忧最终并没有成为周定回家创业的拦路石,反而成了夫妻齐心协力往前奔跑的动力器。

“老公,你回来吧,咱们一起好好经营自己的事业。”一年前,在水口镇经营着一家顺丰速运服务点的彭文美和老公周定商量着未来。这对周定来说,要不要辞职回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实邦以上海为总部,已分设南京、成都、福州、广州、南宁、常熟等分公司,网点覆盖全国各大城市,让客户尊享一对一的仓储服务,已解决100万户家庭及企业的仓储问题。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与实邦展开合作,实邦用大师级的匠心精神,铸造军工级的货架品牌。未来的实邦,将为全球商家的仓储问题提供更趋完美的解决方案。

如今,实邦公司拥有200余亩智能仓储产业基地,现已研发出无人智能叉车等高新技术硬件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软件,形成了定制化智能仓储整体解决方案。15万㎡产业园智能核心技术,30多道流程工艺,5重检测严格品控,符合197项欧盟标准,公司更是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系列的动作使实邦货架有了长足的发展,在2015年实现了月销千万,全年破亿的销售额,堪称行业在线上的奇迹。在熊小荣和王考云的精心经营下,于2016年开始布局仓储智能化和产业园基地,实邦货架又开始了全新的飞跃。

实邦货架入驻天猫以后开始实施品牌战略,明确了“货真架实,邦你到家”的企业理念,通过扁平化管理,渗透了实邦货架研产销及规划设计、送货上门、安装售后的一条龙服务。由此理念出发,实邦货架开始走线上结合线下的O2O道路。线下店铺的铺设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问题。

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邦货架稳居行业榜首,业绩逐年稳步增长。2007年开始,实邦已经做到了月销50万左右。实邦货架为了做好品质,熊小荣跑遍了全国各大钢材产地,比较了全国仓储货架的大型工厂。服务方面,实邦货架就是不断地抠细节,把各个环节剖开来做,力求做到极致。这些都做好了,类目第一的地位从未旁落过。

尽管大件物流的问题举步维艰,好在整个淘宝网卖货架的就实邦一家,没有竞争对手。妻子王考云在线上研究运营及推广,标题优化和详情页,直通车和钻展。熊小荣主要跑货源,把好品质关。夫妻俩里应外合,打响了实邦货架的知名度。一个货架淘宝店月销达到了五万。仓储货架行业的电商空白就这样机缘巧合地被一对农村夫妇给填补了。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熊小荣和其姐夫聊天,姐夫说他有个同学在淘宝网上卖丝巾一个月能挣2000多,卖掉了就去市场拿货发给客户。熊小荣的妻子王考云对此事来了兴趣:网上能卖丝巾,那我们的实邦货架是不是也可以拿到网上去卖呢?从此,夫妻俩踏上了电商之路,搭上了马云的这班顺风车。

于是,他跟着堂兄做货架订制销售。夏天的时候顶着38—40度的高温,买一部二手自行车,在上海大街小巷跑,发名片、贴小广告,一整天可以骑100多公里,有时甚至骑着骑着都能睡着从自行车上摔倒,家人支撑着他一路走来,让他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2000年,初次创业失败的熊小荣来到了上海,没想过所谓大理想大抱负,只求在这个大都市有个落脚点。人说上海遍地是黄金,他相信只要人在上海就有机会。

熊小荣和他的实邦货架之路要从1995年说起。彼时,江西老家的人很多都从事了仓储货架的行业,拿料加工进行销售。自然地,熊小荣为了生存也加入了这个行业,从跑业务做起。有了点小积蓄后就租下一间小商铺,从工厂拿货,自己组装上架出售。但线下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市场格局,从中突围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对农村夫妇,原本只是去魔都求生存,却机缘巧合闯进了电商的世界。历经了每天骑行100公里的创业之路,最终创造了年销破亿的奇迹,登上了类目第一的宝座。打造这一神话的这对夫妇就是实邦货架的创始人:熊小荣和王考云,平凡人物究竟是如何在电商的平台上造就非凡人生的呢?

专题: 素吃加盟   环保互联网创业   创业项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