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80后创业的人叫什么

0 去试试创业网

作为80后新农人,周文霞返乡创业,用香椿带动乡村振兴,助力乡亲共同富裕。她坚信永远跟党走,砥砺前行,生态兴、产业旺、农民富的香椿小镇梦想终会实现,“一定能给我们1369名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卷”。(本文照片由周文霞提供)

同时,为了更好培养高素质农民,在村委会、农广校的帮助下,周文霞邀请专家团队在驿站设立培训班,将农民培养成“高素质”“不走的”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80后创业的人叫什么

周文霞向村委会提出了申请,将荒废20余年的村小学改成了圣水峪村幸福晚年驿站和儿童之家——不仅解决了老人的日间照料问题,还能监督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情况。

香椿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了,忙碌之外的其他问题就来了。“因为四五十岁有劳动力的乡亲都在给我们做香椿产业了,家里的老年人、小孩和残疾人就没人管了。”全村一共1300多人,有78名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300人。老人、小孩的照料问题怎么办?

“我们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互联网创业 政府扶持,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由单一农业生产变成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周文霞介绍。

“目前我们已经有香椿酱、香椿酒、香椿饺子、香椿面等产品。以香椿为主体,带动深加工产业、民宿共同发展。”“我们周边的100亩香椿基地要做成香椿产业园,既可以观光,又可以开展培训学习。”因地势海拔的不同,香椿的生长成熟期也各异,周文霞还打算在海拔200米、600米、800米分别修建三个标准产业园,保证各个时段都有最新鲜的香椿。

“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正好给我们产业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借此东风,她申请了香椿蘑菇加工厂的项目,希望能延长产业链,开展深加工,提高香椿产品的附加值。

“2018年,我们拿到了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我们又获得了地标认证产品。”前不久,参加北京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并且在20进10的环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正把家乡圣水峪村的农产品带出大山,将财富吸引回来。

周文霞坚定认为,自己一个人富,不算富;要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富起来,才算富。北京市农广校、房山区农广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对周文霞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我一下茅塞顿开,有出路了,我要和乡亲们一起致富。”

三年来,周文霞团队针对香椿开展老树保护、幼苗繁育、绿色栽培和深加工研究,建成香椿种植基地3336亩,占圣水峪地区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四,着力打造生态兴产业旺农民富的香椿小镇。

圣水峪村是以种植香椿为主的原生态农业大村,著名的上方山 4A 级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村内。上方山香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是香椿并没有让村民致富,滞销现象非常严重,村民不得不外出打工,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香椿是上方山的三宝之首,明清时期就是皇家的贡品,吃起来清香满席。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人去做,看到这么宝贵的资源,周文霞抓住了机会。

“看到村民经济水平和20年前相比没有任何提高,让我很心酸、很心痛。”周文霞离开乡村时,不到20岁。20年后,她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重返圣水峪村。

中国网讯(记者 王静 实习记者 杨宇帆)燕山余脉,北京市房山区圣水峪村,每到春天,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一种奇异的香味传来——漫山遍野的香椿树在春风照拂下,发出新芽来。“小香椿”带动大产业,更为这个乡村的父老乡亲带来新生活。

记者还参观了一个草莓种植基地,有10来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亩左右,由湖北来的一家四口经营着。正是草莓上市季节,大棚里尽是红彤彤的草莓,看上去十分诱人。有意思的是,这家的女主人叫任艺,喜欢写诗。在他们住的棚子的壁上挂着几张红纸,上面抄录着她写的诗,其中一首云:“乡亲盼春归,田野听惊雷。暖风山村过,含笑品草莓。”

冒着冷风细雨,张维带记者去参观村里的创业项目。办公室旁边,就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大棚,两个年轻人在这里搞多肉植物种植。其中一人叫刘利程,三十出头,他说他是学新闻的,还在湖南日报经济部实习过。过年没回家,母亲从衡阳老家过来陪他。他们种的多肉植物有300多种冬天野外做什么小生意赚钱,可谓应有尽有,线上线下销售,销到了全国除西藏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年销售收入有七八十万元。

张维说,开发农村,需要投入大把资金。可哪有这么多资金?而且,搞农业风险也很大。因此,他追求的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小而精”,这样人人可创业,风险也可控。现在来沿江村创业的有100多人,共租用土地1200多亩,有种菜的、种草莓的、种多肉植物的,也有办荷园的、养宠物的、搞中医药科普的,多种多样。创业者多是年轻人,他们本金不多,但有热情、有创意,从“小”入手,灵活机动,讲究特色,很快干出了名堂。

张维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合作社,把村民的地流转过来,再租给创业者。创业者不用跟村民直接打交道,可专心搞生产经营。而村民可获得土地租金,创业项目办好了还能分红,也可去务工。创业者把一个地方搞活了,客源多了,村民办民宿、农家乐,直接卖菜、禽、猪等,获益很多。

卖小菜搞出了大名堂,但张维仍然没有满足。他观察了很久,也思考了很多。农村怎么开发?不能只是卖点小菜。沿江村有房有地,这些资源怎么盘活?自己没有足够多的资本,张维便想到一个办法:“共享农村”。也就是把各路创客引到村里来创业,一起开发村里的资源。

但张维总觉得这是“小打小闹”,并不满足。后来,他创办湖南菜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菜菜农业”网络平台。农户把自产的蔬菜晒到网上,市民“点菜”下单。这个平台有点像“淘宝网”,沿江村以外的农产品,如怀化的橙子、湘西的腊肉等,都可以拿来卖。城里的东西,也可通过这个平台卖到乡下,形成城乡双向交流。在网络平台助力下,去年合作社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沿江村顾名思义,就在湘江边。江边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园,是张维创办的星南多样化生态采摘园。园中一栋板房宝鸡植物园小生意好做吗,就是张维的办公室。

一个80后年轻人,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大学毕业在城市工作几年后又辞职回到村里创业,还用市场化手段引来100多个创客,一起践行他的“共享农村”新理念,把一个村子变成了创业乐土。

专题: 佐佑加盟   互联网创业感想   加盟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