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离职农村创业养殖

0 去试试创业网

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成立武宁县牧富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恒玖源科技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发展生态养殖与生态种植产业。当前,一家年养殖可达6000余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场已全面完工,今年仔猪已出栏3000余头,盈利550余万元。已建成蔬菜大棚70亩,种植30亩竹荪、10亩蔬菜。带动本村5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100人,并让7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6万元。启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并引入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推动石坑村茶叶、莲子、茶油等成为品质高、价格好、卖得出的高质量热销农产品,带动当地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从小在石坑村长大,李星对村里的情况“门儿清”。石坑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离集镇10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上任伊始,李星筹资修了两座桥,方便村民出行。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一方面引进本村的能人、乡贤回村创业,成立种养企业,还帮助企业搭建了展示、沟通的平台。2021年,石坑村党支部被评选为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为了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李星又为村里争取到“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帮扶村。

虽然事业越做越大,但李星始终不忘家乡父老,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带回家乡、造福乡里。2018年,李星响应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回到家乡创业,并与石坑村委会合作,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等问题。

李星,1985年出生于武宁县船滩镇石坑村。2009年,浙江大学动物营养研究生毕业后农村创业感恩视频观后感,就职于江苏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从事猪饲料配方与开发工作,开始了在畜牧行业奋斗的历程,并出任公司高管。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李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娃蜕变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全面的企业经营者。2017年,李星从外企辞职,自己创办了生猪养殖企业。

外企离职农村创业养殖

乡村CEO王德超:从城市白领到“养鹅达人”!!

近十年的踏实肯干和诚信经营已经让他的家庭农场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乡村CEO”培训又让王德超认识到了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开始更加严格地把控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有形的商标品牌和无形的口碑效应为自己打造销售市场的通行证。

王德超的未来计划中也有着乡亲们的位置,在他的设想中,他会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大家销售蔬菜;同时,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一些长期工作岗位也提上日程,这又给乡亲们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现在大家还没什么抗风险能力,成本也不够,等大家的‘荷包’都鼓起来,我计划带大家一起养鹅。”王德超的规划并非他一人独行。

除了家庭农场自身的发展,王德超还积极带动周围村民致富,农场的粮食和蔬菜种植会产生大量的零工岗位,给乡亲们带来每年30多万元的收入。为了响应政府的扶贫计划,王德超的农场在2018年找到了38户缺乏劳动能力或特别困难的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分红中来。

凭借着成活率高、体型好等优势特点,养鹅场里的鹅在价格、质量上的竞争力也明显提高,市场名气逐步打响,各地采购商纷至沓来,王德超与农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养鹅场的出栏肉鹅销售前景良好。

“我们的联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来的。”提起联盟王德超显得很自豪。“我们有一个考核准入机制,需要参加过农业农村局的培训,取得了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家庭农场主才能加入”。这样的一个联盟目前在广汉市拥有100多名成员,形成了一个产业资源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同时这也是一个与政府相关部门有效沟通的渠道,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人负责与联盟的联系,及时充分地了解农业从业者的现实需求,为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养鹅事业步入正轨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王德超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对于这项事业也越来越有激情,他不但帮村民解决了滞销蔬菜的处理问题,还把自家的养鹅场做成了当地一张新的产业名牌。

2020年,农场总收入400多万元,其中养鹅场经营收入可以占到80%,蔬菜和粮食共占20%;养鹅场的利润率在18%左右,粮食蔬菜的利润率在15%左右,年净收益可以达到60万元至70万元。

不仅如此,农场还与多个屠宰场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出栏商品鹅大部分直接销售给屠宰场。除此之外,农场还在邻近的什邡市建立了实体门店,推出了烧鹅、油烫鹅等一系列加工鹅产品。农场的20多亩蔬菜大棚实行菜稻轮作,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莴笋和空心菜等作物,每年可生产无公害粮食100吨,无公害蔬菜300余吨。

十年的辛勤劳动和苦心经营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王德超的农场拥有固定资产136万元,种养面积160亩,其中有35亩的设施农业,包括15亩养鹅场和20亩蔬菜大棚。农场种鹅存栏量达到1万羽以上,是广汉市最大的商品鹅养殖基地,每月产出两批商品鹅,每批大概2000羽,可以实现年出栏商品鹅4万羽。商品鹅出栏养殖周期在70天左右,夏季出栏平均重量为7.5斤,冬季则可以达到8斤。

“开始为了成立家庭农场,我跑遍了马嘶村6组村民的家,从20余户村民处承包了15亩土地,并与村民代表6组组长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签订了14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建立了10多亩的养鹅场,扩大了养殖规模。”王德超称,和桂花村村委的“合作”后,农场的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他顺势发挥自己机械工程师的专业特长,置办了全套的机械化养鹅设备,让鹅场实现了全机械化喂养,并开始实行鹅与蔬菜轮牧轮种种养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养三至四批鹅种一批蔬菜,鹅食弃菜、鹅粪肥田,完成了无公害生产的种养循环。

创业的初期总是艰难的,王德超夫妻俩吃住在养鹅场,天天风雨无阻上街收烂菜叶,从拌料喂食到打针防疫,从保温育种到投药清污,不懂的就向当地的养鹅农户请教学习或者上网搜索。“最开始我们引进了山花鹅和泰州鹅,繁杂的养殖环节搞得我焦头烂额。那阵子白天黑夜都在养鹅场里忙活,但鹅群还是染病了,鹅苗成活率也不高。”对于初办养鹅场的场景,王德超依旧记忆犹新。

王德超随即开始了几个月的市场调研,他发现,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追求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肉鹅市场需求量不断上涨,各类鹅产品的市场价值也不断提高。2012年初,王德超在父亲和妻子的帮助下,用这几年攒下的10万元积蓄,在自家的几亩地上养了1000只种鹅。

“刚开始其实只想找份工作养家糊口,正好观察到了我们镇蔬菜种植的一些困境和养鹅产业的前景,就办起了养鹅场。”王德超称,四川省江河纵横、水草丰茂,是我国养鹅数量最多的省份,当地农户一直有养鹅的习惯;鹅又属于节粮型可食草家畜,耐粗饲,生长周期中需要大量的青贮饲料,正好可以消耗当地滞销的蔬菜;肉鹅业还具有耗料少、投入低、周转快、用途广、效益高等特点,正适合作为回乡创业的产业。

王德超的家乡金轮镇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是远近闻名的“菜篮子”,王德超的父母也是当地众多菜农中的一位。蔬菜的市场波动大,有时候蔬菜滞销,菜农们只能将菜打烂在菜地里。王德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就在此时,养鹅进入了他的视野。

创业之初,他和妻子一起住过养鹅场,上街收过烂菜叶,十年光景,王德超成为“乡村CEO”中的一员,从城市白领成长为“田间专家”“地头秀才”。目前,农场采用鹅与蔬菜轮牧轮种种养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机械化养殖,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发展。

大学毕业后,王德超一直在外企做机械工程师助理,2011年底,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他辞职回到家乡四川省广元市金轮镇创业,创建了自己的家庭农场。

未来,南京农业大学水产团队还将继续进行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金农2号“的选育工作,并继续研发更加经济、环保、营养精准的中华绒螯蟹专用配合饲料。“希望更多肥美、鲜甜、丰腴、高营养价值的中华绒螯蟹走向老百姓的餐桌。”张定东说。

“‘金农1号’一点不‘挑食’,只要给它们投喂符合河蟹配合饲料行业标准的优质饲料,就可以保证它们的健康成长。而且配合饲料使用成本实际比幼杂鱼还更低。”育种团队成员李向飞副教授说。

“没有好的品种,没有好的饲料,养不出好的河蟹!”张伟刚是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养殖户。2007年他从南京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2011年从外企辞职后到后圩村创业搞河蟹养殖。10多年养殖河蟹,遭遇了品种退化(成活率低、规格小、整齐度差、发病率高)等各种波折。2019年起,张伟刚开始引进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单位产量和利润提高了30%左右。养了300亩,现在每亩净利润大概8000元!”张伟刚兴奋地说,与投喂幼杂鱼相比,全程使用配合饲料投喂,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减少了病害发生、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河蟹的品质和风味有了明显的提升,线上和线下销售的客户群稳定冬天晚上能做什么小生意,回头客增多。

因为河蟹种群的特殊性,河蟹的繁殖配对得分清“奇偶”年。据介绍,河蟹生活史仅有2年,奇数年出生的河蟹要到偶数年才能性成熟,同理,偶数年出生的也要到奇数年性成熟。因此,正常情况下奇数年出生的河蟹不能与偶数年出生的河蟹繁殖配对,需要分别建立奇数年和偶数年选育系,所以团队所经历的试验要比其他水产品种更长、更复杂。“虽然是一个品种,却承担了双倍的工作量。”育种团队成员蒋广震教授感慨道。

2009年,团队从长江江都至泰州段水域收集中华绒螯蟹野生雄蟹,从江苏高淳、金坛地区收集中华绒螯蟹养殖雌蟹,共1024只个体构建偶数年基础群体。2010年以同样配组办法收集的956只个体构建奇数年基础群体,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偶年同步选育,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奇偶年选育系统一由“金农1号”命名。

能否培育一种更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从种质源头上解决河蟹配合饲料适应性的难题?科研团队早在十几年前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们从长江水系选择了一些野生中华绒螯蟹,从一些重要养殖区筛选了人工养殖亲本,在全程只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条件下,持续多代选留长得快、长得大的“好苗子”,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技术,在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取得显著的遗传进展。经历10余年,培育出能够很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与投喂幼杂鱼对比,新品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成蟹规格、肥满度和繁殖力没有影响,更突出的是成蟹风味品质具有味鲜无腥、脂香味浓、口味回甘、膏黄丰满、不易退膏的优点。

“池塘养殖是目前河蟹养殖的主要方式。但人工配合饲料的贡献率不足30%。业内专家早在20年前就呼吁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晚上一般做什么小生意挣钱,但固有的观念很难逆转过来。传统农户喜欢投喂幼杂鱼,但是这样的喂养方式质量安全不可控,水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机械化、智能化投喂。”刘文斌教授介绍。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在多个地理种群中,尤其以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品质最佳。近年来,随着河蟹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和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攀升。

“全程只吃人工配合饲料,是‘金农1号’最大的特点。”张定东介绍。自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以来,正在全面推进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而这一新品种通过审定,将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和河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专题: 网卡加盟   草坪加盟   航拍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