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植创业的事迹怎么写

1 去试试创业网

从个体种植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唐赢走出了特色农业综合发展的道路。他先后被评为“池州市农民创业带头人”“池州市粮食生产大户”“安徽省种粮大户”和“全国种粮大户”,今年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 徐建 本报见记者 阮孟玥)

事业有成,唐赢没有忘记乡邻。他每年提供多个务工岗位,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70多岁的茅坦村村民杜荣宇经常到合作社务工。“农忙季节,一天能有200元收入,我很满意。”老杜说。

2014年,唐赢注册了赢亮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在唐赢的成功示范下,村民唐善金、王强龙等也成为芡实种植大户。

农村种植创业的事迹怎么写

唐赢开始购置设备,承包千亩圩田,开启芡实种植新项目。他将种植和收购结合起来,不仅带动村民一起种芡实,还实行订单收购,解决村民种植芡实的销售之忧。

“唐赢这小伙子啊,肯钻研、脑筋活,是个有想法的人。”村书记胡胜华告诉记者,听说哪里的农业生产发达,唐赢就去哪里“取经”。在一次天长市农业交流会上,唐赢受到启发:村里邻近长江,水面资源丰富,适合种植芡实。

尝到甜头后,唐赢的干劲更足了。他将目光瞄准到订单农业上,大胆选用产量不高但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并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订单。当年,他将水稻卖出高价,成为墩上街道第一批签订优质米订单生产的大户。

困难并没有击倒他。唐赢向有经验的老农民多番请教,并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学会了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第二年,他从选种到耕作,每个环节都兢兢业业,终于喜获丰收。

唐赢是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山湖村人,和村里很多村民一样,他初中刚毕业就选择了外出打工。回乡时,唐赢看到家乡的土地大量抛荒,他觉察到这片广袤的土地是有发展空间的,毅然返乡承包了120亩水田,开启了农田里的创业之路。

“作为一个农民,能当选全国劳模,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耀!我会继续扎根农田,带动周围农户,一起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12月18日,当记者见到唐赢时,这位勤劳的庄稼汉正驾着船,带领村民们打捞芡实。

对今后的发展,张亚涛目标明确:“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我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乡亲在乡村振兴路上,通过香菇产业增收致富,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政府的支持下,张亚涛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香菇产业,并新建了冷库和专门的制菌棚,为附近村民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

从栽培、日常管护到市场开拓,张亚涛从零开始摸索,当地政府也积极协调技术员提供指导,帮他解决了不少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两年的经营,张亚涛打开了市场,在周边城市发展了一批固定客户,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香菇种植“专家”。

今年35岁的张亚涛是本村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成都打工,从事设计工作。2020年,了解到食用菌种植前景广阔,经过多方考察,张亚涛返乡从事香菇种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了一名乡村“新农人”。

“今年香菇品质比去年好,产量也高,采摘旺季马上就要到了,估计每天能产香菇一万多公斤。”走进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东三召乡侯二村的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张亚涛看着一朵朵破袋而出的香菇喜笑颜开。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装箱、外运,一派忙碌的景象。

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让杨小龙整个人都晒成了古铜色,但他依然乐在其中,而他也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摇身变成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他说,农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而他的梦想就是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科学种植、规模化种植,让农业更高效、农民更富裕。

刚开始,由于资金困难,技术缺乏,加上经验不足,杨小龙一度举步维艰。面对承包土地中的一些荒草地,杨小龙起早摸黑忙碌在田间,春夏秋三个季节和农田里的水稻“形影不离”。那时候,杨小龙还在依靠耕牛、犁耙,手提肩扛,尽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辛勤劳动一年,除去开支后所剩无几。

杨小龙是附近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这些年,他通过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收。然而十几年前,杨小龙依靠的还是“面朝黄体背朝天”的耕作模式。200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的田地抛荒,土生土长的农民杨小龙看在眼里,十分心疼。于是,他放弃自己在砖厂的生意,带着积攒下来的资金,承包了村里两百多亩土地,开始种植水稻。

初冬时节,衡阳县西渡镇三联社区,一千多亩优质稻遍地金黄,趁着晴好天气,种粮大户杨小龙正组织农机收割成熟的晚稻,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颗粒饱满的稻谷被联合收割机尽收囊中,预计亩产可达1200斤。

当被问到对未来农业发展的看法,陈如平脱口而出八个字:前景很好,过程很苦。陈如平说,开始农业创业之后才体会到创业的辛苦,但他并没因此而放弃。在他看来,现代农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科技也逐渐转变着农业的种植方式。如今,乡亲们也开始逐渐接受他的种田理念,和他一起在农业领域继续耕耘。

采访中,现年60岁的陈如平多次提到他的“六字真言”:敬天、敬地、敬人。在他看来,即便是现代农业,也要受到天气、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地也仍然是开展农业活动的重要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耕地,努力让乡亲们接受农业新思维,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陈如平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们一起增产增收。陈如平合作社的地,都是从附近村民那里承包。以前,农民自己种田,收入少、付出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城打工,只留下老人守在家里。陈如平如今承包了周边400余亩土地,并聘请当地村民帮忙种田。带领了村民们一起致富。

蒙城县如平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淝河村团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如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围绕“培强、规范、灵活、有效”的原则,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面积400余亩,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以服务农民、致富农村为目标,带领农民们一起致富。

蒙城县如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金50万元,法人:陈如平,公司位于蒙城县漆园街道淝河村113号,承包土地400亩,总投资100万元,带动就业20人。

专题: 女装加盟店   快餐店加盟   创业项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