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子养牛创业案例

1 去试试创业网

如今,张金社、张永杰父子俩已成为段家集乡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但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他们产业发展的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3年,父子俩也有了新的打算,“我们想继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争取存栏量达到80头,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父子俩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喂猪、喂牛。他们分工明确,张金社负责打扫牛圈、喂饲料,张永杰则外出联系销售、购买饲料、钻研养殖技术等。在父子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

后来,他们父子二人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又一次购进了一批生猪进行养殖。这一次,他们努力学习养猪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养殖,终于成功了。“300头的养殖规模,政府补贴了10万元,还建了2个棚舍。”张永杰说,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家的生猪养殖逐渐向规模化发展。

2016年,张永杰和父亲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养猪效益还不错晚上摆摊小生意好做吗,便开始尝试搞养殖。没有场地,张永杰就找伯父商量,将伯父家废弃的窑洞改成了猪圈。有了场地,张金社父子俩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贷了款,买了30头生猪。然而,创业并非易事,2017年,猪肉掉价,父子俩当年就赔了30万元。父子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坚信,只要认准了,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农村父子养牛创业案例

过去,张永杰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外打工,可是,常年在外,一家人聚少离多。张永杰就把返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张金社,张金社非常支持。回到家乡之初,张永杰也不知道干什么项目好,卖过一段时间水果,效益并不好,就草草收场了。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合水县段家集乡化沟村养殖户张金社家里,他正在给牛添加饲草,他的儿子张永杰清理完猪舍后就忙着给牛粉碎草料。“这几年我和父亲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养猪、养牛上了。”张永杰说。

如今,杨远超父子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致富典型,许多山里的年轻人也相继加入养牛事业。“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杨远超表示,他将朝着标准化养殖目标努力,做优肉牛产业,希望也能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此前,选址、选种、调配草料,杨远超的父亲投入全部家当,养殖了39头本地黄牛,但养牛事业并非一帆风顺。杨远超回忆,资金不足、场地小等困扰着父亲杨洪。

和许多山里的年轻人一样,杨远超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年前结婚后,留在村里,看到村里二十多户老乡都在养牛,也想干一番自己的牛事。因为自家两代都从事养牛、贩牛工作,从小耳濡目染的杨远超,决定留在老家养牛。

今年三月,杨远超和父亲杨洪决定“托管”起铜鼓村的集体牛场,下个月,即将出售第一批五十多头肉牛,预售总额有100多万元,养牛后,一家人日子越来越忙碌,也看到希望,不用外出务工。

“怕害了老乡的庄稼,这段时间把它们都圈养起来,经过精心照顾,这八十多头肉牛,显得越加肥壮,养牛让我看到了新希望。”杨远超说,父亲杨洪养了二十多年的牛安置房可以做什么小生意,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牛倌”。

5月25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阴雨连绵,雾绕群山。一大早,该县淇滩镇铜鼓村25岁的杨远超和父亲杨洪匆匆起床,默契地一起清扫牛棚、捣碎草料。牛舍里,养着80多头体型高大的西门达尔、本地黄牛。

“明年尽量多带动周围的老百姓,让他们也跟着我一起养牛、羊,让我们整个村有这种氛围,让别人知道我们腊树村牛羊养得非常好,它是散养的,肉质非常好。”看到了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蒋国民父子俩还想继续扩大养牛场规模与养殖品种,让腊树村黄牛成为村民增收的龙头产业,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合作社眼下养殖的高山黄牛、西门塔尔牛存栏数量达70多头。在合作社里,父子俩分工明确,儿子蒋国民负责收购玉米秆等补充料,牛肉外销等,父亲就负责牛场的防疫、喂养等。为了精心打理好合作社,父子俩还临时聘请了村里的10多位村民为饲养员,种植玉米、草苜蓿等,以保证黄牛在冬季也能吃到“绿色食品”。

今年38岁的蒋国民以前也曾在外打过工,开过店,2018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腊树村帮扶组进驻后,驻村帮扶组结合腊树村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互联网创业成败的五要素,借势培植黄牛养殖扶贫产业,工作组把建成后的养牛场让有养牛经验的他的父亲蒋冬荣来承包经营,并成立了张家界双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替父亲分担压力,蒋国民放弃了打工,回家跟着父亲一起经营养牛场,在父子俩的努力下,经过近2年多发展,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购买优质牛犊+加草料育肥+屠宰场宰杀+自家门市销售”的产业模式。养牛场每年的纯收入有10多万元。

红网时刻张家界12月8日讯(慈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鹏 通讯员 黄岳云)冬月到,牛肉俏。近日,慈利县杨柳铺乡腊树村张家界双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牛场里迎来了来自中铁集团的10多名员工及其家属开着车子专门来到合作社购买牛肉、羊肉、猪肉,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牛倌”父子干出“牛”事业。

专题: 鸭脖加盟   洗衣店加盟   重庆超市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