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夫妻回农村创业

1 去试试创业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许帮进夫妇说,他们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大力发展产业,助力家乡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越来越多的家乡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如今,他们正阔步向前,坚定走向心中坚守的那个梦想。

“我们现在一年大概生产50万双手套,全部出口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帮进说,目前,会同县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招录员工100余人,其中吸纳脱贫户就业70人,占公司总员工近70%,年均工资收入27000元左右。公司2020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获批通过,2021年,公司已经实现对外出口创汇96万美元。下一步,他们夫妇计划在会同县其他乡镇多开几个加工点,扩大产能产量,帮助解决附近一些农民的就业问题。

2018年,许帮进的加工厂转型为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为扩大公司产量,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他先后在坪村镇、金竹镇、林城镇、青朗乡、炮团乡、金子岩乡等乡镇创办分厂,把车间延伸到村到组,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他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无偿开展缝纫电动培训班,免费提供学场地,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传帮带”一条龙服务,提升贫困群众收入。

85后夫妻回农村创业

眼看公司一步步走上正轨,不料,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本来销路很好的手套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怎么也卖不出去,“我们有很多库存,那次货就全压了,手套放久了就会发霉,我们心里很着急,结果那年亏了20来万。不过我们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王莲姣说。

“我们以前在外面就是做手套,所以说有这方面的技术,我们就想着回来自己开一个加工厂。”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莲姣介绍,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整个来说比较艰难,那时候员工有20多个,往往哪个环节人手不够自己就往哪顶上去。

就在许帮进、王莲姣夫妇在外务工期间,家乡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变化。2010年,在外务工7年之久的许帮进和王莲姣带着资金、技术和满腔的赤子之情,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皮制品厂。

2002年,许帮进进入广州一家企业从事皮制品工作,他从学徒干起,勤学苦练,掌握了手套下料的全部生产技术。2006年7月,公司外派许帮进到日本富士手套有限公司进修半年,获得了手套生产下料的技术合格证。之后,担任公司下料部主管、生产部负责人的许帮进迅速成为公司生产技术骨干。

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叫许帮进。1986年出生于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的许帮进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初中毕业后,他便南下广州务工。

“以前在外面打工,因为小孩读书就回家了,这个工厂开到这里我就一直在这工作,走路几分钟就到了。”徐有平说,她在这里主要是做下料的工作,一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还方便照顾家里。

48岁的徐有平是坪村镇枫木村脱贫户。前些年,徐有平通过缝纫电动培训,来到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当上了一名皮制品下料技术工人。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熟练地操作机器,切割皮料。谈及现在的生活,她感到满意。

11月16日,记者走进坪村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小区内的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劳保手套。

会同新闻网11月18日讯( 记者 付俊华 王敏)“85”后返乡创业夫妻许帮进、王莲姣,创办健骄皮制品有限公司,将扶贫车间开设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群众的家门口,通过“传帮带”一条龙服务,着力提升群众收入,实现了贫困员工“一人就业、全家吃饱”的基本脱贫目标。如今,他们带领群众正奔走在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据定兴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股股长韩昌顺介绍,该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6家、家庭农场309家,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近千人。同时,该县鼓励和支持像李萌一样的年轻人回家乡创业,已申请将梦乡里河畔农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今年,李萌的樱桃园正式迎来第一个丰收年,通过直播吸引了4000多个家庭慕名而来采摘。梦乡里河畔农庄也慢慢步入正轨,产、供、销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缺少资金,除了固定投入,农庄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未来,我还想打造四季采摘,发展精品乡村旅游。”李萌说,“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吧,只有自己发展壮大了,才有能力帮助更多乡亲一起发展。”

除此之外,科普知识也是李萌短视频分享的重要素材。“家人们看一下,昨天在我们果园发现的美国白蛾,经过喷洒高效巨大氯氰菊酯,已经有效果了,大家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用药……”李萌在带领记者察看果园时,看到桑葚树上已经结网的美国白蛾,随即拿起手机,录制了一段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提醒同行早发现早应对。李萌说,希望跟她一样正在创业的同行能少走些弯路。

几天后,一场大雪袭来,给大道王庄村的莴笋农户带来重创。李萌连夜赶到察看莴笋受损情况。次日,她就在莴笋地里开启了直播。两天时间,销售莴笋100多亩,为村民挽回巨大损失。

2021年11月6日,邻村徐大哥向李萌寻求帮助。徐大哥父母80岁高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自己因股骨头坏死常年吃药。今年白菜成熟,但找不到销路,想让李萌帮着卖一卖。李萌为徐大哥开启公益直播,在网友的帮助下,徐大哥的白菜半天内被抢购一空。

2021年6月,农场的黄皮西瓜成熟,眼看没有销路,李萌挺着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短视频平台开始第一场直播带货。“当时我的粉丝才1000多,结果直播效果出乎意料,两天时间就把3亩地2000多斤西瓜全卖光了。”

最开始,李萌用微商卖农产品,销售范围有限。2020年底,随着抖音兴起,她也玩儿起了短视频拍摄,但起初没有什么规划,只是随手拍一些日常生活的段子。

攻克了技术难关之后。打开农产品的销路,就成了农庄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李萌的农业园内除200亩樱桃之外,兼种黄油桃、冬桃、李子、葡萄、桑葚等果树,500亩的农庄,种植作物满满当当。

李萌口中的“老张”,就是她的丈夫张孟研。老张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肯吃苦能钻研。如今,老张是农场的“技术大拿”。为了实现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夫妻俩花重金请来专家讲授种植知识,然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农庄的生活区,有一棵樱桃树,与周遭的杨树槐树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李萌笑称这是老张的“科研树”,他要用这棵树做实验,钻研出的一套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种植方法。

经过诊断,是因为前一年冬天气温过低,苗木受到损害,200亩樱桃树险些毁于一旦。“那一次,老张的头发白了好多,说感到了绝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萌仍然有些激动,“我就鼓励他,辛苦了这么多年,眼看就见到成效了,咱们得坚持,大不了再接着卖房子。”李萌乐呵呵地,“自从回来创业,我的车从宝马5系换成了1系,房已经卖了3套……”

大批资金投进去,李萌想快点见到回报。于是她花大价钱选购了100棵成熟树苗,想缩短挂果时间,“事实证明,干农业千万不能走捷径。”李萌略带自嘲地说,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成熟树苗不适应当下的土质,很快就发生了病变。100棵树苗最后只留下6成,挂果的速度和当初栽种的小树苗一样。

首先是选苗。选树苗就像拆盲盒,要用几年时间等待,才能揭晓答案。2016年,他们斥巨资购入了大批“美早”树苗。这个品种当地鲜有种植且广受市场欢迎。精心培育三年多,马上要见到成果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上当了!当初购进的树苗品种并不是“美早”!

做农业,前期需要持续高投入,短期内难见成效。一开始,夫妻俩打算兼顾石家庄的生意,起码维持农庄的资金运转,“后来发现根本顾不上,做农业必须脚踏实地、亲力亲为,来不得半点糊弄。”就这样,风风火火的李萌关掉石家庄的生意,卖掉石家庄的房子,回到亲人身边,与丈夫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农庄的建设中。

经过多次回乡考察,他们最终选择了在拒马河畔的500亩土地,建设以樱桃采摘为主,集观光、农耕、教育项目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庄园。

一次,李萌带团队到近郊的樱桃采摘园做团建,在与园主的闲聊中,偶然发现了农业观光旅游的商机。那天起,李萌的心里就埋下了一个种子,夫妻俩畅想着,等老了就回家乡做农民。这个想法,让她感觉离梦里的家乡又近了一步。

但生意越好越忙碌,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孩子在老家由公婆照看。作为妈妈,她为孩子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给予的陪伴却少的可怜。

2009年,李萌跟随丈夫到石家庄做家电生意。上门维修、开拓市场……夫妻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忙碌又充实。很快,他们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短短几年时间,李萌夫妻俩代理了两家电器品牌,他们代理的品牌进驻的商场越来越多,收入可观。他们买了楼房、换了汽车。

2016年,农村姑娘李萌放弃了在异乡年入百万的稳定生意,与丈夫一起回到家乡定兴县田侯村,开辟500亩农庄,当起了新时代的新农民。

此外,附近的部分村民,除了拿到土地流转费用外,日常还有30多位长期工人、忙时100多位短期工人在基地打工赚取额外费用。赵川说,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推动附近村民农产品种植发展,争取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种植实现增收。

在两人的带动下,基地周边的村民也开始种植葡萄等水果,目前已经达到700余亩,他们还经常组织附近的村民一起探讨种植上的难题,相互借鉴种植经验。

返乡创业9年间,在赵川两人的努力,基地目前通过采摘、研学游、产地直供等活动、销售,已经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左右。郑玲玲也在2021年被评为“2020年度市级农民工之星”,基地也相继获得“山东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济宁市任城区科普示范基地”、“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

“就拿基地引进南果北种的火龙果来说,能做到皮薄肉厚、香甜多汁,除了跟种植技术相关,选品也很重要。”郑玲玲切开火龙果热情地展示给来基地采摘的游客。

除了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外,郑玲玲还经常参加任城区举办的农民技术培训班,她主要负责基地内的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而丈夫赵川就负责基地的种植设备和外部沟通。一个主攻技术、一个专研设备,基地正常运行以来,基本就没有走过大的弯路了,因为他们连基地种植选品,都要经过两人外出多次考察、试种成功之后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基地的葡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当时我们的葡萄在济宁一炮打响,都知道我家的价格不便宜,但是因为品控好、味道好,所以到现在为止一直很受欢迎。”郑玲玲边划手机边说,“截止到今天,我们的中秋礼盒已经预定出去2000多箱了。”

“教授每个月来一次,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做。”郑玲玲说,那时候的自己完全一张白纸,按照教授说的做,第一年就算效果不怎么样,但是总不会出大错,怀着这种只管努力剩下交给天意的想法,郑玲玲记住专家教给的每一个重点,在专家下一次来之前吃透他前面讲的所有问题。

“必须要严格执行种植标准,保证基地全园设施化、规模化。”两人重拾信心,第二年,赵川就在专家指导下,找来专业人员建了水平式棚架种植大棚葡萄,“这种栽培模式既能防寒又能避雨,还有利于养分的运输,有利于早期丰产, 更新容易, 更新时还不影响产量。”赵川说,从那之后,基地就全园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棚架种植模式、生草模式。

不知道是不是事情成功之前总要遇点波折,2015年,基地遇上大雪,所有葡萄树都收到严重冻害,看着来年就可以挂果的葡萄树,夫妻二人心疼的不行。

1987年出生的赵川是南张街道苏家村人,毕业后就在济宁市区工作,说来也巧,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山农大的翟建军教授,在聊天中了解到了葡萄种植技术和种植葡萄带来的效益,返乡创业的想法悄然而生。

五羊坡农业基地占地500余亩,现在园区内种植有夏黑、阳光玫瑰等8个葡萄品种,这个季节正常供应的还有火龙果、金霞油蟠,其他时节还有无花果、草莓、珍珠油杏等水果。“我们基地可以说是一年四季无空地,春夏秋冬都有果。”赵川说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眼神中闪过一丝骄傲。

7月25日上午十点,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五羊坡农业基地内,赵川正忙着给火龙果、蟠桃装车,这车货要在十一点前准时送到市区的水果店。“这是老客户的单子,师傅开车的时候千万注意别太颠簸了。”旁边的郑玲玲一边忙着给微信另一端的客户对货,一边仔细地叮嘱着送货工人。

“决定干了就必须好好干,还得干出个模样来。”这是郑玲玲下定决心时的原话,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也不知道这句话将来还会延伸出更重要的种植准则。

在寿光,农业已成为青年人播种梦想的新舞台,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用自己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新技术、新设施得到更快速推广。同时,他们的成长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这片热土。在乡村广阔天地中,年轻人正一步步登上更广阔、更精彩的舞台,展示着青春的风采和力量。(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明霞 通讯员 刘树良)

乡村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多年来,寿光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现代化,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吸引、留住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乡村,用实际行动讲述乡村振兴好故事,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证明:有知识又能吃苦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当好“新农人”,还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从“果德农庄”往东走几公里,就是“90后”王立超的种业公司。7间“冬天冷、夏天热”的板房是他的办公场所,1个近4000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温室和5个冬季育苗大棚是他挥洒汗水、播种梦想的舞台。除了种业公司,王立超还创立了一家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并签订合作协议,保价回收种出的蔬菜,在带动当地蔬菜品种更新、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夏日时节,田柳镇果德农庄种植基地内,农业生产忙碌有序,一棵棵无花果、一株株葡萄长势正好。2014年,“85后”董杰回村创业,放下书本转身扎进泥土地。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果德农庄从最初的普通果园发展到如今的高端农庄。“去年农庄再度扩容,将张僧河畔几个村庄的低效土地高效开发,我准备再种植蓝莓和蔬菜。新的种植管理技术不断引进,让农庄实现了四季有果。”董杰说,农业发展没有捷径,只有坚持和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作为青年一代,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造“田园创业梦”,并带动周边群众拓宽致富路。

“种地要讲究农时,施肥、灌溉、化除、喷防,要按时按点,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产出。”胡美杰介绍,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种粮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直达种粮农户,农技干部、专家技术团队经常到田间地头指导服务,她对种粮充满信心。“以前种粮是‘体力活’,现在种粮是‘技术活’,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在胡美杰看来,乡村是一个“大课堂”,是创业的广阔天地,更是扎根基层服务乡亲的幸福舞台。

作为寿光最早的一批农村淘宝合伙人,“80后”胡美杰和夏友志夫妻俩一直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施展自己的才华。2018年,两人第一次流转土地200亩,当年实现丰产。几年来,他们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先后置办了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无人机等各种配套农业机械设备,还成立了忠棠家庭农场、铄增粮食专业合作社。2022年,农场粮食种植面积已达到570亩。

6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田柳镇忠棠家庭农场的玉米播种现场,刚割完小麦的麦地里,农场负责人胡美杰、夏友志夫妻俩正在忙碌着。胡美杰将玉米种和化肥倒进播种机里,夏友志驾驶着拖拉机来回穿梭作业。伴随着马达的隆隆声,一粒粒玉米种被撒播在广阔田野上,新的希望正在生长着。“小麦归仓,玉米播下,新一季的收成有盼头了。”夏友志笑着说。

专题: 火锅店加盟   成人用品加盟   领姿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