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创业成功的名人

0 去试试创业网

不管是郑远元还是刘强东,如今的光芒都太过悬浮,离我们太遥远。他们从底层爬上来的成长线,才是与我们重合最多的部分。抛开时代的滤镜,他们成功本质上也是靠双手吃饭、凭努力逆袭。

二人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1992年,农村娃刘强东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全村人凑了500块钱和76个鸡蛋,送他走出宿迁的一个小村庄。后来,功成名就的刘强东也回报家乡和社会,这些年累计在宿迁投资超200亿元。

农村人创业成功的名人

2017年,郑远元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在颁奖现场,还有一位大家熟知的企业家也获此殊荣,他就是京东集团的创始人刘强东。

数据显示,2016年,远元集团的营收只有13.8亿元。而到了2019年,就高达76亿元。如今,郑远元修脚店遍布全国,有6500多家门店,集团生态产值达90亿元,被网友称为“宇宙第一修脚帝国。”

2015年,郑远元将公司改组,成立远元集团。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现代化集团企业鹤峰农村创业贷款公司,涉及连锁直营、生物科技、健康管理、影视传媒等多项产业。

从2014年开始,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开始迅猛发展。门店数量成倍增长,仅仅一年多,就由2013年的450家增加到2015年的748家。

郑远元说过:“企业的发展来自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因此,他手里的“伞”不仅撑在了家乡人民头上,也撑在了更多人头上。立足家乡,放眼全社会,正是他多年来一直践行的信念。

这些年来,经过培训,紫阳县走出了近4万名修脚师。他们或是自己开店,或是进入郑远元的公司。许多乡亲都靠自己的双手吃上了饭,凭借修脚全家脱贫。

他在家乡建了药厂、商贸公司,不想外出务工的老乡们,也可以在本地工作。愿意出来的,可以跟着郑远元学修脚。到2013年的时候,家乡有超过5000人跟着他干修脚。

曾经的紫阳县,全县有35万人口,贫困人口超过13万。郑远元知道,只给房子是不够的。要让家乡真正脱贫,就要让乡亲们有一技傍身。

2010年夏天,得知家乡受灾,11.8万乡亲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郑远元出资6800多万兴建了一个农民工社区“远元花园”。小区占地近5万平米,售价仅1200元一平。

有了口碑,仅仅一年多,郑远元就开了十多家分店,家乡有近百人跟着他打工。郑远元趁热打铁,2007年8月31日,正式成立了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

他把姐姐和嫂子接到了汉中,亲自传授手艺。到了年底,姐姐和嫂子果然攒下了一笔钱。包吃包住,按时发工资,还能存到钱,消息传到老家,来当学徒的人一下多了起来。原来的店吸纳不了这么多人,郑远元又开了第二家店。

那些年,郑远元从没见识过城市的繁华。他见到的,只是一双一双的脚和各式各样的裤腿、裙摆。忙碌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回到住处常常倒头就睡着。但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时候,郑远元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即使有片刻的喘息,为了节省时间,他也只是简单吃一碗面条或者面皮。三下两下扒拉完,急匆匆地回到修脚摊上。

小学六年级时,郑远元上山砍树卖钱。树是砍下来了,可太沉了,任凭他怎么拖,都拖不动。他又冷又饿,双手红得像萝卜皮,也不知是冻的还是磨的。

2004年10月的一天,一对情侣在郑远元这儿修完脚不给钱,转身就要走。郑远元急了,急忙拉住对方,一个要挣开,一个要拉住,就起了争吵。

当时,在大众眼中,修脚是个不怎么体面的行当,郑远元为此没少遭人歧视。被城管追,被其他摊主赶都不算什么,最严重的是差点丢了性命。

说到这项绝技,那就要上溯到清朝末年。郑远元的高祖父郑成连偶然救了一位老人,为报恩,老人将自家祖传的修脚和治脚病的技术悉数教给了郑成连。后来,这个绝技只有姨爹学到了精髓。

开学那天,母亲往他兜里塞了100块钱,摸着这钱,郑远元心里百般不是滋味。这钱是怎么来的?是用父亲汗洒黄土得来的庄稼,和母亲省下的鸡蛋,一点点换来的。他把手伸进兜里,那100块钱似乎还带着父母双手的温度。

上小学时,郑远元每天的伙食费只有一两毛钱,多的时候也不超过一块钱。这还是父母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不够,他吃不饱,只能看着别人的食物咽口水。

八岁那年夏天,郑远元跟着哥哥到山上砍柴。烈日当头,晒得他头脑发昏。下山途中,郑远元晕倒了,头上摔得鲜血直流。哥哥吓坏了,顾不上辛苦砍来的柴禾,背起弟弟就往家跑。

这里是安康市紫阳县高桥镇。“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山多路少,又穷又破,说的就是这里,而郑远元的家又在高桥镇最偏远的铁佛村。家里“唯二”的经济来源,只有几亩薄田和几只母鸡。

他出生于1983年,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郑远元出生那天,是正月初一。新春佳节里,父亲郑家强却有些忧虑,因为郑远元的到来,意味着这个家即将穷上加穷。

集团创始人郑远元是一位80后农村娃。他从100元创业金出发,将远元集团做到如今90亿的市值,被网友戏称“宇宙第一修脚帝国”。

“在农村创业的这几年时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匮乏。” 蔡明山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走出去和更多的新农人、头部企业合作,通过创办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共同推动乡村农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园区里开展研学旅游项目。”蔡明山说,小朋友可以在园区里学习制陶。待陶器烧制好后,家长也能回购陶器用于储存定制酒,企业及合作社也均能实现多渠道营收。

2022年,他所成立的合作社与平昌县的“川酒小金花”江口醇深度合作,共建2000亩原粮种植基地,实行高粱—小麦(油菜)轮作种植,并提供技术及机械社会化服务6000余亩。仅这项合作,预计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劳动力人均增收8000余元。

目前,合作社在平昌县板庙镇红宝村、龙井村、枫香村,元山镇插旗山村流转土地1900余亩,拥有各类农机20多台。随着宜机化改造项目的实施,每亩土地将节约成本1000元以上,成块连片的土地更容易发挥效益,实现山地粮油种植的全程机械化、规范化。

很快,第一道难题横亘在他的面前。“巴中是典型的山区地貌,大中型农机作业的条件是进行土地整理。这几年雀巢淡奶油能做什么小生意,我们对板庙镇红宝村流转的1000多亩地进行了多次整理,从梯改坡,到坡改梯,这个过程有些波折。”蔡明山说,2021年农业农村厅宜机化改造开始试点,抓住这次机会,板庙镇红宝村等地系统化地规划了土地的宜机化改造方案,让中大型机械在家乡土地上发挥了更好的效益,为实现家乡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回到平昌县青凤镇后,蔡明山发现当时家乡农业生产力不足,推动农业现代化缺乏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撑。于是,他成立了平昌县旭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探索山地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

“我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帮助家乡的农业做出一些改变。年轻人外出务工挣钱,中老年人留在家里,通过农业种植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蔡明山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来自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觉得要做些什么来改变当时农业的状况。他想让农业成为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骄傲的职业,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新村。

出生于巴中市平昌县板庙镇青龙村的他,好不容易走出大山,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后,有着体面的工作,年薪能拿60万元,却在9年前选择返乡创业,锚定的方向还是农业。9年来,他的合作社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用农机服务造福家乡百姓,不仅自己流转了近2000亩田地,还为当地6000余亩农田提供农机服务。2022年,他的“农业版图”进一步扩充——联手当地酒企,合作打造2000亩原粮种植基地,仅此一项就能带动园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2022年,蔡明山获评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

蔡明山,“硕士农民”,平昌县旭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巴中市人大代表,平昌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2014年返乡创业,致力于探索农业生产现代化,实现流转土地1900余亩,拥有各类农机20余台,每亩土地将节约成本1000元以上。2022年获评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四川省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全省18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的“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正在报名中。近日深圳在哪里做小生意好,平昌县委宣传部向活动组委会推荐了2022年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蔡明山。

专题: 好的创业项目   互联网创业文献   酒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