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励志创业小故事及感悟

0 去试试创业网

要想创业成功,先得选对产业。初次创业者,资金、经验等都不太够,最好不要选择前期投入过大、回报周期过长的产业。基于这个考虑,我从原计划养牛转向了花卉产业。选好了产业,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在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关键还是靠技术和市场——有技术,能生产好产品;懂市场,好产品才卖得出去,二者缺一不可。

现在,在杜旗堡村流转360亩土地后,刘凯槟吸引来了一些投资者,由投资者出资建设大棚,自己的团队负责提供田间管理、采摘、物流、销售等运营服务。“以前我们做的是农业种植,今后我们希望做农业社会化服务!”

杜旗堡村村民李老德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3笔账:一是土地流转金,两亩地一年收入3000元;二是产业扶贫资金分红,一年将近2000元;最高的是在基地务工,一年近3万元。有了玫瑰基地做个小生意怎么那么难挣钱,李老德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终,杜旗堡村的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刘凯槟的玫瑰基地,每年村里能拿到20多万元分红,其中六成给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如今,帮花农销售玫瑰,又提供就业岗位,刘凯槟的公司逐渐和周围村庄群众的收入绑在一起。

农村励志创业小故事及感悟

随着自己的基地越来越大,带动的农户逐渐增多,刘凯槟却发现越来越难招到工人。恰好村里希望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岗位,双方“瞌睡遇到了枕头”,一拍即合。

“一亩地要投资多少钱?”“一年产多少枝,收入咋样?”“对种植技术的要求高不高?”李明也想种玫瑰,一见刘凯槟,迫不及待问了起来。刘凯槟愿意带动农户一起种,一一耐心解答。

“利润锁定后,可以更加专注于种植。”公司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自动为玫瑰提供最佳比例的肥料;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最适合玫瑰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智慧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一花一码,将鲜花错漏配损失从每月5万枝降低到了3000枝以内。

如今,近七成玫瑰还长在基地时就已经确定了买家,已经有超过200家批发商、2000家花店和刘凯槟的逸禾玫瑰产生了业务联系。而剩下的三成玫瑰,则用来拓展新客户、试种新产品。

“为了干事业,必须坚持。”明知转型不易,刘凯槟没有放弃。一方面,他和团队不断完善采摘、包装环节,减少货品损耗,运输方式也从陆运改成了空运,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也在逐渐筛选客户。“个别客户反复成箱退货,无奈只能停止供货。”连续吃亏长经验,刘凯槟终于让退货率降了下来。

看到图片,虽有些惊讶,刘凯槟还是有些心理准备,“鲜花这东西,刚采摘下来时是最好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损耗也在意料之中。”刘凯槟说,那一次,自己花了几千元赔偿经销商,买了个教训。

第一次自主销售,刘凯槟尝试与省外客户对接。但他没什么经验,几千枝小众玫瑰经陆运到上海,经销商刚开箱验货,就给刘凯槟发来一张图。图片中,玫瑰花头小了不少,有一部分玫瑰的外层花瓣脱水变蔫了,还有些花瓣边缘已经残缺变黑。

“对标国际市场,大型花卉企业早已实现定价销售、订单生产。我们能不能采取线上定价销售?”刘凯槟解释,在定价模式下,假设一枝鲜花的生产成本是0.6元,目标利润率是50%,那么生产商可以按照1.2元的价格提前跟经销商签订单,这样生产商可以提前锁定利润、专注于控制生产成本,经销商则可以提前锁定成本、专注于开拓市场。

虽说第二年赚了不少,但一个顾虑浮上刘凯槟心头:“价格涨了自然好,可价格暴跌、鲜花滞销呢?”他深知,玫瑰种植技术并不复杂,难点不在种,而是销售。

2016年,刘凯槟赶上了好行情:传统玫瑰一元多一枝,自己的小众玫瑰卖到了七八元一枝,每亩净利润近3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还清了外债不说,他还升级了硬件:告别低端大棚,用起了自动化温室。

第二轮种花,刘凯槟更是一心扑在花房里,不敢大意。压枝打杈、采摘包装,自己都参与。为了节约成本,自己开车把花送到斗南花市,深夜两三点回到基地是常态。

到石林鲜花产地参观时,刘凯槟刚进花卉产业园,几百亩玫瑰映入眼帘:橙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的玫瑰竞相绽放。“物以稀为贵。传统玫瑰品种市场已经饱和,橙色、紫色、蓝色这样的小众品种虽然风险大,但价格高。要是我能试种成功,找好销路,盈利空间很大!”心里这么一盘算,刘凯槟从产业园购买了5万株拿回去试种。

起早贪黑干了半年,眼见着小苗开花,刘凯槟心里也乐开了花。可是,直到花开了一地,也无人上门收购;他摘了些样品送到斗南花市,却被告知:花品质一般不说,还开过了头。第一年创业,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

说干就干,刘凯槟先去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卉市场转了转,又软磨硬泡找父母借了20多万元,加上跟亲友借的十来万元,刘凯槟算是正式创业了。

大学生儿子返乡创业,父母不太乐意,刘凯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农村资源丰富,就看怎么盘活这些资源。我回来创业,说不定能干出一番比在城里更大的事业。”见儿子铆足了劲儿,父母索性让他先试试。

“我要创业!”2015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刘凯槟,一门心思想创业。“昆明人才集聚,在这里创业未必有竞争优势。回到家乡,我倒是信心满满。”

摸爬滚打成为种植行家,又转型从事农业服务;不仅自己做出了一番事业,还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在返乡创业这条路上,刘凯槟的努力从未停止。

车行至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杜旗堡村,村旁十几个集中连片的温室格外醒目。眼下,棚内十几种颜色的玫瑰争奇斗艳,工人们正忙着采收。

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发展鲜花种植产业,刘凯槟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慢慢成了种植行家。如今,鲜花销售做得有声有色,刘凯槟又转型从事农业服务,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乡亲邻里共同致富。

刘凯槟,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杜旗堡村人,2015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自媒体农村创业咨询师,发展玫瑰种植产业。如今,刘凯槟的逸禾花卉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500余亩,带动种植户30余户,为周边200余户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演员们的表演自然松弛,炙手可热的刘昊然曾被誉为“拥有十八岁少年的一切美好”,饰演魏晋北这样虽然年轻但已在创业道路上屡次失败的创业者,从形象上来说稍显稚嫩了些,但看得出刘昊然努力想让人物的内心层次展现得更丰富,不是仅仅让大家体味青春的美好,更有成长的残酷与艰辛。

王尔德曾说过:“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魏晋北说自从创业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彭秀兵在北京送快递,别人每天送150单,他就送180单,为的就是多送一单能多挣一块钱;李绍群为了咖啡梦,不惜与父亲决裂——他们就是那些即使身处阴沟里也没有忘记仰望星空的人,是为了梦想在每天拼命奔跑着的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接触的人。我们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哪个人没在年轻时有过梦想呢?

先前屡次创业失败的魏晋北想走上天台结束生命,最后一刻,他的衣角被快递员彭秀兵死死拽住,这是他当快递员送的最后一单,之后他就准备回乡创业开快递公司了,在秀兵的劝说下,两人共同回到了云南。同乡李绍群不愿子承父业,像祖辈们那样种植茶叶,他独自在后山默默耕耘,种植了将近两亩的咖啡。当这三个各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实际上聚合了三个梦想——电商梦、快递梦、咖啡梦。为了提高产量,他们动员乡亲们一起种咖啡,让熟悉山路的乡亲当上快递员,打通外界和乡村的最后20公里。

《一点就到家》的故事很简单,其实就是三个落魄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主题无疑是向上励志型的,但好在呈现这个故事的时候,导演没有说教,将整体节奏处理得轻松明快,看完整部影片,就如同喝下一杯自制的冰柠檬红茶,有些许酸楚但更多的是清甜和爽口。

“通过自己的养殖,积累了一部分经验,村民看见也挺羡慕的,我有空闲时间就跟他们把我的这些经验介绍介绍,也是潜移默化的把他们的传统观念改变过来,让他们逐步认识舍饲圈养的好处,有意愿养的都让他们走这条道路。一来能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二来也是为咱们国家的生态建设多多少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张磊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从最初的粗放散养,到后来的舍饲圈养,张磊研究出一套最适合村情实际的养殖方式。现在,张磊家里养着一百五十多只羊、三十多头驴,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起到了脱贫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闲暇时,张磊也会向村民们传授养殖经验,希望用她自己多年研究的养殖经验,带领村民摆脱传统的发展思路和观念,带动村民走上全新的致富增收路。

1997年,刚刚21岁的村民张磊,为了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只身一人从化德县前往呼和浩特市打工,数十年间,张磊先后在饭店当过服务员、做过面案,花店卖过花,摆过地摊儿。经历的事情多,张磊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逐渐成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农民。后来,张磊决定回到家乡,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以新时代农民的气魄创办一番事业。

在化德县公腊胡洞乡挺进村,有这样一位村民,年轻时只身一人在外闯荡。如今,他选择回乡创业开封市做什么小生意最好,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变成了村里的创业致富模范。

专题: 喜茶加盟费   熏鸭加盟   网上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