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案例启示

1 去试试创业网

2.产业融合发展。以生态创业为基础,引入旅游、文化、艺术等多元化产业,开发衍生产品,追求更多发展机遇;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打造新型全产业链模式。【6行】

4.以服务百姓为初衷。新时代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社会担当,要做些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做国家战略的实践者和受益者。【9行】

今年年初,小李被评为省级杰出创业青年。颁奖礼上,小李说:“乡村振兴,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M农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新时代的创业者,一定要有社会担当,要做些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农村青年创业案例启示

目前,M农场拥有60多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他们是农场培养的一批知识型、技术型“新型农民”,是创业生力军。M农场也成为青年人发展新型农业、改变乡村的青春舞台。“70后怕种田,80后不愿种田,90后不提种田”是网友的调侃,也是部分事实。小李坦言,农业的形象一直是劳作辛苦而收入低,很难吸引年轻人,而一个没有年轻人加入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让农民成为令入羡幕的职业”是M农场努力的目标之一。在M农场的示范和带动下,如今更多农民和返乡青年愿意扎根农村,做新型农民,发展新型农业。

M农场在种植全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而采用生物制剂、有机肥,以确保大米的食用安全和营养价值,以生态稻田为基础,M农场引入旅游、文化、艺术等多元化产业。小李说:“我们打造共享农场、田园综合体,吸引旅客来体验田园生活。我们还挖掘稻米文化,通过自然课堂为孩子们讲述‘一粒米的旅行’。农场美丽的田园景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摄影绘面写生。”如今,“稻田上的艺术节”“稻田上的自然课堂”“稻田上的露营节”,种种衍生产品,不一而足,给M农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M农场还使用物联网技术及田间智能机器对生态水稻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测和采集,由专家团队进行建模和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工智能海量数据训练,深度挖掘水稻生长全过程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建立水稻最佳生长模型,实时生成稻田长势及病虫害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界面,提供病虫害防治指导、作物保护方案,实现了生态农业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创立之初,M农场就将人工智能引入水稻种植阶段。小李说:“传统农业,往往包含着最苦、最累、最费人工的劳作过程,我们希望通过高科技为传统农业増效。”他算了一笔“人工账”:以人工巡田、除草为例,传统农业中,高质量的巡田速度为每人每天50亩到80亩,一季稻田需巡田130天:每人每天人工除草约1.5亩到2亩,一季稻田需除草3至4轮。小李表示,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即便给每亩稻提供1000元人工费,也还是没有人愿意干。为了改变这一困境,M农场使用田间机器人代替人来巡田、除草为例,效率提高300%,成本降低50%。

2.M农场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将生态稻田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企业。它所研制的“胚芽米”,是一种在稻谷加工过程中保留其胚芽部分的精制米,比普通大米含有更加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创始人小李的初衷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吃到更有品质的大米。

我渐渐明白他为什么会选择返乡,选择种植,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就像他自己说的,种柑橘是一个安静的行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像做培训班有各种检查,做微商有各种售后。种植虽然挣得少,但人踏实。

“很难,这几年都是几万斤的量。”曹利华摇了摇头说:“像你们浙江有个做微商的老板,前几个月在陕西卖猕猴桃,这几个月就过来卖赣南脐橙,她每年可以卖四五十万斤。”

“我考虑的因素是能不能快速把资金回笼。他做微商别人不会欠账,但他如果做搭网服务,很有可能面临着很多人欠他的账,最后成了三角债。所以我觉得还是做微商好。”冯绍林是个生意人,种植和培训班都不在他的选择项内。

我一时语塞,答案太出人意料了。我转身问同行的冯绍林(绍兴哈玛匠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刚才聊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你会选哪一项?”

“这个确实有很大的市场,但我做不了。”曹利华摇了摇头说:“因为做这个需要很大的资金实力,要欠账。而且人的精力有限,我如果要搞这个,我必须把其他事情丢掉。”

“为什么不弄?你既然在推广这项技术,顺便把服务跟上,可以的啊!”我倒挺认可这个方向的。与他父辈相比,他在种植技术上是没有优势的,但可以利用自己擅长的新媒体的工具做配套服务,反而能找到更多的客户。

我忽然发现他是一个内心很纠结的人,没有清晰的数字概念,所以在聊经济问题时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笔糊涂账,前后矛盾,没有准确的结论。

“我觉得很难。因为种柑橘还要懂技术,如果是一个门外汉,什么都不懂,风险就更大了。一般我们这边管理水平好的,还是有效益的。这两年很多搭网的人都回本了。”

“有啊!”曹利华举例道:“有个包工头说,大家都不种的时候我种,他种了4000多棵,投了八九十万元了,后来一搭网100多万元就没了。”

“这里可能存在一个时间节点的问题。”我提醒道:“像你的父辈种柑橘都是盈利的,但现在农资贵了,人工贵了,你觉得现在种柑橘效益还可期吗?”

“开培训班和做微商的收入差不多,都是一份工资;种柑橘还没见到钱,还在投入。”曹利华顿了顿,接着说:“其实把一个果园管理好了还是有效益的,我爸以前种3000株,我们家三姐弟都读了大学,这些学费和生活费都是靠种柑橘赚来的。包括我哥在赣州买房,我在县城买房,我爸都支持了。”

我未置可否,但是脑海中已经比较清晰地呈现出两大技术路线的背景条件——“三板斧”必须要政府统一行动才管用,但搭网可以个人解决局部问题。

我回想起在瑞金看到的老果园的情形,尽管黄龙病病症明显,但种植者考虑到今后几年的产量,只能被动地有一枝砍一枝,有一株砍一株,然后在空缺处补种,根本切不断传染途径。

“‘三板斧’不管用吗?”我在信丰看到的新建园都是遵循政府主推的黄龙病防控关键技术:砍病树、杀木虱、用无病苗。绿萌于2017年在老果园上改造的柑橘种植新模式示范园就是典型代表。

“我觉得还是认知的问题。”曹利华叹息道:“在寻乌,你不搭网种柑橘,别人觉得你很蠢;但在其他地方,你搭网种柑橘,别人觉得你很傻。”

“为什么呢?我从信丰过来,那边很少搭网。只有到寻乌境内后,才看见成片的网棚。”我刚才翻了下地图,昨天傍晚在路上看到的漫山遍野的网棚就在寻乌澄江。这里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柑橘防虫网棚,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之最。

“可行!”跟经济上的含糊不同,曹利华在技术上非常肯定网棚的作用:“我们按逻辑分析,我搭网的没事,旁边没搭网的都砍光了,那肯定搭网有作用嘛。在我们寻乌,澄江那边是最早搭网的,他们连大树都保住了;我们村搭网比较晚,所以只能挖掉重新种。但是,现在我觉得人很奇怪,我在抖音上宣传了3年搭网,但大部分人都无动于衷的。”

“在技术上你觉得可行吗?通过搭网能解决柑橘黄龙病的问题吗?”我换一个角度问道。评价一项技术的可行性无非是两个方面: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可行。

眼前这片果园看起来就比刚才的密植园舒服得多,树势健壮,错落有序,果量适中,果个匀称,果面光亮,难怪果商愿意出高价。但这是当地的标杆果园,不具代表性。也难怪曹利华在经济价值的描述上模棱两可。

“有价格、有产量的话,回本很快的。”曹利华又带我们参观了他二叔的一片脐橙园:“这片橙子是2018年农历10月小阳春种的,今年是第一年投产,平均一棵估计在70斤左右。前段时间有果商出到3元/斤,他没有放。如果按3元/斤的话,他这个网棚基本上就可以回本了。”

“不太划算。”曹利华尴尬地笑了笑,“我这块园子是因为我自己卖,价格卖得比较高,平均在4.2元/斤左右,第4年就回本了。像我二叔管理果园非常厉害的,2016年他也像我家一样搭了个网棚,那个网棚已经回本了,但挣到钱又去搭一块网棚。所以现在真正搭网回本的非常少。”

“我这个网棚比较便宜,造价大概是4500元左右。”曹利华大学学的是服装专业,防虫网的拼接和网线的布置都是自己干的,“现在一亩地的造价在6000~10000元不等。”

“这种网棚的造价要多少?”我的注意力不在果子上,而是在头顶的网架上。它依山而建,下面是镀锌钢管的支架,上面是用星状网线托起的防虫网,像一只只八爪鱼支撑起整个网棚。

确实很密,密得根本看不出行间和株间,只有主路还勉强可以站人。曹利华扒了扒茂密的枝叶,接着介绍道:“密植的好处是回本快,2016年种,2018年开始结果,2019年就回本了;缺点是橙子的品质不稳定,内膛果的口感会偏淡一些。”

“这个网棚是2016年搭的。”曹利华掀起已经发绿的防虫网,引导我们参观他家最早搭建的网棚橘园:“以前这一块种的是蜜橘,2016年因为黄龙病全部砍光了,砍光后就种了脐橙,种得非常密。”

“2013年、2014年就有了。”曹利华说的时间点恰好是赣南脐橙的转折期,由于柑橘黄龙病的爆发,以及政府强制推广“三板斧”防控措施,以寻乌、信丰、安远为核心产区的赣南脐橙种植面积锐减了三分之一。

“在寻乌,什么时候开始盖(防虫)网种植柑橘的?”我直奔主题。曹利华还是柑橘网棚(室)栽培的倡导者,利用抖音等平台不遗余力地宣传柑橘网棚栽培。

“那是老辈人的想法,乡村振兴需要你们这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回来。”我说了句官话。虽然我见过不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但在我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农村的现状不适合年轻人的发展。

曹利华有三份职业,一份是书画培训班的老师,一份是卖脐橙的微商,一份是种植者,跟父亲一起种植3000株柑橘。我跟他开玩笑说:“人家说两条腿走路,你可是三条腿走路啊。”

这位姑娘在当地周边进行了广告宣传,羊庄的主营业务就是农家乐,供游客朋友来羊庄喂羊体验,品尝羊肉美食,主打是她自产自销的烤全羊,过来玩的顾客还真不少,这样下来,繁殖的2、3个月的小羊也就不愁销了,而且还能卖到1000多元一只,如今去消费的顾客依然还络绎不绝,生意完全被打开了……

前些年,这位姑娘养羊,正遇到羊市行情低迷,自己繁殖的小羊也不好卖,几百元都没人要,于是她从经营模式上做了一个创新,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她还借了20万元,建起了特色羊庄。

前段时间伟艳羊场琼子就看到了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一名大学生姑娘放弃了大城市的铁饭碗,回农村创业养起了羊,起步初期她也是遇到重重的困难和挫折,但是这些都没有打倒她,反而她却越干越勇,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把养羊的事业做得风声四起。

刘奕辰将这些图片上传平台,录入数据库中,然后做成一个小程序。利用装有这个小程序的手机,对准植物患病处照相,小程序即可判断出植物患的是何种病症,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种植者防治农业病症的几率,为农业种植者高产做好了保驾护航。经过多次推广,刘奕辰的小程序在当地已经拥有20多万的用户,他的企业也因此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农村农业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在农业数字化!

刘奕辰认为,针对上述困局,解决的方法便是利用当前已经日趋成熟的大数据管理。于是,刘奕辰展开了行动,他一方面发动自己的团队人员通过用手机对发生病虫害的果树症状进行照相产生图片来收集树梗;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各种病虫害发生的症状图片,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便积累到了230万张之巨的图片。

刘奕辰在农业创业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行业不仅面对着天气无常这个大敌,还面临着病虫害无法做到精准防治的困难,普通老百姓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发现病虫害时,很多时候不能精准识别病虫,只是在药店购买农药时向店主描绘一番,在店主的建议下购买农药使用,很多时候根本不对症,造成了农业减产。发现了这一农业困局,刘奕辰觉得机会来了!

刘奕辰在种植果树的时候,尽量依据果树适宜生存的条件种植,比如将耐旱怕涝的品种种植在山头向阳处;耐阴且水量需求大的品种种植在山脚处(方便缺水时浇灌)……等等。这种精细化的种植加上平时对果园的精细管理,保证了刘奕辰的创业成功,2020年他的果园大获丰收。不仅如此,刘奕辰对农业种植的精细管理,还带动了他在另外一个领域的成功,从而成为当代农业创业者的标杆人物!

在湖南衡阳市搞农业种植创业的90后小伙刘奕辰的成功案例对于当前中国农村的农业困局有着标杆意义!2017年喜欢创业的刘奕辰认为广阔的农村大有可为,斥资承包了一个山头种植精品水果。与当地普通农民一窝蜂种植单一品种不一样,他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从山东引进了十几个适宜种植的水果品种,在面对记者的釆访中他透露,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首先避免了单一品种滞销会引发整个果园亏损的局面出现;其次,能够让各种水果种植到适宜的环境中去。

在大部分农民的眼中,农民利用土地经营农业种植致富的希望是很渺小的,如果投入大量资金,甚至于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亏损,这也是当前大部分农民抛弃土地,辗转城市工厂的原因之一。那么,农村农业真的就没有发展前途了吗?农村未来的希望在哪里?90后创业成功的案例指明了方向!

专题: 游戏加盟   服装加盟店   建厂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