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 去试试创业网

在此基础上,玉门市坚持“房、水、厕、污、貌”五项改造一体化同步推进,投入1.03亿元,为13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拨付农房新建、风貌改造、拆除腾退等补助资金,扶持排污、供暖、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成8公里污水管网、5公里供暖管网勘测,实施污水处理站项目3个,架设排污管网7公里,完成农村户厕所改造1002户,实现村庄风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比如柳河镇红旗村在“红”字上下功夫,建成一批乡土特色农家园,打造苗木产业+劳模精神+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又如昌马镇上游村通过特色文化艺术墙绘,打造乡愁记忆长廊和集镇天境油画长廊,不仅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乡愁,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在农房改造工作中,每个示范村都有各自的特色风格,既要立足乡村振兴长远发展抓统筹,又要贴近各村实际抓特色,确保全市农房改造一张蓝图绘到底,让个性与共性并存。”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说。

玉门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近年来,玉门市采取原址翻建、异地拆迁新建等方式,在玉门镇、柳河镇、赤金镇、下西号镇、柳河镇、清泉乡、昌马镇等七个乡镇试点先行,新建农房684户、风貌改造551户、拆除腾退389户,并对改造示范点周边基础设施、绿化美化和风貌提升等给予资金支持。

在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新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农房改造带来的变化,一排排复式小楼美观气派,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休闲亭阁点缀在其间,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

为了畅通农产品下游销售渠道,玉门市坚持市场导向,找短板强弱项,抓好产销对接,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消费促扶贫、互联网+、直播带货、招商引资等方式构建产销一体新格局,为农村产业兴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全市签约农产品订单262个,签约订单总量52.8万吨,订单面积64.6万亩,实现产销共赢。

近年来,玉门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紧紧围绕“瓜果菜猪羊草”六大产业布局,主攻万亩大基地、亿元大集群、全链大龙头、全域大品牌,着力打造连片成带、集群成链、区域优品特色优势产业新高地,加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像这样的农业产业园区玉门市先后规划建设了20个。同时,吸引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形成良性循环格局,成功打造了“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韭菜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中国黑枸杞之乡”,清泉万亩人参果基地入选国家农村创新企业园区,玉门跻身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在玉门市花海镇、赤金镇、下西号镇和饮马农场建成现代化规模高产优质苜蓿生产集群带12万亩;持续推进大畅河6000亩标准化蜜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全市蜜瓜种植面积达8万亩;引进建成新希望、稼华、万雄等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6个,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2.1万头……

截止2021年底,全市59个行政村不仅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而且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24个,村级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赤金镇、清泉乡依托“韭菜”“人参果”产业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柳河镇、黄闸湾镇利用城郊优势,建成红色教育、特产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玉门镇将集体土地综合开发与培育富民产业链相结合,打破村级界限,挖掘盘活集体资产,建立“参股合作、本金保底、收益分红”分配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一个个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让全市各乡镇逐步形成了“有代表、有主导、有特色、有优势”的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格局。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工程,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900多万元,部署实施14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随着农民大量进城,农村闲置的房屋、大棚、加工厂、学校教室。这些资产曾经投入了不少人财物力,大多数状况良好,废弃了可惜。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场所,这些闲置资产正好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为农民带来收益。”玉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罗文政告诉记者。

沿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方向续写辉煌,玉门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三重路径,奋力谱写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新篇章。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徐玮、孟琦记者王斌报道 夏秋之交,眼下的甘肃玉门大地,乡间田野,色彩分明,一幢幢民居点缀其间,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近年来,玉门市先后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吸引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基地和实践基地,形成良性循环格局,成功打造了“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韭菜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中国黑枸杞之乡”,清泉万亩人参果基地入选国家农村创新企业园区,玉门市跻身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徐玮 白杨)

“下西号镇建成规范化运行枸杞合作社15家,培育具有出口能力企业4家,合作社通过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两种方式,为下西号镇提供枸杞田间管理、枸杞采摘、枸杞加工等近300个就业岗位。2021年底,全镇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65元,来自枸杞种植、枸杞基地务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4%以上。”下西号镇党委副书记柏前山说。

从最初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4.5万亩,下西号镇枸杞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益于“合作社+示范园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玉门枸杞小镇榜上有名,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着眼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由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联合统一开发、生产、管理,统一品牌、经营、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并推选优秀党员作为农民利益代表,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探索出了一条用市场化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同时,公司在花海片区成立合作社4个、建设了4个养殖基地,带动规模养殖1500户,把725户建档立卡户的361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建成了扶贫车间,吸纳带动就业30余人,带领建档立卡户发展规模养殖,由企业统一管理销售,带动户均年增收600元。

“我们去年先后与玉门市昌马兴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玉门市欣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省国营鱼儿红牧场共签订有机肉羊采购订单30000只,有效解决了农户肉羊养殖的产销问题”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海涛说。

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占地3.6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是玉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被纳入全国第一批扶贫产品采购名录。

祁连清泉人参果、赤金沁馨韭菜、花海赢瑞辣椒等6个农产品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紫龙珠”葡萄获得国家著名商标;“祁连丹青”枸杞、“祁连清泉”人参果、“祁连清泉”羊羔肉、“沁馨”韭菜等20多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释放。

近年来,玉门市积极引导合作社筑牢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理念,注册商标21个,有19个合作社取得有机产品转换、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使用国家地理标志认证4个。

“以前担心卖不掉,所以种的少,只能维持生活,现在加入合作社不存在销售的问题,可以大胆地规模种植了,一个棚净收入2万元,我这20个棚效益非常可观”胡建文说。

胡建文是清泉乡跃进村人参果种植大户,从最初的自种自销,到现在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他种植的人参果大棚数量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收入也成倍增长。

近年来,玉门围绕“瓜、果、菜、猪、羊、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651家,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发展格局,辐射带动1.77万农民实现增收。

聊起合作社的发展,玉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尚志鹏诉笔者,玉门有着“中国蜜瓜之乡”的美誉,但以往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效益相对较低。“2017年我们成立合作社,组织大家‘抱团’闯市场,通过签订大宗订单,实现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品质、统一收购,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海南等地,价钱也比以前高了,真正实现了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酒泉玉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共完成农业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及重大农业科技项目120多项,推广立体种植、模式化栽培、节本增效、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节水灌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新技术20项,引进示范推广各类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185个,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96%。

酒泉玉门市组织流通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参加现代农业博览会、兰洽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扩大农业品牌影响力。祁连清泉万亩人参果基地被评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玉门市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马超龙雀”牌富硒枸杞获第25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特别奖”,玉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成为“”文化交流活动中唯一入选的枸杞种植基地。农产品品牌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由杂变精,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持续扩大。

酒泉玉门市立足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打造“独一份”“特中优”“好中好”特色农产品为目标,主打特色牌,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国家级有机农产品示范市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认定。

酒泉玉门市依托8个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果蔬产业,累计建成戈壁生态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5万亩、钢架拱棚1.3万亩。建成日光温室蔬菜万亩种植乡镇1个、千亩种植乡镇2个、千亩连片小区5个、500亩连片小区6个、300亩连片小区8个,形成了以赤金镇、柳河镇为主的日光温室韭菜种植区,以玉门镇为主的日光温室特色林果种植区,以清泉乡为主的人参果种植区,以柳湖镇为主的樱桃番茄、西甜瓜种植区,以花海镇、柳湖镇为主的拱棚西甜瓜种植区,以柳河镇、黄闸湾镇、下西号镇为主的拱棚茄果类蔬菜种植区,以柳河镇为主的拱棚蔬菜制种区。

酒泉玉门市生猪产业以稳产保供为目标,饲养量达9.1万头,肉羊产业以玉门伊汇、西北羊肉哥2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饲养量达到145万只,被认定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场148个,建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1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种羊场2个、标准化示范场6个。全市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饲草面积达到25万亩,发展高效苜蓿、蔬菜、花卉制种产业面积8.05万亩,培育种子生产企业26家。

近年来,下西号镇把做大做强枸杞产业作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今年,新增枸杞种植面积1500亩,总面积达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枸杞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2020年枸杞采摘期,雇用采摘工1.9万人次,人均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64%来自枸杞种植、枸杞基地务工收入。

过去的5年,酒泉玉门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本年度,光华管理学院“沃土计划”共组建16支课程团队,分赴湖北、陕西、山东、浙江等14个省份开展思政实践,所有团队均由学院专任教师一线带队,学生党员担任助教随团指导,170名同学在祖国的广袤沃土上扎根实践,在知行合一的大课堂中砥砺初心、坚定向前。

元培学院光华方向2020级本科生余俊杰在参观展览后说道:“就在7月1日晚上,我观看了庆祝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吴刚老师扮演的王进喜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情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十多天后,我真的来到了‘铁人’的故乡。铁人精神点燃了那段激情岁月,更会照耀我们青年一代的奋斗岁月。”

在铁人干部学院,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详尽叙述了王进喜不平凡的一生,历举以他为代表的玉门石油工人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众多影像资料和文物陈列其中,现代绘画、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王进喜从一个困苦贫民成长为一代石油工人英模的历程。

课程团队来到铁人故里赤金镇铁人村,瞻仰王进喜雕像,参观王进喜故居纪念馆。“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干,才是;不干,半点也没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的众多经典话语令师生一行印象尤深,朴素话语传递出的伟大精神跃然于心。

王进喜,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铁人精神,一座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丰碑。在“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人们对他的故事津津乐道,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已经深深融入玉门人民的血液。

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开发于1939年。正是在玉门东镇的老君庙,开凿了中国的第一口油井——老一井。井因庙而得名,庙因井而扬名。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培养造就了“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石油工人的楷模和精英,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石油人才。80多年来,玉门油田为抗日战争、新中国诞生和当代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及自己的感受,光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杨朗表示:“好像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而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了很多乡村振兴的标语,也听到了很多人讲述乡村振兴的愿景。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这里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在清泉万亩人参果基地,科技成为助力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标准温室、实验室脱毒苗、功能性肥料……小小的人参果背后蕴含着众多的科研价值,更承载着人参果产业高质增收的巨大希望。

在枸杞小镇,枸杞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玉门市自然环境适合优质枸杞生长,但多年来始终处于产业链下游。伴随着成长中的枸杞加工企业和正在建设中的枸杞交易市场,玉门市在朝着打造特色枸杞产业与品牌的目标而努力。

在代家滩,从2020年起,合作社将部分农户的土地进行流转,经平整处理后建设高标准农田,种植花卉等效益更高的农产品。土地流转让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雇佣农民,又为农民带来更高收入。

玉门市是全国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当地依托独特地理优势,培育了枸杞、韭菜、人参果、蜜瓜、辣椒、昌马羊肉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跻身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课程团队深入乡村沃野,调研当地农业发展情况。

在当晚的团队日评会上,同学们就第一天的参访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光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吕杨表示:“这是一场生动的大课堂。我们以前会在思政课堂上学到‘全面深化改革’还有‘放管服’的知识,来到这里后我亲眼见证了这些概念背后蕴含的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在学校课堂上所接触的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在中国大地上切切实实发生的那些给人带来持久震撼的事业。”

13日下午,课程团队先后来到玉门市第三小学、第四幼儿园和第一人民医院,亲眼见证当地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领域的大想法、大投入、大作为。

玉门市政府打造的“爱玉门”APP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好帮手、社情民意直达的快车道、查询信息与服务的全平台,与政务大数据平台相连通,也与市融媒体中心相连通,便于优化社会治理,展现优质形象。

7月13日上午,“沃土计划”课程团队参观了玉门市“一处跑跑一次”市民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近年来,玉门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处跑,跑一次,三集中,三到位”的措施,集联合项目审批、不动产交易、税务综合、婚姻登记等业务于同一办事大厅,简化市民办事流程。同时,优化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流,有效缩短了办事流程和办结时间。自2017年10月市民中心启用以来,办事大厅已累计受理和办结事项近180万件,按期办结率达到99.98%,居民满意度达到99.68%。

见证辉煌,历经沧桑,再谋发展,又启新章。甘肃玉门是顺应时势、结构转型的典型案例,是拥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文化坐标,更是宝贵精神滋养的希望土壤。同学们来到这里开眼界、学经验、砺精神、话未来。如今,甘肃玉门思政实践行程已经过半,让我们来看一看师生一行前半程的见闻感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沃土计划”思政实践赴甘肃玉门课程团队于7月12日至21日在甘肃省玉门市开展实践,9位同学在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副教授涂云东和实践团助教、2020级博士研究生凌波的带领下,聚焦玉门农业、工业、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感受玉门社会治理的创新成果,并从历史中领悟铁人精神,砥砺红色初心。

专题: 加盟奶茶   板厂加盟   靓颜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