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创业互联网科技

0 去试试创业网

业内专家提示,股权众筹的项目如果成功会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朱明春认为,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参与股权众筹的投资者应当具备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搞清楚所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同时,股权众筹的企业也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充分告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同时,《方案》也为试点的平台划定了九条红线,包括不得通过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关联方融资、不得对众筹项目提供对外担保或进行股权代持、不得兼营P2P网络借贷或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等。

广东会创业互联网科技

《方案》提出鼓励9种众筹运营模式,包括科技众筹模式、纯互联网运营模式、一站式创业综合服务模式等,并鼓励各试点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和自身特点,探索新的运营模式。记者获悉适合新农村创业项目的名字,目前广东现有股权众筹企业以科技众筹模式、纯互联网运营模式为主。

据悉,广东的试点将采取自主申报、择优试点的方式,不限名额,省内各家互联网企业均可申报参加试点,首批试点平台将于8月底确定。

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朱明春说,股权众筹能将社会上的资金引导到好的项目上,既能帮助小的创新型企业成长,还能为想创业却缺乏资金的创业者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股权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即公司面向普通投资者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收益。记者了解到,在试点方案出台之前,广东至少有30家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股权众筹方面的尝试。

新华社广州7月23日新媒体专电(王凯蕾 张韬远)广东在全国率先打造以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为中心的创业创新生态圈,力争成为国内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的新高地。23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获悉,广东在全国首先出台《广东省互联网股权众筹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15年底,全省组建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50家,挂网创业创新项目5000个。

创业一定要跟产品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接下来我们的设想是,跟旅游产品或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这帮学生加入到公益制作的团队里,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工艺和技艺,让更多的人能够喜欢这种东西。人们对非遗有一定的情怀,一旦接触了你就会对它爱不释手。

曾维佳:我是一位老师,我们学校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是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有国家级的大师工作室的25位非遗技能大师带着一帮学生学工艺美术。但这些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学工艺之后,不知道前途在哪。我希望这些学生都能够有“前途”,而且有“钱途”,所以我决定要带着他们一起创业。

陈嘉嘉: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其实政府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是有扶持资金的,但在创业初期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希望能把这些创业的扶持政策“网络化”“具体化”地传递给新一代创业者,让大家少走弯路。另一个是关于政策的支持。比如我们所处的在线教育行业比较新,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只能通过不停的摸索与试错。希望能有政府部门对整个行业做出一些明确的指导,带领我们一起发展。

陈嘉嘉:最深刻的经历是刚创立荔枝微课的初期,我们十几个人经常在办公室通宵加班,去解决技术、运营与市场的问题。因为我们做的是在线教育,很多用户是白天使用我们平台,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晚上连续通宵解决。那种一群人在一起,为了自己的“孩子”——产品项目而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与凝聚力,如今回味起来觉得非常棒。对于新入职的人员,我们也一直贯彻这种一起扛事,做事,不怕苦难的决心。

陈嘉嘉:我们创业时刚好是全国“双创”氛围最浓厚的时候,受师兄师姐的影响,我和小伙伴们也开始创业。我们团队有很多人在大学,甚至是初中阶段就有创业的经历。我们都是年轻创业者,认识之后一拍即合,就决定一起创业。

刘真:我始终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既要创新,又需要扎实苦干的去做出内容。要在创造、创意、创新的过程中,秉承不忘初心的思想。因为任何一个事业的成功,一定是要有其社会价值的,要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也就能够获得创新的成功。秉承这个初心,最终才能收获你的成就。

傅力:我重点举牌的项目还是选择在小芯片上。第一,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好。第二,它已经有了市场的呈现。它是芯片技术设备,是底层技术,我更希望引导创业者往基础研究领域进步。

傅力:我自己本身也创过业。创业十年,创投十年,又在大型国企工作了十年。以我过去的观察而言,觉得整个创业环境还是有点浮躁了。创业是个非常艰苦的事,我希望跟广大的创业者说:要摒弃周边嘈杂的声音,真正去热爱一项工作,真正地去享受创业和创新,真正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

傅力:今年的整个创业环境和创业项目,我看完以后觉得更踏实了。因为基础产业更多了,不像早些年的企业,为了商业而商业、为了投机而投机。我们这次看到有很多围绕着基础工业、甚至是基于芯片制造的创业,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现象。

羊城晚报:您这次以投资人的身份也参与了很多初创企业的实地调研。一圈走访下来,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发现今年有什么特别的亮点?

陈永建:港澳青年对内地城市的文化还不大熟悉,他们应该多跟内地交流,看一下内地的企业怎样营运,以及在人才方面是否有合作意向。对于大湾区其他城市来说,港澳也是一个面对国际的窗口,内地的创业团队也能利用港澳跟国际接轨。

陈永建:目前,港澳地区有很多机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及行业进行对接和合作交流。以前我们只是看着我们自己的小市场,但是现在面对的是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大市场,这对我们港澳的创客来说是一个契机。

羊城晚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来自港澳地区的青年创客和创新企业纷纷跟内地的一些行业进行互动。比如这次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创业创新大赛,便吸引了不少港澳青年创客参与。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但要说缺什么?我觉得什么都缺:缺钱,缺技术,缺人才,缺意识,缺太多东西。我觉得,首先需要社会给予创新创业更多的宽容,因为创业必然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我们常说创业的理想与情怀,但是当落到实处,需要经过市场验证、客户验证时是很艰难、很残酷的,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性,知道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这次看到那些刚创业三四年的公司,花了两三年时间搞出来产品给客户试用,客户也从一个增加到十个再到二十个。虽然营业收入不多,但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的增长和坚持。有一句话叫:“永远不要轻视年轻人”,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他们的。所以,第一我们应该要尊重“小”,所有的企业都是从小长大。第二要尊重创新,虽然创新会付出代价,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讲,创新带来的东西会更多。

陈军:对于这个观点,我有感同身受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认知。单纯的互联网确实发展到了一定的瓶颈,流量也在下降。但是我觉得,无论是互联网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它跟传统产业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大的趋势。在这种趋势面前,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需要投入的过程。

羊城晚报:很多人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C端”,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群体。现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下半场竞争,开始瞄准“B端”,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更多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去解决工业升级发展的问题。对此,您有何看法?我们已经开始了下半场的竞争了吗?

陈军:有几点观察发现:其一,今年的参赛者变得更加踏实,懂得结合产业,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或是一个 idea。其二,有些项目已经有考虑如何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但中小企业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信息技术,若想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这一次很多的创业项目,都是试图去解决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以节约成本,提高管理能力。

今年的创客团队有从回国创业的、有在校创业的、有依托社会上其他资源从公司独立出来创业的、有通过资助实现创业的,等等,这使得创业的形式不断多样化。通过这两年的扶植,创业创新的“面”在不断扩大,水平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创新、创业整体氛围目前已经到了较好的程度。

羊城晚报:眼下“创客广东”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技术专家评委,您走访了不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您觉得这些新创企业有何新亮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重要发展战略,广东创业创新的氛围一向领先全国,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业、创新,更是牵动着未来广东产业新发展、“广东制造”升级为“广东智造”的关键点。今年,“创客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亮点频出。在大赛期间,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特别采访了多位来自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知名技术专家、行业顾问、投资人以及初创企业代表、创客代表等,请他们分别谈谈自己对广东创业创新的观察、分析和期待。

金羊网讯 7月19日,2019年“创客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决赛在广州顺利举行。参赛队伍分为创客组与企业组,在11名专家评委以及16名市场评委的专业评审下,决出了多个重要奖项。

记者还在江门市看到,广东首个南粤家政产业园落户,构建了“产学一体”新型生态圈。园内的南粤家政产业学院即将投入使用,将培育现代型、复合型中高端人才,打响“邑管家”江门家政品牌。

“有专业资格的毕业生在市场很吃香,就业不愁且收入可观,如今报名家政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肇庆市技师学院教师谢晓冬告诉记者,“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家政企业、培训机构、家政学院遍地开花,两年来肇庆开展家政类职业培训达3.25万人次。

当前,广东家政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帮他们突破“技能栅栏”是做强产业的必由之路。“南粤家政”工程着力打造市场导向、多元培养的培训体系,推动培训机构、技工院校、龙头企业协同发力,近两年累计培训逾77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23.7万人次。

推广施行家政“上门服务证”则将诚信建设变得可视化。家政服务员“人证合一”验证正在广东各地加速推进。如肇庆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壁垒,联合人社、卫健等多部门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实名核验。消费者可快捷识别家政人员身份、信用记录乃至从业经验。目前,“广东省家政服务公共平台”已录入服务员信息81万多人次,完成验证人数超过11万人。

诚信体系如何建?广州成为“领头羊”,在今年创新发布了全国首个家政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今年4月,广东省商务厅也发布了《家政服务员信用信息管理规范》等多个信用类标准。

信用难追溯、服务难测评……难以“放心用”是阻碍家政行业良性发展的另一大堵点。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国兴表示,“南粤家政”工程要打造“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家政”金字招牌,首要任务是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广东各地也纷纷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什么价位得到什么服务?肇庆市用“肇庆家嫂”星级评定制度为消费者打造了一杆秤。从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10个方面为“肇庆家嫂”评分,对应一至五星级,每个人的服务水平一目了然。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收费却难以捉摸,这是家政行业长期为人诟病的主因。“南粤家政”工程实施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订标准、立规矩,全面打造行业标准体系。“南粤家政”实施两年来,先后发布省级地方行业标准7项,围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培训项目开发课程标准27项,逐步补齐了家政领域标准空白。

龙头企业涌现、新业态日渐成熟,在南粤大地上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探究背后的原因,政府所搭建的三大体系——标准体系、诚信体系、培训体系,为家政产业发展铺就了“高速路”。

这些手握互联网科技的龙头企业不仅改变着深圳的家政生态,更以可复制的模式迅速向各地渗透。记者看到,河源家政一条街的不少企业与他们建立了紧密合作。“南粤家政”工程实施过程中,广东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拥抱“互联网+家政”新业态,增强高品质家政服务供给能力。

“一个团队服务一名产妇,全过程精细管控。”创新模式颠覆了传统市场体验。“我生头胎是家里老人照顾,二胎在喜娃娃请了月嫂,感觉很惊喜:我可以大方表达一切需求,月嫂该做的事情一目了然,只要在手机上对服务进行确认就行了。”深圳福田区的谭观婵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喜娃娃有1500多名月嫂,数十名妇产科、儿科、中医、营养学专家,累计服务客户近20万人。

万亿元级的母婴市场摆在眼前,不做了还是转换思路?喜娃娃进行了大胆尝试:以员工制形式将月嫂转为自营,开发线上产品“月子日记”,以“傻瓜化”的操作将月嫂一天的服务内容告知雇主,月嫂则需向公司反馈客户情况,必要时公司专业团队立即上门服务。

“我们最初是想做月嫂的线上撮合平台,却发现走不下去:月嫂服务周期达26天,接单后整个服务过程无法管控,撮合平台解决不了行业最大的痛点——信任。”喜娃娃董事长黄炯东回忆道。

如果说社区邦的成功是依靠互联网科技基因,喜娃娃妇幼服务有限公司则是在市场摔打中摸索新模式而“绝地逢生”,成长为国内月子服务垂直化领域的头部企业。

第三个痛点是服务追不上时代需求。“家政高端市场日趋活跃,行业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我们通过服务项目产品化的打造,不断孵化新服务产品,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孙景涛介绍,“例如,育儿市场对早教需求迫切,我们推出的早教育婴师十分抢手,尤其受IT人士欢迎。”高端服务项目不断孵化,也为高学历专业人才提供了成长空间,增加了行业吸引力。

第二个痛点是人力资源匮乏。“深圳有30多万名家政从业者,至少还有20万人的缺口。”孙景涛认为,缺人问题同样可用“互联网+”解决。“家政人员从全国汇聚而来,信亲友、信老乡。”社区邦研发的IT系统实现了人力输送自助化,每个服务员都可成为输送方,通过推荐人获得奖励,以此打通派工壁垒,形成口碑裂变。社区邦数千个服务员输送账号,已带动过万人上岗,占公司服务产能近三分之一。

第一个痛点是做不大。“传统家政开三家分店就开不下去了,熟手很容易闹独立。”孙景涛介绍,社区邦研发的家政垂直一体化连锁经营模式,一体化打造服务品牌、产品、标准、培训等体系,整体输出,并推出以互联网+微创业单元为核心的3种合伙人模式,让小家政企业及创业者能选择不同权责利模式,轻松启动创业。“依托互联网科技,未来三五年行业聚合度将大幅提升。”孙景涛判断。

“我们用信息化技术对行业每个环节做了精细设计。”该公司董事长孙景涛是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社区邦以“我创新(社区邦),你创业(加盟商),她就业(家政员)”的新思路颠覆传统家政模式,化解行业多个痛点。

家政也能做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深家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就是这么一家以“技术驱动+模式创新”提升行业效能的企业,其创办的“社区邦”品牌累计服务超过10万个家庭,模式入选国家三部委联合推荐的全国家政行业运营模式的典型案例。

网上找保姆不像网上买菜,这个供需极难匹配的市场存在太多痛点。而记者在深圳发现,在“南粤家政”工程引领下,一批“敢吃螃蟹”的企业直击行业痛点,探索“互联网+家政”的多种新业态新模式,深度重塑了行业生态格局。

河源实践是一个缩影。肇庆“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江门“南粤家政”产业园、增城“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随着一个个平台雨后春笋般涌现,推动了区域产业聚集发展,更令家政成了高端化职业。“肇庆家嫂”邓崇燕说:“我已从一名上门保姆成为专业技校的正式教师,这说明家政行业也可以专业化、高端化。”

河源家政一条街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我们的学员去大湾区就业特别有信心,有客户一听是家政一条街出来的,直接就签约了。”鸿运柏林家政负责人许浩婷说。邓小强告诉记者:“现在市民找家政都来一条街,湖南、贵州等省份不少妇女慕名来参加培训,广州、深圳的企业也纷纷来谈合作。这条街已成了人才培训基地和输出市场,企业都觉得越做越有奔头。”

聚集化发展不是一“聚”了之。家政一条街开创性地打造了线上“区块链”、线下实体店的平台服务模式,朝着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线上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集家政机构和人员管理、培训监管、精准推送就业等于一体的“南粤家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在线下建立运营中心,对入驻企业全面实行“亮灯”自律管理,并集中开展技能培训和品牌推广。在平台带动下,企业积极“送教下乡”,共在河源各乡镇设立125个培训点,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万人次以上,直接带动8000户以上农户就业创业。

“这么多优秀企业和人才聚在一起,行业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邓小强说,“家政人才的专业化、年轻化、高学历化成为明显趋势,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理念和模式。大家发现,家政业态那么丰富,有4大类33小类,只要做出特色,完全可以在‘抱团’中实现错位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的“80后”姑娘王朝晖因看好健康管理这片大市场,辞掉大学老师的“金饭碗”进入家政行业,如今是中正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的客户很多是‘80后’家庭,对家政人员的素养要求很高。如何用芳疗改善家庭生活品质、如何提升形象和沟通技巧……我们下了很多功夫研究培训课程,把专业健康管理技能带给员工,增加她们的含金量。”

客家妈妈张仕红利用做月嫂积累的客户资源创办了紫菁家政公司,更在家乡紫金县创办起培训学校,带领着客家姐妹靠双手致富。如今,她的喜辰职业培训学校已培训月嫂、养老护理员等4458人,成为“南粤家政”实训基地,帮助邓小媚等许多客家妇女致富,也给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聚集化是一把“筛子”,敢来的都是有想法、真心实意做品牌的人。记者采访的家政企业负责人,有从月嫂走上创业路的农村妇女,有名校研究生,也有从广州、深圳回乡创业的管理人才,他们以不同方式结缘家政,带来了差异化的理念和核心竞争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听到我们的想法,企业在徘徊、在观望。大家担心集中起来会恶性竞争,互相诋毁。”邓小强说,经过与龙头企业反复沟通,讲明政府的扶持政策与发展构想,有23家企业最终消除了顾虑,决心借“南粤家政”东风,入驻平台共谋发展。

“我们做过摸底,河源家政队伍不小,从业者约5万名;企业数量不少,约300家,但普遍规模偏小、档次偏低。河源去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这样一条街,就是想为企业和从业人员搭一个‘窝’,让他们抱团发展、做优做强。”河源市人社局局长邓小强告诉记者。

走在位于河源市中心的家政一条街上,从月嫂、护理老人、保洁等传统服务到家庭芳疗护理、定制月子餐等新兴业态,各类服务门店应有尽有。街上醒目的家政服务窗口,可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查询推荐、维权调解、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创业孵化等服务。

在门槛低、竞争无序的传统家政行业,“单打独斗”是常态,“抱团发展”可谓天方夜谭。“南粤家政”工程是如何让家政行业走上聚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的?记者在河源家政一条街找到了答案。

不只“河源月嫂”,一批响亮的区域家政品牌在广东各地涌现:诚信自重的“肇庆家嫂”、做得一手广式点心的广州“增城妈妈”、擅长管家的江门“邑管家”……这些区域特色品牌给曾经暗流涌动的家政市场注入了清澈的“源头活水”。

邓小媚这样勤劳质朴的“河源月嫂”已火遍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在大湾区就业的“河源月嫂”达1万多人。在“南粤家政”工程托举下,“月嫂村”已在河源遍地开花。

从贫困户到“金牌月嫂”,邓小媚的人生“逆袭”源于一次免费培训。成为月嫂前,丈夫意外去世在家做小生意的利润大吗,3个孩子的抚养费压得在工厂打工的她喘不过气。在政府推荐下,邓小媚进入喜辰职业培训学校接受了月嫂技能培训。她首次为深圳一名产妇服务,就收到了雇主送的锦旗,口碑逐渐积累起来。“早上五六点起床,一天至少做5顿月子餐,但我从来不嫌辛苦。”邓小媚憧憬着,将来在县城买套房,方便小孩读书。

清秀的面庞淳朴的笑。见到从河源市紫金县宝山村走出的客家月嫂邓小媚时,她刚从深圳雇主家赶回“娘家”河源家政一条街。“我做一单的服务费是13800元到15800元,活儿都排到年底了。很多是回头客,生老大找我的,生老二老三也会找我。”

为从根本症结入手,建立起信任、规范的家政行业市场,2019年起,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发起了“南粤家政”工程,击破行业坚冰,激活了家政市场的一池春水。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广东各地探访发现,这项以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初衷的民生工程实施两年来,已令传统家政行业孕育出深层次、令人欣喜的变化。

“南粤家政”工程是什么?广东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人说找保姆好比找对象,太难了。在河源市区和城镇,对育儿、保洁等家政服务有需求的家庭数量超过了一半。”广东河源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许建青的一番话,可谓家政市场的生动写照。

7月27日,广东省第一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在肇庆圆满结束。这是家政人才技能交流的“竞技场”,也是“南粤家政”工程实践成果的“展示窗”。获奖的24名选手从近5000名竞技者中脱颖而出,展示了广东家政服务在母婴、居家、养老等各领域的最高水平和独特风采。

家政服务行业多年野蛮生长,却始终无法做大做强。大有可为,为何如此“难为”?重要的症结在于224加盟费多少,这是一个各方不易建立信任的市场。无信任,不规范,难匹配。为此,“南粤家政”工程在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铺开,力争激活家政市场的一池春水。

专题: 连锁酒店加盟   重庆超市加盟   煲仔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