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加盟店10大品牌

0 去试试创业网

观察君认为,随着包子热起来,后来者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更加考验品牌的运营管理和产品迭代的能力。再加上那些已经有几百家店的优秀区域品牌,在新品牌新模式刺激下必然生发出更强的斗志,可以预想,未来一两年,包子市场会更加活跃,投资热潮说不定也将来临,对创业者来说机会也将至。

由此可见,包子品牌想要全国化发展,供应链建设将是最大的竞争要素。新秀品牌们在门店端开创了一条和巴比完全不同的道路,也引领了一波模仿跟风,给品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后端也得能匹配全国扩张的野心。

据不完全统计,巴比食品的自建工厂不少于3家。2021年10月份,巴比食品南京工厂封顶。其在官微中提到,“在南京地区建设新工厂是公司的经营目标之一,不仅可进一步增加公司产能,提升产品供应能力,还扩大了公司冷链配送半径,使产品配送区域得到有效延伸。”

唐僧肉包卖得不好那就不要进货,可以多卖点人参果包,巴比中央工厂的产品库里有250多个品种,各地的门店就可以灵活调整自己的口味风格。这样一来,每个社区居民都觉得巴比能够理解本地口味。

包子加盟店10大品牌

就比如巴比,成功上市背后其实是它的供应系统能支持全国扩张,具体就表现在它的包子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据了解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成长周期,巴比允许加盟商销售的面点分为必选和可选两种。比如包子,前12个品种是必须卖的,另外还有6个品种,门店可以在订货系统上自选。

这些创新举措构建了上述品牌差异化的立足点,但最终谁能笑到最后,关键还取决于供应链的成熟度。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包子的标准化和零售化属性都很强,但全国性品牌却寥寥,如文章开头所说,表面上是各地有一定的口味壁垒,实际上还是供应链能力。

同时,从产品结构、门店模型到供应链,都考虑的是标准化连锁化发展的配置,所以,他们的一家门店火爆之后,很快就复制开出更多店出来。

新兴包子品牌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开一两家店去的,比如包馔、李与白,都十分重视品牌建设,除了最基础的门店环境升级,在品牌的视觉系统(VI)和话语系统(口号等)都会经过精心设计,同时在品牌传播方面懂得投入。

品质升级还体现在馅料更新鲜,口味更独特。比如李与白酱肉包蒸之前才拌葱;包馔研发了独一份的火锅味包子。除了主打包子,连搭配的饮品都十分讲究,比如毛大庆包子铺里卖的咖啡都是现磨的,这跟很多快餐店便利店的速溶咖啡相比,品质感立马就上来了。

上述品牌与大部分传统包子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均打出“现包现蒸”的口号,目前市场上很多连锁包子铺卖的都是冷冻包子,而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手工的、有温度的产品,尤其是通过全透明厨房,让消费者看见现包的过程,这样的产品就更具有价值感了,对比之下谁又会去选择工厂包子呢?

谁说午晚餐不能吃包子,甚至是夜宵吃包子也挺合适。上述三家都不局限传统包子的消费场景,而是“一网打尽”,尽可能拉长营业时长。为了午餐卖包子,还开发了搭配的小吃和饮品,毛大庆包子铺还设计了套餐,就更方便了。李与白包子+面条的创意也是很开脑洞,其实品类融合没有那么多禁忌,“包子+咖啡”也丝毫没有违和感,只要消费者买单,没有什么不可能。

除了上述这些成功因素,观察君认为,李与白能快速发展,主要还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正是得益于他们十多年中餐的积累,才能有如今的爆发。据白通说,未来品牌战略方向是扎根西南,把四川这个根据地市场做好,再往外拓展。

即便如此,品牌也不能一劳永逸,升级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白通认为,现在年轻人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追求味道口感,还追求视觉效果。所以研发人员在包子的颜色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黑色的黑猪肉黑金包、绿色的川东凉虾。观察君看到,他们本月还上新了“开运大红包”,评论区里不少网友对红色包子感到很新奇。

这也是白通认为的,李与白能火最关键的因素——时机,他们踩中了去年疫情之下广大消费者对干净、放心包子的极大需求,“那个时候,大家正好需要一家有品牌有品质的包子铺”,手工现包、明档展示,这些恰好切中了当时的消费痛点。

升级传统夫妻老婆包子铺,其实现在看来,这没什么稀奇的,观察君也看到市场上很多人都在这么做,甚至光成都,目前就有十几个主打手工现包的包子品牌,但他们终究都是后来者,很难再复制李与白的火爆了。

因为团队有16年的中餐经验,产品研发可以说是他们的强项,通过他们自己的研发,面条已经可以做到当天发面当天用,而酱料的底味料都是工厂做好的,到门店只需要告诉师傅添加辅料的先后顺序,炒多少秒就行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做到标准化出品。

虽然是包子铺,但李与白的产品结构里还有另一个爆品——面条。从门头的slogan里能看出:包子就要现蒸,臊子就要现炒。因为一开始就想做一日三餐,但中午吃包子的人太少,所以就把面条作为午餐的主打品。

二是包子大小有文章。成都市面上的传统包子大概85g/个,李与白的包子只有70g左右,但是内馅却丝毫未减,只是包子的面皮更薄了,所以看上去比别家的包子小,因此有顾客质疑贵,但李与白坚持这样做。因为同样大小,传统包子铺不会放这么多馅儿。

一是包之前才拌蔬菜。包子的肉馅是在工厂加工好的标准化馅料,到门店后再现切现配蔬菜,比如酱肉包是蒸之前才拌葱,这可很好地保持食材的新鲜度。

李与白包子铺主打的是川味酱肉包,酱肉包在四川很常见,李与白在味型上做了调整,更偏向于四川达州的风味。从市场反馈来看,李与白包子铺是很受消费者喜欢,比如成都桐梓林首店一天最多能卖出近6000个包子,而且需要排队四五十分钟才能买得到。

其实白通认为,手工现包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传递给顾客安全放心的理念。李与白包子铺最初的店招是:不敢卖便宜,包子3元。就是希望他们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个认知,“肉馅是绝对没问题的”。除了用明档展示现包现蒸,在门店环境上,也遵循一个标准:干净、整洁、卫生。

在白通看来,传统的包子铺要不是夫妻老婆店,门店环境脏乱差;要不卖的是工业包子,工厂做好运到门店只蒸一下,味型一般。而他们要做的是有品质感、有烟火气、有品牌的包子铺。因此,李与白一改之前没环境的传统包子铺形象,把手工现包现蒸的全过程用明档展示,而且蒸笼尽量靠外面,让顾客看得见感受得到放心和市井气。

观察君专访了品牌创始人白通,经过一番深聊才发现,李与白包子铺能火并非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创始团队做了十多年的中餐,从4年前就开始谋划做包子,直到去年疫情期间,多家中餐店亏损,就把这件事提上了日程。他们也没想到能做火,现在复盘来看,白通认为,李与白主要做了几件事来升级了传统包子铺:

据成都当地红餐网专栏作者蒋毅形容:一开业就封神,一个小店,每天接待上千人,卖几千个包子,短时间内快速崛起,已经成为品类的超级代表。

同样是起步于成都的一家包子铺——李与白,则主打川味酱肉包,去年6月在桐梓林北路开了第一家门店,如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开了80多家门店,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无论是“包子配咖啡”这两个品类的碰撞,还是“团餐”的打法、餐饮新零售的尝试,地产大佬跨界所做的这些创新之举,也给包子创业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观察君也会持续观察这种新模式未来的可能性。

堂食、外卖、团餐、零售,这才真正是把一个小店吃干榨净。总的来说,毛大庆没有选择连开几家门店,用规模打品牌,而是用一家“小档口店”打磨模型,做尝试,这样的好处是风险可控,遇到问题好调整,也能探索出更多的餐饮可能。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它的外卖同时上线了罐装零售的“秘制辣椒油”。20块一罐,上面贴的是“毛大庆包子铺”的标识,这是在其他小店很难见到的。把辣椒油做成零售装,也再次印证了毛大庆包子铺在零售渠道的野心。

另一方面,则传递出毛大庆包子铺对零售渠道的重视,先用这家档口测试市场,未来有针对性地拓店,哪个区域的订单量高优先在哪个区域开店。

一个小包子铺要做“全城配送”,听起来似乎不太切实际,因为很少有顾客会点一个10多公里的包子铺,但毛大庆包子铺却这样做了。观察君认为,一方面可能确如毛大庆本人在中所说,为了给一部分冲着“毛大庆”名字想要光顾的粉丝一份福利,“不远千里”也要尝鲜这份网红包子的年轻人也许很多。

首先是11月6日开通线上外卖,顾客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早8:30到晚6:30,配送范围北京CBD国贸五公里范围内。紧接着20天以后,开通了全城送,北至望京,西到月坛、南到南四环、东到传媒大学,全程都可以配送。

可以说,毛大庆的包子铺锁定早餐团餐市场大有可为,市场半开放、客源密集、消费频次高,潜力无穷。再加上毛大庆在地产和商界的影响力,业务更容易展开,同时也能迅速打开品牌知名度,拉动更大流量。

提起团餐,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午餐、晚餐。而事实上,早餐因为种类少、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才是团餐经营的一个着力点,早餐里的包子、咖啡、豆浆几乎是国人的早餐标配,同时都是高标准化产品,可规模化销售。

在试营业期间,就连续两周为国贸里的一家大律所供应早餐,100份“包子+咖啡”。从下图“900个包子团餐”中也能看出,其团餐业务发展得很顺利。除此之外,它的外卖小程序上,也有团餐预定的宣传界面。

虽然目前只有一个小档口,但毛大庆包子铺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国贸及周边的商务白领们。据毛大庆自己的透露,包子铺接受团餐预定。

值得一提的是,该包子铺的生意并不局限早餐时段,还成了白领们的午餐新选择。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报道,这家包子铺在该美食广场人气很高,中午也挤满了前来就餐的写字楼白领,一座难求。

此外,店内还推出各种套餐,比如元气满满双人餐、素食主义套餐等,20元套餐包含3个包子和咖啡/豆浆及凉菜。这样的价格不算便宜,但在北京的CBD国贸,这样的早餐价格也在上班族的接受范围之内。

除了包子外,还提供小米粥、豆浆和凉菜等传统早餐食品,还可以选择多款现磨咖啡,比如黑芝麻拿铁、拿铁、美式。相比“包子配小米粥”“包子配豆浆”这种常规操作,不得不说,“包子配咖啡”在国贸这样留洋海归居多的CBD商圈,丝毫没有违和感,总之是照顾到了年轻人对早餐的多元化需求。

从店铺介绍来看,主打鲜肉咸蛋包、椒气包、婆婆麻麻豆腐包、毛奶奶秘制鲜肉包等6款包子,品类比较简单,其中鲜肉咸蛋包比较有特色,市面上少见,其他款比如鲜肉包、豆腐包是常见款,但命名挺有意思。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这是毛大庆个人的店铺,和优客工场没有关联。那么地产大佬为什么跨界卖包子?毛大庆的说法是因为自己从小喜欢吃家里的包子。但观察君认为,背后肯定也有其对包子品类的看好,另外从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来看,这个包子铺不会简单,或许隐藏着更大的商业野心。

随着媒体跟进报道,慕名打卡的人也多起来,虽然目前只有一个小档口,但在“名人效应”的加持下,影响力很快扩散。在毛大庆个人上可以看到,他曾多次亲自上阵为店铺宣传。“今日800个全手工包子,又售罄!大家下单要早。”

另一家最近比较火的包子品牌是毛大庆包子铺。没错,就是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去年,优客工场登陆美股上市,成为“联合办公第一股”),万科前副总裁,地产圈响当当的人物。

它也像一道亮光,打开了餐饮人的思维:是否可以打破固有思维,用营运时间的差异化打开市场;是否可以突破原有常规馅料的限制,用当下流行的口味包装传统主食?餐饮人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重新审视一遍我们身边的很多小吃,或许能发现一些新的商机。

此外,品牌快速跑马圈地也会有管理风险。也有不少行业内人士认为包子的口味容易被模仿,早餐夜卖也会被容易照搬,因此,包馔目前的这些差异点终成不了品牌强有力的护城河,包子的连锁化发展关键还是取决于供应链的成熟度。

另外,包馔在成都发家的定位是物美价优,一笼的价格是9元,到了上海、深圳涨到15、16元,差不多每个2.5元。上海肉包子一般是2.5~3元一个,但个头比包馔的大一倍。因此不少上海的消费者在评价里提到性价比不高。但即便不在一线城市,在郑州,包馔的一笼包子也涨到了12元。出了成都的包馔似乎已经脱离了物美价优的特质,还能复制成都的高人气吗?

最近看到其创始人姜华在受访时提到,门店会增加早餐时段来拉长营业时长,一些下沉市场也可以做全天,应该就是为了应对观察君提出的这个风险。

观察君认为,包馔目前快速扩张有一定风险。比如夜宵定位市场是否足够大?包馔在成都发家时是一个夜宵的定位,在上海火爆跟当地夜经济同样繁荣或许有关,那在其他地方晚上营业,市场足够大吗?观察君看到有的地方是晚上8点之后营业,有的是6点,有的则是下午4点。

但“包馔现象”也同样引发了类似“网红品牌能火多久”的质疑,观察君翻看最近的点评,发现上海已经基本上不排队了,网友说,“之前人多得吓人,现在随到随买。”

包馔在上海火爆之后,品牌趁机向全国造势,诸如“排队3小时,黄牛卖到1000元一笼”的说法,屡屡出现在其他城市的推文中。此情此景很像喜茶当初在上海打响第一炮那般,很多网友都是因其排队很厉害才前去打卡的。

包馔的VI色是2021年最流行的克莱因蓝,门店火爆可能跟这个关系并不大,但至少说明它懂得追随年轻人的潮流。在品牌建设方面,明显比一般包子铺更有设计感。

包馔是从夜宵摊起步的,后来门店都以档口形式存在,面积20~30平米,以外带为主,没有堂食,大大节省了店面投资成本。而且包馔采取了桶装外带形式,像肯德基的全家桶一样,方便顾客边走边吃,比拎着食品袋要显得高级很多,这也是它的一个升级点。

此外,现包出餐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排队等待的盛况,加上食客的从众心理与“一包难求”的稀缺性,进一步引发了跟风打卡,同时包子不外卖,更加剧了这种稀缺性。不过,也有很多网友质疑其是在搞饥饿营销。

虽然以外带为主,但包馔却在二十多平的小小档口现包现蒸,由六七个员工同时操作,这可最大程度地展现出烟火气的场景,这是品牌的一大卖点,不过同时也可能导致人工成本较高。

另外,上海的不少消费者都提到,包馔的包子,皮很软,是用发面做的而不是死面,这种包子在北方很常见,可是上海卖得最多的是用死面做的小笼包,所以这也是包馔的一个差异点。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打过卡的网友,在评论中都有提到包馔的调味料:“辣中有甜,一点都不辣,但能瞬间把口味提升几个层次”“空口吃了一只平平无奇,蘸了料就发生了突变,有火锅汤底的香气”“蘸不蘸辣椒汁,就是两个东西”……

包馔包子主打的川味麻辣味型,已经被川菜和火锅证明非常具有侵略性,容易打开市场。而且火锅味的包子在市场很少见,有明显记忆点,再加上麻辣味型有成瘾性,也容易引发话题。

包馔只卖3款包子:招牌麻辣包、网红火锅包、香菇肉酱包,除此之外有番茄牛腩汤、萝卜牛腩汤两款汤,和秘制蘸料、私家泡菜。整体sku不到10个,除了包子是现包现蒸之外,其他都可以预制,而且包子的馅料也是可以预制的,易于标准化。

以上就是夜包子的来历,但突然爆火也是两位创始人始料未及的,刚开始进驻魔都时,也很忐忑,“上海人晚上吃不吃包子?他们不是要爱惜身材吗?”“他们吃得惯麻辣包子吗?”可没想到,最终包馔却在上海一炮打响。

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其联合创始人赵铁军,在一次公开活动上给出了答案,首先包子本身这个品类好,历史悠久、受众广泛。当要做这个品类时,他们发现,早晨吃包子吃的其实是个寂寞,“包不出特别好吃的包子,即便包出来了,吃的人也是囫囵吞枣,吃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晚上就有足够的时间。”而成都的夜经济很繁荣,这给了品类创新不可或缺的土壤。

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底,13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开出了130+门店,平均下来一个月开出了10家新店,如今其门店覆盖了20省42城。

但是这个品牌的爆火却不是在成都,而是2021年夏天在上海突然爆火起来的,当时上海门店创下了排队4、5个小时的纪录。在上海走红后,这个品牌就开启了加盟模式,门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

包馔夜包子,顾名思义,是卖夜包子的,营业时间主要在晚上到凌晨。2020年国庆期间,从成都九眼桥酒吧街区一个露天夜宵摊起步,以川渝巴蜀风味, “川味麻辣小笼包”为主打产品。

但这一现状在2021年迎来了破局之势。观察君发现,有一些包子新秀品牌主打麻辣味型,在成都销量很好,到了上海也大受欢迎,这种味型创新就很好地打破了各地的口味壁垒;还有的品牌从团餐上做突破,把包子的零售属性发挥到极致,更是开辟了一片新蓝海。

观察君认为,包子的全国性品牌难做的主要原因,在于口味制约,各地有各地的口味偏好,所以跨区域发展有一定障碍,很多品牌能顾及到标准化,似乎就很难兼顾本地化,而兼顾好本地化,却又很难统一标准。跨区域经营对品牌的产品研发和稳定供应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包子品牌鲜少出现全国性连锁的重要原因。

即便成功上市的巴比,在全国有3800+门店,但其门店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第二大区域广东也只有不到300家门店。据了解,巴比2019年的收入里,有超过90%来自江浙沪,华北和华南只占收入的1%和7%。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包子品牌大都是在区域发展很好的“地头蛇”,还未成功扩张至全国。比如早阳鲜包,门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三津汤包,门店1100+,主要分布在广东区域;拥有700+店的和善园,门店主要在江苏省内。还比如青露馒头聚焦于南京,甘其食则深耕杭州。

但巴比之外,包子这个优质的品类赛道跑出的全国性知名品牌却很少。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部分老字号品牌发展较慢,像狗不理、庆丰包子铺、鼎泰丰、小杨生煎、老盛昌汤包馆等品牌,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开店数都不多,最多的庆丰也才270多家门店的体量。

巴比创立于2003年,以早餐场景切入,主打人均4~6元的手工鲜肉包,很受上班一族的青睐。2020年,巴比以3000家门店和近10亿元人民币的年营收成功敲钟上市。截至2021年12月底,巴比门店达到了3800+,总市值高达86亿元。

虽然包子在早餐场景拥趸众多,但包子并不局限于早餐场景,午餐、晚餐、夜宵都可以卖。同时,包子自带刚需属性,南北通吃,老少皆宜。最重要的是,包子容易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易于复制,连锁化、品牌化的潜力很大。

事实上,包子品类本身就隐藏着极大的潜力。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早餐市场规模可达2万亿,但虽然早餐品类众多,包子却是独占鳌头。

地产大佬也被包子的魅力征服,跨界卖包子。前万科副总裁、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在北京国贸开了家“包子铺”,主打“包子+咖啡”,名人效应让他的小店很快走红,同时他的小店还做起了团餐的生意。

在疫情中诞生,同样在成都起步的李与白包子铺,一间65平米的小店每天可卖出近六千个包子,其凭借着超高的人气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当地包子品类超级代表。

从夜宵摊起步的包馔夜包子,从成都“一夜爆火”到魔都上海,在上海创下排队4~5个小时的壮举,并在创立一年的时间内就开店160+。

目前,位于玉屏南路的丰禧盛手工包子仅售黑猪鲜肉包、咖喱牛肉包、香菇青菜包、松子烧卖、荠菜肉包和桂花豆沙包几种口味,价格从每个2.5元到每个4元不等,食客可根据自身甜咸口味的喜好进行选择。

据了解,“丰禧盛”的手工包子有几个制作特点,首先就是面皮的制作手法,采用了传统工艺和西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此一来,包子的面皮蒸过之后会松软又筋道。其次,在馅料方面,则会精选原产地的优质、新鲜食材,如黑猪肉、牛肉和松子等,可以进一步提升包子的口感鲜度,其中,桂花豆沙包的馅料中不仅可以闻到清香的桂花香味,还能看到一瓣瓣桂花花瓣,。

“虽然味道不多,但都是大家喜欢的经典口味,我比较喜欢黑猪鲜肉包。”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店刚开业时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她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买了一盒包子,松软的面皮和鲜得流油的肉馅很符合她的口味,所以有时上下班也会买几个包子当作简单的一餐。

日前, 记者来到位于玉屏南路的新店,同时也是开在长宁区的首家门店,可以看到不少住在周边的居民发现这间“家门口”新开的包子铺都会驻足仔细端详,然后被广告牌上简单却又足够新鲜的包子口味吸引,前往窗口购买、品尝。

“丰禧盛”手工包子虽是包子界的“新秀”,其创始团队却深耕面食餐饮20余年,第一家门店就开在上海,空间并不算大,却将“丰禧盛”手工包子的口味和口碑传播起来,生意越来越好。短短一年时间,已在上海及周边开了多家分店,成为受市民喜爱的传统手工精品包子连锁品牌之一。

总而言之,巴比食品受限于行业发展局势,全国市场规模扩张不利,对华东地区依赖程度非常高,也使得主业发展遭遇瓶颈。在此之下,资本市场对其估值下降,原始股东也开始获利减持。上市一周年,巴比食品暂未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良好收益。(每财网出品)

因此,中式早餐门店均为小本生意,连锁加盟以个体户为主,多为夫妻经营小店,且较为依赖面点师傅,制作标准化程度低,对资本的吸引力度较小,行业规模扩张受限。这使得行业竞争格局以小作坊为主,连锁门店占比不高。

市场规模虽大,但行业门槛不高,入局玩家众多,品牌区域割据竞争严重,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国早餐市场分析》显示,国内连锁早餐企业数量达到2000 家左右,大多数企业早餐网点在100个左右,而超过200个网点的企业只有140家左右,占比仅为7%。其中,巴比食品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在包子连锁门店中排名第一。

对比之下,2020年年报显示,广州中央工厂面点类、馅料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0.75%、34.99%;天津中央工厂面点类、馅料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26%、19.79%。

相对于华东地区工厂超负荷生产,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产能利用率也相对较低。据信达证券研报,近几年来上海工厂全年超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均超100%,最高直逼140%,拓店速度一定程度上受产能瓶颈拖累。

巴比食品进入华北市场时间较晚,2017年9月份才开始入驻。由于刚开始时没有自建工厂,其一直靠委托加工生产,产能有限且对质量难把控。2019年12月,巴比食品才在天津建设工厂,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门店扩张速度较慢。

巴比食品是在2014年2月份开始进军华南地区市场,但发展6年多以来,始终难有较大突破。究其原因,华南地区市场竞争激烈,面点品牌较多,如三津汤包是其在广东地区的最大竞争对手,前者拥有门店近1000家,市场耕耘时间更长,已占据不少优质位置。

2021年半年报显示,华东地区仍为巴比食品主要的收入来源,贡献收入比例达到91.58%,华南地区及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增速极为缓慢,贡献收入比例仅为6.27%、1.97%。而2019年,华东地区为其贡献收入比例达到91.35%,巴比食品对单一地区的依赖反而有增无减。

目前,巴比食品加盟店普遍位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等省份,其中上海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而浙江与江苏门店也达到1300家左右。对比之下,2020年底,华南地区门店仅有269家,而华北地区门店数量更少。

在上市之时,因收入与利润严重依赖单一地区,巴比食品颇受投资者诟病。那么上市一年后,其获得资本市场的加持,是否摆脱了地区依赖症呢?

此外,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巴比食品毛利率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中期,其毛利率分别为33.11%、27.90%和24.78%。

具体来看,2021年半年报显示,巴比食品实现营收为5.951亿元,同比增长68.12%;实现净利润为2.112亿元,同比增长279.04%。此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1.998亿元,也就是说,扣非净利润为5772万元,同比增长45.70%。2020年同期受到疫情影响,业绩基数较低,如果对比2019年同期扣非净利润5597万元,巴比食品今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速仅为3.13%。

除资本爆炒外,主业增长不力是巴比食品股价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2021年中期,巴比食品净利润大幅增长农村创业好的机会有哪些,实际主要是靠投资收益,如果剔除2020年疫情影响,其主业增长幅度非常小。

《每日财报》注意到,巴比食品在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之时,接联受到资本爆炒,涨幅一度达到144%以上,最高价格达到56.67元/股。不过目前已大幅回调,现报价为32.20元/股,但相较首发价格的12.72元/股仍有不少浮盈。按照当前的二级市场价格,上述股东合计套现约3.466亿元。

10月11日晚间,巴比食品发布两份股东减持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嘉华天明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744万股,占总股本的3%。与此同时,巴比食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孙爱国及监事金汪明拟减持股份数量为21.62万股、60.7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金汪明0.09%、0.24%。上述持股均来源于IPO前取得。

10月12日,巴比食品上市已满一周年,首次公开发行中的部分股票解禁并流通上市,数量共计2426.37万股,占总股本的9.78%,涉及股东分别为嘉华天明(天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潘和杰、金汪明、吕小平、孙爱国。

国内糕点行业面临品牌割据竞争的局面,而巴比食品也不例外,2021年上半年华东地区贡献收入超过90%。事实上,巴比食品也在持续扩张华南市场和华北市场,但至今在当地市场规模非常小,在华南地区遭遇竞争压力大、水土不服等困境。

巴比食品股价跌跌不休,与其主业发展不及预期有很大关系。2021年上半年,巴比食品净利润显著增长,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大幅增加所致,实际主业增速较缓。如果剔除2020年同期疫情影响,其扣非净利润较2019年同期增速仅为3.13%。

“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上市刚好满一周年,相对于上市之初市值高点,其股价已大幅回调。10月12日加盟快捷连锁酒店,巴比食品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宣布上市流通,股东和高管就密集减持,减持股份数量最高1073.35万股,占总股本3.33%,当日早盘市场一度跳水逾6%。

专题: 互联网微创业   互联网创新创业   小吃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