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横店适合做什么小生意

0 去试试创业网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位于黄陂区滠口街枫橡咀村、后湖北路以北、岱黄高速以西,项目地块东侧 87米处为岱黄高速,地块南侧 140m 处为武汉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机械分公司;地块西侧为规划工业用地;地块北侧 370m 处为汉口殡仪馆(位置示意图如上)。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 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4.73万平方米,将建设1栋7层辅助厂房,1栋5层 职工宿舍,1栋1层实验楼,1栋1层主厂房,1 栋4层 配件厂房等,同时配套设计 7m 宽的道路和绿化带,计划年产PE管片、MPP管180万米(不含原材料生产)。

投资商:武汉鑫瑞通有限公司,投资规模3500万元,本项目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新年村,地块北侧紧邻为天湖路,隔路为空地;西北侧 443m 为比亚迪项目基地厂界;西南侧 453m 为中坤混凝土搅拌站(建设中);南侧 462m 为汉口殡仪馆;东侧紧邻为空地,232m 处为汉孝高速,385m 处为黄家院子居民点(位置示意图如下)

位于黄陂区最北边蔡甸街道的一个工业企业,投资规模不小,估计是本地人回乡投资,好事情,让本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深圳适合做的地摊小生意,不用外出打工。

黄陂横店适合做什么小生意

位于蔡店街骆家田村特18号,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计划开工时间2020年7月,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改建厂房4000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18台(套),引进生产线6条,年产腐乳16万箱。

该企业也位于黄陂区横店街幸福工业园内、红旗路以北 ,建设规模为4栋6,12层厂房,总建筑面积29199.55平方米,从建设规模来看,属于中性园区。

位于横店街幸福工业园内、红旗路以北,规划净用地面积为13483.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482.43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39093.36平方米,不计容建筑面积389.07平方米,建筑高度6,12层。

位于黄陂区横店街横北路以南,横西路以西,规划净用地面积为6689.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592.58平方米,建筑高度6层。

武汉洁源中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3月15日,注册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黄陂大道107号,主要经营食品监督抽检、公共场所卫生监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评估等

工厂位于黄陂区横店街川龙大道以东,临空北路以北,总用地面积3.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1万平方米,园区规模不小,有9栋楼,建筑高度分别为1、4、6、8层,园区所在地去年土地已平整。

但是,老话说的好“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富士康当年也是个很小的企业(老板都需要亲自送货),小企业没关系,只要土壤适合,照样能发展成未来的巨无霸。

小编每个月都会汇总黄陂区拟建的一些工业和住宅项目,本文是7月份上半和6月份下半月的汇总,资料来自湖北和黄陂相关官方网站,项目大部分落地在黄陂临空产业示范园1期内(横店)。

黄陂的定位是商用车,只能搞商用车,小米恒大来不了!

武汉高新尖的工业基本都集中在光谷沌口和东西湖三个开发区里面,这也就是小编一直呼吁的,黄陂一定要有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才行的原因。国家级临空批准以后, 黄陂的产业应该还会调整吧(按规定,功能区的产业可以最多可以达到6类,而黄陂现在只有3大类)

在国家级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还没有批准之前,黄陂的工业方面还是以重工业和传统行业为主(电子、人工智能、网络、芯片等高新尖的玩意暂时和黄陂无关),几个新城区都大致如此,江夏因为临近光谷,在高端产业方面稍微好一点。

▓ 人工智能和大健康方面:此类产业似乎和黄陂无关。产业图上长江新区是有大健康的,规划图上的圆圈却划在滠水河西的滠口街道区域(小编推测应该是制图的人划错了地方,当然如果是真的放在滠口,那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有的人估计会说,汉阳四新的会展都吃不饱,还修天河的会展中心干什么呢?各位,汽车品牌都上百个了,很多车厂生意也不好,但为啥照样有新的品牌,新的汽车厂家进入呢?

▓ 会展业:规划里,武汉有7个区域有展览馆,黄陂区有两个,分别是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和文化博览中心(很可能围绕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打造)、其他的分别是位于解放大道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汉阳四新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位于东湖旁的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洪山区的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光谷东的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 商贸业:这个竞争对手就多了,武汉市计划了3个大型的商贸业园区,分别是位于黄陂汉口北的武汉国际贸易城、江岸区的竹叶山中环商贸城、白沙洲的农副产品大市场。

▓航空产业:黄陂的竞争对手是新洲、东西湖和汉南,区别在于新洲搞火箭和卫星,东西湖搞民用飞机和发动机、汉南搞飞机组装维修等,黄陂主要是航空器制造(航空器是飞行器中的一个大类,是指通过机身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不是由空气对地面发生的反作用)而获得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任何机器。包括气球、飞艇、飞机、滑翔机、旋翼机、直升机、扑翼机、倾转旋翼机等。)

轨道交通材料,轨道交通装备、商贸业(汉口北武汉国际贸易城)、物流业(汉口北综合物流园)、会展业(天河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产业(盘龙城)、绿色环保产业(珠宝时尚服装等)、文化旅游产业(木兰文化旅游带)、航空产业(航空总部、航空器制造、航空器维修)。

但所谓机会都是留给给有准备的人,黄陂或许需要先搞出一个新能源汽车工业园的规划出来(起码要有个PPT吧),这样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批准以后,咱们在级别上就和武汉经开是一样的了,当有新的电动汽车品牌决定落户武汉的时候,黄陂起码能和沌口拼上一拼(这个时候,PPT的重要性就出来了),汽车厂来黄陂并非不可能。

个人看法里,短期内黄陂应该是没有办法引进电动汽车整车工厂的(比如某为汽车的整车厂区),除了自己本身配套还不完善以外,还需要面对无数的竞争对手(很多地方会伸出橄榄枝邀请某为过去建厂,武汉经开估计都抢不过),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下图为刚公布的武汉汽车产业地图,从图上看,武汉经开、黄陂和东西湖可以搞新能源汽车,光谷搞氢动力汽车,蔡甸和江夏则仍以传统的油车为主。

小编原以为在这波造车的大潮中,黄陂很可能只是一个看客(一般理解里,武汉的汽车基地只能在武汉经开和江夏区),没料想最新公开的武汉产业地图上,竟然发现黄陂也是可以搞新能源汽车的。

近期的上海汽车展上,小编看到一大批原来搞互联网、房地产和手机行业的公司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行业里(H大的恒驰,H为汽车等),可以理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搞互联网地产和手机的这批人,对未来趋势确实看得很清楚,新能源汽车代替油车是大势所趋,如同手机方面智能机代替功能机一样,挡无可挡。

也不知从哪年开始,横店中学的高中撤销了,我们横店的学生上高中要么考黄陂一中,要么到滠口镇(如今改为滠口街道办事处)读七中。真不知道这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当时横店镇(现改为横店街道办事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都比滠口强多了,人口更比滠口多很多,不知为何要将高中合并到滠口?为何不并到横店?这或许是个极大的错误。(未完待续)

两年的时光在横店中学里度过。春天,我最喜欢在油菜花开时从田间小路走过,田间的油菜花烂漫盛开,形成金色的海洋,有蝴蝶在飞,蜜蜂在歌唱,它们没有月季、玫瑰、牡丹那样层层叠叠的花瓣与多变的姿态、奇异的色彩,只是自始至终的黄色,充满朝气,仿佛阳光沉淀下来,沉淀在薄薄的花瓣尖上。

从横店学校所在的文教街(现在叫园春街)再向南走,有一条小路,穿过一片田地,就是横店中学。横店中学创建于1958年,当时教室位于横店小学内,称黄陂县第十一中学,1959年在横店南的胡博士湾建了三排教室,后来面积不继扩大,1971年改称为横店中学。

记得有一次他追我们,我和弟弟们就往家里跑,到了我家房子那,碰到了我父亲,父亲很客气地与徐老先生打招呼。父亲说,不能瞎叫,要喊他爷爷。后来,才知道这徐老先生与我们家爷爷是亲戚。

儿时,每当我们走在这条小街上或是在路上碰到老先生,都会站得远远的对他喊:华记华记,两分钱一帝(对)。这时他会追逐我们,如果被他抓到,有时就会手背上被他抓起一个小包,或头顶被他用手指敲几下,很疼。

文教街如今叫园春街,这条街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我们都叫他华记,这位老人有一只眼睛好像有点问题,我小时,他就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听大人们说,他姓徐,很乐意做善事,干旱那一年,曾从武汉江岸拉水到我们小镇,再比如铁路上扎死了人,他就去收尸。

我在文教街的横店学校里度过了三年小学(小学三年级起至五年级),二年初中(我们那时小学是五年制,初中是二年制)。后来,初中部也移到了横店中学,随着横店新城区的发展,横店小学的大门改在南边的中兴街上。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根本无法了解,在那个精神文化匮乏的年代,露天电影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而今,露天电影离我们愈来愈远了,她已悄然地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换片时,会有人影或大脑袋映在幕布上,更有人用手做出不同的图形映在幕布上。后来技术提高,改用双机放映,也就没有换片的空白。《红日》《难忘的战斗》《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艳阳天》《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及八个样板戏,我都是看的露天电影。

难以忘怀的是,舞台上有时放露天电影。每当白银幕在舞台上挂起来,我们就无比兴奋,放学后吵着大人早早做饭。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从各自家里搬来板凳的人们,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

那个时候,学校操场上已经有篮球架,还有一副平行的双杆。学校操场上也有个土加砖砌起的舞台,逢重大节日,学生们就在这舞台上表演节目。

这事惊动了相关部门,于是,组成专门工作组严查此事。这个事件后,很多学生(主要是中学生)都知道了有这么一部令人谈虎色变的《少女之心》。那时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都没有受过性知识教育,男女之间的事情,也仅仅是处于一种传统萌芽的道德伦理的说教,所以,这本手抄本才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也是在我上初中时,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事件,一本薄薄的《少女之心》的手抄本,后来才知道也就大约一万多字,流入了某些学校。不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有没有这本手抄本,反正我没看过也没见到过。这本手抄本,以其大胆独特详尽描写性行为的手法,让许多青春期的学生看后想入非非。

初中时同桌的华子同学不知从哪儿搞到一本没头没尾的小说,后来才知道是《青春之歌》。他有时在课上偷偷拿出来看几页,后来我借来看了看,从此我也喜欢上了小说。在没有其他课外读物的情况下,可怜的几部小说也就成了我们初中阶段唯一的课外读物。

在批林批孔批宋江的1974年9月,我进入了初中。当时初中与小学在一个校园,感觉只是换了班主任,所以很快就适应。初中两年期间,社会上出现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口号,学校开始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我们不但要学工还要学农学军,所以物理课也叫农机课。记得英语课教去教来的,到了高中还在学那48个国际音标,可如今幼儿园就教外语了。

我们上小学是快乐的,作业很少,假期作业也不多。假期里,我们更快乐,几个小伙伴就在小街里打弹珠,最喜欢去铁路边玩,看呼啸而过的火车。那时,男生爱玩打弹珠,玩推环,玩官兵捉强盗,女同学爱玩跳橡皮筋、跳房子,无忧无虑。

我们那时也戴上了红领巾,还参加了“红小兵”,那时教室全是黑瓦房,老师的办公室很大,几十位老师在一起办公。办公室的右边木梁处挂着一个铜钟,每到上课、下课,这个铜钟就响起,声音传遍四方。

学校在当时来说可大了,教室的旁边是一个很大的操场,没有塑胶跑道没有绿荫草地,只是一片空旷的泥土地,间或有些生命力顽强的杂草点缀着,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据《横店镇志》记载,这横店小学原是1946年建立的孝友乡小学,1949年春改为横店国民小学,1949年为黄陂第二小学,1951年秋更名为横店中心小学。之后横店镇各村也都建立了小学,高峰时全镇有小学二三十所。

从前进大街十字路口向南的文教街这一段,最最不能忘记的是一座学校——横店学校,我的小学、初中在这里度过(上三年级时,民办小学撤销,我才转到横店学校,学校里设置有小学和初中)。

不知是哪一年,京广铁路下建了一个地下通道,连通铁路上街与铁路下街,上街的出口也就是这前进街北的尽头。几年前,这穿过京广线的地道里装上几盏路灯,进出就很方便了。

文教街北段直通铁路边的路口右边有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室,铁栅栏用大锁锁着,一道斜坡后向旁边拐弯了,看不到尽头,里面全是水,不知道这地下室建于哪一年,更不知是干什么用的。

老邮电,也在这条街上,当时也就两间房,一两名工作人员,他们的落地邮筒、自行车、邮袋全是绿色的,很亮眼。如今在前进大街北的邮政所,竟然连落地邮筒也没有。

几间土砖青瓦房,就是我们的教室。冬天最让我们不好受,寒风刺骨,加之我的手又爱生冻疮,寒风一吹,握笔难。教室后有一块空地,算是我们的操场吧,深挖洞广积粮时还在这里挖过地洞,可没挖一点深就有积水,最后用个铁板盖着。

文教街向北直通京广铁路的一段小街,我是永远都忘不了的——我的小学一、二年级,不是在学校的校园里,而是在这条街上的一处民房中。

大和布铺的旁边和对面,有一条街道,与前进大街十字相交,叫文教街,我们那时叫它二街。如今靠北一段已改叫什么巷了,具体名称不知道,南段改为园春街,一直向南与横店大道相交。

如今,算盘似乎已经被这个时代遗忘了,使用的人越来越少。大和布铺也在改革开放后关门了,人们都喜欢到省城买成衣,姑娘们更喜欢买时装了,谁还买布做衣服。

有时去上学,我从一个门进,再从另一个门出,只为听听算盘的噼里啪啦声。想不到十几年后,我也在单位里成了一名账房先生,也向师傅零仃洋老师学了一点算盘,但没师傅的算盘打得好,也没那“大和布铺”里的营业员打得好。

儿时,快到过年了,母亲带上我们去大和布铺买布,准备给我们做新衣服,如做上衣,营业员会很熟练地拿个长皮尺,在我们的后背上量一下,再将身长、袖长量一下,如做裤子,就量一量裤长和腰围,计算出需要的布料,再在算盘上打出需要多少钱,营业员的算盘打得很好,噼里啪啦……很好听。

以前小镇上只有一家布店,在小百货的斜对面,可不知道为何叫“大和布铺”,据说是小镇杨定国湾两位杨老先生与两位张姓老先生打伙创立——也许是“打伙”与“大和”音相近吧——公营合营后交给了供销社。人们买被面、被里、买布做衣服,得凭布票到这家店里购买。

而后,再把小瓶子放到一个很小的杆秤里称重,杆秤是白色的,秤盘好像是铜的,一小瓶雪花膏在当时得花一二角钱。我们男孩子擦这雪花膏的很少,洗完脸用双手搓一下面部就行,只在冬天才擦上一点。

最有特色的是,百货店还经销散装雪花膏,那真是洁白如雪,这散装廉价的雪花膏是人们买得最多的。我们拿个小瓶子到店里,营业员会用一根小竹签在一个装满雪花膏的大塑料瓶子里挑一点放入小瓶子,再把小瓶子在左手掌拍几下。

最让人难忘的是圆形小铁盒装的友谊牌、百雀羚牌雪花膏,还有蛤蜊油,外观很“贴近自然”,贝壳是真正的贝壳,壳内油油润润的,带奶香,如今很难见到这几个品种的护肤品了。店里还有几个玻璃柜子,靠墙的是几个大货架,营业员好像全是姑娘和女士们。

二杂的隔壁是“东方红”百货店,我们叫它小百货。小百货经营一些日常用品,比如牙膏、牙刷,还有我们小学生的红领巾,以及人们经常穿的解放鞋等。

那时没有煤气,更没有天然气,只有烧煤碳的火炉,这得用到火柴,煤碳、火柴都凭票供应,计划经济年代这杂货店里很多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最尴尬的是凭票买煤油,拿个白酒瓶去买一斤煤油吧,这酒瓶是装不下的,因比重不一样,就会搞得手上全是煤油,回家用肥皂洗后依旧一股油味。

杂货店的酱油、醋,主要是销售散装,一个大水缸装酱油,一个大水缸装醋,人们购买时拿个空酒瓶,花上角把钱,售货员用一个竹筒做量杯给你在大缸里提上一杯就是,到了盛夏,这大缸里还有蛆在爬,人们照样打上一瓶回家做佐料。哪像如今,酱油、醋全是瓶装,而且品种也多样,不下百种吧。

新华书店过几户人家就是二杂,二杂其实是供销社的一个杂货店铺,经营副食调料,主要有酱菜、酱油、醋、红、白砂糖,还有水果糖、火柴、煤油等。那时,好像是生了小孩凭票才能购买红砂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书店里购买了一套四卷本的《红楼梦》,如今还保存得好好的。从那以后,我陆续买下了数十本中外名著。也不知从哪一年起,这家书店搞起了租书业务,我还办了租书证,一天租金也就一二分钱,我租看了很多。

每当开学前,书店就忙开了,因为全镇几十所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本全部由书店分发。春节前书店也有一阵子忙,因为人们都得到书店购买春联、年画。那时,一位同学在书店上班,有一年春节前,我还到他们店里帮忙卖年画。

再往前进大街中心地段走去,那可是供销社的天下,左右两边供销社的各种店铺林立。首先是新华书店,书店里有几个玻璃柜台,里面销售文学、农业、科技等类别的书籍。

儿时,有同学和要好的伙伴住在“八大家”,那时觉得“八大家”离我们小镇好远。横店的一条水渠也从这“八大家”北边穿过,上高中时经常从这水渠上的道路走过。如今的“八大家”早已与小镇连成一片,水塘菜地早就没有了,成为居民区和菜市场。

因地方较偏僻,当时在这里申请建新房的不多。启动后有5家一字排开做起来了,为达效果,又在对面批准了3家都是2间一户的,门前也留4米间距。这样一来效果就出来了,统一整齐。规划里,还要在路中建路灯。

据说,70年代,省里倡导居民住房要有规划,不能各行其是。在此背景下,当时横店政府在农行后面一片荒地上做试点,居民建房需先申请,批准后按省里居民建房标准建设(前留4米,后留3米)。

这家小厂最初为竹器社,后改为皮带螺丝厂,80年代初改为钢制家具厂,主要生产儿童多用床,高峰时有工人近180人,产品销往河南、天津、北京等地。我妹妹毕业后就进了该厂,成为一名工人。

四海楼侧边有一条小街,是民主街南段,住户也只有几家,如今这小街成了补鞋换拉链的生意街。这条小街通往只有几户人家的“八大家”治安拘留过可以做小生意吗,小街的尽头,有家工厂。

改革开放后,横店铁路货场搬到镇子的东头,后来,装卸搬运公司也随之搬走,而小搬运也因社会上机动车的大量增加,木板车也就淘汰了,单位也随之不存在。

他们去县城拉货,十来公里路,一天得几个来回,去省城武汉也是常事,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地球。儿时,每当夏天的夜晚,这位伯伯在门口乘凉时,我们看到他两脚上的青筋突出,想必是走路太多的缘故吧。

在这小街口处还有一个镇办企业——横店运输站,我们叫它小搬运,特点是他们主要用两个轮子的木板车拉货,高峰时有职工140多人。我家对面有个伯伯就是小搬运的职工,我们的日常用品几乎全靠他们用板车拉到小镇。

前进大街四海楼对面有一条小街——民主街——通往京广铁路,民主街北段,有一家当时很重要的单位——横店装卸搬运公司,还是地方国营企业,我们称它为大搬运。追索其历史,可就很早。

横店老街——前进大街的中段,曾是供销社的天下乃斯提奶茶加盟多少钱,三十多个大小店铺分列左右。今天,我带大家继续沿着这前进大道,向西北方向行走,回眸老街映象……

专题: 月子中心加盟   艾吉加盟   好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