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创业青年主要事迹

0 去试试创业网
奔跑在振兴创业路上的“新农人”——记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马兴军

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使得合作社前景越来越广。忙碌之余,他有了新想法,今年他们兄弟俩计划建一个熟食加工车间,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牛羊的附加值,创造更多利润。

结算时互联网创业公司管理模式和案例,入股的不只是皇城乡,还有苏吉滩乡、北山乡、西滩乡的村民共有62户。皇城乡马营村59岁的朵全寿,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不好没办法放牧,听说合作社可以入股,朵全寿连忙来合作社找他,将自家53公顷的草原和59头牛全部入股到合作社,去年有了14万元的分红。没了后顾之忧的朵全寿,一心一意看病治疗,身体恢复了不少。

这时候,他想到自己的合作社,也可以帮群众托管。联系乡政府后,在乡政府动员下,村里人把牛羊、草原,托管到合作社,还可以入股,年底合作社给大家保底分红。

农村致富创业青年主要事迹

村里人越来越重视教育,很多家长选择去县城陪读,牛羊和草原留在了村子,有的雇人放牧,有的干脆把牛羊全部出售,草原流转给别人。这样一来,导致草原、牛羊的价值越来越低,村里人基本挣不上什么钱。

听说他们要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皇城蒙古族乡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给他们提供场地、牛羊,就在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办得风生水起时,他发现了新的问题。

2017年,脱贫攻坚政策如春风一般,卷走贫困,种下致富的种子。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脱贫攻坚战,他坐不住了,带着先前积累的资金,和哥哥马兴全开办了一家集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他成功赚到“第一桶金”,这笔钱他也没闲置。那几年北山乡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将上金巴台村打造为“村庄美、生活美、田园美、环境美”的高原美丽乡村。看着条件越来越好的村子,他在村里开了餐饮园,有了他的带动,村里不少人纷纷效仿,开农家乐、摆摊,那一年大家都赚了个“满盆钵”。

经过精心选择,他将本地的牦牛肉、草膘羊、蜂蜜、菜籽油和刺绣等十多种主打土特产品的图片上传到店铺页面。另一边村里人自制的绣品,采挖的人参果,他也时常帮着代卖。

凭借供应优质的牛羊肉和诚信经营,短短六七年的时间,“皇城老牧人”在线下的牌子早已打响。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最惦记的还是线上销售,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他知道线上销售拥有更大的市场,已经尝过线上销售甜头的他,不愿意放弃这块市场,他明白销量越多,年底4个乡镇的群众分红就越多。

4月27日,从网络下播,马兴军舒展了一下腰身,随着西宁市主城区有序解除静态管理,他也恢复了自己线上销售的日常,直播时展示自家合作社屠宰的牛肉,新鲜优质的牦牛肉,受到不少粉丝的追捧,直播最好的一天,曾卖出去价值2万多元的牛肉。

他叫马兴军,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上金巴台村。北山乡素来是孕育门源县企业家的摇篮,这里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有30多家,从北山乡走出去的年轻人,都继承了老一辈很多“生意经”。

作为乡村“领头雁”,郑汉成常怀感恩之心。他定下的另一条规矩是,但凡村里有老人生病,他都会带着村委会去看望;村里有老人去世,他都会去送一程;村里有孩子考学或当兵,他都会上门祝贺。每年春节,他会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6000元钱,购买过年物资,慰问70岁以上的老人。

郑汉成给村委会定了两条规矩:村里的所有项目和建设,必须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集体决议,所有该发给农户的钱,由镇财政所直接打到村民卡上,做到钱不过手。

致富不忘乡亲。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郑汉成都是自己先养先试,试养成功后,他再推荐给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服务。郑汉成说,养殖有风险,他先养先试后,可以帮村民规避这个风险。

2015年,他从村集体租得200多亩低洼地、荒山、林地,从事水产养殖、林果种植和养猪。每年赢利数百万元。他成为洪山新村的种养殖大户。

当时,全国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他筹措30万元,买回4台旋耕机、收割机和货车,为村民提供农机服务,并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年的时间,他就收回了成本。

他打工所在的乡镇,也有许多人从事种植、养殖业。郑汉成说,打工的路走的比较顺,但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直有个梦想,回乡创业,帮家乡拔穷根。

“我的童年很不幸,但成长路上,却有很多美好记忆。”郑汉成说,当时,村民们没有歧视他,更没有欺负他,还经常给他送穿的、送吃的,逢年过节,还塞给他一些糖果。上学时,老师对他也非常关照。成长路上,他感受到的是温暖、温情。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粒感恩的种子。

郑汉成的童年很不幸。他说,父亲是个上门女婿,在他6岁、妹妹3岁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改嫁。为了给父亲留个“根”,大伯将他接到了身边。妹妹与奶奶生活在一起。

“但有些人不到半年就走了。”张丽萍有些感慨,做农业不易,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农村,有的离开了,但也有很多人坚持下来。她希望能够有更多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乡村振兴不能靠一两个人单打独斗,它需要一群人的努力,是一群人的事业。”

“我在学生时代就看过一句话: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帮助家乡摆脱贫困。”张丽萍说,每次和年轻朋友交流创业经验,她都会分享这句话。

在张丽萍的影响下,有不少村民跟着发展有机种植,甚至还有年轻的“逆行者”回到家乡创业。每当有人来咨询时,张丽萍都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对方,倾囊相授。

随着张丽萍事业的蒸蒸日上,母亲的态度和村民们的看法渐渐发生了转变,她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南充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获得西充县巾帼创业创新先进个人、南充市优秀返乡创业企业家、南充市首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种荣誉。她的百门寺桃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这让张丽萍意识到自己零碎化的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度、系统地学习。2017年,她通过专升本考试,取得了四川农业大学的本科学历。今年,她还打算考取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研究生,“都是为了种好地!”

张丽萍大学所学专业为人力资源管理,对农业技术并不熟悉,尽管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到了不少种植技术,但她还是走了些弯路,遇到不少挫折。“前两年猪瘟,一下死了几百头猪。因为起初种植时的间距和行距都不对,我们今年挖掉了一批桃树……”

为多种渠道增收,张丽萍还在桃树下套种榨菜等蔬菜,建起900亩粮油基地、可存栏500头的猪场、20亩鱼塘,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今年再发展有机蔬菜,将园区总面积扩大到1200亩。”张丽萍说,她将一步一个脚印深耕有机农业,完善循环种养模式,做优观光旅游,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她还发展成立百门寺桃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了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每年发放工资和租金50余万元。她不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种养技术培训等,并引导村民发展林果经济和禽畜养殖,以多种方式促进村民增收。

作为非农专业毕业的农业创业者,张丽萍面临着技术、资金、市场皆缺乏的困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张丽萍做有机农业的决心坚持不变。2017年,她的龙凤桃园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215项农残检测指标均未检出“农残”,产品在2018年中国乡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优质特色农产品”荣誉。

张丽萍逐步建立起以次品果喂猪、猪粪进沼气池、沼液灌桃树、树下养家禽的有机种养殖模式,将传统粗放、品种单一的桃园升级为“畜—沼—桃”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面积由原来的30亩不断扩大。

有机农业怎么做?种养结合怎么搞?什么技术都不会的她,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前往成都各桃园拜访参观、向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请教,想方设法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桃专家”。

“父亲按传统方式种桃,一年忙到头却落不到多少收益。”作为“新农人”,张丽萍决定不再走父亲的老路,乘着西充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东风,从有机种养和乡村旅游着手,给桃园来个“大变身”。

“母亲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妹妹放学回家后没人辅导作业……”21岁的张丽萍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乡,接手家里的30亩桃园,挑起父亲的“务农担子”农村庙会做什么小生意,将自己扎根在小山村。

2015年大学毕业后,张丽萍在北京某品牌招聘企业实习,担任HR(人力资源)。大城市的生活忙碌充实,但张丽萍总放心不下在西充老家的家人。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回老家!

“那时候山上的水电气都没通,都是杂草。”张丽萍指着房屋前的一块结满桃子的地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心里就有了回家创业的打算,“我想种出一方世外桃源。”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张丽萍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耕读传家。大学寒暑假,她经常带着一把锄头、一壶水、一点干粮,跟着父亲上山开垦荒地,一去往往就是一天。

修枝、嫁接、浇水、施肥…… 熟练的动作、小麦色的皮肤、沾满泥土的双手、满是灰土的藏蓝色工装,很难让人将张丽萍与她过去的身份联系起来。

现在,她是西充县百门寺桃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南充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张丽萍说有房贷能做哪些小生意呢,她希望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投身家乡发展,在土地里实现青春的价值。

“我想种出一方世外桃源。”2015年,21岁的张丽萍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返乡创业,乘着西充县发展有机农业的东风,当起“新农人”。从30亩到300亩、再到1200亩,她用勤劳和智慧,变荒山为“世外桃源”,用青春在土地里种下致富的理想,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

风云激荡的30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参与者、见证者。风云激荡的30年,南充涌现出怎样的典型故事?喷涌出怎样的产业浪潮?有哪些人感动了这座城?今天,封面新闻为你带来来自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张丽萍的故事。

专题: 懒猫加盟   品牌橱柜加盟   女人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