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蚕创业取得的效果

0 去试试创业网

小小桑蚕铺就了百姓致富“新丝路”。潘得文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养蚕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未来一定能将基地做强做大,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带动村民致富。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县扶贫办组织的桑蚕技术培训班,并在班上结识了许多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面对价格的波动,潘得文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对未来做了明确的规划,他今后打算进行蚕茧加工,创建自己的蚕丝被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农村养蚕创业取得的效果

桑蚕养殖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在养蚕技术、管理模式、市场行情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了解市场和行业情况,这几年潘得文有空便到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交流先进经验,对比自己基地的养殖成果,分析养殖不理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算清了收益账,看到了养蚕的前景,潘得文积极发动村民加入桑蚕养殖队伍。和济养蚕基地日常运营需要20多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余个,其中6人为贫困户,每到摘茧期还需雇佣临时工40余人,不仅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还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很多村民跟着种桑养蚕,潘得文将自己潜心学习钻研得来的桑蚕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或上门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遇到的难题,提高他们的养蚕技术,从而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潘得文原先外出打工,孩子出生后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比赛,为了照顾家庭,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经过多方走访调研,他发现种桑养蚕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养蚕投资少、强度小、见效快,一个周期只需12至20天,村里许多人都可以养。”认准创业的路子后,潘得文开始少量尝试养蚕,养出经验后,2016年3月,他和叔叔潘启铁在和济村租赁土地,合作建设养蚕基地,投资成本约20万元,蚕房总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桑树种植面积约70亩,每年可养殖蚕种200张左右,年收入30万到40万元。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后发展桑蚕养殖,隆安县雁江镇和济村村民潘得文的生活经历了一番大变化。通过桑蚕养殖,他每年的收入达到三四十万元,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脱贫。

近5年来,大新县的种桑养蚕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种桑面积达5000多亩,养蚕1200户,户均年增收在8000元以上。其中,有1095户贫困户因种桑养蚕顺利脱贫。

为带动更多的村民,农秀飞在2019年创建了新育村飞勤路桑蚕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开始涉足蚕茧加工业务。她的生产车间还被评为扶贫车间市级示范基地。2020年,她的蚕丝产品被县政府带到广东参加展销会。同年,她在县城开起了制作和售卖蚕丝被的商铺,推动村民们蚕丝的销售。

看到农秀飞成功后,村里许多贫困户主动加入种桑养蚕队伍。她不仅免费为大家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还负责帮助销售,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015年,农秀飞当选为新育村妇女主任,竞选时她许诺“要带领大家致富”。新育村当时是自治区级深度贫困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全村445户,共17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29户930人。为兑现竞选时的诺言,上任伊始她就开始思考致富路子。

新育村是农秀飞的家乡,离中越边境不到20公里。因为家里穷,她从小就梦想走出村庄到外闯荡。刚满18岁,她就跟村里的年轻人到广东打工。3年后,她返回家乡。

“这几天订单很多,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正是初冬时节,大新县下雷镇新育村妇女主任农秀飞早早就来到了她的蚕丝被商铺。她介绍,今年以来店里加工生产的蚕丝被已卖出1200床,产值达70多万元。

如今,该基地已经涌现出一批养蚕能手,引导和带动许多贫困户通过养蚕实现了增收脱贫目标。2019年,冲脉镇当地养蚕户数发展到了2640户,桑园面积超过1万亩,仅桑蚕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就超过4000元。其中,1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桑蚕产业摘掉了贫困帽。

在柳城县冲脉镇,许多残疾贫困户是从零开始学养蚕,他们依托冲脉镇春绿桑蚕合作社等技术资源创立了“阳光助残”小蚕共育基地,在自治区、市、县级科特派授课教学、现场指导等方式的培训下,逐步掌握了系统、科学的养蚕技术。

柳城县通过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培养县、乡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一批农民技术辅导员,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依托寨隆、冲脉、凤山等桑蚕产业大镇的现代蚕业生产示范区、示范点的辐射带动,各乡镇形成了一大批桑蚕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桑蚕种养进行统一集中规范管理。

2018年底,邓忠榜获悉情况后,先是帮廖昌菌重新规划了蚕房布局,然后教会他如何妥善保管采摘后的新鲜桑叶,做好蚕房的消毒、防病等等。经过多次指导,廖昌菌养蚕成功了。到了2019年,廖昌菌已经能够顺利养出9批蚕,并获得了3万多元的收入。如今,他一年养10批蚕已不是问题。

廖昌菌是龙头镇旗山村下里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种有4亩桑树,每次养2张蚕。“以前由于技术不到位,养蚕少有成功,不仅家庭收入受到影响,致富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廖昌菌说。

“别看小蚕茧不起眼,但它是短平快经济项目,养得好是可以立竿见影脱贫致富的。”作为县级科特派,邓忠榜在工作中时常要带队下到村屯,与村里的群众直接打交道。

2019年,柳城县桑园总面积达14.60万亩,全年鲜茧产量1.68万吨,鲜茧产值7.4亿元,人均养蚕收入达7500元。全县23个贫困村中有一半的村都以桑蚕为主导产业,带动6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普通蚕农在家中简易蚕房里养蚕,一般每批只能养一到两张,而我每批蚕能养6张,每年养蚕收入基本超过10万块钱。”说到新技术的应用,罗永爱显得很有底气。

罗永爱是在塘进屯禅韵丝缘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下第二批建起蚕房的农户路边做的小生意怎么样了,300多平方米的蚕房安装了轨道喂蚕车,实现轻松养蚕。

“生产线投产使用后每批可共育小蚕600张,节省养蚕人工80%以上。该生产线的建成提高了生产效率,缓解了当前农村养蚕劳动力紧缺问题。”何秀玲说。

塘进屯桑蚕合作社社长何秀玲告诉记者,在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下,两年时间内,该示范区各项蚕业生产顺利步入正轨,获评为“自治区级现代产业核心示范区”。同时,自主研发建成广西首条完整的小蚕共育全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实现桑叶自动切叶、送叶,蚕匾自动传送、解垛、堆垛,机器自动喂叶、撒药等功能,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

科特派覃耀冠到塘进屯后,不仅给村里的部分养蚕户免费提供了部分方格簇、蚕药、蚕房自动消杀设备,而且还不定期深入农户家中,指导蚕农抓好桑园管理、桑蚕病虫防治、大小蚕分批等技术管理。

2014年,柳城县在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启动禅韵丝缘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自治区、柳州市及柳城县蚕业生产部门在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还专门下派了科特派,实行挂点技术帮扶。

桑蚕是广西柳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脱贫产业。针对养蚕技术要求高等难点,柳城县充分发挥科特派的作用,以引进、研发新技术为抓手,以一批基地、一支队伍为突破,拓宽科技养蚕覆盖面湖南什么小生意好做呢,构建科技促进桑蚕产业发展,桑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大格局。

养蚕居然不用桑叶,这是什么神奇操作?近日,在广西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春绿桑蚕养殖合作社,科技特派员韦美芬在实验室里一边精心喂养小蚕,一边向旁边的蚕农讲解新技术。“我们现在从一龄蚕到三龄蚕都可以用饲料来喂养,能够省掉采桑叶的一部分人工。”

专题: 酸菜鱼加盟   早教加盟   莱美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