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扶贫企业平台

0 去试试创业网

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1.4亿元实施“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累计培养2万余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工作队。本报记者 吴月辉 谷业凯 刘诗瑶 喻思南

农民技术员既是拉近农民和科技间距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当地群众学习、应用新技术的好榜样,有了一个“明白人”,就会有更多的“明白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云南省澜沧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率领的团队创办了科技扶贫指导班,以“乡(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的新模式,手把手将农业生产技能传授给贫困群众。当地村民马正发在指导班学习了冬季马铃薯种植和果树种植两门课程。结业后,他靠着学到的新技术,不但自己实现了增收,还带动同村1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农村创业扶贫企业平台

科研人员长期驻守脱贫攻坚一线,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帮他们树立了科技致富、勤劳致富、带头致富的新观念。像赵玉红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抛弃了“靠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心态,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过去,生活没有方向,干活也没劲儿。现在我不但学会了很多技能和科学种植知识,也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经过中科院专家的言传身教,贵州省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村民赵玉红不仅学会种植特色农产品90后女性回农村创业活动,实现增收致富,还自学考上了大专,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为解决农民自我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顽疾,全国科技系统瞄准贫困地区实施了教学培训、科普惠农等多项教育工程,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潜能。

23岁的潘多现在是白朗一家蔬菜企业的技术员。过去,她跟着母亲种青稞、打零工,如今她学会了育苗、剪花、疏果、嫁接……一个月收入有好几千元。

有着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张际明,作为援藏技术员,从山东省济南市来到白朗县。经过实地考察,他带着当地农民种果蔬,改良土壤,引进果蔬新品种,手把手教农民育苗、管理、施肥……经过几年发展,现在白朗县蔬菜大棚已达上万个,种植果蔬140余种,种植面积超过1.4万亩,年产值2亿多元。

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阳光足、温差大,青稞连续10多年丰收。由于青稞价格长期变化不大,白朗老百姓的口袋一直没有鼓起来。

但是,新问题也跟着来了。茭白品质提升了,大伙儿还想错峰上市,进一步提高效益,冷藏库咋建设?不同的蔬菜品种保鲜条件不同,需要的冷藏温度也不同。为此,专家们边试验边摸索,终于找到了最适宜茭白保鲜的冷藏温度。在他们的指导下,岳西县建起了3000多立方米的茭白冷藏保鲜库。

“茭白种的时间长了就会退化,不仅颜色、形状越来越不好看,产量也只有以前的一半,价格也上不去。”安徽省岳西县姚河乡民意茭白专业合作社社长陈宗义对曾经的困难记忆犹新。关键时刻,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其安和团队送来新技术、新品种,长出的茭白既好看又好吃。

在浙江省武义县,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蔡为明带领团队,通过建立菌棒集中生产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动新建生产线20多条,年产菌棒3800多万棒,惠及全县90%以上的菇农,累计节支增收超亿元。

原来,柞水县种植木耳历史悠久,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富裕生活,一大症结就是传统种植方式耗时长、产量低、效益差,在关键环节上缺乏技术支持。

贫困地区的情况各有不同,脱贫发展各有所需。近些年,来自全国科技系统的科技工作者走出高墙大院、深入扶贫一线,科技的种子在大地上开花结果。

“以前不知道云茸是个啥,真有中科院专家说得那么好吗?后来我看乡亲们种得好,就决定试试看。”贵州省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村民杨朝伦说起自己的脱贫经历,“现在一瞧,种云茸划算多了,一亩就能卖几千元,一下翻了好多倍。”

(2)农村电商模式将进一步演化。目前,农村电商主要表现为零售与批发并重、社交电商与社区电商异军突起。随着农村电商的市场规模在扩大,模式不断演化,由单一的网络零售向网络零售、网络批发并重转变,从传统电商向社交电商、社区电商并重转变。

(1)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电商发展带来新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兴建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大力促进下,农村电商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城市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并初步形成了农村电商的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

拼多多可以通过拼团方式将大量农产品集中然后分销到消费者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先有需求后有供给的定制化生产模式,帮助了大量农村生产者销售产品。较传统农产品上行,效率大幅提升。

拼多多一年内投入34亿元,助全国农户销售183.4万吨农货,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在730个国家级贫困县,扶持起4.8万商家,带动其年销售额增速超过310%。带动回乡创业青年5万多人。并带动3亿用户接力,帮助农货订单实现裂变式增长。

拼多多农村电商依托社交关系推进电商,促进同类兴趣的细分顾客聚集,帮助小众商品更加容易突破销售瓶颈。其“C2B”+“预售制”模式帮助农民实现“以销定采”。通过预售制提前聚起海量订单,再把大单快速分解成大量小单,直接与众多农户对接,优先包销贫困户家中农货,实现在田间地头“边采摘、边销售”。

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云集农产品品类GMV超10亿元,占总GMV10%,“百县千品”项目帮助全国各地卖出农产品600多万斤,销售额超5800万元,直接惠农16万人,约4万家庭,还创造了40秒抢光安徽界首25000斤滞销土豆。更打破纪录的是3小时卖完10万斤陕西洛川苹果,8小时销售8吨武平芙蓉李,1天售罄30000斤广西百色桂七芒等战绩,为农村农产品销售打造了一条出路。

云集农村电商采用的是电商社交模式,其平台集中在农村挖掘优秀农产品资源,云集着重打造农产品品牌的扶贫策略符合未来农村电商发展趋势。

云集“百县千品”项目,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培育孵化1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旨在挖掘尚未被大众所熟知的优秀农产品,利用云集自身所具有的口碑和中度沟通特性,助力农产品打通线上销售通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悉,苏宁早在2014年率先在全国开出了第一家直营店。此后,不断加快农村市场拓展步伐,实现了工业品进村、农产品的进城,截至2017年底,苏宁已经拥有2000多家苏宁易购直营店、苏宁易购也上线了中华地方特色馆。同时在扶贫方面与电商相结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近几年,网购对农村市场的持续渗透,已经成为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同时,电商实体渠道的不断下沉,加速了农村市场的开拓。苏宁农村电商实行苏宁易购直营店+线上中华特色馆的O2O模式。

京东农村电商项目主要为:3F战略、京东便利店和京东帮。其中京东便利店用京东商业理念赋能的线下门店,提供优质货源,输出品牌、模式和管理。京东帮服务店则是主营大家电配送与安装服务,盈利模式包括配送服务费用、安装服务费用、代客下单佣金等。

2016年始,京东全面推进落实电商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品牌打造、自营直采、地方特产、众筹扶贫等模式,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过300万个,实现扶贫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2014年以来,京东农村电商大力实施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乡村金融三大战略,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京东已经成为全国农村电商领域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地方政府放心、农村居民满意的互联网企业。

据了解,农村淘宝是较早进入农村的电商项目之一,在阿里的支持下发展迅速。目前,阿里旗下的农村淘宝已孵化培育出160多个区域农业品牌,上线300多个兴农扶贫产品和23个淘乡甜种植示范基地。此外,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有超过100万的农民网商,超过1000亿元的农产品年销售额。建成超过3万个村级服务站,近5万个村小二。

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阿里巴巴将与各地政府深度合作,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开辟农产品上行新通道。同时,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助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与农村的互动越发良性化,农村电商在兴乡富民过程中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五大农村电商扶贫案例分析:

近年来,助力农村电商发展政策频出。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电商的发展是极为重视。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借助电商脱贫致富,农村市场渐渐被“唤醒”。尤其在近几年,农村网络零售交易额翻了一倍多。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尽管湘村万乐电商平台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成绩,也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模式,但扶贫脚步没有停滞。李雄武深有感触地说,将借助政府脱贫攻坚政策优势和对口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经营创新,完善“湘村万乐”农村电商平台农村手机拍摄创业项目,构建“一镇一店一村一站”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帮助贫困户及家庭农场发展生态种养和传统加工产业。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在乡镇建立线下体验店,在市区建设配送中心,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造城乡融合发展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持续稳定增收的利益联结的模式,推动“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记者/潘琳 通讯员/邓杰)

目前,平台已流转贫困户土地350亩,通过贫困户入股或请贫困户人员用工,有500多贫困人口受益,其中,近100名贫困人口实现了长期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2017年,通过湘村万乐电商平台帮扶,已有5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李雄武和他的伙伴们深知,要想平台做大做强,必须有稳定优质的产品做基础;要想贫困户脱贫致富,必须有稳定的产业或技术做支撑。为此,平台依托自有的万乐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先后建设了60亩“脱贫攻坚试验田”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水洞底春晨农业129亩种植基地、传统手工产品技能培训中心、乡村旅游民宿中心等项目,通过贫困户入股或请贫困户用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

5年来,李雄武和他的伙伴们坚持“零差价”帮助贫困户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公司帮助贫困农户提供猪仔、鸡苗和种子,让农户使用传统“土”法饲养,让贫困户零投入、零风险增收。目前,平台已向双江方石生态养殖基地、洪家山药材基地、紫苑精品果蔬种植基地等处200多个贫困户提供鸡、鸭、鹅、羊等种苗3500多只,玉竹、芍药、百合等各种蔬菜种苗10万多株。2017年,平台为4573户农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价值1100多万元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其中,线上销售800多万元,针对贫困户销售的产品占到70%以上。2017年9月份,两天就为区运管局帮扶的花溪村贫困户卖出8万多元的扶贫农产品。

湘村万乐电商平台创办于2015年,平台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向省级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创造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土货进城+精准扶贫”的独特模式。到2016年,将娄星区26个省级贫困村670个贫困户、450个其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170户全部录入电商平台,建立了电子档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和生产的农副产品逐户建立独立的网上商城。

2013年开春,李雄武放弃了在外地打拼创下的基业,怀着“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绿色农副产品,为广大农户解决农副产品上市难题”的初心,回乡开启艰辛而快乐的创业模式。最初,他投资200多万元,搞起了电商和农业企业,帮助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

提到电商平台的创办,这里要说个小故事。最早,李雄武在外地开公司,2012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在河边偶然遇到一位正在洗红萝卜的老奶奶,因为天气寒冷,老奶奶的手被冻裂了,李雄武花了30元钱将老奶奶的红萝卜全部买了下来。从那时候起,李雄武心里就萌生了要帮助农户卖农产品的念头。

在万乐村提起李雄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湘村万乐”电商平台创办人。李雄武新时代互联网女性创业,个不高,留着平头戴副眼镜,一名脸上总是露着笑容而又显得精干的80后。

万乐村位于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东北部,距娄底城区仅20公里,与湘乡市壶天镇、娄底经开区大埠桥街道办事处接壤,2015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为娄星区唯一被评为该称号的村。

专题: 加盟网游   烤肉加盟   便利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