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中蜂创业怎么样

0 去试试创业网

在高庄蜂场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下,马世斌养殖有中蜂13群。他乐乐滋滋地告诉记者,现在对发展中蜂产业很有信心,要通过自繁育自养殖,继续扩大养蜂规模,走上新希望、甜生活之路。

为走深走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县公安局驻大歇镇龙王村工作队和龙王村两委因地制宜,依托高庄蜂场,通过向当地马世斌、刘益兵等10户脱贫户传授中蜂养殖技术,带动他们在自家房前屋后养殖中蜂有100余群。

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四周山势蜿蜒,植被茂密。基地内的管理房干净整洁,道路畅通,基地内及周围的洋槐、乌泡、五倍子等蜜源植物品种繁多,发展中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在高庄蜂场内还建有管理房,内设培训中心、办公室、蜂具室、储存室等功能房。”龙王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边带记者在现场参观边介绍,基地内还配套建设有20立方米的水池、300余米的养蜂道、500余米的围栏、400米公路。目前养殖有100余群中蜂,每群中蜂按每年产糖10斤计算,年产蜂糖总量在1000斤以上,总收入约15万元。

重庆农村中蜂创业怎么样

据介绍,这是石柱县公安局驻大歇镇龙王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当地蜜源植被丰富,多次联系县畜牧产业中心,于今年5月争取到了中蜂养殖项目,经过紧锣密鼓施工,在前不久打造出占地面积10余亩的中蜂养殖基地,并注册成立了石柱县高庄蜜蜂养殖家庭农场(下称高庄蜂场),跑出了中蜂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一排排红黄相间的“小木屋”错落有致,一阵阵嗡嗡嘤嘤的“蜂语”萦绕耳畔,培训中心、蜂具室等功能房一应俱全……近日,记者来到大歇镇龙王村,一个新打造出来的标准化中蜂养殖基地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谭祥杰养蜂200多群,取蜂蜜近3000斤左右,销售收入在30万元左右。他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在带动的17位养蜂村民中,周凡明和周代群养蜂50群,杨文发和晏中成养蜂30群,他们每年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秋季繁殖时间到了,要紧脾,退脾。如果秋繁、春繁繁殖不好会影响整年的收入”。笔者在采访时看到,谭祥杰边打开蜂箱观察,在为村民杨文发进行技术指导。积累起丰富的养殖经验后,谭祥杰不仅要自己养好蜜蜂,还要给其他17位养蜂的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带动他们一起养蜂致富。

为了让蜜蜂采集到优质蜜源,谭祥杰每年带着蜂群,从紧邻的万州长江边不断搬家,一直放养到森林资源丰富的石柱县黄水镇。每次搬家前,他都要提前到新地方查看蜜源植物,争取在花开的前两天到达。每次搬家,都是晚上等蜜蜂全部回家进入蜂箱后才小心翼翼开始搬运,第二天天亮前必须把蜂箱摆放好,否则蜂群会乱,后果不堪设想。在外面放蜂,他都是住帐篷,一日三餐总有一顿吃的是泡面。“好在天天有蜂蜜水喝,再苦的日子也觉得甜。”他幽默地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6日6时10分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通讯员 汪万英)金秋十月,重庆石柱县河嘴乡富民村秋高气爽。建卡贫困户谭祥杰在家里,给芳香四溢、晶莹剔透的蜂蜜装罐,幸福甜蜜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古铭奶茶店加盟费多少,120群中蜂的采割蜜工作结束了。村民们收拾工具,一边将采来的600余斤蜂蜜搬上车,准备前往下一个中蜂养养殖点。

记者仔细观察了产出的蜂蜜,质地粘稠,颜色金黄,品尝一下,香甜中带有一丝五倍子的味道。有十几年养蜂经验的老人秦大荣不断的称赞现在科学化、规模化的养蜂模式,让满山的五倍子花展示出了最好的价值。

三义乡农服中心负责人李小林说道:三义乡今年发展的中蜂产业非常成功,从中蜂进入蜂场到现在两个多月时间就开始采割第一次蜜了,且平均一桶产量5.5斤,预计不久将会进行第二次采蜜,今年三义乡蜂蜜总产量能够达到2万余斤。按照市场价120元/斤计算,将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带来不错的收入。贫困户既能作为饲养员领到工资,也能通过入股得到分红,养殖中蜂让村民过上甜蜜的生活。

郑许东介绍,弘升村共养殖中蜂690群,分布在7个养殖点,每个养殖点聘请一位肯学肯干且负责任的贫困户为饲养员,每月2000元工资。中蜂产业通过引进重庆子高中蜂养殖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农户自愿入股的模式进行科学化、规模化养殖。搭建蜂场、引进蜂种、技术培训、日常管护、不定期检查、搭建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这是养殖中蜂的六个重大环节。村里的中蜂产业今天丰收了,这也意味着今年弘升村入股的112户农户收入有了保障。

9月12日,在三义乡弘升村2组,十多人在整整齐齐的蜂棚前忙碌着,将装满蜂脾的蜂箱搬到室内,村民穿着防护衣从蜂箱里取出装满蜂蜜的蜂脾,切蜂蜡、摇蜜桶、初次过滤、装桶,在场的村民们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和称赞声。这是弘升村采割蜂蜜的现场,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专题: 加盟网   鱼旦加盟   互联网创业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