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小伙回农村创业活动

0 去试试创业网

火龙果种植基地位于岩门镇的209国道旁,距离高速口十几公里,交通方便,适合自驾采摘。看到了农业市场的大好前景,陈鑫继续扩大基地规模,除了已经发展成熟的3亩火龙果大棚外,今年还新建了3亩草莓基地、1亩黑老虎基地,准备打造休闲观光、团体活动、自助烧烤、亲子互动采摘的田园农业综合体。

攻克种植技术难关后,摆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销售渠道。陈鑫又跑了怀化周边的水果销售市场,主动与水果批发商对接,采取订单销售的模式,并发展线下亲子互动采摘和线上网络直播销售,火龙果一成熟就被预订一空。

“因为第一次做农业,实际经验不足,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地域性气候和病虫害管理,有很多都和原产地不一样,不过经过自己的学习摸索钻研,慢慢攻克了这些技术问题,并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技术。”麻阳火龙基地负责人陈鑫说道。种植和管理技术成熟后,现在陈鑫的火龙果一年可以产9次,每亩产量可以达到6000斤,亩产值7万元左右。

“从网上接到了一批订单,准备发往贵州,价格是8元一个。”今年23岁的麻阳火龙基地负责人陈鑫是返乡创业青年,以前在外地做模板钢架生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红心火龙果市场行情好,销售价格高的情况后,2018年开始广州小区内小生意怎么做,他对麻阳火龙果种植所需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考察,并在广西、云南等火龙果主产地进行了两年学习后,2020年投入30万元开始着手种植火龙果。万事开头难,从来没有做过农业的陈鑫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23岁小伙回农村创业活动

红网时刻怀化8月18日讯(麻阳站记者 曹芹 阮军)八月,正值火龙果成熟的季节,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火龙果培育基地,一个个玫红色的火龙果垂挂在枝头,硕大的果实在绿色枝条的衬托下格外耀眼。基地负责人陈鑫正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成熟的火龙果,准备运往市场销售。

周大明说,他其实对成功并没有什么概念。自己最大理想就是回到家乡,除了自己致富外,然后通过现代农业模式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民以食为天。”他认为,“中国的粮食要抓在中国人手中,中国的地总要有人来种,尤其是现代农业,更需要有想法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行业。”

“个人的职业规划要跟随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你看现在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作为年轻人,其实真是一个好机遇。”周大明说,传统农业都是靠天吃饭,种田人都是50岁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而现代农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讲究科技、绿色、有机、高效……

他成为公司品牌形象代言人。两周前,在他的动员下,老家同学小杨也应邀来武汉和他一起工作。被他创作的“新农人”短视频吸引,有来自各地的网友驱车来探访,或是找公司谈合作。

一位名叫“花开花谢”的网友说:“一下子把你的视频都刷了一遍,90后的我现在也很迷茫,真羡慕你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加油。”

“其实做短视频,和音乐创作有些类似。要讲好一个故事,叙事也要讲究铺垫、有低潮和高潮,原理都差不多。”周大明通过大数据分析粉丝的观看习惯,于是尽量选择将视频定在下午3时发布。

“在抖音分享我真实的生活和故事,认识了很多网友……”周大明说,开始拍视频用三脚架,就连拍摄剪辑也是通过手机完成的。闲下来时,他会通过揣摩他人的优秀作品来汲取创作灵感。有时候,一个很小不起眼的片段,他要反复拍摄二三十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生态农场所位于蔡甸侏儒山群力村,靠近仙桃,距离武汉市中心有60多公里。周大明除了每月蹭同事的车回汉口和女朋友小聚,顺便采购一些日用品外,平时都在大棚内,周大明称,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相比城市,我还是喜欢农村的安静,这里空气好,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小目标,在这里历练几年后,等熟悉了现代生态农场整个流程后,再回老家进行复制,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谈起未来,周大明很有计划。

青山碧水,鸟语花香,每天与绿色为伴,听虫吟蛙鸣,和鱼儿对唱。周大明吃住在村里,俨然成了一名编外村民。有时候,兴致来了,他还会手抱吉他,对着镜头来上一曲。

他撒下一把鱼饲料,面前一口鱼池水面顿时欢腾起来——各种各样的鱼儿欢快地抢食起来。“我们种植的菜,不经过清洗就可以生吃。”他自豪地对记者说。“中心管道收集得到的鱼粪呈颗粒状,不能直接被菜所吸收,需要经过水培系统,利用益生菌进行无害化分解,得到的营养物质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水再经过净化过滤回到养鱼池,从而形成了一个生态闭环……”

“我们基地主要养鲈鱼和小龙虾、泥鳅,另外种了水芹菜、生菜、水果黄瓜,还有黑辣椒,薄荷、迷迭香一共30多种常见蔬菜和佐料……”谈到所在基地的种植模式,周大明俨然成了半个专家。

周大明是武汉智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每天清晨6时10分起床,喂鱼种菜,早晚两次直播,坚持创作一条短视频,并选择在下午3时发布。唯一让他和其他公司同事有所不同的,就是他是一名23岁的应届毕业生。

这个跨越,也是新一代农民对美丽乡村的憧憬,也意味着那个进城“务工”为潮流和梦想的时代即将过去,“回乡务农”正成为“新农村”和“新农民”的新时尚、新潮流。

当地政府也对农货上行给予了政策的激励和支持,对于电商销售额达到300万元的农户给予相应的补贴,郭功铭三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实现销售额从20万到300万的跨越。

其中,周晓彩所在的村庄,有五六十户种植山药的农户,仅仅种植上百亩山药的农户就有近十家。不受时间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的优势,让农产品电商极大的扩展了农产品流通半径,减少了流通环节,成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他们计划注册品牌,帮助家乡的乡亲们让真正的、从地头间挖出来的焦作铁杆山药直达消费者家中,做从地头到餐桌的生意,实现乡亲们和消费者双向受益。

“我们卖的还不够多,周边做的好的电商,一个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一天正常发货就有500件左右。”郭功铭说,在多多大学上,三人认识了不少成为拼多多“一起拼农货”计划中的“新农人”,那些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新农人”的经历也在激励着他们。

找他们的农户越来越多,郭功铭三人今年在厂区新装了两个大型的冷库,计划帮助乡亲们储存和销售。另外,由于山药夏季不易存放,供货无法保持,他们的店铺停销了大半年,今年冷库投入使用会让供货保持稳定。

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传统的批发收购渠道缩减,外省的批发商来这里采购,价格压得很低。看到三个小伙子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周边的农户们也找到他们,希望能够在他们的电商平台上销售山药。

此外,他们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家庭装的铁杆山药比礼盒装的铁杆山药更受欢迎,因为他们的顾客更多是买了后自用,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了以往走高端路线的思路,提供了3斤、5斤不同重量的家庭装铁杆山药,一上线就受到了不少顾客的欢迎。

据郭功铭介绍,在拼多多平台上,他们的“温县正宗四大怀山药农产品”的店铺平台,显示的有“温县原产”这一标示,而有这种标示的店铺是经过拼多多平台实地验证的商家。

别小看这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细微的变化,它意味着挖山药时一亩地的人工成本有了保障,也相当于到南方打工的家人邮寄回来的那份工资。

她告诉记者,以前每年山药丰收都是批发商到田地里收购,而批发商给出的价格很低,对于农民来说,哪怕一斤山药被压价两毛(角)钱,都影响着微薄的亩收入。到了市场端,这个价格比批发收购的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一直想在网上开店卖(山药),俺不是不会嘛。”种了十几年的山药,周晓彩期盼自己卖山药,但农产品的“进城难”始终阻碍着他们。

刚刚从土地里挖起来的山药,带着泥土的气息,通过小型卡车运到合作社的仓库里,工人们再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拣,分装到不同规格的纸箱里。

2019年11月,又到山药丰收季,郭功铭三人比之前更为忙碌。他们把田地里收获山药的场景传到网上,希望能让消费者看到更为直观的山药丰收场景。

有了第一单,生意慢慢有了变化。随后进入了十单、五十单、高峰时小百单的跑道上,营业额也从一天48元发展为5个月卖了20多万元。

“顾客买了一提高端礼盒,48元!”三个人对这一单记忆犹新,接单后,郭功铭自己开着车把这份礼盒送到了十里外的物流收发地,当天进行邮寄。

货源更不在话下,仅仅周超姐姐家种植的山药就有100多亩,更何况还有不少乡亲们找到他们,希望能把自家的山药在电商平台上销售。

在平台选择上,三个人几乎没有争执。一方面,周边村庄山药种植户、合作社的电商销售大多是在拼多多,另一方面,郭大伟当时在上海做互联网前端工程师,他对农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平台有着自己的判断。

这一想法起源于年轻人的“网购”经验,成熟于新电商平台对农村优质土特产的大力扶植。想法落地,也就结束了郭功铭一行人漂泊他乡的打工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改变在2018年国庆节开始。假期期间,郭功铭和两位发小周超、郭大伟相聚,三个人合计来合计去,决定把家乡的特产山药搬到网上去卖,对比一番之后,他们选择了新电商平台拼多多。

可郭功铭不喜欢这种生活。“天天在仓库里,不累,可看不到未来,我甚至能一眼看到我老年时样子,就算升职加薪,对我而言,也没什么实质的乐趣可言。”他说。

这种趋势影响了温县大大小小的村庄,和河南大多的农村青年一样,在外闯荡的收入和种庄稼相比差别几何成为了春节间农村屋檐下、餐桌前的谈资。

郭功铭就是随着队伍南下的少年之一。20岁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江苏昆山一家工厂里做仓管,一个月5000元的收入,比一亩地山药撇除土地租赁费、人工成本后的收入还高。

辛苦劳作一季的希望,很有可能伴随着铁锹下去化作泡影,加上山药市场行情不稳定、利润微薄,刺激着温县的少年们不得已从土地里拔出腿去,去更为广阔的城市天地里,寻找更为稳妥、获得感更高的生活,比如到外面打工就成了不少80后、90后的选择。

如果看走眼了,这块地就废了,即使到了山药丰收的季节,这块地上的山药还是“种下去多大再刨出来还多大”,一块地的收作物往往抵不上人力成本,劳作者往往找一台机器犁过投资1到3万可以做小生意,“不成器”的山药就随着犁铧被埋入土壤,“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种山药的关键在于“选地”。一位会选地的好手,往往有十几年的选地经验,一铁锹下去,就能通过土层判断这块土地上是否适合种植山药。

23岁的郭功铭是土生土长的温县人,虽然家里已经种植了十几年的山药,可对于年轻的郭功铭而言,种山药这种“祖传”的活计,他并不在行。

新农人们回乡创业,脚沾泥土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时代,头带露珠,目的纯粹,那就是让老家的土特产“洋”起来。这也正是这些新一代“农民”与祖辈最大的迥异之处。

与往年收作山药场景不同的是,机械收作代替手工作业正在变得普及和主流,那个曾经被称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群体,也正在变得年轻化——如今他们都以“新农人”自称。

地处豫北的焦作,是铁棍山药的原乡。在焦作下辖的温县、武陟等地,田间里钩机隆隆,劳作者们亦步亦趋地跟着钩机,紧张地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成果,以及喜悦。不远处的运货卡车,也整齐地码在路边,翘首以待着这片沃土一年一度的馈赠。

专题: 成人用品加盟   网络创业项目   创业项目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