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打工创业现状分析

0 去试试创业网

陕西42万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中,40岁及以下者占比近六成;创办的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七成,私营企业超两成。一些优秀返乡农民工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十年来,我国东西部差距逐步缩小,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超过城镇居民,加速了农民工和乡村的‘双向奔赴’。昔日打工‘候鸟’,今朝返乡‘筑巢’,陕西的变化,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魏雯说。

农村打工创业现状分析

“十三五”以来,陕西累计建成24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8.53亿元,越来越多的返乡入乡农民工从资金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中受益。

记者了解到,陕西42万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中,40岁及以下者占比近六成;创办的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七成,私营企业超两成。一些优秀返乡农民工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昔日打工“候鸟”卖饮料的小生意有哪些,今朝返乡“筑巢”。

支撑着“陈勇”们幸福的,还有政府层面的努力。“十三五”以来,陕西累计建成24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8.53亿元,越来越多的返乡入乡农民工从资金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中受益。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陈勇对当年第一次离开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瞒着父母,天还没亮,就偷偷溜出门,搭上头班车。车灯摇摇晃晃照着前方的土路,“赚不到钱,绝不回家!”他暗暗攥紧了拳头。他去过北京、到过深圳,当过建筑工人、做过销售。在外打拼20多年后,兜里有钱了,眼界开阔了,他突然发现,现在的农村就像当初的城市一样,升腾着希望。“有钱赚,又守着家人,这才是幸福。”陈勇瞄准预制菜风口,果断返乡。他创办的陕西深鲨集团有限公司已实现年销售额3.5亿元,带动4000余名农民增收。

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外出务工是农民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带动紫阳县近5万名劳动力就业的‘紫阳修脚技能脱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陕西省人社厅劳务交流指导中心主任邵红强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由少变多、由弱变强,乡村面貌一年一个样,这些都为农民工回流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

同日,陕西省人社厅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类似陈勇这样的返乡入乡创业农民工达到42万人,每10个县域外就业的农民工中,就有1人选择返乡入乡创业。

今年,中央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冷链物流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张琦认为,这些项目可以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实现返乡农民工就业增收和乡村发展双提升。

加快项目建设拓岗。曾衍德介绍,近期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措施,要求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农业农村部将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参与建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等文件,将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此前的10%以上提高至15%以上,联合财政部已下达中央投资近140亿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000余个,实际发放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已达20%以上,部分地方超过30%,带动30余万农村低收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群众既是项目的建设者,又是项目的受益者。”张琦说,以工代赈是促进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提供规模性务工岗位。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受益面广、带动效应强,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潜力巨大,是实施以工代赈的重要载体。

木脚村的以工代赈工程累计为农民工发放工资达136万元。木脚村新建的鱼鳞坝、健身步道和观光堤成为热门景点,仅7月份接待游客就超过2万人次。村里又开发了水果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新业态,为村民新增种植、管理、打包、养护保洁等以工代赈后续就业岗位60余个,人均年增收可达8000元以上。

去年以来,通道县在木脚村开展以工代赈新试点,加大补齐农村基础建设短板,先后开展提质改造村内体验游步道3500米,体验农场排灌渠3000米,建设村级水果采摘园150亩、村级蔬菜体验园150亩等项目。“项目用工优先使用村里返乡农民工,木工、泥工、钢筋工日工资最高的有近300元,小工180元。”村委会主任吴菊凤说。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木脚村脱贫户杨保和的家,宽敞的客厅里,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各种花草散发着清香。“靠着在村里以工代赈项目的务工收入,我把家里新房装修一新。”杨保和言语间难掩喜悦。靠着泥瓦工的好手艺,仅半年的时间,杨保和夫妇就获得了4万多元的务工报酬。

完善利益联结,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园区通过“公司+联合体+农户”“公司+村集体+按股分红”等模式,带动当地623户家庭户均年增收1700元,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3万元。陈奉明介绍,目前,园区正在筹建乡间民宿、亲子乐园、农事体验馆等设施,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带动乡亲增收致富。

受益于返乡人才带动,从贫困村到示范村,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巨龙镇天水村实现华丽转身。看着家乡的交通、物流等发展短板补上了,陈奉明、陈奉兵等10多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发展壮大经果林产业,建成花果嫘乡园区,形成了以柑橘为主、时令水果不间断的农业产业布局。去年园区水果总产量838万斤,产值约5200万元。

“推进拓宽农村创业渠道,是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曾衍德说,返乡农民工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返乡创业有优势。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推进创业服务“一站式”办理,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体上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带动6到7个稳定就业,带动15到20个灵活就业。”

农村创业创新日渐活跃,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依托现有农村各类产业园区、物流节点、农业企业和种养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创业园。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超过3500家,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农村创业园区(基地)。到2021年底,1120万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70%是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项目80%以上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为农村带来了人气、增添了活力。

共享农创城今年1月16日投入运营,建成冷库、电商孵化大楼、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商户公寓等设施。像朱东波一样来这里开店的返乡人员不少。作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创城已解决12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今年以来,农创城已出租门面650余间,一、二季度营业额均超5000万元。

走进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共享农创城,肉类、蔬菜、调味品……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这里是一站式采买,最近订单多,每月收入1万多元,比外出打工高多了!”返乡人员朱东波在这里开了一家粮油店,“感谢政府搭建的创业平台,我正考虑扩大规模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返乡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返乡后可有效适配就业岗位。同时,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提升地方的医疗、教育和服务水平,吸引农民工群体主动回乡就业创业。

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一家货运公司内,张春祥正在和工人装卸货物。张春祥敏锐发现县里对快递物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顺势开起了货运物流公司。得益于当地的帮扶政策,从“光杆司令”到带动20多人就业,现在张春祥又加盟了大型货运物流公司,“挣得多的员工一个月能挣7000多元。”

“不再外出打零工,现在经过培训,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我很满足。”江西省兴国县,参加“兴国表嫂”培训班顺利结业的谢红美说。“兴国表嫂”是兴国县打造的家政服务品牌,采取免餐费、免住宿费、免培训费的方式,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护理等方面组织专业培训,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带火了县里的家政行业。

“县域是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蓄水池,目前55%的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曾衍德表示,要在县域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小微企业集聚区,培育形成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监测情况看,截至6月底,全国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在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实际增长4.2%。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吸引力持续增强。一些地方立足乡村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呐溪原乡景区,巧用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绿色康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旺盛的人气带动文旅商品开发、农特产品销售,景区成了周边农民就业的新选择:招收170余名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办餐饮、住宿等市场主体30余家,带动年营收150万元。

产业是就业的保障,产业发展壮大了,就业岗位就增多了。“发展富民产业稳岗,这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关键。”曾衍德说,发展富民产业,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宽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今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将提高到55%,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负责人马国辉也曾是返乡农民工。“这两年,乡村建设提速,家乡食用菌产业越来越大。”马国辉联合周边合作社,建成配料、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种植产业示范园,带动多个村庄一起发展。“不少乡亲边打工边学技术,在家门口当上‘上班族’。”

一大早,甘肃省康县聚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片繁忙景象,乡亲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摆放着菌棒。“我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孩子。现在家门口有了新饭碗,既能挣钱又能看家,真是两全其美!”迷坝乡刘河村村民侯秀芳说。

“针对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从监测情况看,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当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如何?下一步重点从哪些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记者进行了采访。

二是优化办证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收费项目,加强信息引导,妥善解决创业用地问题。三是提供工商、财税、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四是资金支持。政府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建议商业银行开辟回乡创业人员专柜,为回乡创业者提供信贷服务,满足创业者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再就业、妇女、双联等惠农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给予创业者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一是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要放宽对农民工创业的限制小区看不到的小生意有哪些,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以企带村的发展模式。

一是各级政府就业有关部门,要积极出面协调,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场地、求职有信息、技术有指导。同时,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搭建创业对接平台,引导创业农民工寻找到高效优质的创业项目。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县级人社综合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人社办、部门社区(村)人社服务站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县人社局立足部门职能,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以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就业资金扶持为主要内容,覆盖就业创业前中后各时期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关于农民工创业经济利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零散,缺少一个以稳定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二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放在应有的位置,偏重劳务经济,忽视创业经济,偏重大项目,忽视几万元个体经济。有些部门甚至借一些办证、备案的机会变相收取费用,增加创业者成本,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不一次告知办事流程,致使创业农民共跑很多来回路冤枉路。三是扶持政策不够,创业环境不如意。国家虽然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仍不能满足创业农民工的需求。如金融部门没有出台对农民工创业优惠信贷政策;财政部门没有对农民工创业贷款提供相应担保,并给予财政贴息等。

一是自有资金不足。农民工个人收入不足难以支付创业所需费用,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言,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目前农民工创业资金仍然以自身积蓄和亲戚朋友借款为主,银行贷款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创业企业普遍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导致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资资源的落后。二是流动资金不足:农民工企业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贷款的可能性极小,痛失不少商机。三是借贷资金困难重重:民间借贷数量小且成本高;农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及一些小微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政策支持有限;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且贷款手续复杂。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创业者将会举步维艰。

一是文化素质偏低广西北海小生意好做吗知乎,返乡创业农民工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水平,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创业农民工的学能力,影响了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和能力。二是创业经验不足。农民工在外打工,从事低端产业者居多,技术含量不高,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创业经验欠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创办实体难有作为。三是缺乏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掌握单一技能,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和管理,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创业经不起考验,因此,企业往往难以持久和快速发展。四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接受培训较少。根据调查,一些求富心切、创业迫切的农民工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培训,也不愿“浪费”时间去培训。这样的后果是返乡创业选择项目时,或好高骛远,或小打小闹,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农民工回乡创业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群体返乡创业。然而由于目前农民工回乡创业尚处于自发、起步阶段,创业难度大,持续发展不易,在创业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专题: 加盟虹越   童装加盟   早餐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