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创业电商平台叫什么

0 去试试创业网

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五环外之王”拼多多在农村市场的份额还会不断扩大,这意味着,中国电商的“终局之战”,已经提前开始了!

而这些年以来,在开拓农村电商这步棋上,虽然很多电商平台都喊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口号,比如说,百万小店进乡村等,但是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少,真正执行下来,普惠到农村和农民身上的并没有多少。

农村人创业电商平台叫什么

毫无疑问,脱贫后的中国农村农村小孩在外面创业好吗,将会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力量,这从春节期间很多农村家庭的门口都停着一辆小轿车,很多农村孩子身上都穿着潮牌等方面也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在广西贵港、云南盐津,福建仙游,因为拼多多大力开展农产品上行,当地已形成众多农产品支术产业。去年双11期间,拼多多更是联合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四川、新疆六大苹果产地,连续推出“苹果丰收季直播”及万人团等活动,开启了声势浩大的苹果“双11”。

因为整体发展的不平衡,长期以来,一些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是很多企业都不愿触碰的“禁区”,但是我们发现,这么多年以来,中国邮政在这些地方的业务一直没有中断;同样,对乡村振兴保持热情的还有拼多多,早在2016年,拼多多就在陕西渭南开启了扶贫尝试,为渭南的特色产品开通了特别的绿色通道,让当地的农货特产飞入千家万户。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大时代的奔涌中做一个仰望星空的普通人,才能真切F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一股力量。

从业务组成来看,拼多多和中国邮政都在广大的下沉市场拥有不少受众,一个是人民邮政为人民,一个是将普惠送到田间地头,双方的业务形态就像毛细血管一样不断渗透到乡村,从这方面而言,二者的长期结合乃是天然之选。

拼多多崛起于两大电商平台之外,最初就是通过“拼水果”这个单一项目;而在平台已经发展成规模超前的多品类综合平台后,拼多多对乡村电商市场的投入也并没有减少,而是通过持续的农产品社交化,引领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不断攀升。对于这一点,包括中国邮政在内的合作伙伴感同身受:“农产品电商网上体验做得最好的就是拼多多。”

而正是从2016年开始,随着拼多多电商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双方的合作区域也“从南走到北,从黑走到累”,迅速推广到全国的多个省市。

拼多多在拼乡村经济上这么认真,是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不仅在短期内为农业和农注注入强劲动力,还把它作为长期事业来做,通过打造农产品基地,形成了从点到面,从单品走向多品类的规模化运营格局,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性价比高的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总是能在拼多多上找到的主要原因。

而长期以来,受制于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备、交通不畅等因素,乡村快递一直是投入最大,起效最慢的难点,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尔来一万八千载,不与秦塞通人烟”,更是让一些商家和物流企业望而生畏。

很多人都知道,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的。很多人还知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拼多多平台上不仅有8亿活跃买家,年交易额超万亿,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以十荟团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使农产品供需实现两旺,同时还带动了消费下沉,加速城乡物品流通,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提升农产品价值提供重要支撑,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十荟团还积极与各地政府合作,携手发展农村电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为农村美好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十荟团与沈阳市法库县政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为其提供仓储分拣配送中心建设、冷链基础设施改造、物流配送设施配置、服务运营等支持,与法库县共筑完善的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如今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完成近千平仓储分拣中心规划、城乡配送管理平台框架搭建和开发,以及数十个村县点位牌匾的安装工作,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带动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载体。

十荟团以实际行动积极助农惠农,已先后与陕西周至县、四川巴州区、广西来宾等多地开展原产地助农合作,累计助力销售猕猴桃、马水桔、甘泉蜜橘等优质生鲜商品高达数亿件,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向共同富裕目标更进一步。十荟团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运不出、卖不掉、收益低等问题,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以十荟团为例,十荟团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及二级仓模式,可以将农产品过去冗长的流通环节,简化成短链路供应模式,在大大提升农产品上行流通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让低线城市消费者享受同等时效的物流服务。

在过去,一些乡镇地区受到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限制,当地的优质农副产品销路有限,仅靠街边零散售卖,增收缓慢。但随着以十荟团为代表的社区电商平台不断开拓下沉市场,为乡镇村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商业与管理资源,为农副产品上行提供“低门槛”参与方式,进一步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乡村经济也借助新形式、新平台、展现出了新活力。以十荟团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平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电商进农村,进一步打通城乡双向消费,为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从平台经济中寻找机遇,也成为地方政府助推县域发展的关键一招。连云港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会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科学规划园区布局,打造电商产业集群;二是完善电商人才支撑,多元培育创业主体;三是优化电商营商环境,增强发展“硬核力量”;四是构建高效物流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平台经济正在显著改造旧有的农产品销售方式。“过往,农产品先要收获,经过经销商与零售商抵达城市,消费者过几天才能买到。现在农产品在田间地头还没采摘,消费者看到照片和视频就可以下订单,越过了中间的渠道环节直接对接,成本大幅下降,节约了中间环节的损耗。”赖阳认为,“云消费时代,买家跟卖家时间上、空间上的障碍正在被消弭,一切流通资源走向整合与平台化。”

互联网下半场,增长红利见顶、获客成本增高,电商平台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有专家认为,三农板块既是潜力满满的“金矿”,又是需要重资产投入的“硬骨头”,这意味着互联网平台想要跑通模式,需要大量的投入,快速的商业模式行不通,需要耐心的“水磨工夫”。

无独有偶,直播电商也在助农带货上越走越远。7月17日,抖音平台爆火的“东方甄选”将直播间搬到北京市平谷区的一个桃园。据悉,当日直播间的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20万,1万单桃子在开售后不到10分钟便售罄。

2021年8月,拼多多宣布准备走硬核的重研发路线,提出“百亿农研”。时隔一年,2022年8月29日,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实现314.4亿元,同比增长36.42%。净利润为88.9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146亿元增长268.44%。“长期主义”初见成效。从创立至今,拼多多已连接1600万农户及近9亿消费者,农产品成交额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互联网平台将下沉市场视为沃土。平台经济显著改变了往昔的规则,创造了新业态。”一位电商从业者对记者表示,平台布局三农的时间窗口,对于电商创业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系的互联网巨头更侧重于仓储优势和电商平台直销,能够一定程度上补齐短板。例如,京东冷链在农产品产地开设产地仓,提供“产地仓直发+冷链干线+末端配送”的全供应链服务,同时整合京喜、京东生鲜、七鲜超市等商流与营销资源进行产地直销。京东物流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京东物流仓库超1300个,云仓超1700个,总面积2400万平方米。

此外,农产品的物流也是“老大难”问题。据了解,农产品链条长,中间环节的物流与仓储成本高、冷链不完善等问题长期存在,损耗率较高。

“农产品标准化是行业趋势,建立地域品牌是一种标准化的体现,也是农村电商得以发展的关键。”赖阳表示,需要去制定国家标准,创造品牌,或者是平台去协助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的难点、堵点。

“实践证明,创造一个可以流通的、有品牌、有质检、有行业标准的产品,才能在平台上打开销路,否则渠道有限,很快就能见着天花板。”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向记者陈述其一线扶贫经验时表示。

大国小农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据记者了解,在小农经济主导下,质量不均衡、品控能力弱、效率低下、可追溯率低、产销首尾不见面、产业不贯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农产品难以品牌化。

相关政策也在推动农产品电商标准的建立。9月1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到,在农村电商标准建设方面,重点开展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数字化标准、农产品电商交易标准、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质量认证标准、农产品冷链标准的研制。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杨向阳认为,可以考虑发挥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的作用,支持大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等牵头或主导,结合本地和所在领域的实践情况,探索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系列标准。

农产品电商难在哪里?据记者了解,作为非标品的农产品有高损耗、运输难、品控难的特征,农产品的采购、仓储、物流与冷链运输一直都是痛点。当今,社区团购偃旗息鼓,生鲜电商补贴力度放缓,烧钱扩张力度减弱,重归冷静的平台更需要思考如何把投入资金用在刀刃上。

9月2日,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二级巡视员朱炼于北京举行的2022中国电子商务大会数商兴农论坛上表示,依托农村电商,可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农村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资金、人员、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配置,成为农村新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一系列产业变革和场景创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面向未来,农村电商深层次战略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759.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8904.4亿元,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2506.7亿元,同比增长11.2%。

“做大电商‘蛋糕’,发展特色县域产业,本市‘龙头引领、特色集聚’电商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连云港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本市电商从业人数达80余万,其中带动农村就业人员超30万人。

一个个零散的直播间,变成了一座座颇具规模的直播产业园。政策正在协助农民打通技术壁垒。“政府发力建设直播基地,不但是为了形成集聚效应,也是为了协助农村电商打破的技术瓶颈,包括设施设备、宣传推广等多方面瓶颈,快速提升农业直播电商的能力,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互联网的发展红利。”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告诉记者。

农村电商不再单打独斗想做点小生意时间短的说说,政府鼓励规模化发展。记者注意到,连云港市现有各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24个,其中直播电商产业园5个,初步形成了集群效应。

记者从连云港市商务局获悉,2021年,连云港市电商网络零售额完成714亿元,其中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完成403亿元,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完成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和39%。由此可见,农村电商正在成为重要增长极。

“我们在京东、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都有店铺。传统电商的图片有色差、不直观,我们就使用直播的方式卖货,客户可以直接看到大棚里趣萌可爱的多肉盆栽,更有意愿下单。”张柱对记者说,各大平台的电商直播间已成为公司重要的销售渠道,年均销售额500多万元。

“岗薯粉丝是我们南岗镇的特色品牌,目前已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架。一根网线,让特色品牌‘飞’出村子。”南岗镇副镇长江敏告诉记者,岗东村过去是省定经济薄弱村,自从发展了富民强村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年翻两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在线下渠道遇到增长天花板后,我们要向农产品电商渠道寻求突破。”他说。

“4月下种,10月收获,我每个月能拿2000多元,一年能多挣2万元到3万元!”江苏省连云港市南岗镇岗东村中农村的年轻人如何创业的,创业带头人潘志安与几十名农户立足于村子的特色红薯产业,进行深加工,打造手工粉丝品牌“岗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直销,用勤劳的双手辟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再让视线聚焦巨头,三农板块正在不断迎来利好。近来,拼多多“重仓”农业,推出“寻鲜中国好农货”等公益助农活动;9月,京东将举办首届“京东农特产购物节”;抖音、快手的助农直播热火朝天,给予三农板块流量倾斜,抖音成功“造星”东方甄选;上一波生鲜电商的热度刚刚褪去,腾讯又于8月投资爱科农,布局数字农业。

把目光投向县域,一个个拔地而起的直播基地中,新农人通过手机向观众展示农产品;充满地域特色的助农品牌正在登上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专题: 加盟建厂   便利店加盟   互联网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