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运行

0 去试试创业网

面对未来,陈天友信心满满,他计划以校服为主,创立自己的品牌。“下一步,我们将组建销售团队,继续增加业务量,扩大厂房规模,提高群众就业率,用更正规的厂房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也让我们自己品牌的服装走出我们的地州,走出我们省。”陈天友说。

对于自己获得“文山州劳动模范”“文山州社会扶贫先进典型”“广南县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陈天友说,“这不算什么,我只是尽了一个珠街人、一个广南人应尽的一点义务。”

“我们的优势就是以质量求生存。因为我们到外面去宣传的时候,靠的都是口碑,靠的都是品质,所以我对服装的质量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在管理上我也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每天工作汇报、工作总结,及时调整方案……”在陈天友的精心管理下,公司这些年合作了四五百家学校,公司的营业额也逐年上涨。如今,公司的年营业额从最初的50万达到了1500万。

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运行

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也激发着车间员工们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的信心和决心。陈天友坦言首汽约车怎样带车加盟,“质量”和“责任心”是公司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得到飞跃发展的法宝。

“考虑到自己的父母也老了,自己也成家立业了,小孩子在家里面,管不到老人、小孩,自己在外面工作也不安心。”2017年,陈天友果断带着积累多年的资金返乡创业。瞄准广南县服装市场后,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陈天友发现学生校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决定成立服饰生产公司,走规模化生产路线。

由于心灵手巧,加上长年的潜心学,陈天友的制衣技术有了很大提升,很快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月薪达上万元。不甘于此的他开始自己接单做代加工厂,随着生意越来越火爆,在外奋斗了十年的陈天友,回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把服装做好,陈天友的求知愿望非常强烈。他从一个学徒开始做起,先是做熨烫,渐渐学踩缝纫机缝制衣服,逐步掌握了制作服装流程。“自己对服装比较感兴趣,当时想着以后也想走这条路,所以对服装的制作流程,还有对面料的认知,我都是认真地去了解,懂得了什么样的面料适合做什么样的款式。”陈天友说。

十多年前,初中毕业的陈天友初出茅庐,为学得一技之长,和亲戚朋友到浙江嘉兴成了打工一族,自此开启了他与服装行业打交道的人生旅途。

小雪时节,在位于广南县珠街镇的广南县丰尚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折叠、质检、打包……一派有序的工作场景,这些工人都是周边村寨的群众。

据统计,截至目前,万埠镇共有20多个从事龙虾、青蛙、野鸭、山羊、杂鱼、螃蟹、瓦灰鸡、皇菊、瓜蒌、茶油等特色种养的养殖场(户),共实现年收入千万元以上,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户务工。(帅威)

万埠镇党委书记王志明介绍,近年来,该镇积极吸纳回乡创业人士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充分发挥当地的生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主打“五乡码头特色养殖”品牌,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同样返乡发展农业的还有万埠镇前岸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周长龙。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研究,他创立了“墨山梅壇金丝皇菊”品牌,建立深加工生产车间,挖掘健康养生市场潜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一朵朵生态皇菊做出了“大文章”。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近两年,他的基地探索了黑糯米、赤松茸等经济作物交替种养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合作社共吸纳50余位农户务工,农户还有收益分红,收入明显提高了。

今年54岁的陈方勇就是坪源村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之一。20多年前,陈方勇只身到外地创业,凭着自己的智慧,他积蓄不少财富。但发迹后的陈方勇并没有忘记家乡,前些年,他流转了村里的200亩山地发展起野生茶种植基地,另外还发展瓦灰鸡养殖等林下经济。油茶树不用化肥和农药当代年轻人农村创业创业,瓦灰鸡散养吃虫子。乡亲们到基地务工,一天有100到150元收入,政府还帮助陈方勇申请就业创业补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说起日渐壮大的产业,陈方勇坦言,在家乡创业更有成就感。

石泉县城关镇七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夏玉峰:以前社区在产业发展方面,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引路人和市场,我们社区聚焦这些“难点”“堵点",以党建领航产业发展,让每一位支部委员对接到一户返乡创业能人,驻点解决产业大户在发展中的协调沟通、审批手续等问题,还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现场指导,解决养殖户在技术发展的问题。同时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中心,对接到市场解决销售难题,积极申请产业奖补,基本形成"产、销、帮、补”一体的良性循环链条。

在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返乡创业能人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养猪、养鸡、养羊等养殖业,通过“支部帮、大户带、群众养、集体销”的联农带农机制,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1个、专业养殖合作社2个,培育产业大户6户、家庭农场5个,建成万头猪场1个、千头猪场2个、百头牛场2个、百头羊场1个、万只养鸡场2个,使七里社区养殖业实现了由小变大,从散到精的可喜转变,同时还解决了60余个长期、临时务工岗位,成功让集体经济“消薄”,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石泉县城关镇七里社区居民 程光志:社区也给了很大的帮助,比如建设用地那些,审批手续那些,都是社区主任都给引导帮忙,帮助了不少。

程光志和王道群是七里社区返乡创业能人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七里社区抓住“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关键,积极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组织支部委员结对帮扶,在资金、政策、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帮助,今年共吸引了23名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

石泉县城关镇七里社区居民 王道群:养羊养了140多头,养猪养了五六十头,养羊的利润,今年毛利润大概有10万块钱左右,养猪也有几万块钱利润。

石泉县城关镇七里社区居民 程光志:现在已经出栏了两批,还有一批12月份出栏,今年大概毛利润有40来万(元)。下一步,我准备明年再扩建一栋母猪舍农村创业找资金的方法,自繁自养。

程光志此前一直在外务工,后来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夏玉峰的多次动员下,凭借以前养猪积累的经验,去年回乡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

专题: 成都创业项目   童装加盟   科睿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