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带动农村发展

0 去试试创业网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也同样造就人才的大舞台,答好乡村振兴新考卷,必须做好人才振兴这道必答题。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才能更好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实现小乡村的大跨越。

同时,要树立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导向。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把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正确把握工商资本在发展乡村产业中的作用定位,设置好“红绿灯”,加强全过程监管,引导工商资本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与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农村青年创业带动农村发展

其次,需要全面拓宽乡村发展空间,增加县域就业容量,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努力实现:乡村就业更加充分。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得到有效开发,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近、稳定的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就业,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就业技能和质量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乡村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农村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低成本互联网创业案例,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强化,各类人才留乡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

1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在《人民日报》的撰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提到,农村要创造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现在越来越多农民选择离土不离乡,在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有1.62亿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占全国2.93亿农民工总数的55%。

像丁旦和刘秀祥这样的青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群体返乡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人才流失问题,带动地区脱贫致富,同时也可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刘秀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之后,想到同在深度贫困县的大山里的孩子们仍然不懂为什么要读书。为此他也讲自己的过去,不过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引导孩子们奋发向上努力学”。他辞去毕业后获得的年薪55万元工作,回到大山里助学走乡村,2012年到2021年间帮助1800多位孩子重新回校,牵线资助贫困生4200多人。十年来随着家乡脱贫农村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让作为教师的刘秀祥对乡村教育无限憧憬,希望大山也可以成为教育高地。

丁旦按照流转土地所属的村,把合作社的基地划分成13个区域,每个区域聘请一名农民担任“田管家”,负责水稻从种到收全程的各项事宜。他还定下标准,种粮收益的60%归“田管家”,合作社只留40%。“这样一来,‘田管家’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能够把责任田当成‘自己的地’来种,相互之间也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丁旦说。为此,“田管家”模式应运而生。今年,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规模已达9400亩,丁旦管理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我要把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经营等理念带入农业生产。”丁旦的思路来源于他遇到的两个问题。“头两年种粮时,流转了2000多亩地,合作社直接种,累死累活也管不过来。”丁旦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既扩大规模,又保证规模适度。

回乡创业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故乡的优质企业、新型农业平台等等,正成为毕业生返乡后的落脚地。在政策扶持和家乡新事业推动下,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把自己对事业的愿景,与家乡建设联为一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只有人才集聚,乡村才有底气。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引才、育才、留才,让广大优秀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打造“人才引擎”,激发“一池春水”,努力为乡村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个领域,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内涵十分丰富。

作为返乡创业的排头兵,桑要培凭借毅力,艰苦创业,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实现了心底那份承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通讯员:张国俊)

致富不忘众乡亲。桑要培和王燕丽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桑要培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防控卡点值守,王燕丽主动到核酸检测现场登记、扫码、维持秩序,看到一线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十分辛苦,就向值班卡点捐款捐物;环境整治当中,两口子为终日奔波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买来铁锨、扫帚、大米、食用油等;秸秆禁烧现场,桑要培顶着烈日,到田间地头巡视、查看,确保三夏、三秋生产安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桑要培与村干部一起,深入一线,轮流值班,并向村里捐赠雨衣、雨鞋、雨伞等救灾物资,受到领导的好评和村民的称赞。

苌庄镇政府和桑庄村两委对桑要培的返乡创业大力支持,不但提供了创业场地,架设了动力线路,硬化了厂院地面,还在政策上给予了有效帮助,并把惠民木业有限公司确定为“扶贫就业基地”。

“既能在家门口赚到工资,又能照顾家里的父母和孩子高校利用互联网促进就业创业,办事也方便,心里更踏实。”正在搬运木条的几位妇女笑着道出了她们的共同心声。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招收村里的脱贫劳动力和留守妇女进厂打工,采用计件薪酬制度,除车间工人外,其余工人全部实现时间自由,留守妇女可以随时回家做饭、接送孩子、收种庄稼、料理家务,普通工人每月收入1000多元,技术工人每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惠民木业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0余人,全年订单量60000多张,不仅带动本村村民致富,还辐射到周边乡镇,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提高了农民收入,绘就了乡村企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画卷,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刚办厂那会儿,两眼一抹黑。在哪建车间,技术咋解决,销路难不难,这些问题心里都没底。”回忆起建厂初期的艰难过程,王燕丽感慨万千。为了把厂办好,小两口做了具体分工:桑要培负责外购原料、跑销路,王燕丽守在厂里抓生产、把质量,可谓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说着容易做着难。致富之路千万条,没有经验、没有实力难成功!桑要培想起自己有两家亲戚都在加工生态板芯,就与妻子王燕丽一起到亲戚家,细心观察、虚心请教,亲自现场操作,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了全部技术要领。回家后筹借资金,修建厂房,购置设备,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环评手续,“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桑要培成人用品自动售货机加盟,亲身经历了农民的艰辛和不易。2010年,年仅27岁的桑要培到登封市房地产置业公司打工。2013年到禹州市经营小吃店,后又到禹州市东恩驾校当教练。2018年,在禹州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郭涛和桑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建山的动员下,桑要培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帮助家乡发展也是我肩上的一份责任。”惠民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桑要培娓娓道出他返乡创业的经历。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加工模式为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机器设备俱全,产品发往山东、河北,经再次加工为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专题: 加盟乙醇   酸菜鱼加盟   美容院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