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

0 去试试创业网

近年来,百蒂凯扎根安亭,以“一村一品”黄渡番茄特色产业为主线,建成了中国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有机特色农业生态园,打造了集农业科普,科教、科研、休闲等综合性农业文化特色体验平台。与上海农科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协作建立百蒂凯农科研发中心,世博会期间,入选上海世博会场馆内指定蔬菜供应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目前,合作社从农业种植到蔬菜鲜切,从冷链配送到客户服务等均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通过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对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合作社积极响应上海对口支援云南省贫困地区任务,承接了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官屯镇蔬菜产业项目,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2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实现了2000亩以上的蔬菜产业发展。

顾凤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先后前往日本、荷兰学净菜加工、色拉菜栽培以及香料培育技术,刻苦钻研农业生产知识与技能,致力于以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与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参与了《特色绿叶蔬菜生产加工产业链品质提升和示范应用》《耐热优质奶油生菜新品种申选四号及其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等5项重点攻关课题研究,始终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前沿。

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

不忘做农业的初心,坚持做农业的始终。顾凤君20世纪70年代生于四川绵阳,在结束了求学路之后,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来到上海,1999年创立了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扎根蔬果种植领域,从个体户送菜到中高档餐饮酒店配送、从采购到自营基地互联网创业园是做什么的,在到拥有自建蔬菜鲜切流水车间、从冷链物流到分销,从电子商务到农科技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农业,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一站式配送。2021年,荣获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巾帼农创人才奖”,同年当选政协上海市嘉定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这些年来,她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为农服务一线默默奉献,实干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追梦路上不懈奋斗,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插上农业科技的翅膀。

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她以身作则,务实担当,做好榜样。在她的带领下,农技中心已形成严寒酷暑不是困难,田间地头办公是常态的工作态势。每一次台风、冻害灾情发生的时候,她都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她说,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农技推广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她深知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做好工作的立足点。10多年来,围绕水稻、果树、玉米等新品种引进栽培和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控、水稻秸秆应用、稻田生态养殖等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徐丽主持、参与科技项目12个,发表论文9篇,通过科技项目攻关,创新实践,提升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示范应用,不断提升农民科技增收致富的水平。

每年,她会结合农时,围绕水稻栽培、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知识等,举办10余场次的实用技术培训,及时发放技术资料,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效益;推广水稻、果树、花卉、特色蔬菜等新品种20余个,累计应用面积5万余亩;围绕省力化高效栽培和绿色生态种植,推广水稻机插秧、机穴播、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等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6万余亩。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生态循环示范基地、蔬菜规模化基地、水稻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白山羊扩繁场等21家示范基地建设,27家主体通过绿色认证,全镇经营主体的发展能级和农产品的质量明显提升。

“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农艺的推广应用,只有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种植方式,应用好这些新技术,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她工作十多年来的深刻体会,也是工作的落脚点。

徐丽,崇明区港沿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怀着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大学填报志愿时,她毅然选择了农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基层,开始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始终致力于用自己的所学助力乡村发展,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

2019年,宝山区被中农办等6部委批准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戴陶和同事们以推进试点为契机,探索乡村治理创新。根据宝山乡村建设片区化推进的特点,分析“一脉五花”美丽乡村会客厅规划路径,提出打破村域、镇域界限构建乡村“治联体”,并积极协同组建月浦罗店两镇八村党建共同体,建立了共商共建的联治机制。推动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治理学院,通过集聚全区各部门资源,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乡村振兴干部培训体系,2021年已先后组织党政干部、村书记和乡村治理员开展专题培训,为乡村治理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提供平台。

党的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宝山区农业农村委迅速行动,戴陶在和同事的帮助下,负责起草宝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协调十余个区委区政府组成部门,制定区级配套政策,顺利构建起“1+2+24”的区级政策体系,为搭稳宝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作出积极贡献。

戴陶,现任宝山区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发展科科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戴陶认真贯彻各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不忘初心,扎实工作,为宝山乡村振兴事业积极贡献力量。

该项目与所在村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让村集体有了林地租金收入,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还解决了林业站林业养护的问题。多级股份制的分配机制,让村民不仅有在合作社工资收入,还能分红得到更多实惠。

由于上海劳动力成本高,单一的菌菇营收使林下产业经济效益并不突出,苏慧敏决定将蘑菇与森林进一步转变成一种旅游资源,围绕“采、学、食、游”拓展4大功能,开启林下经济的三产融合之路。仅3个月试点该项营收就突破30万元,冲上了大众点评采摘热搜榜第7名。目前“蘑幻森林”已成为国家三星级农旅休闲基地。

2016年初来乍到,面对初创期技术落后产量不足等问题,她下定决心改变现状,用“跨界与融合”的思维,分步骤开启了经营之路。积极开展品牌运营,重视专利与研发,开展个人礼品市场的产品开发......经过持续的工厂化建设、内部管理与品牌运营,企业大大提升了产能与市场占有率、加强了个人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公司营业额从月入60万元提升到了一年近6000万元,实现了质的飞跃。

苏慧敏,现任上海彭世菇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因参与策划的纪录片《一个农民的贡献》与先生结缘,来到上海入职彭世菇业,成为一个在食用菌领域的“新农人”。在2021年第五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上,苏慧敏的“‘蘑幻森林’林下生态食用菌农旅项目”获得初创组一等奖,并在2021年第五届全国农村双创大赛中获得优胜奖。

在她的带领下,闵行区农经站实现了集体资产管理上多个率先。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级预算管理,管紧用好集体96亿的“钱袋子”;率先实行租赁指导价制度,促使1000万方的资产出租由承租企业的业态及税收贡献决定;率先实现区、镇二级“1+11”联网监督,从“人管数据”向“数据管人”转型;率先与区、镇二级人大预算监督系统联网,实现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实时查阅、监督;率先试点“申农码”,推进集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

王静主持申报并组织完成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区”工作。首创“二改二创二结合”模式,将成员入股率提高到90%以上。首次将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等权能用政策制度予以明确,并被《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吸收借鉴。在村经济合作社登记等方面突破现行的制度限制,促进《民法总则》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为特殊法人,为全国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发展空间。在税收方面,多次向上反映,促进财税(2017)55号明确免征契税、印花税,支持各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她曾7次在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上介绍闵行做法经验。同时向前来考察学的170批、约2300人介绍做法经验。

王静来自闵行区农村经营管理站,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深化农村改革第一线,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与“三资”管理工作,是闵行农村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从卖“稻谷”到“卖大米”,从“卖大米”升级为做品牌,再到如今正在探索的“稻米文化体验”,八十八亩田走过了休闲农业发展的1.0、2.0版本,正努力向3.0版本迈进,将一二三产完整融合,打造大米文化体验地。

2020年,“八十八亩田”项目获得了第四届上海市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八十八亩田“叶榭软糕”认定为“2020上海名点”。目前,其合作社的1838亩水稻生产的大米全部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八十八亩田稻香民宿是建立在稻田间的乡村民宿,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以农耕文化和稻米文化为主题,夏听蛙叫蝉鸣,春看百花齐放,秋有金色稻海,冬至安静素雅。

叶榭软糕创始于明万历元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新一代叶榭软糕传承人朱燕的八十八亩田叶榭软糕,秉承传统手工制作,坚持采用优质松江大米作为原材料,好食材制作好味道,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将活字印刷和叶榭软糕完美结合,赋予糕更多的美好寓意和更多的乐趣。

朱燕,上海子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松江“第001号”民宿八十八亩田创始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软糕传承人。该合作社是一家集种植、宣传、销售、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叶榭软糕为核心,稻香民宿为载体,致力于推广叶榭软糕、松江大米的品牌文化、传承米匠精神。

围绕蔬菜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和难点分别创建3个青年突击队,1个青年文明号,引导青年发挥技术特长,服务“三农”发展,队内青年研制出多项成果,获得各类荣誉,突击队获市农业农村委系统优秀青年集体称号。

作为上海市农业农村委青年专家科普团的一员,顾小小积极参与农业科普知识“五进”活动,普及现代农业装备知识,赴郊区开展服务志愿活动,为郊区农机推广站、各类合作社提供农机技术支持、农机装备改进服务、农机操作专业培训,累计75次。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切实挖掘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顾小小在上海市9个涉农区蹲点332次。开展数百次的试验,参与研制适宜上海土壤特性和作业需求的农业装备16台套,推广应用面积达19500多亩,并对农机进行持续的智能化改造,用智慧农机来助力农业的现代化。

工作以来共主持青年人才课题2项、非定向调研课题2项(获非定向调研成果三等奖2次),参与13项重点攻关、推广课题研究;参与上海市绿叶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成15篇论文,其中2篇SCI、4篇核心期刊,4篇获长三角农机化科技论坛优秀论文,2篇获市农机青年科技论坛优秀论文;拥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

作为一名来自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的农机科研工作者,顾小小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装备技术保障,曾获系统优秀青年、优秀党员、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蒋秋艳带领团队继续创新,积极融入乡村建设。以幸福老人村的嵌入式空间为核心,在周边延伸建设乡村咖啡屋、乡村博物馆、乡村口袋公园等,探索打造乡村养老田园综合体,为乡村养老模式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活力。

在管理和运营中,通过党建共建和公益资源对接,形成了一系列创新项目。“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打造爷爷奶奶一堂课、乡村老年大学等,让农村老人也能走进社会,与村外互动,更好地实现精神康养,找到自身价值。

2014年,蒋秋艳投身于乡村养老事业,与另外两位发起人共同出资创建了上海首个农村公益养老民非机构“幸福老人村”。如今,幸福老人村已成为上海农村养老创新探索的先行和示范。2019年,松江区民政局以幸福老人村为蓝本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和推广幸福老人村模式。2020年,幸福老人村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联合颁发的“全国敬老文明号”。

蒋秋艳,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简称“幸福老人村”)负责人,蜗牛宝贝成长营发起人之一,她长期坚持将爱心奉献社会,是一位将公益事业融入生活的普通百姓,更是积极履职尽责、反映社情民意的民建会员。

杨焱推进珍稀药用真菌桑黄的产业发展。牵头组织成立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积极推进各省市桑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颁布。选育的高产多糖猴头菇新品种“沪猴3号”实现了加工专用品种首次成果转化,通过科企合作携手打造从育种、栽培到深加工产品研发的猴头菇全产业链。

杨焱,现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加工技术研究室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表。

作为本市重大动物疫病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预测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技术保障的女专家,张维谊在“H7N9流感”等重大疫情的科学处置中,奋战一线,全力以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疫病净化,降低抗生素用量,每年减少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科研成果荣获“全国二等奖”。主持参与科研项目48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书籍8本,制修订标准21项,获软件著作权11项,获授权专利26项,开拓创新,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勇攀科技高峰。

在她的带领下,上海市绿色食品工作迈上新台阶,绿色食品认证率实现27%目标,产量占比率居全国第一。上海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食品业务在线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张维谊积极响应号召,组建全国第一支“绿色食品帮扶队”,先后11次赴西藏、青海、新疆的16个贫困县开启绿色脱贫,为当地培养100余名检查员,指导 41 家企业登上绿色方舟,为200多个农产品实现产销对接。

张维谊,现任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支部委员、工会主席。工作17年来,一直在本市农业领域的一线岗位从事动物疫病和农产品的检测监测、预警预测、风险评估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用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责任与担当。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立足本职岗位,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市农业农村委和市妇联共同举办了2021 年“上海市乡村振兴巾帼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并于日前公布选树名单。详见↓

“贯彻落实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是交通银行的重要使命担当。上海市分行会继续围绕上海‘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的‘三园’建设,不断探索涉农金融的模式创新,从各种角度切入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一套能有效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宋滨表示,未来,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将继续紧紧围绕中央、总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和要求,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创新产品,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鹫山小区的实践只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以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去年6月,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崇明区成功落地上海首笔新农直报平台“信贷直通车”业务,重点支持市、区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为新型农业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去年8月,由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独家支持的“第五届上海市农村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地区选拔赛”决赛在青浦区举行,上海各区怀揣梦想的“三农人”在这片舞台上大展身手,为新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鹫山小区10%的房源已经在统一管理下出租。针对年轻人最关心的居住证办理等问题,经过调研,我们也会为租客提供办理服务,方便更多青年人才在这里安家。”沈怡说。

华漕镇毗邻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上海闵行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大虹桥地区未来发展的亮点。华漕镇鹫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沈怡介绍,为满足不同租客的租房需求,鹫山小区还推出不同主题风格的公寓,屋内设施一应俱全,小区内还投放了消防驿站和无人扫地车两处硬件设施。自从居住环境的安全性、整洁性得到提升后,“优质的房源吸引了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到来,周围住户也对租客给予了良好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方携手努力下,一栋栋农家别墅,被改造成数字化白领公寓;一块块自家庭院“方寸地”,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园”。

为了让项目顺利推进,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走访调查,倾听村民实际需求,政银企三方多次召开专题业务协调会怎么用PPT讲解一个创业项目,就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明确政策适用、完善运营测算、打通业务流程、增强风险把控。其间,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也围绕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针对此基于宅基地的授信业务进行了许多突破,助力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真正落地。

“最初,我们面临不小的考验。”交通银行上海崇明支行行长黄进介绍,该项目需要将将房屋集中托管、改造,而宅基地本身的房屋性质和土地属性、农业用地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项目是否能满足银行授信要求,都需要严格评估。

从何处破局?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积极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闵行区华漕镇政府、上海闵房(集团)有限公司政银企三方合作,力求通过模式创新,为租客和房东提供一站式服务。

闵行区华漕镇鹫山小区属于农民动迁安置基地,共有129栋农家别墅。几年前,邓女士同小区内一些居民一般,将自家的闲置房交给“二房东”打理,“本以为省了心”,没想到在检查时发现,屋内被简单隔断成群租房,煤气罐胡乱摆放,电线随意拉扯,不仅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还给社区治理带来一定压力。

此外,本次大赛还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女选手颁发 “巾帼农创人才奖”,获得比赛一等奖的女选手更有机会申评“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

第五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获奖项目今天揭晓阿米巴互联网创业测评,来自青浦的“‘蘑幻森林’林下生态食用菌农旅项目”、嘉定的“大集市+小农庄融合模式”和青浦的“智慧种植业服务平台”、崇明的“打造西红花产业化”,从全市34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分获初创组和成长组一等奖,他们将代表上海参加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半决赛。

专题: 隐涵加盟   互联网轻创业   少儿英语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