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商业新闻报道

0 去试试创业网

广袤乡村是年轻人的“创业田野”。梳理澄迈才存共享农庄的三产融合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的美丽乡村,只要思路合适、勇于探索,乡村与新兴产业能够很好地融合发展,焕发勃勃生机。如才存社区这般,通过“跨界”发展让美丽乡村散发出淡淡的咖啡香。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返乡创业大学生善学、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这片热土。可以说,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返乡创业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农村人创业贷款不要利息,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

“返乡创业,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回首创业历程,徐取俊说,很多大学生往往把自己的“诗和远方”放在一个无法企及的境地,“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

农村青年创业商业新闻报道

这两年,移动互联网直播的兴起,徐取俊又开始学各类互联网直播的知识,在“新赛道”上发力。“线上发展的空间很大,我们也要建设自己的直播基地,培育主播,让‘澄迈才存’走向全国。”在徐取俊等人的努力下,美好图景逐步落到实处。目前,他带领团队在直播行业已初露头角,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

经过10年探索,徐取俊创办的合作社已从仅有单一养殖产业,走上涵盖采摘果园、咖啡厂、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随着林下酒吧、蘑菇体验基地、亲子渔田等项目陆续营业,美丽乡村休闲基地也升级为才存共享农庄。

近年来,在徐取俊的带领下,一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团队迅速在澄迈掀起一股“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耕耘出一片属于青年一代的“创业田野”。不仅如此,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指导下,这些年轻人带动才存社区3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不足万元跃升到现在的2.1万元。

“我们想要不仅是‘活下去’,还要‘活得好,活得美’。”三产融合发展,让徐取俊等以家乡为“舞台”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得以大展拳脚。

“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这条路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产业发展已有规模,返乡创业大学生带着产业‘活’了下来。”徐取俊说,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知识与技术是最大的“资本”,咖啡厂、蘑菇厂等产业项目的投产经营,让他对于村庄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目前平均日产量为200—300斤,效益还不错,虽还不达预期,但总归开了头。”如今,冯宝每天要品尝数种不同品种的咖啡,翻阅书籍,询问咖啡烘焙专家,在烘焙过程中,摸索温度、湿度、晾晒时长和原豆色泽对于成品咖啡豆的影响。

“哔哔哔!”当天下午3时15分,咖啡厂内响起一阵阵急促的提示声,一锅冒着热气的深褐色咖啡豆烘焙完成。“今天烘焙很成功,色泽和香气都不错,再经过3天的养豆就可以销售了。”咖啡厂厂长、咖啡豆烘焙新手冯宝捧起一把咖啡豆仔细查看,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

近年来,才存社区吸引了20余位返乡大学生,在共享农庄、品牌农业等领域创业,探索以三产融合推动“三农”发展的新路径。今年3月,才存咖啡厂正式投产运行,也意味着该农庄在三产融合上有了新的突破。

“咖啡市场潜力很大,但这条‘跨界’之路并不好走。”11月25日,在澄迈县大丰镇才存社区才存共享农庄,返乡创业大学生徐取俊为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起这座共享农庄的“新伙伴”——才存咖啡厂。

唐平冬说,目前一个村一年至少能够享受15万元到20万元的保底收益,还能提供6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是一群人一起跑、大家一起富才更有意义。”

2021年,以“跑步鸡”项目为依托,唐平冬牵头打造了集养殖、休闲观光和研学体验为一体的农创客创业园。培养主播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宣传和培训服务、设立研究所和工作室,如今,创业园正在聚集更多的年轻力量。唐平冬和他的“跑步鸡”,跑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新天地,更带领乡亲们跑出了致富加速度。

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村民唐宗靓从2019年开始参与养殖“跑步鸡”,如今养鸡规模已经达到1万只,每年可以给他带来10万元的收入。“销路不用愁了,直接公司回收,养多少回收多少,这样我们养鸡就轻松了。”

几年下来,唐平冬的公司共销售“跑步鸡”近80万羽。在他的带动下,周边1800多户农民实现年平均增收2万元,7个村集体的年收益都实现了10万到15万元的增长。

数字赋能让“跑步鸡”赢得了市场的信任,打开了销路。而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加入养鸡大军,唐平冬琢磨出一套“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让农户担任养殖员的角色,并且免费给他们提供鸡苗、智能溯源脚环和养殖技术培训。

唐平冬介绍,使用这个脚环以后,不需要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证明这只鸡是怎么散养的,更多的就是把服务、技术再做提升。“从原来2018年的时候一年卖一两万只鸡,到‘跑步鸡’的项目正式面世以后,基本上第一年销量就已经突破5万只,第二年达到十几万只,在业绩上有好几倍的增长。”

灵感迅速转化为成果,“跑步鸡”项目应运而生。唐平冬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出“智能溯源脚环”,将脚环绑在鸡的脚上,就能精确地记录下这只鸡所走过的步数,而“跑步鸡”跑到哪里都逃不出大数据的眼睛,从孵化、喂养到出栏都变得“有迹可循”,也实现了更加严格的养殖过程把控。唐平冬说,除了要做到全链条可追溯,成为一只能够出栏销售的合格“跑步鸡”还有一个“硬性标准”,那就是必须要跑到100万步。

“我发现有一个朋友每天刷运动步数,同时戴着运动手环还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交互。我想如果把这样的技术运用到养鸡里面,应该非常有亮点,所以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去研究。”

创业的第一步,唐平冬瞄准了养鸡产业。按照常理,农村的散养土鸡肉质紧实、口感细腻有韧性,往往更受市场的青睐该不该继续父亲的小生意,但乡亲们辛辛苦苦养的鸡却无法向消费者证实散养的真实性,经常是挑下山去卖不了又只能挑回来。如何给散养土鸡开一个“身份证明”?软件里的“运动步数”给了苦思冥想的唐平冬一个灵感。

这已经是90后“农创客”唐平冬返乡创业的第九年。2014年,唐平冬放弃了城里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回到浙江温州泰顺老家,带着乡亲们一起琢磨能够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唐平冬说,希望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让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唐平冬说:“掏出来鸡脚上的,就可以看到这只鸡养在哪个农场、谁来养殖,最大的核心点就是能查询到这只鸡跑了多少万步。”

在唐平冬的养殖基地,一只只放养的土鸡遍布山林,自由地觅食,这就是唐平冬引以为傲的创业成果——“跑步鸡”。与平时所见的土鸡有所不同,每一只“跑步鸡”的脚上都戴了一个印有的“智能溯源脚环”。

唐平冬,1990年生,是浙江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他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创业,聚焦数字化养鸡项目,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智能溯源脚环”,变“牢笼鸡”为“跑步鸡”。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累计带动18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1月,唐平冬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日前,曾振国为备货各种电商营销节日在资金上犯了愁,嘉祥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调查走访中得知后,主动上门对接,为其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发放“齐鲁电商贷”50万元农村创业失败回家视频,解决他的了燃眉之急。“多亏农商银行支持,‘齐鲁电商贷’解了我的资金难题。”曾振国高兴地说。

嘉祥县满硐镇南武山村的曾振国是村里的电商产业带头人、创业好青年。大学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淘宝网店,通过不断努力,网店销售商品种类百余种,年营业额百万元,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和带头人。

专题: 女装加盟店   冰淇淋加盟   成人用品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