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姐放弃高薪回家创业

0 去试试创业网

“不管是家人、朋友,反正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是‘疯子’”,回忆最初选择返乡创业,谭艳林感慨,“选择返乡创业就等于从零开始,所以那时候也走得比较艰难,但是现在看来,我觉得没有后悔,还是值得的。”

免费培训、提供原材料并包销、从不拖欠工资,这是谭艳林创业后定下的原则,而为了让妇女们方便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谭艳林还在多个乡镇开设扶贫车间。

帮助姑姑的经历,让谭艳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对互联网 创新创业的认识,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返乡成立惹巴妹手工编织公司,目的就是为了让当地残疾人和留守妇女能够通过民族传统手工编织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农村大姐放弃高薪回家创业

就在前不久,方园在杭州成立集团公司,不仅是做西红花,我将依托杭州这个国际化窗口,把研发、种植、销售、旅游、孵化等现代农业所需要要素集合在一起,搭建为全省的农创客们服务的平台,帮助浙江农创客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并不是个农业大省,但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红色的西红花或许并不起眼,但我希望用它带动至少1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摘帽,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0位农创客因此投身现代农业。

幸运的是,这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的理解,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家庭、农户、身边的创客……有了理解,永康出台了“一产一策”产业扶持政策;有了理解,才让西红花这朵异域之花在浙江扎了根;有了理解,才有农创客扑下身子投身农业的沃土。

有人说我是“三有”农创客:有管理经验、有经济基础、有美好愿景。但我总笑自己可能是个“三无”创客:无抵押、无贷款、缺少农业经验。

创业快5年了,浙产西红花有了3条稳定的出路:国内药业药剂公司收购、自营出口、农产品电商。其中,后两者的开拓创新,让我对现代农业有了更多信心——西红花出口到了德国、意大利,国内已有10家农产品电商平台与我们合作。

我先后在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深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重要性。现在,方园公司有了100名大学毕业生,在我看来,他们是“新农创客”,扎根在田间,和农户们一起劳作,解决农户的实际难题。比如,为了让花长得更好,我们所有生产基地架设了物联网,结合气象与控制系统,为西红花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了解决以次充好、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构建了全生产链记录、二维码追溯机制,确保每一丝花都能有高品质。

农业看上去简单,可实际上是个技术活。无论是选种育苗、种植生产,还是加工销售、电商物流等,都不是几个人就能简简单单、完完全全搞定的。

我们梳理了与农户打交道的各个细节,采取了订单采购的模式,签好合同支付货款,清清楚楚。这样一来,企业流动资金充裕了许多,农户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西红花产量很快就提升起来。

前期创业、后续建设,钱从哪儿来?银行贷款不易,还好我还有点积蓄,还好爱人哪怕卖房也愿意支持我。吃尽酸甜苦辣,为了梦想不断坚持,我想这大概就是农创客的精神。

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资金怎么解决?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银行。可是一句“变现能力不足”,让我们再次遭遇瓶颈。农业往往就是这样,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导致贷款难、补贴少。拿500亩藏红花基地为例,购买种球每亩6万元,建设大棚投入百万元,架设物联网系统投入300多万元,总耗费近350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贷款光审批就要很久。然而,西红花有一定的自然生长周期,过了春天就没法种,等不起。

干农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不仅要“看天吃饭”,还得“看脸吃饭”。一开始,我不信邪,总想着那么大的企业我都能管好,还管不好这几亩地和农民朋友?我们与农户签约,只需支付10%的意向金就能合作种植西红花,交货时再付余款。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90%的尾款却成了企业的负担。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为了爱上西红花,我到伊朗一待就是半年,把西红花的选育、种植、加工、市场行情摸了个透,信心满满回到老家,拿了5000万积蓄开始创业。

健康如此重要,何不把健康当做一份事业?我从大米开始研究,到肉鸽,再到铁皮石斛、灵芝……当得知伊朗进口的西红花保健功效不凡,且单笔货值就能达到1亿元时,我觉得机会来了。

很多人问我,永康的工业基础这么好,你为什么要选农业?原因很简单。2014年夏天,参加体检的我被医生拉到一边:胃里有阴影,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对当时33岁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所幸最终检查结果是好的,但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食品?

【人物名片】孙灵娟,1981年生,一头扎进花海的北大博士。她放弃百万年薪,回家乡永康创业。她的努力经营,推动了西红花在浙江的产业化,并销往国际市场。2015年,她被评为省首届“十佳农创客”。

这几年,我创办的企业从无到有,2018年西红花单品销售额达到3亿元,开拓出金华永康、衢州衢江、杭州余杭3个生产基地。我觉得现代农业这条路,自己是走对了。

这种花就是西红花,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人会觉得陌生。其实,西红花就是大家俗称的藏红花,婀娜艳丽。它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后传入我国,而浙江比较适合它生长。

2006年,我辞掉在北京年薪75万元的工作,回到老家永康;2014年,我又放弃200多万元年薪的CEO岗位,开始自己创业。很多人说:“孙灵娟你是不是疯了?”我没疯,我只是选择一条正确的路,然后走下去。

农场硬件设施基本建好,已有10多个项目准备入驻。前不久,一个在庆元种植菌菇的小伙子联系我,希望在此设置一个展示空间。我听了他的想法,决定给他两亩地搭建大棚,未来大棚里将会种植展示银耳、猴头菇、从草花之类的新鲜菌菇。看惯了花草和水果,近距离观赏菌菇,一定很有意思。我想,这个菌菇大棚会成为农场的参观亮点。

但这并非回到起点。我把自己的农场叫做莓好农创园,这个占地300亩的农场不仅是我自己田园梦想的实验,我想要把它打造成“农创客”的梦想展示舞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农业项目都可以入驻其中、展示给游客。

2016年,镇里提供一个“大礼包”——将900平方米的空间交给我们运营。我们将这个空间命名为青农创客平台,主要有交流、服务以及孵化三大功能。平台逐渐热闹起来,农创客们在这里喝咖啡,聊项目,分享创意。许多尚田的农业旅游创意都是在这里的头脑风暴中得来。

幸运的是,我的想法非常符合奉化区尚田镇的发展规划,并与镇里一拍即合。尚田是一个农业大镇,草莓种植远近有名,还有一批活跃的农创客。

经过一番调研,我们建议统一种植油菜花,形成规模,并策划油菜花节。高山油菜花,花期较晚,和别的地方有一定时间差。平原的花海芳菲已尽,这里的油菜一片金黄,一定会吸引游客。

那几年,我们主要对涉农旅游项目进行策划、包装推广。就拿我们参与的油菜花节项目来说吧。这个项目在奉化一个高山小镇,从城区到这里要开上近40分钟山路。小镇有自己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镇里也想开发这些资源,却苦于没有思路,于是找到我们。

我认为,乡村旅游缺乏专业人才,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创意和激情去改变。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成立一家专门服务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公司,一批有志于投身农村创业的年轻小伙伴加入我的团队。他们各有所长,设计、策划、营销等各个环节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我几乎陷入绝境,何去何从又是一场艰难的抉择。那段日子,我焦虑不安:回头继续去做外贸,还是从零开始经营自己的农场?选择前者可能会有比较安逸的生活,选择后者会让我的人生充满挑战。

照葫芦画瓢,我开始策划设计简单的体验项目。比如说,和一些种植基地联动,开展采摘游;与旅行社合作,设计旅游、吃饭一条龙线路……农家乐摘掉土菜馆的牌子,从光做饮食拓展到体验式旅游。

2008年,一场家庭谈话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父亲希望我回家,帮他经营农家乐。这让我陷入了挣扎,我在公司受到重用,我也喜欢这份工作。但眼看年迈的父亲独力操持农家乐经营,我又十分心疼。最终,我选择了亲情,下定决心去帮助父亲经营好农家乐。

【人物名片】赵洁,1982年生,耕耘奉化乡村旅游11载。从毅然告别都市白领的生活,助推自家农庄的转型升级,到成立乡村旅游“智囊团”、打造农业创意项目展示平台……花果芬芳,游人如织,奉化的许多农庄里,都有她的灵感和汗水。

其实,我和农家乐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6年前。2003年,我父亲就在宁波奉化溪口经营宁波地区最早的农家乐之一。我常常带朋友去吃农家菜,他们送了我一个外号——“农庄小公主”。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起来,村民的“土货”搭上货车、飞机卖到全国各地。山高坡陡没有路,南川区政协积极协调和帮助,32公里道路率先铺开建设,半年就实现了“村并村、社连社、户联户”。这一年多来,南川区政协围绕精准扶贫脱贫问题开展议政建言,提交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等材料34份,瞄准的都是产业、医疗等民生问题,还“结对子”进行帮扶,让扶贫脱贫更“精准”。

南城街道半溪河村是南川区政协机关的脱贫攻坚联系点。这里是城郊与山区接合的贫困村,80%以上的贫困户生活在道路险陡、产业薄弱、生存条件较差的高山地区。

产业风生水起、道路宽畅通达、房屋修葺一新、用水方便干净……谁曾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南川区昔日的市级贫困村,摘掉了“贫困帽”,老百姓的激情和干劲也鼓起来了。

陈林雄刚踏进门,杨淑芳就端给他一碗熬好的“金佛山油茶”。“现在游客多了,打算开个农家乐,‘金佛山油茶’可是我们的特色。”杨淑芳对未来满怀期待。

54岁的杨淑芳是建卡贫困户,破旧的农房已经成了危房,南川区政协工作人员陈林雄负责“结对”帮扶,给她申请到D级危房政府补贴。如今,杨淑芳建起了新房,漂亮的两层小楼就快完工了。

山里开起了南川广源避暑休闲村,夏天不少游客慕名来纳凉、露营,周末最多一天接待了2000多人。今年还办起了猕猴桃采摘节,周围村民的2万多斤红心猕猴桃销售一空。

半溪河村白露片区,海拔高、夏季凉爽。王世平联合南川区政协委员吴守勇,提交了《关于打造半溪河村白露地区近郊旅游休闲避暑地的建议》,得到当地政府的采纳。

半溪河村亮火关,海拔1000多米,雨后云雾缭绕,一层层梯田美不胜收,隐约能看见坡上的茶园。“精准扶贫茶叶产业示范基地”的大字很显眼,村民们在茶叶基地里忙碌着。现在,茶叶基地面积已经发展到1600亩,去年给当地村民发放务工费30多万元。“这一年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收入增加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半溪河村二组建卡贫困户刘高贤说。

在半溪河村,还有一个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可开发利用面积较大。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不畅等制约,资源只能“养在闺中”,没有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去年,半溪河村以村集体组织南川区黄幺姑股份合作社为载体,利用这块闲置土地新建物流仓库,并申请到南川区扶持村级集体发展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

半溪河村距离渝湘高速南川收费站、东胜收费站下道口均为4公里,距离三万南铁路南川站仅有两公里左右。“拥有好的交通条件,何不把这块空地变废为宝?”王世平说。

要让村民们增收,首先得找到合适的产业。王世平来到半溪河村之后,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清理集体资产,一片煤矿关停后闲置已久的空地让大家眼前一亮。

南川区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离城区只有2.5公里,交通非常方便,但却是南川区40个市级贫困村之一。为何会成为贫困村?原来,村里以传统农业为主,自从村里的小煤矿关停后,再也没有什么产业。

魏先曼将“线上+线下”结合,第一家带有扶贫性质的“南川好礼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在南川名润广场开起来,各种土特产吸引了城里人购买。目前,她已在金佛山、大观高速路服务区等地开了8家线下店,明年还计划布局T3航站楼和洪崖洞。

坚定她这个想法的,是一颗小板栗。魏先曼回乡时,遇到了村里70多岁的韦大爷,他靠卖板栗生活,由于年纪大,找不到销路,贩子来乡里一元一斤就收走了,赚走了大部分利润,老人自己却赚不了几个钱。

魏先曼从南川一个贫瘠闭塞的小山村走出来,从餐厅服务员做起,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后来在南岸区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总经理,收入不菲。当时,她也没想到,几年后自己会回到农村,每天和红苕、板栗、子姜打交道。

有了魏先曼的帮助,李平靠勤劳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魏先曼说,“我还打算建一个民宿,让李平在周围种地,让游客体验采摘和农耕,他又可以多一份工资。”

“你可以试着种子姜,市场好,价格也高。”魏先曼又给李平支招。今年,李平种植了一亩地子姜,魏先曼全部“包销”,收入又增加好几千块。

直到遇到来村里扶贫“结对子”的魏先曼,李平生活才发生了改变。“你把谷子卖给我,肯定给你个好价钱汉能光伏发电加盟代理,放心种!”魏先曼的话像一剂强心针,李平干劲上来了,种植面积也越扩越大。魏先曼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李平用卖谷子的钱养了仔猪、包了鱼塘。

虽然成了残疾人,但李平不甘心,在地里种起了水稻。由于交通不便,又没有能力运太多出去,每年除了自家吃,也卖不了多少钱。李平想多种一些,但销路却让他犯了愁。

这次意外,让李平失去了右手,也结束了四处打工生涯。2005年,他回到老家。父母年迈多病,家里没有收入来源,李平成了建卡贫困户。

李平家住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一社。因为家里穷,他很小就出去打工了,浙江、海南等沿海城市到处跑。虽然挣得不多,但还是会有点结余。他的打工生涯,却因为一次工伤戛然而止。

上门来收购村民子姜的“电商”,就是南川区政协常委、重庆红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先曼。4年前,她放弃主城的高薪职位返乡创业,如今电商扶贫体系已经覆盖21个乡镇,通过网络把村民的“土货”卖到全国各地,刚上线不久的京东南川馆已吸引10多万“粉丝”。

10月25日,南川区河图镇骑坪村,天上飘着小雨,山里雾蒙蒙的,有点阴冷。37岁的李平正在摆放刚清洗出来的子姜过万的小生意都有哪些,这些子姜会有“电商”定期上门收货,一点也不愁销路,价格比外面收购价还高。

专题: 靓颜加盟   冰淇淋加盟   零食店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