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农村妇女创业致富

0 去试试创业网

陶华碧身为中国民族企业家,为不受资本控制坚持不上市,并在2020年以90.0亿元财富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50位。她的创业历程正如她常提的那四个大字:“踏踏实实”。

2018年前后,陶华碧的两个儿子接手老干妈辣酱产业,并利益熏心了一场“换椒风波”和“厂区大火事件”。70多岁的陶华碧不得不重新出山,挽回了一片江山。

49岁农村妇女创业致富

陶华碧的老干妈红透了中国,更通过传统外贸的自然销售状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离不开老干妈辣酱的华人将这款辣酱带到了异国他乡三个不起眼的小生意是什么,在口味这个巨大的传播基因下,老外也对它欲罢不能。老干妈辣酱在2012年登上美国奢侈品网站—Gilt。一时间老干妈被誉为“全球顶级辣酱”,售价由原本华人超市中2美元涨到近12美元,老干妈辣酱也变成了社交网站上老外人手一瓶的拍照标配。

如此种种足以摧毁一家食品企业的稳定生命力,但陶华碧更多的是坚持产品力下的质量把握。在一次面向代理商的25000瓶供货过程中,代理商反馈部分产品漏油现象,陶华碧坚持将该批货进行召回并全部销毁以保障市场供应中的产品质量。

1998年,陶华碧专注扩大产能和科学化管理的同时,碌身于打假和商标风波,当时全国市场上假冒“老干妈”的产品多达五六十种,老干妈商标更是执掌在华越食品手中,包装几乎难以分辨。

在初期渠道建设方面,陶华碧全仗自己的一张嘴和两条腿,一家挨一家的跑凉粉店、食堂和食品商店。在“老干妈麻辣酱”强大的产品力下,试销商很快都变成了固定采购商。仅一年多的时间,陶华碧的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贵阳稳稳站住了脚。

食品厂创立之初,产量很低。所以没有玻璃瓶厂家愿意接单,在陶华碧三番四次上门软磨硬泡下,终于有一家玻璃厂的厂长勉强答应了。多年之后,这家玻璃厂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陶华碧甚至想通过扩大产能帮这家企业度过难关。

1996年,49岁的她在贵阳南明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老干妈麻辣酱”。“老干妈”的名称来自于善良的陶华碧总是给吃不起凉粉的穷学生免单,所以他们总是感激地喊她一声干妈。

经营许久后,陶华碧发现她的辣酱远比凉粉凉面受欢迎得多,大有顾客们只为买辣酱专门而来,甚至到最后附近的十几家饭店都在用她的辣酱作为佐餐。

1989年,43岁的陶华碧在贵阳一条街边搭了个只有两张桌子的简陋饭馆,专卖凉粉凉面。为了迎合当地口味,她还在店里提供自己特制的麻辣酱。

本想做点小买卖养活全家,一不小心却造就个世界级的爆款神话。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一个一天学没上过,却现今身价近百亿的民族企业家。陶华碧的创业历程,可谓老天给了一手“烂牌”,却靠一个朴实无华的“拼”字创出了瞠目世界的财富天下。

“我不断尝试新的农业种植,立志建成结合生态种植、养殖、加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场庄园,不仅要让农村留守妇女有钱挣,还要她们有时间享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吴玉香信心十足的说。(完)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场规模越来越大,模式越来越成熟,跟着吴玉香种药材的农户也增加到了93户。吴玉香介绍说:“农场流转土地种植马蹄大黄300亩,带动农户种植马蹄大黄200亩,年产量120余吨,年产值230余万元。”在发展马蹄大黄的同时,农场还发展独活、玄参、木香等中药材。2020年,吴玉香成立了“巴东县良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验栽种水果软枣猕猴桃10亩,2021年已经成功挂果并面向市场销售,市场反响良好。2021年6月,巴东县硒堡家庭农场获得“湖北省5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吴玉香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农民企业家荣誉称号”。

堰塘坪村村支部书记向志祥说:“硒堡家庭农场不仅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探寻了一条妇女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还团结了老弱妇女,减少了矛盾纠纷,形成了文明风尚。”

原本是贫困户的周永香已经在农场工作了4年,她说:“我以前在家里种玉米、土豆,没有经济收入,自从跟着吴玉香一起种大黄,农闲时在农场打零工,每年能挣近万元钱补贴家用,靠自己的劳动成功脱贫,我感到非常骄傲。”

踏进硒堡家庭农场的加工厂,堆的像山一样的马蹄大黄散发着浓厚的中药材味道,七八位60岁以上的妇女坐着小板凳为马蹄大黄切根、取种,切片机发出“咔咔”的声音,两个学生的妈妈谭梅较为年轻,手脚麻利的操作机器切着马蹄大黄片,稍显强壮的周永香与其她两个人配合将马蹄大黄片上架、推进烤房,远处已烘干的马蹄大黄正在用风机除尘,成品正在筛选打包,取下的种子用药水浸泡,大家按各自的体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所有的工作都有条不紊。

在海拔1400多米的种植基地,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打在脸上,一群妇女正在热火朝天地收捡田间的马蹄大黄,“这个马蹄大黄有九个头”“我这个估计有40多斤”,她们为大黄的丰收而欣喜,笑声打破了山沟的宁静,缓缓飘落的雪花像是在为她们舞蹈。

吴玉香处处为妇女同胞们着想,崎岖山路难行,她每天开车接送妇女们上下班;为了减少挖大黄的重体力活,她专程买了一台挖机在田间作业;考虑到孩子上学和过年两个时间点,她每年准时在阳历6月30日和农历腊月二十四为她们结工资;为了让妇女们吃得饱,她聘请了厨师做饭;为了保证每顿饭都有肉吃,她每年买几头猪专供农场姐妹们的伙食;夏天准备凉茶,冬天准备红糖姜茶,哪家有困难,谁家有纠纷,吴玉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她对每一位妇女都关怀备至……37岁的吴玉香在农场是年龄最小的,大家却都亲切的称她为姐。

吴玉香说:“每一个女性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大家聚在一起农村过年做啥小生意挣钱,互相鼓励,互相支撑,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在自己的土地里挣钱,是开心的,是积极向上的,她们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68岁的田大芝和60岁的田大敏是两姐妹,她们一起在农场打零工,两姐妹你递我接,有说有笑。72岁袁维香和42岁安永雾是两婆媳,婆婆已经在农场干了4年零工,今年带动在家带孩子的儿媳空闲之余也来农场打零工,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49岁的吴友梅丈夫视力残疾,还有86岁老母亲需要赡养,吴友梅全靠在农场打零工补贴家用……

52岁的谭祖芝是耀英坪村7组的村民,患有腰椎病,干不了重体力活,家里的良田几乎荒废,经济收入微乎其微,她在吴玉香的带领下种植了2亩马蹄大黄,农闲时又到吴玉香的农场打零工,没想到,不仅自己种植的马蹄大黄收获了亩产第一的产量,打零工还挣了近万元钱,谭祖芝表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吴玉香说:“留在农村的这些妇女都年老体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体力,马蹄大黄至少2年一收,不需要时常管理,既有效的使用了田地,又节约了人力成本,使妇女们能有更多的农闲时间修养、带娃,甚至打零工。”

创业的过程中,吴玉香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新建加工厂时,在厂房建设完毕,烤房等准备开炉时,场地出租方由于种种原因阻拦加工厂开工,堆成山的马蹄大黄如果不进行烘干,将全部腐烂,变得一文不值,连续十天十夜,吴玉香几乎没有睡过觉,将一所废弃的学校改建成简易厂房。祸不单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吴玉香的丈夫突发疾病住进重症病房,心力交瘁的吴玉香硬生生撑起所有。那段时间吴玉香不是守在病床前,就是守在烤房前,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找销路是吴玉香创业路上的又一大难啃的骨头,她印了几书包名片,只身前往浙江,穿梭在各个药材市场,将名片递到药材商手中。新冠疫情期间被迫停工,大部分大黄腐烂;大雪成灾,厂房设备被破坏;妇女创业,诸多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各种天灾人祸,成了吴玉香创业道路上的一道道砍。

然而,2016年吴玉香回到家乡,站在自己曾经用坏过无数把锄头、背坏过无数个背篓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几十亩良田荒废,如今的家乡,有劳动能力的男性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只有老弱妇女,这些妇女大多还肩负着带孩子的任务,她们依然坚持着吴玉香当年坚持过的传统种植模式,终日勤爬苦做却无经济效益,农闲季节也没有地方上班,没有经济收入的她们,生活过得万般艰难。看着家乡的现状,吴玉香心头五味杂陈。一个念头不经意间在她心头升起:“如果种地也能挣钱,如果这些留守妇女也能够挣钱就好了。”有了这个念头,吴玉香开始频繁的参加各种农业产业现场观摩会,到各地实地考察,经过半年的充分调查,她锁定了适合在高寒地区发展、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药材种植,她开始尝试在家乡种植马蹄大黄。

吴玉香出生在海拔1400多米的巴东县大支坪镇耀英坪村,恶劣的地理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幼年的她吃了不少苦,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条件迫使她只能辍学,种田成了她唯一的选择,但是,传统的种植模式换不来足够的钱供弟弟读书。17岁的吴玉香下定决心出门打工,在当时的年代,女孩子出门打工的很少,父母坚决反对,吴玉香却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做一个能挣钱的女人!”她辗转多地,尝试过打零工、摆地摊、进工厂等多种工作,吃过不少苦头,随着阅历越来越丰富、人脉越来越宽广,她开始学做销售,性格开朗的吴玉香在销售工作上分寸拿捏的十分恰当,事业越做越好,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吴玉香实现了做一个能挣钱的女人的梦想。

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14日电 (谭凤珍 邹凤平)凌晨6点半北京适合干什么小生意呢,天空还没有泛白,寒风呼啸着,雪花飞舞着,脚踩在地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吴玉香已经为车子安装好防滑链,行驶在海拔1400米的崎岖山路上。4年如一日,湖北巴东县硒堡家庭农场主吴玉香每天接送妇女同胞们到农场上下班,用心带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用情解决妇女们难处。

专题: 稻谷加盟   超市加盟   互联网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