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农村 创业故事

0 去试试创业网

平凡之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着平凡之路!有理想、有希望、有行动、有方法、有胆识、有格局,不放弃、不懊悔、不言败、不退缩,必会有自己想要的未来!富有,他就是一块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祝愿他以后的人生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明亮!

两年多的时间一溜烟跑远了,富有的每一天都是从天明忙到天黑,恨不能想在脚下安装两个飞轮,再多长几只手。所以他只有花钱雇人,一个不行,俩,仨,现在有六个工人给他装门。光仓库就有三四处,车子就有三四辆。小有规模,大有成绩。

他有点紧张,但是,他很快梳理了自己的心情,让自己镇静下来。终于化险为夷。这样的情况,后来又出现了很多次。现在的他已以为常。他有时候给我们开玩笑说,人生处处是险境,要大胆一点,心细一点去想方设法地克服。要不然,早就一命呜呼了。困难、挫折面前不低头,不害怕,才能到达想要到达的目的地。

名人 农村 创业故事

有一次,车子上拉着满满的一车门,因天气寒冷低学历的农村创业项目名称,山高路陡,积雪深厚,车子打滑,差点滑下一百多米的山沟里。富有,看了看车窗外,苍茫的雪山,寂静的山地,看不见个人影,甚至连一只飞鸟都没有。脚下踩着离合与刹车,似乎脚已冻僵发麻,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

顾客订下的门,许下的日子,做到绝对要在那一天到货。然后,让工人或者自己亲自开车送去。送货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异样的天气或难走的路。

过年过节时,富有会给手下的木工或者老顾客发红包,送福利。总而言之,要让顾客满意,生意之路才会更开阔,才能有更多的人脉与客源。顾客就是上帝,把他们“伺候”好了,才能赢得人心,赢得未来!

店里的门,隔一段时间就上一些新品,一些老货,亏点也要卖掉,不然的话,越压越多。有眼光,更要舍得。干脆利落,才能成就大事。有些人买了门,非要送锁,妻子在委婉拒绝,而富有却大方出手。这样一来,顾客更加满意。做生意就是这样,要会演戏,但不是欺骗。

但是,他反应的快,老天也眷顾他,只是血肉迷糊,刚粘到骨头的边。到小诊所,包扎了包扎,打了几次针,吃了几天药。还未等痊愈,就带着伤痛干活。想想真的心酸。

富有从不拿老板的架子,和工人吃着一样的饭,住着一样的宿舍。有时候,工人受伤了,他陪护,他出钱,还送去了莫大的心理安慰。受伤,是常有的事,一次,富有差点被锯子锯掉了三个手指。

他们俩人,从不适应,到适应,再把生意一步步做好。在这之间,也会经常发生一些难为人的事儿。但是,还都是心平气和,想方设法地化解了。

来到店里的藏族朋友们,富有先是笑意盈盈地用藏语与他们打招呼。虽说的不太好,但是,他们能听得懂,理解了意思。经常引得藏族朋友们一阵大笑。这样一来,就拉近了与他们的关系,显着亲切。自然生意也就好做了。

只不过是有着语言上的一点障碍,与地方的不同。但这些,很快,就被聪明干练的富有克服了。不急不慢,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沟通过关。并且还学会了一些生意上的简单藏语。来了五六年的老家人,甚至连听都听不懂,而富有这个人是飞跃式的超越啊!

富有,在第六天的中午,就确定了一家店面。门面加仓库,大约有四百平方,门朝南,采光好,交通方便,卸货装货很方便。富有,稍加考虑,立马拿下。

地处偏僻,但是生意可以。趁着店子少,早下手。是的,做生意就是如此,一两年可以让你发家,一两年也可以让你亏损。生意场如战场,是赢是输,就得赌一把试试看。

当时,表妹的生意正忙。富有第一次看到穿着藏服的藏族朋友们。仔细打量着他们,虽然语言不同,地域不同,但是能从他们写意的脸上与肢体语言里,读懂了他们的纯朴与善良。顿时,富有的心里被一股股暖流浇灌着,滋润着。

飞机一落地,富有看到光秃秃的土山头,一个挨一个,偶尔有几根枯草如婴儿头上的黄毛毛,在随风轻摇着……满眼的荒凉,让人心一阵阵发凉。富有心想着,我这次就是来玩玩,哪里会在这儿“扎根”。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年,富有也在这些日子里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在丰县买了一百多平方的房子一套,小汽车一辆,微型货车一辆。人生路在前进,生意在继续,富有已经不满足于现状,大刀阔斧,扬鞭催马,再给儿子来一处门面,爷俩赚他个盆满钵满!

在秋天的带领以及富有苦心经营的情况下,门店生意从一开张的那天起,就相当的好。不知是富有的运气好,还是富有的经营模式,或者店面位置好。只要进了他店里的人,十家有八家能购买成功。

店内主要经营实木门、免漆门、防盗门、玻璃推拉门、吸塑门……只要大家能需求到的门,他店里基本都有。泡沫胶、玻璃胶、门合页、锁子、拉手,这些小东西一应俱全。都是优质上乘的好货品。

俩月过后,富有自立门户,门店就开在南京的一经营装饰材料的市场内。占地面积约一百二十平方。一上来就开这么大的店,算是有魄力的人。

富有,看着表哥一千多平方米的加工场地上,十几个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下料的下料,打磨的打磨,喷漆的喷漆。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富有和小玲子一阵阵惊叹。

秋天当年揣上打烧饼赚得的钱,来到这个历史名城南京,一个人先是打工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一家制造木门的老板。经过几次交谈之后,感觉做门这个行业很是吃得开,经济一直在提升,城市一直在发展。哪家装修都少不了门。选择这一行,他就爱上了这一行,从此,一路都是金光大道!

2016年的正月初十,很多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中,富有带着媳妇坐着秋天的车子去了南京。又一次踏上征途,又一次开始创业。富有说:“这次不干出点名堂来,不回家乡,不见父老。”

富有看着表哥黑亮、大气、高雅的车子,轻轻地用手抚摸着,一遍又一遍的打量着,不由得感叹,哥哥厉害啊!这样的车子俺这辈子都不敢想。

赶忙喊着小玲子,快去开门。果不其然,是表哥和表嫂两个人大驾光临。富有说:“哎呀、哎呀、哎呀来,就知道是你们来了,怪不得一大早就有小鸟儿落在窗台叫,原来是有贵客呀,哈哈、哈哈、哈………”

谁知,就在富有刚跨上车子时,门口的汽笛声越过墙头,漫过树梢,又嗖地一下传到了富有的耳朵里。随后,就是砰砰几下关车门的声响。富有猜测这是秋天老表,肯定是他。

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天,生意仍不见起色。每天早起晚睡,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店。有时候一天都听不见锅响。又坚持一段时间,还是那样儿,再坚持几天,依然如此。

他打好包,提着菜,拔腿就往小区里跑。当她见到那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时,终于舒了一口气。那位姑娘很温柔,微笑着接过炒菜。倏然间,愣住了。笑嘻嘻地问他,你这就是大蒜炒肉?呵呵呵,哎呀呀,你这人真会闹呀……

富有又开心又心急,嘴里默念着大蒜炒肉、大蒜炒肉……在店里扒拉半天也只找到三两个。赶紧骑上电动车去菜场,骑了两步,电动车不走了,原来是没电了。只好返回来,把电车停好锁好。飞奔着跑向菜场,想着,怕姑娘等不及,就只好花了高价,在一小菜店买了三斤大蒜头。

每天在富有的店门前转悠的人,全是一些老头儿与老太婆,吃饱了,下楼来消化一下食。富有店里店外的溜达,希望能有人光临此小餐馆。店里的桌子板凳光鲜的如同刚买回来一样,看的让人心凉。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富有满脸愁云,为自己这一仓促的选择而心灰意冷。

富有想着,等段时间就好了。可是,依然不见起色。每天都要扔一部分菜,扔的他心疼。他看到别人家的餐馆前都摆满了白色的塑料盒,里面泡着的都是一些洗干净切好了的芹菜、藕片、土豆丝。于是富有也效仿了起来。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已发白,腐烂,只好倒进了垃圾桶。

很多人从店门口路过,都是往店里瞥一眼,就继续走自己的路。一天下来,也就只卖出去几盘小菜,和三四份炒面。一天也就挣得个几十元钱,自己买包烟,去掉房租,还亏损。

生意还没做成一个,一个乞丐就上来了。那脏兮兮的样子,令人恶心,但又让人觉得十分可怜。站在富有的店门前,两手不停地互相揉搓着。

第二天,把屋子打扫了一番,还往墙上贴了纸。第三天,弄了几张小桌子,液化气,餐具。第三天,买来了小菜,准备开业。这手脚够麻利,速度够快。门口的招牌上醒目地写着四个大红字,“实惠饭馆”。

富有的目的不是给老同学打工,而是想自己独自开路。要么一个人弄个车架子,再弄口锅,找个地儿炒炒面,炒炒小菜,先踏出去第一步再说。

夜晚十点半,杨洋开着奥迪车把富有带到他的另一处房子里。俩人几年未见面,住在一起,想把所有的话都在今夜说完。最后,在疲劳与困乏中,都入了梦。

富有把行李放在一角落里。一个人开始参观餐厅,装修十分奢华,墙面,楼梯,桌子,板凳,碗筷,都颇具古典风格。特别是灯饰,让人有种穿越到清朝时期的感觉。环境好,地处位置好,当然,菜品好,价格优惠,才是王道。

富有到了杨洋的“只因有缘”餐馆时,正是晚上的饭点,数百平方米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餐桌几十个,座无虚席。轰轰烈烈,喧闹无比。俩人见面后,先是寒暄了一阵,杨洋被一个厨师叫走。

扬州城,一个自古都美丽富饶,摇曳生姿的城市。是很多人眷恋而又向往的地方,也是富有做梦都想来的地方。那么,他是否能在此找到适合他的土壤,扎下根,长出苗,结出丰硕的果实呢?

到了车站,满眼都是陌生的行人,有的人推着行李箱,有的人怀里抱着几个月的孩子,有的人正在慌里慌张的寻找着什么。反正都是有着一定的目的性的。唯有富有没有方向,不想回家,总觉得自己还有未完成的事儿。

出厂之前,富有并没有想好该去做什么,出厂之后,不知路该往哪儿走。一个人孤零零的背着行李,站在公交车的站牌处,看到一辆去汽车站的公交车,就挤了上去。

人在异乡,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行客,但是又把希望寄托在异乡,希望有朝一日衣锦还乡,成为村上那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人。不过,富有活的很真实,过自己的日子,走自己的路,不爱慕虚荣,为人正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脱下那一身工作服,卸下那些腰间的工具,背上行囊,关上宿舍的门,走出工厂的大门。望着熟悉的马路,一棵棵如笔杆挺直的路灯。失落与难过一并涌上心头,无法排解,也不想排解,宁愿让孤独与伤心蹂躏着他,让疲惫与困惑多伴随自己一会儿。

他不想再如此的平庸下去,考虑着该去独立的做些什么了。哪怕开个最小的小卖部,或者摆个烧烤摊也行。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成了大老板呢……就这样,他带着诸多的设想,渐入睡梦中。

2015年,他刚好40周岁。夏天的一个夜晚,他睡在工厂里的小木床上,天气闷热,蚊子成群结队。望着窗外皎洁如水的月亮,他想家了,突然 ,有一个想辞职的念头。

在2010年的下半年,富有就被工厂提拔为机修带班人。工资每月增加了一千多元,成了公司的焦点人物。但是富有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大,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着。

富有一想到家里的父母与孩子,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富有不遗余力的工作着,不但把自己该负责的工作做的无可挑剔,还在不断的搞创新,打破了很多机修工不敢尝试的新方法,走了很多人不敢走的新路径。

自从妻子进了工厂后,富有就搬出了工厂里的宿舍,在厂的附近租了一间只有四十个平方的小房子。虽比不上别人家的房子宽敞,明亮,但这样的小房却特别温暖,因为这里有他心爱的妻子,有妻子给晾晒好的衣服,铺好的床铺,还有妻子给他买的那些他最爱吃的零食。有妻子在,不管在哪儿,都有了家的感觉。

为一解相思之苦,也是想为这个家多增加一点收入,富有在2010年的春天把妻子小玲子也带了出去,把她安排在自己的工厂里做了一名挡车工。

工厂是富有的工作地,也是他的桃花岛,踩着桃花铺满的小径,吹着柔柔的小风,该是多潇洒快活。而他没有这样认为,因为他是一位矜持,有分寸的男人。绝不沾花惹草,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儿。

像富有这样的风度翩翩,又有着极强事业心的男人,最是讨得女孩子们的欢心。富有的办公桌上,每天都有一些小姑娘送的五花八门的小吃。有小吃也就罢了,还有一个女孩大胆地给他写了封情书。

工作的第二天,几百台机子中,一连有三四个机子出现了问题。富有一点也摸不着头脑,跟在小二子的后面,仔细的看,认真的学,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笔记。

富有,严以律己,谨遵工厂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工厂是两班倒,12个小时轮换一次。不过,赶货期间,是二十四个小时待命。织布机不出现问题,巡查一遍也可以。如果,一旦机子出现了问题,非得找出原因,修理好,让机子能正常运行,不耽误工人织布才行。

富有的心气比较高,他考虑着自己就做一个机修员。跟着小二子虚心学。经过面试,人事部主管看了看富有的人生阅历,又看在小二子的面子上。富有顺利通过,成为了厂里的一名新机修员。

到了工厂,在人事部和保安的安排下,顺利“入住”。一些同事们也陆续到来,男的,女的,年轻的,中青年的人,大家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大集体,一个大家庭。虽素不相识,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为自己,为家里多挣点钱。

话语很简短,却很温暖心灵。终于在这一刻,富有才转过来神。机灵鬼儿小二子,仿佛读懂了富有的心思。轻轻地拍了拍富有的肩膀,喊着,有啊,想家了,想玲子了,哈哈、哈哈、哈……哈……

这时,兜里的响了,富有紧张地把手放进兜里,掏出来看到了熟悉的,是小玲子,手微微颤抖着,迫不及待地按下接听键。对方传来的是爱妻亲切的声音,还有孩子在一旁喊爸爸的声音。

坐在的士里,望着喧闹繁华的大街,川流不息的车辆,穿着时尚而长发飘逸的女人。富有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令人怅然,一种特有的失落感莫名地上了心头。一颗心縮的很紧很紧,似乎无法释放。

过完年,富有怀着对家的眷恋,对妻子、孩子和父母的不舍,背上重重的行囊,远走他乡。临上车前,告诉老婆,你先在家,听我的消息,如果我在那边可以,下年也把你接过去。

俩人一见面就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越说越带劲,越说越让富有向往。开玩笑的说:有有,要不,今年过完年你也跟我出去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小二子,也是富有一同穿着开裆裤长大的发小。每年一回到家,放下包就去找富有玩。把外面的世界用语言表达的一览无余,描绘的天花乱坠。富有听的如痴如醉,但就是没有打过要出去的念头。

隔壁墙家的小二子,比富有大一岁。已在外打工四五年,靠着一己之力,家里的房子,生活用品全都是他挣得的钱换来的。原来穷得叮当响,家徒四壁,身材矮小,都以为他这辈子也就是打光杆了。谁能想到他这一打工,还娶了个全村最漂亮的外地媳妇儿。

就要过年了,一些人都扛着大包小包的往家来。这些人之中,有老板,有打工仔和打工妹。富有,感觉自己有手艺,这么多年一直困在老家,安守一方。思想保守,迂腐而陈旧。

他认为思想拉的再远,也要把眼前的事儿做好。正赶在年关,大家都想把自己打扮的利利索索,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就是不出门,都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让他理发。

两两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富有并没有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或者觉得自己有多寒酸。自己不偷不抢,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很是心安理得。

那个人还是主动的自报了家门。然后热情地和他寒暄,话家常。一点也不高调。那个男同学告诉他,初中毕业两年后,就跟着父亲做起了木楼梯生意。正赶上好时候,赚了不少的钱。临走时,还鼓励富有出去闯一闯。

富有愣了几愣,没认出来是谁,那个男人笑眯眯地走近他,喊了声老同学。富有赶紧把目光投向他,低声地嗯了声。然后开始去猜想他到底是谁,脑子转了几个圈,还是没想起来。

正在他低着头专心理发的时候,呲地一声,一个豪华大气而又崭新的奥迪车停在了他的摊位前,富有还未反应过来,忽然,从车上下来一位穿戴整齐,头发梳的锃亮的阔少爷,随之又下来一位穿着貂皮大衣,面容姣好,身材纤细的年轻女人。

2006年的隆冬,大雪铺天盖地,寒气逼人,在外奋斗了一年的人儿,已陆续返乡回家。富有照样顶着寒风,迎着大雪奋斗在集头。撑起一个棚子,或者凑在别人的门面旁,冻的直跺脚,手似乎早不听使唤。但他说,坚持坚持就好了。多挣点钱,过年用。

漫漫人生路,就是要慢慢地走。理发这个行当儿,富有一干就是七年。小生意虽不景气,没有大的收入,但是却能维持住一家人的吃穿用。三口之家的小日子幸福无比,暖意四溢。

老家里的人都说,干啥都是头三脚里难踢,慢慢地就好了。的确如此,三四个月过后,富有摸索出了其中的很多道道,总结出了很多经验。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像师傅靠拢。

被整坏的头,无论怎么样都修整不好。像一个得了牛皮藓的牛,有的地方见了肉皮,有的地方如同栽上去的几根假皮毛,有的地方参差不齐,高高低低。富有感到羞愧难当,很不好意思地说:“大爷,对不起,这咋办呢!”

谁知这推子老是夹头发,像在犁地,梨的深一脚,浅一脚的。那老头儿心地也善良,绵绵地说:“孩子啊,我家里的推子比较快(锋利),我拿我家里的来吧……”

那老头儿急忙到自己家里用自己的盆,端出来一盆热水。速速洗了洗,富有就开始拿起推子(理发用的工具),撬动着自己纤细的手指。颇有大师级风范地理起来。

但还是避免不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儿发生。一天,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出去遛乡。刚下过雨两天,路上疙疙瘩瘩,人骑在自行车上很是颠簸。待走到邻村的村头时,就被一个驼背老头叫住。

那个老头儿,大约七十多岁,是一位从机关单位退休的干部。一向很注重外表的他,要是换作别人,肯定得训斥理发的几句。而他今天没有,照着镜子,抚摸着自己的头发,反而开心不已。

支起盆架,摆上盆,倒上热水,简单洗洗头。就耍起了剪子。不知是由于紧张还是激动,本来磨的很锋利的剪子,就是剪不动。一个老头儿的头发,被他剪了半天,越剪越不像样子。似狗啃的一样。

一个月过后,富有自信满满的说,叔叔啊,感觉学的差不多了。就让我一个人“单飞”吧!叔叔勉强着说:“好吧,你先试试,如果不行,咱爷俩再搭档一阵子也行……”

一些善良的老人,明知富有是个学徒工,却主动拿着自己的头让他练,金牙叔叔在一旁看着,指导着。剪得不太好的地方,叔叔给他们讲几句好话,耐心地修剪。乡亲们总是这样心甘情愿地随富有摆弄。到最后还一分不少的付钱。富有,感到特别的温暖,信心陡增。

給一个人理一次发3元,十个人就是30元,20个人就是60元。这个收入不算太高,但已经足够一家人的开资了。富有感到很是满意。

自从富有这个靓小伙出现后,金牙叔叔的理发生意多了起来。就连一些小媳妇,小姐姐,也干脆一改从前。富有有点不自在和不自信,毕竟还没出师。只要一摆上摊,一个地方就要理上大半天。

师傅带着徒弟,每人骑一辆自行车,车子上带着木盆架,瓷盆,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剃头工具。叮叮当当,俩人一前一后,经过田间,穿过村庄,停留在集头。

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地学、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吃苦、不断地进步。如果不想被这个时代抛弃,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不甘落后,就要勇往直前,硬着头皮也要上。

是的,刀断发,那不是闹着玩的。贴着头皮走,刀可不会选路,划伤头皮,那就不是人家给你钱,而是你要陪人家钱,还看人家愿不愿意。

回到家,基本上天快黑了。本以为该回家见媳妇去了。可是,叔叔,又喊住了他。教他学磨刀,磨刀,说起来简单,其实这里面的道道多得很,有着一定的特殊技巧。横着磨几下,推着磨几下,左磨几下,右磨几下,一点都不可以马虎。该用多大的力量,都相当的讲究。

时值1999年的夏末,热气一丝未减,反而加足了马力。叔叔的屁股后面,每一天都跟着一个风流倜傥,阳刚之气的美男子。头几天时,只是跟着打下杂,递递毛巾,拿拿剃头刀,帮忙洗洗头。理发的对向,大多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儿。刮刮光头,剃个平头,弄好弄孬都不打紧。

小玲的叔叔是十里八村里有名的剃头匠,逢集时,集头上的大树底下准有一个瘦高个,有点秃头,镶着大金门牙的老男人,忙的不亦乐乎。不逢集时,就骑着自行车,带着盆架与剃头的工具遛乡。家里七口人的开资全靠他。

他想学杀猪,卖猪肉,正好赶上猪瘟。想开个狗肉铺,妻子说,狗托梦给她,不行,说肚子里的孩子喜欢狗,杀狗会招来家庭不幸。思来想去,也没有好苗头。

1999年的盛夏,妻子小玲已怀有身孕三个月多。身体极其虚弱,需好好静养。家务与生意全都落在富有一个人的身上,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扛起一个家的重担。

婚后,小两口还是干着打烧饼的行业。生意还是一如从前的好。乡里乡亲的都羡慕不已。可是,富有已经开始不满足。天天头脸上全是白白的面粉,特别是在夏天时,被烧饼锅炙烤的脸发烫,红红的,像个关公。衣服被汗浸渍的能拧出水。

“亲爱的,我们这一牵手就是一辈子,与你朝夕相处,与你携手共进,与你白头到老。你是我今生的伴,你是我今生的依靠,有你在我心安暖,有你陪我不孤单!”

事儿,没出一个星期,就顺利的办成了。当王玲在母亲身边说起富有的个儿时,母亲总充满信心地说:矮,不算矮,年龄还小,还会长的。

富有的小伙伴儿,也看得发愣。他轻轻地拍了拍富有的肩膀。把头靠近他的耳朵,压低声音地说:“有,这女孩不错啊!有着嫦娥的姿态,西施的美貌,可以啊!不错,不错……”

女孩儿名叫王玲,和富有同岁,也是初中毕业。当年在一个学校上过学,只是没有互相说过话。农家人的女孩儿,真实、天真、清纯。和现在的电影明星董洁可以媲美。

站在一旁的小伙伴,愣住了,大吼富有,走啊,你看,那个老头儿正在向咱招手。富有,这才回过神。颤颤悠悠,胆胆怯怯地挪动着脚步。

富有,不想辜负瘸腿老头儿的一片良苦用心,抱着闹着玩的心态,来到了约定的地点。走着走着,富有忽然停住了脚步,一身红衣的女孩,正倚着杨树,拨弄自己的小辫儿。娇小玲珑,飘飘欲仙。

在一个落叶纷飞,秋雨蒙蒙的下午。瘸腿老头儿带着他的外甥女到达了富有村东头的小河边等候,富有拽上邻家的小伙儿,每人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优哉游哉地,哼着小曲儿……

诸多巧舌如簧的媒婆,都没想到会败给一个瘸腿老头儿。富有接过招,完全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好一口回绝而已。可偏偏就是这个女孩入了眼,醉了心。

在母亲的眼里,认为哪个女孩都不错。父亲,有点趾高气昂。要求女孩外貌要好,个子要高,品行端正,尊老爱幼,进了门,一定得把他这个公公高看一点儿。不过,这不是旧社会,一切还得富有作主。

富有家的门槛几乎被踩烂,但就是没有一个能走入他心扉的。善良纯朴的母亲说:女孩不必要长的太好,只要个子不矮,胖点瘦点都好,能过咱这穷日子就行。

地里的庄稼收到家,麦子播好种。收棉花的,换破烂的,换豆油的,赶紧趁着天不太冷, 抓紧时间做起自己的买卖。一些媒婆的“鲤鱼梦”,也做的正香。

终于在1996年的暮秋,一个补鞋匠的瘸腿老头,打算把自己的外甥女介绍给他。他俩是老相识,因为都是乡村里的遛乡人,偶尔,碰在一起时,会拉上一会呱。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

年纪轻轻,打过毛窝子,又把烧饼油条干的风生水起,甚是让人刮目相看。虽没有取得辉煌的佳绩,有这份决心与毅力。就不愁飞黄腾达的那一天。

富有,虽不是富家子弟,但是他能吃苦耐劳,有一定的经济头脑,且生有一副好看的皮囊,个头不算是太高,但也有1米69,略偏瘦。英俊的脸庞,毒辣的眼神,乌黑浓密的头发,像及了古装电视剧里的侠客。不知掠动了多少姑娘的芳心,不知被多少大人臆想成自己的女婿。

临近村上的大人孩娃,都知道有一个大男孩叫富有,是个烧饼匠,一些女孩子叫他烧饼哥。经过几年的锻炼,富有越发的沉稳、成熟,与同龄人相比,有着几分城府。

没有不受罪的生意,没有易挣得的钱。两年多以来,富有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罪,算算也仅挣到一万多元。但是,他感到很满足,因为,这是他靠自己的双手,用了七百多个日夜换来的血汗钱。

那个男孩,通过一年多的锻炼,变得爱说话了,会帮忙打烧饼,炸油条,还会卖。性格都开始变得活泼开朗了起来。完全否定了“憨小孩”的代名词。最令人欢喜的是,邻村的一个女孩还看上了他,托人来说亲。说:“不图他的钱,不看他的家境,只图他!”

他的爷爷奶奶当即应允。富有说,要给开工资。他的爷爷奶奶感激着说:“不用开工资,只管他吃就行了!”富有摇摇头,大娘大爷地喊着,说:“那不行,哈哈、哈、哈哈……”

富有每次见到他,心里都要难过上好一阵。是出于照顾他,可怜他,富有去请求了他的爷爷奶奶,看看能不能让他过来帮忙打烧饼,炸油条。

那个男孩儿,老实巴交,不善交流,当年已有22岁,一年四季挎着杈子,杈子里放把镢头,镢头的木把儿弯弯的,夹在腋窝下,南地里溜溜,北地里转转。

过去的这一年,富有的每一天都是忙碌到半夜,天不明就起床。打着热乎乎的烧饼,炸着酥脆脆的油条。坐摊卖不完的情况下,就骑着自行车遛乡吆喝着卖。收获了一个烧饼匠的名儿,更是“救赎”了本村上的一个无爹无娘,跟着奶奶长大的男孩儿。

但是,毕竟富有的经验不足,偶尔有几次,到天亮了,面还没有全发,为了赶工,就硬着头皮做了起来。就出现了烧饼能呼死人,油条可以当铁簪子用的可笑局面。

在开业的头两天,表哥秋天亲自出马前去指导。富有,先让父老乡亲们免费试吃。圆圆,金灿灿的大烧饼,粗大蓬松焦脆的油条,就是不吃,光看着,就叫人连连呼好。就连站街头,打了几辈子烧饼,炸几辈子油条的人,都刮目相看。

从此,富有家门口的那条道上,多了一家打烧饼,炸油条的摊位。这里喧闹无比,成了一些老年人和小孩的“欢乐所”,这里不是集市,却有着集市上那些人的买卖东西的交易。

秋天极其照顾富有,把自己加工好的烧饼锅免费送给了富有,炸油条的工具是他陪着富有挑选的。就连安下的烧饼摊的位置都是秋天帮他选的。

秋天的烧饼铺,不止在本村有着良好的口碑,就算在打圈的几个村也颇受欢迎,小有名气。因为他家的烧饼个大,酥脆而香甜。最主要是采取传统式发酵。虽赚不上大钱,但是养家糊口绰绰有余。

秋天小两口,在第二天天还未亮时就起了床。打开大门,一头扎进打烧饼的棚子下,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他们小两口各司其职,富有在一旁打下杂。

当天晚上十二点,秋天就开始指导富有和面。打烧饼,采取的是老面发酵的传统方式,要赶在天亮之前,面必须要发酵好。和好做烧饼的面,紧接着就和炸油条的面。炸油条的面,要求比较严格。矾、食用碳铵、鸡蛋的用度一定要按比例配对。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可出错。

走到表哥家大门口,就看见表嫂和表哥都忙的不可开交。还有几个人站在前面正焦急的等待着,有的人提着半篮子小麦,有的人拿着几个鸡蛋,有的人手里捏着两块钱。反正到走的时候,他们不是手里提着油条,要么就是拿着烧饼走。

正在富有踌躇满志,而又没有出路的时候。他想起了比他大三岁的大表哥秋天,秋天初中未上完,从十四五岁开始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一直在不遗余力,忘我的走在生意人的人群里。培育过杨树苗,养过蚕,又热火朝天的干起了打烧饼,炸油条。

现年19岁的富有,血气方刚,年富力强。脚下有无数条路可走,心底有亿万个梦要去追。眼前一片开阔,耀眼夺目,绚丽多彩,馨香扑鼻,哪怕是天堂也不过如此,富有感到年轻真好,活着的意义真大。

岁月不声不响,时间不言不语。一转眼,时间就到了1994年的春天。大雁返飞,虫蛙欢唱。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世间的一切都从现在这一刻美好起来。

富有加班加点的干,卖得了一点小钱,有着微薄的收入。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的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有更远大的理想,更美丽的前途规划才行。

但就是不上穿,要么夹脚,要么就是穿不了几天就散架,并且每一双毛窝子都是斜着的,让人穿上很不舒服。大人和小孩穿上他做的毛窝子,在雪地里走不上几步就栽跟斗。经常弄的一些人哭笑不得。

富有的脑子灵活,学起东西来相当快。不出一个星期,基本上掌握了所有的步骤。做得有模有样,一个个如猪头似的毛窝子,呆萌又可爱。

打毛窝子,看似简单的活儿。但是,真要做起来,却不容易,这里面也有着一定的道道。做底子、打眼、穿麻绳、编织、锁边。每一道工序都要做的相当仔细。

那两个女的,是本村上一家人的亲戚。听说二爷爷家的毛窝子打的好,才慕名而来的。一下子买走了十几双,还定做了五六双。数钱利索,二爷爷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富有站在一旁,很是眼热。

富有,在快走至二爷爷家时,碰见了两位头顶红围巾,身穿羊皮袄的两位中年妇女。看到富有,就急忙询问打毛窝子的是哪家。富有满面笑容的说:“到了,就这儿!”富有,用手边指着方向,边热情地引路。

河边的芦苇丛里,小鸟儿啁啾不止,微风吹来,枯萎了的苇叶索索作响。看着毛茸茸的苇子花,感觉它们最是冬天里的一抹柔情,当然,它们也是做毛窝子的最主要原料。

富有,夜里起来进厕所。自家的院子被二爷爷家院里的电灯照的锃亮。偶尔还能听到锯子的声响,他清楚地知道那是二爷爷的儿子在帮着做毛窝子的底子。富有猜测,二爷爷和二奶奶肯定一人席地坐在一边正咬着牙,使着劲儿地编织毛窝子。

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慢慢地进入了冬季。村东头漏细粉的叔叔家,正忙的不可开交。家后的二爷爷家开始了紧张的打毛窝子,准备在大雪来临之前,做它个300双。

秋收完毕,播种好小麦,农民们彻底的进入了“休眠”期。村里的老头儿倚着墙根晒太阳,小媳妇们抱着娃儿串门儿,一些大姑娘们抱着半件毛衣织啊织,一些没牙的老太婆议论了东家,谈西家。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抹泪,不知是谈的啥事儿,还这么用情。富有,有时候,也去凑热闹,可是,无论怎么样,他都开心不起来。不一会儿,就默默地离开。

富有认为这是在虚度年华,荒芜人生。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自我堕落。任由时光打磨,岁月蹂躏。不挺起脊梁,自我壮大。一个再扎实稳固的框架,也会被锈掉,风蚀的不成样子。这时的富有,他恨不得一下子就能找出一个突破口,豁出去,大干一场,累点,苦点都没关系。

父亲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妹妹也是每天在学校上学,剩下母亲在家忙家务,自己一个人寂寞无聊时,要么就是劈劈柴火,逗逗狗和猫,要么就是在村上转悠几圈。

17岁的大小伙子,在家一直闲着也总不是个事。村上的几个和他一起毕业的男孩,一个跟着父亲卖起了猪肉,一个跟着父亲开着四轮拉楼板,一个跟着舅舅干起了收兔子毛的生意。唯有富有,一时半会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活儿。

考试结果不理想,这只是考场上的一次失意,一个小小的插曲。人生路漫漫,来日方长。这一次,绝代表不了人生就以失败告终。一局不能定胜负!广阔的天地,光明的大道,只要有信心,有毅力,你尽管大胆地往前走。总会有出头之日!

这是他几年当中第一次流泪,第一次流下这滚烫、伤心、无声的泪水。17年,17岁,所有的过去都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他的脑海里回放着。

他倚着一棵小杨树坐下,头靠着树干,闭上眼睛,听着微风摇晃叶儿的声响。又自然地睁开眼睛,看树枝儿摆动的姿态。汗珠和泪水一起落下。

他一股气儿骑到村东头的小河边,把自行车往河堤子上的沙土地里一放,未脱衣服就扑腾跳到了小河里。扎了几个猛子,又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游了几圈。然后,迅速上岸。头发上,衣服上,水珠儿嘀嗒、嘀嗒地掉落在沙土地上。

他疯了似的骑着自行车穿过村庄的几个胡同,路上慢拽的肥胖鸭子,吓失了魂,踮起脚尖,扑扇着翅膀没命的跑起来。一些小狗儿紧追着他的自行车,瞪大着眼睛,汪汪地叫个不停。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看到这个“疯孩子”,一时不知该往哪儿躲。摇晃着拐杖,嘴里嘟囔着这是谁家的孩啊?咋能能啊……

富有不假思索地说:“娘啊,我不想继续上学了,准备做点啥,好贴补家用……”说完就冲着母亲微笑了一阵,随之骑上过堂下的自行车出去了。

三天未过,富有又生龙活虎。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此种情况下,父母才趁过来和他说说话。母亲凑近他坐下,问他有何打算。指引他要么复读,要么借助关系去上高中。

他自言自语道:“再多给我三分钟的时间,我就可以拿到那七分,我就不会落榜……如果父亲多给我点学的时间,我、我、我也就……”

富有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呆呆的,傻傻的,一言不发。像棵打蔫的玉米苗,要死不活。他的心里,在无数次地回想着那道没有做完的数学题。猛然间,那叮铃铃的学校铃声,如无数个大皮鼓同时敲响,令人振聋发聩。

父亲面对此事,开始自怨自艾,为自己这么多年在孩子身上“不正式”的教育而忏悔不已。但是,他可以凭借着关系,托托人,走走后门,让孩子如其他人的孩子一样进入镇上的中学,去继续学业。

到人少的地方,他会找个树底停下来。喝几口自己带的井凉水,美滋滋地,把包打开,开始数钱。一毛、两毛……十块。然后,赶紧站起来,就地蹦几蹦,再转上两圈。骑上自行车,奔往自己的麦地,向父亲大肆炫耀。

一个穿着红背心、戴着顶烂草帽的少年,驮着个空空的雪糕箱子,使劲的蹬着自行车,豆大的汗珠儿,如宝石般一个个滚落在田间的小路上。

故意用手扇两下子自己的脸,说,您看看吧,这天咋能热,一个冰棍解不了渴,再买上一个吧。好心的人,见他这样,就又买了一次。富有,就顺手把一些烂点的,有点融化了的,就做了顺水人情。这样一弄,没溜多长时间就把一箱子雪糕卖的光光的。

农民叔叔、大婶、大娘们,边喊住他,边挥着手里的毛巾向他走来。这一开卖不咋样,一下子就下去了十几个,甚至是二十几个。富有,见机行事,笑眯眯地看着家乡的父老,喊着叔叔和婶子,说,多买点吧。

田间、地头,全都是他洪亮的声音,和着布谷鸟的叫声,美妙而动听。农民们获得丰收,眉梢眼角全都是丰收的喜悦,手扶、四轮砰砰地拉着满载的麦子,正准备运往打麦场。这时,富有吆喝得更起劲。

火急火燎的走到那儿时,已有三五个人在排队了。轮到自己,再到装满雪糕箱子的时候。一个早上已经过去了。他急匆匆地啃上几口馍头,喝上几口铁壶里的凉水。就算是吃过早餐了。

准备一辆大架自行车,借来邻家叔叔的雪糕箱子。一顶草帽戴上头,一个布书包挎在身,再给父母要点小零钱。就这样,做雪糕的买卖就开始了。

时光悠悠,岁月穿梭。转眼又过去了两年。富有12岁了,已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割麦的大忙日子里,富有似乎比谁都忙。一边跟着大人抢收,一边又瞄准了卖雪糕的行当。

富有拿着这些钱,给自己买了一顶草帽,还给自己要好的小伙伴们每人买了一包葵花籽。这种施舍,第一次让富有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爽。彻底的感觉到钱的重要性。

富有听完这些,噗嗤一笑,轻轻地挥了挥小手,小声地说:“哎呀,那算什么,鬼来找我,我要与他打架。吓得他们立马滚回到坟坑里去,哈哈、哈哈哈……他看着平车上那几大口袋绞股蓝,似乎这些都算不得什么。

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乡村的玉米地里,随处都有坟头,他勇敢到爬在坟头上割绞股蓝。大人故意吓他,有啊,坟头上的绞股蓝不能割,万一坟头塌陷了,把你漏下去,就麻烦了。

富有在这方面,一点也不亚于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们,你们能干,俺也不弱。坑沿,河边的割完了,就钻棒子棵割。被玉米叶拉的小脸一道子红印,又一道子红印。

家里的人说,这还不够力气钱。但偏偏就是这低的最可怜的收入,却吸引住了村上的很多人。那个年代(八十年代末),打工还不太盛行,在家的许多大劳力,见不得一点钱眼,哪怕是有一个小缝隙都要往里面钻。

但是,它却是一味上好的中药。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养心安神之功效。似乎那几年的夏天都有人到村里来收绞股蓝,价格低得可怜,5分钱一斤。

绞股蓝,在我们丰县西北的那个地带,每年的夏天都长势茂盛。农民们,都简称为“狡猾蓝”。因为他喜欢盘着庄稼长大,会给庄稼造成一定的减产。

回到家,饭都顾不上吃,就端来鞋筐子,扒拉出针和线,坐在院子里的那根杨树木上,小心翼翼地把蚂蝗一个个地用针穿起来。然后挂在平车架子上暴晒,那一条条垂死挣扎的蚂蝗,弯曲着,抖动着,让胆小的人不寒而栗。

很多次,蚂蝗狠狠地扎进了他的腿里,他愣是忍着疼痛,迅速地用手掌猛拍自己的腿,瞬间鲜血顺着腿流了下来。他吸溜了两下嘴,给人一种很无所谓的样子。

大人在地里干多长时间,他就能熬多长时间。父母让他歇歇,他抹了两把额头的汗,直起腰甩了甩手。大呼吸一口气,看了看太阳的方向。累得晕头转向,说:“先不急,干完前面的这些,再回去吧!”

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富有有了一把子力气,是农忙时的小干将。送饭、送水、割麦,拾麦穗、拉平车、翻场、晒麦子……这些活,他无所不能。

疼痛、奇痒难忍,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伤痛回到家,沮丧又失落。见到母亲,一下子就扑倒在她的怀里,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觉得好受委屈。母亲心疼地开始无休止地抱怨他的父亲。

富有见状,扔下长杆子,撒腿就跑。尽管这样,还是被穷追不舍的蜂群追了过来。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办,用手乱打,腿乱蹬,但还是被马蜂蛰得嗷嗷叫。

富有一时不知所措,对准刚才瞄准的方向,闭上眼睛,猛起劲,朝着那个马蜂窝捅了两下。这下毁了,里面的马蜂一同出窝,个个都气急败坏、张牙舞爪地向富有袭来。如大雨来临前一样,嗡嗡作响,轰轰隆隆。

富有把帽子戴好,握紧长杆子。眼睛瞪得溜溜圆,屏住呼吸,找准角度,准备下手。忽然,一个超大的马蜂,吱吱地从蜂窝里飞了出来,有轰炸机的气势,有常胜将军的风范。

弄了半天,终于投下了两个。一个是被马蜂弃之不用的,一个是快被雨淋风蚀得不像样子的。他自信满满地想收工。正在准备回家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头顶的老槐树上有一个如草帽般大的马蜂窝。他欣喜若狂,得意洋洋。想着好了,投下这个,就好向父亲交差了。

话未落音,就到堂屋里拿出来一把大剪刀,逮着鸡圈上的纱窗网,剪了一大块。又找来一段铁丝,穿针又引线。眼疾手快,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如葫芦型的纱窗帽子就做好了。

父亲在一次从教育局学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收马蜂窝的,说马蜂窝是药材,可以拿来卖钱。时值八月底,马上到了开学季。父亲回到家,就喊着乖乖,儿来。爹再给你找一个挣点小钱的门路。正在吃饭的富有,满头大汗,紧张、开心、迫不及待地问他,啥路子,爹,你快说。

放了暑假,富有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没事时,在河里洗澡,捉鱼。或者东家玩,西家溜。他有任务在身。父亲给他准备一个斜挎布兜,还有一根长竹竿。让他投树上的知了猴皮,用来卖点小钱。

父亲见此情景,立马上前几步,双手拍得啪啪响,喜眯眯地,夸奖儿子说:“俺孩子行,知道照顾家了,有出息!”然后,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竖起了大拇指。还指着旁边坐着的闺女说:你妹妹将来要出嫁的,没啥用!

富有长得虎头虎脑,壮壮实实的。机灵又嘴甜,是人见人爱的小男孩。是父亲的心头肉,母亲的小心肝。父亲以有这样的儿子为荣,在他的身上寄予了无限美好的希望。

在他刚记事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给他灌输这样的思想,家里的鸡从鸡窝里下蛋出来,父亲拉着富有的手说:“孩子,你看这鸡又下完蛋了,等攒够了一定的个数,咱拿到集上卖钱去,哈哈、哈、哈……”富有似懂非懂地看着父亲绽放如花的脸,轻轻地点了两下头。

张富有,听听这三个字儿。张是他的姓,不用琢磨。富有,是他爸爸给他起的名儿。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乡村人民教师,也许本该给他取一个更加儒雅,更加大气一点的名字的。但是,却偏偏取了一个低俗的名儿。寓意是,希望儿子将来有一番大作为,挣更多的钱,光耀门楣,一展雄风。

虽然和大老板无法相提并论,但他相当知足,因为他努力过了,不虚度时光,不愧对家人。就像他说的,用尽了我所有的能耐,花光了我所有的力气,奋斗到这一步,我很满足!

今天就来看看这位张富有,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人生世界。他是苏北丰县人,生于1975年,如今在青海经营着一家上千平方米的门店,年入百万。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谁不是跌跌撞撞,迷迷茫茫。摔倒了爬起,失败了不气馁,受伤了不言伤,坚强地面对,拍拍身上的灰尘,再征战“沙场”!

有了成绩,张静也一直没有忘记“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初心。通过技术创新,张静的团队将兴隆的山楂价格从0.7元提高到1.3元,带动了4000余户果农增收,累计给贫困户分红200多万元。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企业培训和带动下成了农村实用型人才,精准扶贫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有了好果子,如何研发出好产品呢?张静联系了许多林果专家,组建了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了一支国内外一流的多单位联合、多学科融合、协同创新的山楂研发团队。他们参与了山楂寡糖、山楂酵素、山楂多糖提取物对癌细胞抑制作用、功能性食品等10多项科研课题,成果转化两项,筛选新品种3个,开发新产品4个,拥有专利5项。

为了统一管理好山楂果树,张静采用了一种被称为“落头开心、矮化复壮”的修剪技术,即确定树体高度后修剪去除树体上部,并将树枝拉平以增加树体透光性。通过这种方式,整棵果树的营养分布更均匀、营养度更好,结出的果子色泽与饱满度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为了种出质量更好的山楂,张静团队测试了不同区域的土壤和水质,在县内11个乡镇确定绿色山楂基地20000亩,按照专家指导的方法栽种山楂。

“我们县有很多做山楂食品的,传统的果丹皮等常见的山楂食品到处都是,再做这些只能跟他们打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张静跟记者分析,“想提高山楂的价格,就得做精深加工,提高山楂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调研,张静发现,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山楂制品靠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山楂价格持续低迷。怎样提高山楂的价格呢?张静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这个偶然的发现被张静记到了心里。山楂是家乡的特产,兴隆的山楂全国都有名,也是不少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啥会这样“无人问津”呢?

张静告诉记者,一次跟父亲散步时,她发现很多山楂从树上掉落,已经烂在了地里,却没人捡。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因为当年收购山楂的价格太低,一斤才3毛钱,还不够雇人捡山楂的工资呢。

张静今年34岁,2013年,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她开始在北京工作,2015年,她辞职回家乡创业,开始跟山楂打交道。今年,张静入围了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财政厅首次开展的“河北创业之星寻访活动”。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澜澜)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是有名的“山楂之乡”,漫山遍野红色的山楂,是很多乡亲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因为山楂的收购价格低,很多果农的收益并不理想。而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静三 互联网 成功创业案例,却让这些小山楂,有了不一样的能量。

周文波的努力为村民带来了增收和致富路,同时,军人的使命感促使周文波希望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他志愿加入了蓝天救援队,参与过大大小小几十起救援任务。

村民罗大哥开心地说:在这里工作好,这里干活工资、待遇都不错,既能增加收入,还离家近,能照顾到家庭,平时没有其它什么事情,我都会来这里干活。前期是管理玉米地,现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挖芋头。

在探索致富路上,周文波养过泥鳅、黄鳝,由于缺少养殖技术,泥鳅、黄鳝不易成活,导致入不敷出。这些挫折没有打倒周文波,反而激发了他军人越挫越勇的品质。2014年,周文波开始尝试着种植芋仔和玉米,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他摸索出“芋仔+玉米”的轮种模式,进一步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随着芋仔的成功种植,周文波不忘带民增收的初心,以雇工劳作的形式,让溪南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拉动家乡经济。

“我今年共种植200亩左右的本地品种芋仔,这种芋仔口感偏糯,主要销往浙江和江西等地。”周文波说,由于今年芋仔产量、行情都不错,芋仔总产量约60万斤,产值达200万元。

“对于当地村民,田地是他们的生存之本。于是,我和农业结缘,不断寻找适合本地种养的产业,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周文波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回农村创业项目,近年来,他通过摸索实践得出经验,以种植业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

近日,在福建省浦城县管厝乡溪南村的芋仔地里格外热闹。村民在这里采摘、分拣芋仔,周文波则在细心检查、称重,确保芋仔能以高品质向外销售。

专题: 鲜切加盟   互联网创业励志   成人用品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