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直播创业项目

0 去试试创业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在她们的卖力带货和演绎下,“仙居村姑果蔬”的抖音号粉丝已经突破7.8万人。组团不到一个月,她们帮村民们销售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农产品,包括2万斤玉米、5000余斤桔子、300多箱玉米面。

农村妇女直播创业项目

“我们就白天搞直播带货,晚上一起学研究直播技巧,商讨视频怎么拍好看,脚本怎么写出新意。”她们学会了及时掌握和抓住直播平台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创作,也学会了不少简单的才艺表演,还排练了一曲《谢谢你》的手势舞。

“我们必须提升自己拍摄的视频质量,既要有精准易懂的表达,也要有好看有趣的表现形式。”这个要求不低爱辣啵啵鱼加盟费多少,更何况对于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初中的村姑们来讲,谈何容易。

如今,直播间一天基本安排三场:上午7点半到9点半,直播新鲜蔬菜;中午,开始直播烧面做饭,顺带推介一波面条和大米;下午就去玉米地或者果园,带粉丝们直接到农场现场感受。

“村姑带货团”的直播间设置在埠头村的一间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取名“埠八样一号门店”。徐伟亚将直播账号改名“仙居村姑果蔬”,直播的农产品统一打上“埠八样”的品牌。

经过一番思量,徐伟亚决定就找本村的村姑来带货,“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有很多村妇过来应征。我选人的条件比较特别,不需要多漂亮多有气质,但是人品一定要好,本性纯良,而且也是抱着做公益的心。”

看着很多农户失望而归,徐伟亚心里不是滋味。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引导下,徐伟亚萌生了成立一个带货团队,一起为村民们服务的想法。

回来后,徐伟亚就开始到附近的村镇摸底,看看有哪些时令农产品滞销。“带货的第一单是生姜,当时生姜大量上市,村民卖不出去,我就在自己的直播间里推销,1斤生姜卖1元钱,承诺8毛钱给农户,剩下的2毛钱作为人工费和快递费,生姜最后全部卖完了,但我反而亏了一笔钱。”

在交流中,有主播给徐伟亚一些新思路,“既然你有直播间资源,为什么要浪费呢,杨梅卖完了,可以卖其它农产品,自己的农产品卖完了,可以帮邻里乡亲卖东西增收入啊。”

“一开始,我只专注于杨梅销售,杨梅季以外,我的直播间就是停工状态。”直到2020年下半年,徐伟亚去省里参加了一场“农播比赛”,思路再次打开。

“直播火了,自家杨梅不够卖,很多网友还来‘讨货’,我就想能不能帮邻居们也解决下。”于是徐伟亚就去找销售困难的村民家收购杨梅,也帮愁卖的农户打开了销路。

“那一次太难忘了,我结束直播后发现粉丝突然暴涨了好几千,生意非但没搞砸,反而一口气卖出去120多箱,说明大部分网友是理性的。”那次之后,徐伟亚底气就更足了。

还有一次,外地杨梅产区的同行来“砸场子”,在几百人同时在线的直播间公开发难,吐槽仙居杨梅价格贵。徐伟亚也不怕事,当场和对方展开辩论,讲述仙居杨梅的历史和优势,分析了价格高的原因。这次直播居然上了热门。

粉丝一多,是非也多起来了。一些“黑粉”经常在直播间捣乱,不是嘲笑徐伟亚土里土气,就是讽刺她连普通话都讲不好就跑出来直播了。

“第一次直播,没啥经验,也不知道说啥好,感觉都在重复讲。”但一个小时直播下来,后台数据让她信心爆棚,居然有200多人收看。于是她就一天播几次,粉丝也越来越多。

到了杨梅季,徐伟亚鼓起勇气打开直播间,把直播场地设在自己的杨梅林里。徐伟亚很热情地介绍杨梅林的规模、品质,以及杨梅种植的故事。

“既然老路子行不通了,我只有找出新的‘活路’才行。”于是徐伟亚下载了直播软件,每天学别人直播怎么带货,学他们的说话技巧,分析一些人气火爆的直播间的优势,也会去思考一些无人问津的直播间,他们的问题出在哪儿。

“那时候的推销模式很传统,我印了大量名片,到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分发。”整个杨梅季跑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效果也不太好。很多人甚至把徐伟亚当骗子,前脚拿到名片,回头就直接扔进了垃圾箱。

6年前,徐伟亚只是一名为了推销杨梅而发愁的果农。徐伟亚和家人在仙居当地承包了100多亩杨梅山,2000多棵杨梅树,每年夏季杨梅上市,徐伟亚就背起背包,为“梅”奔波。

这是设在台州市仙居县埠头镇埠头村一处古朴四合院内的直播间,主角是8位本村的村姑。别看她们平均文化程度不过初中水平,但无论口才还是才艺都个个“能打”。

近年来,安化县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项涉农类农民培训,根据乡村不同女性特点,实行“定制化”培训,综合培养主播、设计、运营等带货达人、短视频创作者,助力其搭乘上“网红经济”的“云快车”。先后举办培训班156期,培训13372人,其中网络直播、茶艺师等培训很受欢迎。

益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周云峰 通讯员 周成建)安化县仙溪镇芙蓉村村妇吴并过去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自参加培训做起直播带货后,她用最朴实的乡音,把芙蓉村的高山天麻、蜂蜜和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四、五十万元。11月7日,下山送货的吴并高兴地对记者说:“县里组织的多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网络直播培训,让我从闲村妇变成了忙网红。”

海燕表示,“今年,我们将持续升级打造现有的‘巾帼直播间’平台及6个村级‘巾帼直播间’站点,借助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项目、闽宁合作帮扶计划等机遇,线上线下同发力,帮助广大城乡妇女完成由传统经济到网络经济的转变,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一业旺,百业兴。在同心县妇联看来,虽然销售渠道打通了,但是决定市场内核的还是产品质量,对此,在自治区妇联和市妇联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指导下,她们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迅速搭建了“巾帼培训”基地价值链。首先在石狮开发区圣峰玫瑰休闲观光园创立了“巾帼直播间”实训基地,在采摘节、丰收节等节日,组织80名“巾帼主播”实操演练,促销玫瑰酱、同心圆枣等优质农产品,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0余万元,提升了妇女的综合素质。

看到这些农村妇女高涨的创业激情,县妇联决心立足于实,孵化“巾帼主播”带货创新链。举办“巾帼直播间”带货培训班4期,培训农村女主播200余人,孵化“巾帼主播”80人。下一步还将积极落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香橙妈妈大学”项目,甄选出的50名“巾帼主播”,按照“线上课程学+进阶式就创业赋能培训+陪伴式创业孵化”开展为期一周的线上培训和10个月的线下培训。同心县妇联还积极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妇联合作农村创新创业故事大赛,对“巾帼直播间”80名女主播开展点对点线上指导,同时借助闽宁协作人气微商、抖音快手主播,对当地优质枸杞等土特产品进行促销。

据了解,“巾帼直播间”搭建起来后,吸引了众多周边妇女到这里直播带货。摆了8年地摊的杨世梅是王团镇的一名普通妇女。“一开始接触网络直播时,家人都反对,但我认为网络营销是大趋势,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于是,杨世梅鼓起勇气走进“巾帼直播间”成了一名带货主播。几个月下来,她的粉丝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有时候我一天直播带货的销售额就能达到几万元。”准备着下一场直播的杨世梅充满自信。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如今沟南村的“巾帼直播间”有六七个固定带货主播。

既能扩大妇联影响力,又能帮助姐妹们致富增收,在尝试取得成效之后,同心县妇联决定依托“大美同心”县级运营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同步建设了6个乡村“巾帼直播间”。其中的王团镇沟南村“巾帼直播间”站点主要销售家纺加工产品,单日销量2000多单,基地从业人员月均收入达5000元,提高了当地农村妇女的就业创业积极性。

“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受互联网电商冲击,这几年线下销售大不如前,销售难成为农业生产和妇女手工艺品发展的制约瓶颈。我们妇联就琢磨着能否借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心县妇联主席海燕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销售难题,县妇联联手女电商共同打造“巾帼直播间”,尝试探索线上销售。202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县妇联在自治区妇联支持的3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配套县级资金2万元,倾心打造了“大美同心·巾帼直播间”。“三八”妇女节当天,县妇联精心策划开展“巾帼风采与您分享”活动,特意邀请了各领域6名优秀女性,首次以直播方式讲述各自的创业奋斗史。“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线上观看人数达到6.8万人次,带货单场销售额达2.3万元。”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在自治区妇联和吴忠市妇联的指导支持下,同心县妇联积极探索“网络经济”新模式,以挖掘培育网红、专业直播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组织直播带货等方式,丰富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形式,拓宽“妇字号”产品的销售渠道,以手机为“新农具”,直播为“新农活”,让地方特产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股强劲的巾帼“云动力”。截至目前,“巾帼直播间”平台直播带货260场次,实现经济效益600余万元。

在搭建“巾帼直播间”以前,杨帆一直以摆地摊为生,销售床单、被套等家纺用品。“2021年,在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背景下,在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妇联的支持下,沟南村搭建了这个‘巾帼直播间’,销售额一天能达到几万元。”杨帆说。通过直播卖货,杨帆不仅将家纺产品卖到了区内各地,更是远销新疆、甘肃、青海和陕西等周边省区,在自己实现致富的同时,还吸纳同村10余名妇女就近就业。

走进宁夏同心县王团镇沟南村的“巾帼直播间”,一派忙碌景象,带货主播在耐心细致地为粉丝们讲解货品,一边的后台运营管理人员在打印前一天的快递单儿童乐园加盟选卡奇乐新概念,楼下的工作人员在忙着打包快递。“因为订单量较大,他们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负责人杨帆笑着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专题: 加盟德克士   互联网创业思路   烧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