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创业日常

0 去试试创业网

拖鞋加工厂订单越来越多,效益也越来越好。在成功面前,杨琼李不骄不躁,继续激励自己努力追赶,不停下追梦的步伐。谈到今后的发展,杨琼李信心满满:“把拖鞋加工厂做大做强,继续扩大加工规模,带领更多的留守妇女闯出致富路。”

“在这做工是按件计费,工资日结、月结都可以,工作时间也是自由安排。接孩子、回家做饭都可以随时走,一点不耽误家里的事儿。”工人赵文美说,能在家门口挣钱,比什么都开心。

除了经营自己的加工厂,杨琼李还经常向孤寡老人、贫困留守妇女儿童捐资捐物。她常说,如今自己的小成就,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各方群体的关爱,所以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做有温度的创业女性。

农村留守妇女创业日常

杨琼李还特别体贴照顾因为特殊原因的员工,“我们把制作拖鞋的原材料送到她们家中,等完工后再把成品收回,这样她们既能顾家又能挣钱。”

“订单少、销售不畅通、尾款难回收……遭遇了各种窘境。”创业初期,杨琼李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经常吃不好、睡不着,对她来说浙江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项目,那是段难熬的日子。

杨琼李今年36岁,18岁外出务工,创业前她一直在福建某制鞋厂从事拖鞋加工工作。10年扎实的工作经验,铺就了她后来的创业路。2015年,杨琼李回到家乡,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她的创业路。

“一次性拖鞋能做出多大名堂来?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咱,一切都有可能!”“拖鞋卖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150多万余元!”“她愣是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这一‘小生意’做大做强了。”5月15日,泗洪县天岗湖乡益鑫拖鞋加工厂的女工们说起负责人杨琼李,个个竖起大拇指。

宿迁网讯(记者 赵淑柳 通讯员 周彦玲)这是一个普通的一次性拖鞋生产车间,也是当地妇女梦想起航的地方。用当地留守妇女的话说,这里就是她们实现家门口挣钱的好地方。

7月10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坳上镇军鸿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制种基地,留守妇女顶着烈日在稻田里赶插母本。据统计,该基地安置留守妇女就业达20多名。

晚上6点半,从村“妇女之家”的仓库拉出音响,时雪花和姐妹们一起走向新修的村文化广场,县妇联组织舞蹈老师定期培训秧歌舞。“这动作叫‘鹤舞飞翔’!”时雪花向上开臂挥扇,“你看我们的日子,过得是不是很精彩?”

2021年,这样的小院种植覆盖了拜泉县186个行政村,种植面积4.6万亩,带动脱贫9446户,户均增收800元。全县累计组建小院种植合作社335个,入社、规划、供种、供肥、田管、销售全流程统一管理。

院里的荒地也被利用起来,订单化种植甜玉米。“籽儿和化肥是统一提供的,玉米由企业统一收购。”时雪花说,县农业服务中心会来专家做指导,让小院种植标准化、绿色化。

拜泉县妇联主席吴凌慧介绍,县妇联已经累计为3000余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组织广大妇女因地制宜投身种植养殖特色产业项目。

“搞母牛养殖怎么保健,如何用药,我心里有数了,就有自信养好。”想起村妇联主任提过的免息担保贷款,时雪花找上门,贷了两万元,搭棚搞起母牛饲养。当年新产下牛犊的销售收入,就让她还上了贷款。

两年前,女儿拆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一家人围着一桌子饭菜乐开了花。从那时起,时雪花就想着:“脱了贫,得让全家的日子再上一层楼。”

傍晚,时雪花给公婆做了黄花鱼、鸡蛋羹……在饭桌上,她掏出账本,算起去年全家的增收账:“养牛挣了万把块钱,玉米田增收了3000块,小菜园还能多赚个八九百……一年收入有四五万元。”

家旁的村路上,时雪花种下近30米花带。推门入院,房前种着辣椒、豆角;屋后是半亩甜玉米地。走进客厅,阳台花团锦簇,窗明几净。

每早有培训,每晚做总结,常态化技术指导示范——在时雪花的组织管理下,采摘旺季时,园区的人均日产量从800斤左右,提高到1000多斤。“公司有1500多座大棚,她管的大棚生产效率、质量都明显更高,采菌工人的收入也相对更高。”拜泉县鑫鑫菌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波说。

因技能突出,认真负责,2021年春天,时雪花荣升“园区生产班组长”,统筹区域内81座大棚的生产计划,确保各类菌菇应采尽采,及时采摘。自己干出了成绩,时雪花也想带动更多人致富。“不懂就都问她,雪花姐是个热心肠。”同村的村民付华刚进棚不到一年,就进步飞快,一天能赚一百二三十元,一年增收两万元。

近3年来,齐齐哈尔市人社部门对有技能培训意愿的农村困难群体进行了调查,形成台账,规模化定制培训,累计吸引群众参加技能帮扶培训2.24万人次。

木耳、平菇、滑子菇……两年来,她不放过任何一场线上技术培训,手机里存满了教学视频,记下两大本笔记,也掌握了其他大棚中菌类的生长性和采摘技巧。“我加入的学群也会定期推送培训视频和直播。” 时雪花说。

开工第一周,每天10小时里,时雪花只能采摘20来箱,赚不到20块钱。但她从没想过放弃:“万事开头难,什么工作都贵在坚持。”日产20箱、60箱、100箱……头3个月的起早贪黑中,时雪花采得快了,也轻松了,月收入连翻两番,升至3000元左右,很快就脱了贫。

“熟能生巧,多干、常思考,我就不怕干不好。”早到半小时,晚走半小时,时雪花把技术员示范的宜摘菌菇拍进手机,和棚里的菌菇一一比对。天色未亮,棚里昏暗,她就自戴头灯,力求看清每处细节。技能学群里,她频频用视频发问互动,技术员说她像是“课代表”。

头一天采菇农村户口退伍回家创业,过老过嫩,组长不认。“这都开伞了,熟过头了,蘑菇摘晚了就白瞎了!”第二天再试,大小不一,摆箱不齐。好不容易采装好几箱,却有一半多被“打回来”。

2021年,拜泉县继续重点发展食用菌、小院经济、光伏电站等脱贫产业,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27个,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4个,开发公益岗位7197个。产业帮扶共带动脱贫人口73347人次,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194元,同比增长16.5%。

2019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杨伏杰来到时雪花家:“咱们村多了150多座标准化食用菌大棚,离你家八九里地。去看看吗?”原来,县扶贫办经过考察,决定因地制宜引入食用菌产业,由村合作社和企业联建,打造扶贫产业基地,不仅为务工贫困户提供务工收入和折股分红,还发放交通补助和误餐补助。

另一方面,裕民村党支部书记杨伏杰也常常拿上传单,登门宣传。被纳入农村留守妇女信息台账的时雪花,常常这样收到就业培训和招聘宣讲会的通知。“前村后屯一有活动,我就开着拖拉机过去听听,只是不少工作地方远,我又走不开。”那时,公公刚刚患了脑梗,时雪花心里放不下家里。

“那一年,我真心想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时雪花回忆,在村委会的“妇女之家”里,参加过五六场“巾帼宣讲团”活动,县妇联请来的妇女带头人现身说法,用幻灯片讲着白手起家、脱贫致富的故事,“她们都说,要想学肯干。我时雪花照样行!”

赶牛犁地,提篮播种,十来年前的时雪花,挥惯了犁耙和锄头,也过惯了紧紧巴巴的日子。“那时候也不算会种地。籽点不齐,还随便追肥,地里总是断苗断垄,长出来的玉米穗小粒瘪。”时雪花说。

时雪花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长春镇裕民村村民农村返乡创业青年故事演讲,从普通采菇工人“小花儿”,到园区组长“雪花姐”,留守在家的她苦干实干,勤学善学,不仅自己脱贫奔小康,还带动同村的姐妹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姐妹们,注意别压到蘑菇,装完就开饭!”手推车上的箱子摞得比人高,但53岁的时雪花快步推着,搬箱卸货都十分迅速,一笑起来,眉眼间写满爽朗热情。

近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多措并举,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发展增收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发放小额贷款……这些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留守妇女奋发作为、勤劳致富。

专题: 米线加盟   便利店加盟   鸭脖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