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现状

0 去试试创业网

业内人士指出,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入乡、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同时,这些入乡、返乡创业大学生善学、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可以说,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程连坤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学农业经营管理。他利用专业知识,对小朱家村发展进行设计策划。很快,小朱家村形成了“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新模式,村集体负责统一谋划,企业来具体运营,村民把自建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

小朱家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村庄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却也面临交通不便的难题。“过去这里位置偏僻农村小孩创业能做什么生意,很多人都不愿意来。”程连坤说道,经过多年发展,小朱家村如今已成为集乡村旅游、新型农业、精品民宿为一体的现代化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金秋时节,小朱家村农民程连坤一边忙着稻田秋收,一边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自从村里发展现代农业,开发乡村旅游,每到夏秋季游客都成倍增长。”程连坤说。

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现状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近年来有百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各类人才参与乡村经济发展,有的直播做电商,有的创立大米企业,有的为乡村环境改善建言献策。一些大学生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以企业成长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发展养蜂产业,帮助乡亲致富;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美食、民俗、建筑为更多人所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返乡创业,实现自身梦想,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赋能乡村振兴。

业内人士提醒,入乡创业的大学生们,从城市来到乡村打拼,面临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从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到田垄阡陌、鸟语虫鸣的环境变化;不少农业及相关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怎样打开局面、突破瓶颈、打造品牌等,也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就此而言,入乡创业绝非轻而易举就能成功。走好这条路,需要大学生们敢闯敢拼、不懈奋斗,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同时,乡村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入乡创业的大学生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也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的人更有信心。

技术只有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有价值,陆嘉祺随后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水产养殖病害针对性病原菌技术,经过水产养殖场的应用,病害发生率同比降低18%,获得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今年,陆嘉祺获评“浙里青春正飞扬”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宁波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生陆嘉祺也是入乡创业的一员。2016年,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生产实时,陆嘉祺在宁波象山对虾养殖基地目睹了对虾白斑病毒的暴发,这对陆嘉祺的冲击很大,并激励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创新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帮助养殖户战胜病害。经过多年努力,陆嘉祺完成了水产养殖病害针对性病原菌技术的初步研发,经测试鉴定,准确率高达98%。他建立的病害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病害发生的概率,真正跑在了病害的前面。

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检测,他们发现从江县传统种植作物香禾糯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并尝试推广香禾糯,发展特色经济。面向市场,斋悦食品探索出了一条从江香禾糯特色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指导、提供技术+委托加工的生产模式以及线上+线下双线推广的销售模式,团队致力于挖掘香禾糯的产品研发路线,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他们不仅向供给端的农民提供种子、鱼苗等种植耗材,同时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开展养殖种植技能培训;收购香禾糯,以精加工的方式对香禾糯实现商品化,提高附加价值。

2021年暑期,江南大学学生朱成辉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支教,在支教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当地大多数农民都存在“农产品滞销”的苦恼,但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朱成辉回校后,与食品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昱衡等同学展开探讨,并组建团队前往从江县进行实地调研。回到无锡,在刘昱衡牵头下,无锡斋悦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注册成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社会环境熏陶机制。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行动与热情。社会各方面要为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参与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真正形成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对于在乡村就业创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政策倾斜;要讲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故事,广泛宣传“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建功立业,在乡村基层实践中成长成才,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

找准自身就业定位。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要正视现实,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找准自身就业定位,使就业期望值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智力优势,服务乡村、建设乡村;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便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建设乡村;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性特点,根据自身条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最大限度实现个体价值。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高校毕业生在乡村基层就业创业实践中,会面临融资困难、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等问题,需要政策扶持,以稳定就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量的扩大和就业质的提升,2022年,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和特惠性的就业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等措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保障措施,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扩大就业项目,提高创业补贴标准等,充分调动了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我国关于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比较完善,关键要狠抓落实,让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就业优先政策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将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就业民生之本。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不仅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且为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打造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双赢格局。

人才培养供需错位。我国高校特别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上未能有效地围绕乡村振兴进行调整,尚未找准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导致就业市场与实际需求的偏离,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等问题,高校人才培养多为单一理论型人才,而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基础人才,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与乡村基层实际需求错位。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北上广深等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市或一线二线城市为首选,不愿意前往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和城乡社区就业。高校特别是农林高校毕业生乡村基层就业意愿不强,农科类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往往与“农”无关,生源地来自乡村的毕业生不愿意回乡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离“农”倾向。有的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到乡村基层就业,其中很多人将基层就业作为考研以及考公务员的一个跳板,真正愿意扎根乡村基层、服务“三农”的毕业生较少。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与乡村基层“招人难”并存。

就业形势复杂严峻。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同比例增长,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乡村人才队伍存在着短板。目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仍然存在着短板。一是总体数量不足,实用人才数量有限,难以适应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新要求。二是结构不合理,从事种养业生产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的人才少,特别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极其短缺。三是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流失严重,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就业创业,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因此,乡村人才队伍存在着短板,难以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社会治理内容逐步扩展,治理要求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对于乡村人才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从3年调整为5年,意味着乡村治理人才素质能力是全方位、复合型的,从而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缩小了人才选择范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功能发生了转变,也带来了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一批乡村治理人才、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规划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八年的继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根本。总书记强调农村单身女性创业补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人才是乡村的第一要素,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需更多青年人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机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毕业生等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与乡村振兴需求的有效对接,打造毕业生充分就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格局。

万事开头难。虽然是本村人,但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处处碰壁。困难面前,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四主动上门,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愁盼”,协调处理涉及土地、房产、环保等多方面的问题。“没有新四书记的帮助、离开村党支部的支持,新生家具厂不可能有今天。回到家乡创业,这让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美,自己也打心眼里高兴。”李峦松说。。

“在农村,传统的种植模式难以彻底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很多农村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为农村家庭不愿提及的伤痛。”李峦松说,为给留在农村的孩子一个温馨的家,他决定辞职回乡寻梦。

面带笑容,温文尔雅的李峦松,原本有一份人人羡慕、高薪稳定的工作,但他放弃了这些,选择了扎根农村,回乡创业的道路。李峦松家在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关帝庙村高庄,是地道的农村娃。

“我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郑州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四川攀枝花攀钢集团工作。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一代,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身在外,骨子里却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驻马店市驿城区产业政策特别好,优惠政策特别实在,于是我决定回乡创业,做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正在车间忙碌的李峦松,边打理家具边介绍自己的情况。

脱贫户口中的峦松,就是新生家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峦松。李峦松回乡创业的几年里,为村里80多个困难户解决就业岗位,带动方园几个村110人就业,有效促进了困难群众就业和增收。他创办的新生家具有限公司,被评为脱穷攻坚“优秀扶贫企业”。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1日适合23岁男生做的小生意,在驻马店市新生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师傅正忙着在木料上雕刻、打磨、组合赶订单,一派热火朝天。

专题: 靓颜加盟   德克士加盟   创业项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