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南农村创业

0 去试试创业网

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表示,由于连续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头雁”计划和乡村人才“回引”计划,坚持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选配任用多元化、基本待遇工薪化、激励奖励实惠化、成长进步持续化、监督管理制度化、教育培养常态化,儋州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农村干部人才队伍,村党组织“双带”能力不断提升,成功消除7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5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发展有路径。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农村两委人才库制度,每年聘任30名左右“专职化”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仅2020年上半年,就回引97名优秀外出人才到村工作。大专以上学历97名,其中本科学历48名;平均年龄31岁,年龄最大44岁,最小23岁;中共党员48名。

在许永强和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下,屋基村如今的旅游业开始好转,日游客量已达1000人,年游客量增加到了5万人次。人气旺了,村民致富机会就多了,村民冯庆乾说:“节假日,我光卖黄皮一天就能挣200~300元。”

2020海南农村创业

许永强还用以前做销售和售后服务积攒的人脉资源广西北海小生意好做吗知乎,牵线搭桥,寻找游客资源,积极引进外来企业,并与儋州屋基乡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旅游。“为吸引游客,我们设置了儋州调声表演、品尝儋州小吃、体验包洛基粽子等活动,给30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并提供6个摊位供其销售农产品。”许永强说。

通过调研,许永强发现,近年来村民种植水稻面积减少,鹭鸶在村庄附近觅食范围缩小,加上原栖息的竹林自然地大面积减少,导致鹭鸶一度从上万只减少到约2000只。“村里乡村旅游要真的火起来,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鹭鸶的栖息地。”许永强建议增加村里的湿地保护面积,从200亩扩大到400多亩,增加鹭鸶就近觅食的范围。

“从海口回到村里工作,工资少了一半,但心里想的全是如何能给家乡作贡献。”许永强说,刚回村就遇到一个难题:屋基村曾经旅游很火爆,但从2019年开始游客量锐减,一天仅有几十个人,大伙很着急。不少村民对许永强寄予厚望,期待作为屋基村村委会组织委员的他能把新思想、新理念、新作为带回家乡,盘活乡村旅游资源。

2008年毕业于南昌大学的许永强,曾在顺德、海口等地工作,负责家电的销售和售后管理。2019年6月,许永强成为儋州市委组织部第一批公开选拔招聘回引人才计划培养对象之一,回到老家那大镇屋基村村委会挂职锻炼。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儋州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在外地的儋州籍人员回乡工作,实行以人才振兴为引领,全面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从海口沿G98高速一路西行,一个半小时后来到儋州。900多年前,大文豪苏东坡曾被贬至这里。在给友人的回信中苏东坡写道,此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冬无炭,夏无寒泉”。

麦子喜说,下一步希望打响“三亚咸鱼哥”这一品牌,将更多海南土特产搬进直播间,并带动村民加入直播带货的队伍,进一步宣传好崖州文化、港门渔村文化。

“三亚咸鱼哥”走红后,麦子喜便想着让整个村庄的鱼干也“火”起来。不少村民将自家晒好的鱼干拿到他家中,让他帮忙销售。在麦子喜的帮助下,村民林琼忠家的鱼干卖出了100多斤。

麦子喜还将奶奶陈福兰晒鱼、打包鱼干及一家人的日常趣事拍成视频,此类充满生活气息的短视频受到网友喜爱,奶奶也成了他直播间里的常客。

白天拍摄乡村生活、鱼干制作过程等短视频,晚上化身“主播”卖特产,优质的视频内容让“三亚咸鱼哥”的粉丝量不断攀升,港门村的农产品也渐渐打开了销路。

麦子喜明白,要想“出圈”,短视频一定要有特点。他将镜头对准港门村及周边村庄,渔民的日常劳作、家乡的美景美食,甚至在村里散步的老人都是他拍摄短视频的灵感来源。

但直播带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麦子一腔热血在直播间吆喝,观众却寥寥无几。于是,他一边参加直播培训,一边研究直播达人的带货技巧,还学拍摄制作短视频,为抖音账号“三亚咸鱼哥”涨粉。

在成为网络主播前,麦子喜曾在张家界、三亚等地做导游。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港门村村民农产品的销路。正当他为此忧心时,抖音上一场场直播带货活动让他看到了希望。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三亚咸鱼哥。春节期间,我们的鱿鱼干销量很高,喜欢的朋友现在下单有优惠哦。”镜头前的麦子喜阳光而自信。

晚上9点多,崖州区港门村的村道渐渐安静下来,“90后”返乡创业青年麦子喜在抖音平台的直播间却非常热闹。鱿鱼干、墨鱼干、虾米、干贝……各种当地土特产在桌上一字排开,麦子喜忙着向网友推介。

“田里埋管道,哪个地块缺水就往哪里输水;控制室里的智能化水肥一体机,根据需求按比例调配好水肥,工作人员通过机器终端实时操控水肥智能控制系统,管网精准将水肥滴灌到植株底部。”李六胜说,应用这些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减少了田间管理工作量,提高了育种效率。

经过培训,李六胜也学会了操控许多农业科技设施,“如今田变‘聪明’人变‘懒’。”李六胜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这些“黑科技”设施如何护航良种繁育。

铺管道,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灌系统、喷灌系统……几年前,推广中心建设之初,李六胜看着截然不同的备耕和农业生产方式,不禁心生疑虑。直到田里的稻穗弯下了腰,李六胜不得不承认:“利用高科技种田,比‘老把式’更高效。”

“推广中心主要展示和推广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农业种业科技成果,项目占地477.5亩,建成高标准展示田456亩。”说起自己的就业单位,李六胜言语间充满自豪。在推广中心上班,让种了一辈子地的李六胜发现自己是“种田门外汉”。

“这就是我上班的地方。”李六胜指了指与家仅一路之隔的崖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以下简称推广中心)介绍说,他是这里的一名水电工,一年光工资收入就超过5万元。

春回大地,琼州处处生机勃发。三亚崖州区南滨居49岁的村民李六胜又开始了新一季的劳作,疏通农田水利、调试农机具、检查供电设备……“同样要下田,以前是农民,如今在上班。”李六胜笑着说。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有机会在村民面前进行展示。一架无人机给一亩作物做植保只需3分钟至5分钟,日作业面积可达200亩至400亩。”陈达麒说,部分农户发现无人机植保作业的优势后,请他给自家农作物防虫、除草,目前他已组建自己的团队。

2020年,陈达麒辞去城里稳定的工作,买了架无人机,回村当“农民”,他的这一决定起初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一开始村里农户对无人机作业不熟悉、不信任,几乎没有人愿意把自家的农田交给他打理。

作为农业大区,近年来崖州区农业生产机器化程度快速提升,农业植保作业的需求增加,这也吸引不少大学生返乡创业。该区水南村“80后”大学毕业生陈达麒就是其中一员。

顺利考到植保无人机执照后,聂利跟着南繁基地的技术人员学,操控无人机在试验基地里喷洒农药,并在村里推广植保无人机喷药。“以前农忙时靠人干活,现在靠高科技种田。”聂利感慨地说。

了解到植保无人机作业的优势,2019年,聂利自费报名学无人机操控。同期参加培训的都是男学员,看着身材瘦小的聂利,大家十分不解。不过,作为一名村干部,聂利有自己的目标:借助科技手段,帮助农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带动大家减负增收。

“村民头顶烈日,背扛沉重的药桶进行植保喷药,半天才喷洒一亩地,效率很低。”聂利说,与人工喷药相比,植保无人机喷药更加精准,而且高效省时,可避免农民接触农药,因此也更安全。

站在田洋边,聂利灵活操控遥控器,给田洋上空的无人机发出左转、直飞、停留、降落等指令。聂利是三亚市崖州区雅安村委会副主任,也是三亚第一位植保无人机女飞控手。

在三亚市崖州区雅安村的一处田洋上,伴随着嗡嗡的声响,旋翼快速转动,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前进、悬停现在适合做的小生意赚钱,农药化为白雾从机腹喷出,均匀地洒落在作物上。无人机掠过田间,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一亩农作物的喷药任务。

近年来,随着“南繁硅谷”的加快建设,位于鹿城一隅的崖州区科研单位聚集,科技创新成果涌现。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引擎”发力,吸引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也为长期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户带来发展机遇。活跃在崖城的“新农人”,正用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让土地生金,用汗水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直播变成“新农活”,镜头成为“新农具”,村里的土特产成了直播间的抢手货;告别背桶打药,动动指尖就可以完成化学除草喷洒作业;村民成为“上班族”,收入更有保障……

转眼间,返乡创业已有2年,陈江豪用“幸福”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创业经历。“看着村里慢慢发生好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村子更美了、村民腰包更鼓了,感受到了满满的价值感和幸福感!”陈江豪说。

同时成立黎安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村民可通过入股的方式加入,获得分红,目前入社人员共166人,黎安村各家庭参股率高达97%。服务员、活动主持人、咖啡师等,大都聘用黎安村村民,每人每月收入可达3000元;举办大型活动所需的安保、服务等人员,也会优先聘请村中人员,以不同方式促进村民增收。

经过多方考察,陈江豪在黎安村得天独厚的原生态风貌和耕地稻田文化基础上,在20世纪废弃的香茅草炼油厂旧址旁开发建设耕读山房。整个建筑地处低坡,面朝村中大片农田,营造着和城市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打造“农旅、劳动、教学”为一体的农耕体验,引导学生体验农耕生活,拓展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我们依托农耕生活,开发插秧、收割水稻、采收蔬菜、抓泥鳅、窑烤番薯、游玩乡村等农耕生活体验活动,并与学校合作,面向社会开办体验营,不断推广青少年自然劳动教育。”陈江豪说。

黎安村是东英镇美鳌村的一个自然村,有100多户500多人,大部分青年已外出打工,土地大面积闲置男人38岁改行做小生意,这样的情况让一直在海口开办公司的陈江豪十分牵挂。2020年底,陈江豪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虽然忙碌,但陈江豪总是面带笑意、充满活力。显然,从2020年底正式返乡创业打造耕读山房以来,陈江豪和这片出生地之间有了全新的羁绊:他在这里开启了自己事业的新征程,找到了新的追求激情,也带领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国庆节期间,临高县东英镇黎安村耕读山房自然劳动教育基地组织了2场2天1晚的亲子活动,创始人陈江豪忙得脚不沾地。每天,即便各个环节都已安排了相应的负责人,陈江豪还是会全程参与、随时从旁协助:维持现场秩序,引导孩子们下田插秧、抓泥鳅;担当讲解员,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担当摄影师,记录下每个家庭的欢乐时刻……

专题: 互联网教育创业   网卡加盟   快递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