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带动农村脱贫创业

2 去试试创业网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朱全祥成为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班子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东东峪村致富奔小康。2021年6月,东东峪村党支部被评为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东东峪村是典型的“空巢村”,村内70岁以上的老人有80多名。从2016年开始,每逢春节,朱全祥都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200多元过节物资。2020年开始,村里每逢重阳节都会给老人庆祝节日,发放慰问品,让老人从物质和精神上感到温暖和关怀。

为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朱全祥先后自筹资金50多万元,为50多户村民实施了自来水管网改造,实现了24小时供水不断。累计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村内酒坊一条街、爱心浴室、道路提升改造、河道治理、村庄亮化绿化等建设项目,并对村内几处泉眼进行整修维护。现在的东东峪村章鱼小丸子加盟多少钱,每年吸引1万余名游客前来游玩赏水。

在民宿建设和经营管理中,东东峪村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共同增收模式,农户占70%的收入,合作社占25%,5%纳为村集体收入。通过这种共同增收模式,东东峪村集体收入由1万余元增加至20万元,全村129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农民带动农村脱贫创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朱全祥经过深入调研,开始在东东峪村发展民宿产业。为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他率先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精品民宿5套,在他的带动下,东东峪村有5户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为民宿投入运营,年均增收3万元,全村通过民宿建设解决劳动力30余名,人均增收近2万元。

东东峪村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但多年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产业更是无从谈起,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穷困束缚着这座小山村。朱全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2018年,已在外面闯出一番事业的朱全祥回到家乡,怀着为老百姓谋福利、拔穷根的朴素想法,把自己的公司交由他人管理,再次转身成了一名“山里人”,全身心地扑到这座小山村的脱贫致富上来。

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王大爱表示,在邓斌身上,看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力量。他通过以身示范,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记者 陈飞 通讯员毛婧)

忙时是农业“带头人”,闲时去当志愿者。一有空,邓斌就会去位于宜昌高新区的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现更名为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当志愿者。他说,一路走来,走了许多弯路,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说到邓斌,现年51岁的村民周宗枝感激万分。周宗枝原来是贫困户,平日里她在农场务工,空闲时她便忙活豆腐生意。为了帮其脱贫,邓斌主动担起了豆腐“销售员”一职,多番帮她打听拓宽销路。如此一来,周宗枝一年下来就能挣个三四万,很快脱贫致富。

“农场里长期固定从业人员5人,季节性雇工12人以上,前几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我和龙潭坪5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邓斌说。截至到今年,他帮助这5户家庭增收30多万元。

10年时间的奋斗,邓斌的烟叶种植从2012年的初具规模,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火车头”。“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作为一名党员,邓斌深情地说。

“做农业是靠天吃饭,就要面对这些。”为尽量挽回损失,邓斌组织人在地里补种上荞麦等农作物。第二年,他又贷款20多万元重头再来。

然而,就在邓斌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时,天灾来袭。2013年眼看烟叶进入成熟期,即将收获,一场冰雹突然袭来。“几分钟时间,冰雹把烟叶砸得只剩下光杆。”邓斌回忆起当时情形心有余悸。一场冰雹让烟叶绝收,一时间邓斌损失超过20万元。

通过向烟叶技术员虚心请教,与烟叶种植大户积极探讨,利用业余时间借助书籍、网络等自学,再加上管片技术员悉心指导,邓斌很快就“上手”了。仅5年时间,他的年种植规模就发展到了100亩,各项技术到位率逐年提高,烟叶质量、生产效益均常年处于全县领先水平,年种烟收入已超20万元。已然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烟叶种植的“行家里手”。

这一年,邓斌将自有和租来的田地进行整合,种下了30亩烟叶。对烟叶种植一窍不通的他,全靠技术员向祖宏手把手的传授。从育苗到移栽,从田管到采收,每一个环节都不落下。第一年种烟收入6万余元,从黄土地里挖出来“第一桶金”,让邓斌更加坚定了方向。“我当时就想,要一心一意把种烟这一件事做好。”他说。

大学生回乡种烟,这在龙潭坪村还是“头一遭”。时任磨坪乡烟叶站站长王飞主动找到邓斌,鼓励他积极种烟,告诉他技术问题由烟站全权负责,最终打消了他的顾虑。

2007年冬天,邓斌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辞职回家务农。“说实话,那时我什么都不懂,对于种烟完全没有信心。”回忆过去,邓斌感慨万千。

10多年前辞职创业,邓斌从一个种植“小白”,已成长为农专家,并获得宜昌市农民中初级专业技术种植业农艺师职称。在收获颇丰的同时,他还带领周边乡亲走上致富道路。4月12日,记者听他讲述了返乡创业的故事。

4月上旬,秭归县磨坪乡龙潭坪村烟叶种植地里,农民正忙着起垄。覆膜后,烟叶幼苗会在垄上茁壮成长。几个月后,烟叶成熟,它们将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每年这个时候,邓斌会一头扎在田里,定出种植标准。

郭明生表示,接下来,合作社以专业养殖龟鳖为发展重点,以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响应国家扶持山区农牧渔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以“基地+合作社+农户”规范模式运作,繁育一体化,坚持科技兴鳖,发展良种生产,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扶持和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龟鳖的养殖,共享龟鳖养殖的丰硕成果,实行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全力打造成为当地的“一村一品”,助推乡村振兴。

“不管是清炖或者熬煮,黄沙鳖和本地鸡最搭。”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沙鳖,品尝到黄沙鳖的美味,郭明生在养殖场旁边开起了龟鳖农家乐,主打以自养的本地鸡搭配黄沙鳖的“霸王鳖鸡”。鳖肉与鸡肉一起炒上几分钟,再放入砂锅慢火焖煮半个小时左右,一锅热气腾腾的“霸王鳖鸡”招牌菜让人回味无穷。

每年冬天是一年当中的龟鳖销售旺季。那时,合作社的黄沙鳖就会供不应求,占到全年销量的一半以上。2021年,一家广州龟鳖批发企业一次性向合作社采购了3000多只黄沙鳖。

因为采用仿生态山冲水循环养殖模式,更加贴近其在野外自然生长的状态,雄海合作社培育出的黄沙鳖体质健壮、光泽亮、裙边大且厚,雄海黄沙鳖的品牌名气逐渐在珠三角市场打响,深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3年多发展,郭明生养殖的黄沙鳖从一开始的3000多只增加到如今的超30000只,其中2斤以上的黄沙鳖占到总数的五分之一。通过雄海合作社的不断努力,健营村于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金边黄沙鳖养殖专业村,该合作社也于2021年评为肇庆市市级示范社。

“成鳖应该按照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体重100克的二龄鳖,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体重约2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3只左右;体重在4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养1至2只。”如今,说起养鳖经验,郭明生头头是道。

他引入山溪活水养鳖,遵从鳖的自然生长规律,根据鳖池每天的进食速度决定明天的投喂量,投喂太多反而容易生病;每天留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做好防控;鱼塘还需要定时检测水质、调控;通过引入其它鳖种和黄沙鳖进行交配,提升黄沙鳖的抗病性和生长速度。

“自从开始养鳖后,多数时间都住在大山基地,有时直接在办公室睡觉。”3年多时间里,郭明生四处结交养鳖的朋友,交流心得,经过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原生态、标准化、安全养鳖的方法,从“小白”成长为养鳖能手。

通过购买不同鳖龄的黄沙鳖及其他鳖种,雄海合作社形成多梯度、多样性的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合作社加大幼鳖自给自足,提升孵化率和存活率,每批次鳖蛋孵化率达8成以上。

在郭明生看来,鳖的生长周期长,一只鳖从破壳而出到成长为商品鳖需要经过三四年时间,一年只长一斤左右,喂食成本低。和其他养殖相比,养鳖成本低,市场风险相对而言更小。“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急着出售,年份越大的鳖价格越高。”

坚持还是及时止损,郭明生面临着艰难抉择。“不干都干了,就要干到底”,当不少养鳖人主动放弃养殖时,他逆市场行情而动,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1年后,随着政策逐渐清晰,基地首批黄沙鳖上市,正好抢占了当时空缺的市场。

2020年初,正当基地发展步入正轨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龟鳖养殖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当时,多地不允许龟鳖在市场出售,甚至传出停止龟鳖养殖的声音。这意味着,前期的投资可能打了水漂。

郭明生尽管在农村长大,对农业并不陌生,但在养鳖这件事上还是个“小白”。让他没想到的是,首批投放到池塘的黄沙鳖几天后竟然不见了几百只,仔细寻找后才发现它们爬了上岸。“池塘四周光有陡坡还不行,还要建起多层防逃围栏。”

与此同时,郭明生前往广西、广宁等地学黄沙鳖养殖经验,抽时间学专业知识,成为一名水生物病害防治员及省农业经理人。2019年6月,首批3000多只黄沙鳖运往郭明生的养殖基地,顺利在诗洞安家。

说干就干,郭明生牵头成立怀集县雄海龟鳖内陆养殖专业合作社,将项目选址在健营村一处风景优美、四面环山、阳光充足的大山坳,挖池塘、搞基建,将一片杂草丛生、淤泥地打造成一个个鳖池。“这里不仅有适合黄沙鳖生长的黄泥,山泉水还流经这里,可以较大程度还原黄沙鳖生长的野生环境。”

郭明生表示,借助产业项目扶贫资金,一方面可以减轻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确实可以通过产业项目帮助到贫困户脱贫。根据协议,诗洞镇8条村的扶贫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之一,8条村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共享固定收益7.65万元。

2019年,肇庆高新区作为怀集县诗洞镇对口帮扶单位,将黄沙鳖养殖作为精准扶贫项目重点推广,拟寻找项目实施方。郭明生开展市场调查后发现,如今餐桌上很难再寻到过去的野生鳖,“只要品质好,原生态的鳖销路不愁”,和肇庆高新区扶贫工作队的想法一拍即合。

长大后,郭明生离开了怀集,凭借自身努力成功在广州创业扎根,办过印刷厂、开过理疗店。在一线城市打拼十多年后,他怀念起在怀集的生活。在他看来做小生意和做保姆哪个好,在农村生活可以远离喧嚣、修炼心境;而利用大城市积累下来的资源和经验,在农村同样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让郭明生期待遇见的鳖名叫黄沙鳖,是西江水系特有的鳖种,分布于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肇庆怀集、广宁两地气候条件与黄沙鳖最佳生长条件符合,是黄沙鳖主要活动地。

郭明生是怀集冷坑人,从小在绥江边长大。“小时候听大人说河里有鳖,每逢假期,都要帮家里干农活,或者约上三五知己到绥江边玩耍,总会期待和野生鳖相遇,但希望总是落空。”郭明生说。

如今,郭明生的黄沙鳖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农村创业最好的行业是什么,雄海金边黄沙鳖的品牌也逐渐在珠三角市场打响。下来,他谋划“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从养鳖事业中增收致富。

2018年底,在广州奋斗了10多年的郭明生成立怀集县雄海龟鳖内陆养殖专业合作社,来到肇庆市怀集县革命老区诗洞镇健营村搞起黄沙鳖养殖,助力脱贫攻坚。郭明生笑称自己其实很“土鳖”,正因为此,和鳖扯上了关系。

每天一早,肇庆怀集县雄海龟鳖内陆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明生就要检查记录每个鳖池黄沙鳖的进食情况,晚上睡不着时候,他还会摸黑绕着鳖池溜达。用他的话说,从大城市回到乡村后,黄沙鳖成了他重要的牵挂。

专题: 大学生创业项目   互联网创业励志   网络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