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农村的创业项目

1 去试试创业网

随着现代市场要素的双向流动、城乡之间流动更加活跃了。不仅是本土大学生返乡,也有很多海归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乡村、现代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潜力无限。

一次次华丽的升级,华梦丽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她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强、江苏好青年、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等荣誉,迄今为止,她的农场已累计带动就业 300 余人次,为村民增收 1000 余万元,一年带动农产品销售 86 万斤,2021 年实现人均增收 3.2万元。

当初父亲是因为销路不畅,现在这个问题依旧是他们的难点。先解决眼前成熟的果子,华梦丽和她的5个创业伙伴去到南京找熟人、跑市场,免费请别人品尝,摆地摊的摆地摊,上门推销的上门推销,就这样几个月下来攒下了一定的客源,总算摸到了一点方向。

95后农村的创业项目

早在十年前,华梦丽的父亲承租了200多亩的种植农场,但是因为从事农业方法不当,农场已经亏损百万,从那时开始,华梦丽就受家庭的影响立志学农农村创业创新园区成都,帮助父亲分担压力。2013年她选择了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园艺技术专业,2016年毕业的华梦丽心系父亲的农场放弃了学校辅导员的工作,接手自家农场,1000多亩的农场,里面种植了梨、黄桃、水稻、草莓、南瓜等各种瓜果蔬菜。

据了解,张晟睿计划带着远乡近邻一起做好‘港有耕香’种养专业合作社,招募农场周边种植生菜、梨、西瓜等农作物的种植户,以及养殖家禽的农户加入合作社,为农户们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户收益。

张晟睿从小喜欢吃紫米饭团,在外上学吃了很多紫米饭团都没有自家做得好吃,就是那一口家的味道,让张晟睿觉得可以扩大紫米的种植,就这样他们从原来的两三亩扩大到100亩,经过改良,张晟睿家种植的紫米口感软而香甜,香味浓郁,产量也大幅提升,在当地享有一定声誉。

返乡后的张晟睿在父亲的帮助下,从承包100亩种植田扩大到500亩。这其间,张晟睿从水稻育秧、清洁田园、水浆管理、准确用药、杀虫灭虫、秸秆还田等方面,与父亲形成了一套稻鸭共养的生态种养模式,让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粪作为肥料,两者互惠互利,共同生长发育。

毕业后的张晟睿原本在中国500强企业玖隆钢铁物流限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安稳工作。但喜欢看农业政策的他发现,国家一直很关心“三农”问题,各省市(区)县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返乡从农的创新创业政策,这激发他改行换业的决心。

“每一代人都年轻过,而不是简单地依照年龄来进行代际划分。”这是95后元乡人张晟睿对年轻的解读。不打无准备的仗,但年轻是一种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状态。

农场经营方面,黄秀秀策划了劳动研学游、青年团建、个性婚礼、生日宴、同学会、公司周年庆、露营基地、采摘等活动,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营收超过80万。因为农场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更多家庭农场经营的新生。

农场建设方面,她们家没有水泥路,采用微生物菌肥和自然堆肥等技术建设节能型生态循环系统,此外他还建设大棚、树屋、宴会厅甚至露营基地丰富农场的活动内容。除了正常的采摘活动外,黄秀秀的农场还种满了野花野草,沿路疯长的狗尾巴草,她说这是农场的宝贝,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这种花鸟、家禽、果树、手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让乡野又多了一分文艺。

每年寒暑假,黄秀秀会到各地的农场参观考察,学别人的规划、种植与策划。渐渐摸出门道的黄秀秀打造出独有的贴近大自然的乡村田舍。

与其羡慕,不如行动。在金华市区城郊的小镇边,有一处藏在田野中的“阿莫田舍”。田舍的农场主叫黄秀秀。因为一次新西兰旅行,她和母亲都被当地的农庄吸引了。2011年,她们承包了200亩土地,希望打造一种文化与田园野性相融合的家庭农场。两人秉着不管能不能干出名堂,先干了再说的想法,第一年,先在园子里种植了杨梅、枇杷、拐枣、柿子、蓝莓、金橘、红心火龙果等树种,又在院子里散养了小鸡小鸭,一晃四年了,果树们都开花结果了,正在上大三的黄秀秀开始金华杭州两头跑,全心全意投身到农场的建设发展中。

去过自然的生活,享受花与果谱写的小诗,饮一壶微甜的老白茶,来到阿莫田舍,看云卷云舒,这是95后黄秀秀给周边城市打造的惬意农场;口感软而香甜,香味浓郁的紫米饭团,是张晟睿和父母一起,将一粒种子从田间地头送到消费者口中的一条完整的市场产业链;所有的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负债百万的“农二代”华梦丽深入农田和市场,先是从传统种养殖农业转为观光服务型农业又升级到科技农业发展模式,她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一次又一次进阶。今天我们将分享三个家庭农场种植经营模式,希望您能从中读到返乡创业的成功秘诀。

种植紫花苜蓿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的农药、化肥,只需要适量的农家肥。大面积种植苜蓿将有力地改良内蒙古草原土壤,减少土地荒漠化。

我国的紫花苜蓿产业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远远落后,就拿去年美国紫花苜蓿的总产值就超过了200亿美元,而我国却不足它的1/3,而且美国1/4的紫花苜蓿都要出口到中国。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美国苜蓿的第二大进口国。可想而知这个市场潜力是多么巨大。紫花苜蓿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它是政府优先支持,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

苜蓿的根系非常发达,因此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的良方。它也是高蛋白优质牧草,奶牛的一种饲料,在欧美发达国家种植面积非常大,来满足优质肉和奶的生产饲料需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奶的消费量上升,对苜蓿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意义上,农业是一个不那么性感的产业。如今却越来越多的吸引了80后、90后,甚至受过高等教育人员加入进来。厦门出台规定大学生农业创业每年可获10万元奖励。

张振华作为学校大一学生凤毛麟角的创业者也受益于教育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在校大学生可以在创业期间申请休学,更弹性地完成学业。而他所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启动建设学生创业大楼,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场地。全国范围内还有省份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招募优秀大学生创业。

苜蓿供不应求,一个农户的订单就达1000吨,蒙牛、伊利、圣牧,还有周边一些肉牛养殖场纷纷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1400万元的紫花苜蓿供销合同。

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带领的团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让普通农户的种地收入从过去种玉米每年收入1万元到现在种苜蓿年收入3万元以上;2014年试种1000亩紫花苜蓿,纯利润已达150万元,2015年团队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将规模扩大到10000亩,预计纯利润达到1500万元。

憨厚、靠谱、踏实、有知识,19岁的张振华展示出了一个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这让导师邓峰大为赞叹“这个小伙子聪明又有勇气,特别让人喜欢。可惜我们基金不投农业,否则我一定要投他”

父亲养牛,给了张振华发现商机的机会,而他刚创业时,也是这位伟大的父亲毅然拿出60万,买拖拉机、收割机、储存苜蓿18000来平米的房子……前前后后投资了200多万。

张振华,19岁,出生在内蒙古农村,家族第五代的第一个读书的人、第一个大学生,现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大一。从小到大在农村长大,经常跟着母亲下地,看地上小蚂蚁看小草。幼时深刻的饥饿感曾让他下决心以后绝不当农民,要努力做一个医生、老师,安心地挣钱,拿稳定的工资,不愁吃,不愁喝。

他是谁?为什么要种苜蓿?他又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他和他的团队是否能得到投资人的青睐?本周五晚22:10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带你认识这个年轻的狼图腾后代!

就在帝都的人们发出“北京,不哭”的叹号时,沙尘暴的故里——内蒙古,一个19岁的小伙子默默地在家乡创业,准备种10000亩的苜蓿,生活在沙尘暴中的帝都人民有救了!

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昨天忽如一夜沙尘暴席卷了整个京城,漫天黄沙给北京的春天增加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小调调。等风来的小伙伴们也等来了九级的狂风。

当“新农人”虽然很苦,但我希望未来能把农民这一职业坚持下去,为农业作更多力所能及的贡献,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走上致富路。

发展农业离不开科技,而科技兴农人才才是关键。这几年我发现,从事农业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在政府组织的各项培训中出现了不少同龄人的身影。我看到一组数据:2020年,句容市返乡创业大学生达664人,成“归潮”之势。就连村里老乡们的想法也在悄悄改变,以前大家都觉得“如果读书不好将来只能回家种田”,而现在他们会说“让子女好好读书,将来才能种好地。”

这些年,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已经成为大有可为的一方天地,地里也能生出“金元宝”。迄今为止,我们农场已累计带动就业300余人次,为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一年带动农产品销售86万斤,2021年实现人均增收32000元。

之后几年,我们的部分精力开始向前端转移,为农业创业者服务,提供抗病害能力更强的草莓苗及种植服务。目前我们的客群有辽宁、内蒙古等地的,前不久刚打开连云港市场,和黄川镇签订了300万株的种苗供给协议。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水果市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利好消息。我们的客群主要面向南京,几年前众彩水果批发市场的梨才收6毛钱一斤,但现在的批发价已经达到3.8元一斤,包括水稻,几年前收购价1.15元一斤,现在涨到了1.45元一斤。

再者,差异化也是我们在市场上能够成功的一大因素。比如水稻,当时铺天盖地都在种南梗,我们另辟蹊径选择了杂优,亩产能够达到1200斤,产量高了,效益就高。杂优煮出来更香,适合“三高人群”,5元一斤的价格深受前来农场旅游的中老年人喜欢。再比如黄桃、梨,别人套袋,我们都是露天生长,虽然虫害等自然因素会有一定损耗,但更绿色健康、口感更好。

现在想想当时的成功,其实是抓住了市场风口。那几年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项目,全国各地乡村游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对农事采摘体验感兴趣,而我们做到了果牧全年供应,“游玩赏食宿”五位一体,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11个月零7天,我们成功转换成体验式农场。更可喜的是,凭借前期跑客户攒下的熟人市场,当年就扭亏为盈,前来游玩人数突破了5万人次,实现销售产值1500万元,复购率达75%以上。

2017年,我们决定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向体验式农场进军,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传统模式的农产品销售之外,引导游客参与农耕体验,比如以家庭为单位挖红薯,采摘梨子自己榨汁,喂养小动物等。随后,农场从单一的桃、梨等果树种植开始发展为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集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多个农业项目于一体。

“起得比鸡早”还算容易,如何打开销路才是难题。水果的成熟期都很短,拿黄桃来说,也就不到1个月的时间,如果不卖出去就会烂在地里。一开始为了破局,我和5个创业伙伴自己去南京找熟人、跑市场,免费请别人品尝,我们摆过地摊也上门推销过,慢慢地几个月下来攒下了一定的客源,总算摸到了一点方向。

我们的农场有一千亩,种植梨、黄桃、水稻、草莓、南瓜等各种瓜果蔬菜。农忙的时候,每天清晨5点半左右就开始下地,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农场里的活多,人家看你干了,自然也干得有劲。

刚到农场时,面对亏损百万的窟窿我心里也挺没底的,但转念一想,再差也不过如此了,自己有知识有技术怕什么。何况,这些年,当地政府、农业农村局都对农业高度重视,各类研讨会、培训时而有之,多向专家请教总会有出路的。

2013年,我来到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园艺技术专业,在大学里我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各类农业知识。因为成绩不错,2016年毕业时,学校邀请我留校任辅导员,但我希望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用在农村大地上,就婉拒了,最终还是接手经营起家庭农场。

我们家从事农业,爸爸在句容天王镇经营农场农村有什么小本创业项目,耳濡目染,我也对农业很感兴趣。十年前,我还在读高中,因为从事农业方法不得当,农场已经亏损百万。那时候我就想着大学要学农,帮家人分担。

现代快报讯(记者 曹德伟 文/摄)9月,华梦丽刚过完27岁的生日。十年前,她受家人影响立志学农,2013年考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后,华梦丽留在句容农村经营农场,成为一名 95后“新农人”。这几年里,她的农场经历了两轮转型,从亏损百万到扭亏为盈,实现销售产值千万元。几年来,她累计帮助300余人次实现就业,她是怎么“逆袭”的?以下是华梦丽的自述:

专题: 干洗连锁加盟   汉堡王加盟   互联网牙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