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妇女创业基地

1 去试试创业网

据记者了解,此次残疾人“美丽工坊”建设活动以实现残疾人妇女就业、带动残疾人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充分利用农村残疾人妇女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发挥妇女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工制作等业态的优势和社会企业安置带动作用,把城镇、农村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妇女这一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有效资源。

张银良告诉记者,目前,驻马店己建有两家“美丽工坊”,并要求每个县区都要创建一个“美丽工坊”,旨为以残疾人妇女“美丽工坊”建设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平台,创造更加优良的就业环境,让残疾人家庭都能享受美好生活,共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

“残疾人朋友成为‘上班族’后,他们的世界又多了一扇向阳的窗,不仅减轻了家人的看护压力,还为家庭贴补了生活费用。”余水云深有感触。

农村残疾妇女创业基地

4月初,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的“美丽工坊”成立,在其一楼展厅,展示着由留守妇女、残疾人、下岗职工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钩编作品,二楼的手工编织培训教学基地则汇集了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订单培养、校企一体等理念,并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氏钩编第四代传承人余水云女士专门为学员授课。

早在去年12月3日,驻马店市残联和市妇联举行授牌仪式,授予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美丽工坊”示范单位称号,而这,也是河南省驻马店市首家残疾人“美丽工坊”,公司挂牌至今,无论是美誉度还是参与度,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美丽工坊”这块金字招牌,不仅仅是对从业者的一种褒奖,更是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有了这块牌子,将原本的传统手工技艺赋予更多的人文价值与时代意义,必将吸引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加入进来,在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上一大步。

“我们干工作要实,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决心与意志。”在张银良看来,力促残疾人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不二法宝。

开展残疾人妇女“美丽工坊”建设活动条件为:经营资质齐全,经营状况良好,具有针对残疾人妇女的项目内容、生产培训场地等的企业,要做到管理规范,劳动人事档案齐全;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纺织、服务等适宜妇女从事的就业项目;具有适宜残疾人妇女从事劳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安排残疾人妇女人数在用人单位总人数的20%以上,且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

张银良表示,驻马店市开展残疾人妇女“美丽工坊”建设活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导向”的原则,以农村广大残疾人妇女、城镇失业残疾人妇女等为对象,依托有带动能力和有实施项目内容的各类企业,结合妇联部门“巧媳妇”工程,采取有力举措,扎实在全市开展残疾人妇女“美丽工坊”建设活动,帮助更多残疾人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实现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拓展全市残疾人妇女就业渠道,早在去年11月,驻马店市残联便联合驻马店市妇女联合会,结合驻马店市残疾人工作实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美丽工坊”建设活动的通知》,随后在全市开展美丽工坊建设,受到了残疾人朋友的欢迎,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赞誉。

据记者了解,河南是国内有名的纺织大省,并将“现代轻纺”确定为省内十大先进制造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这对于将助残与非遗文化融于一体的“美丽工坊”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驻马店市政协副主席、市残联理事长张银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美丽工坊”的建立,主要是向残疾妇女传递更多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激发残疾妇女自强自立精神,“美丽工坊”将坚持以服务残疾妇女就业为本,帮助残疾妇女激发潜能、得技艺、获得收入,通过政府组织、企业推动和残疾妇女参与,合力推动残疾妇女在劳动中实现康复、在康复中得到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快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推动编织工艺走向市场,传承非遗文化迈向世界。

在奥运会历史上,颁奖花束和奖牌往往是出镜率极高的重要配角。与往届颁奖花束采用传统鲜切花不同,本届花束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绒线花花束,而它,正是出自河南“织女”们之手。

位于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的“美丽工坊”里,几名心灵手巧的女学员双手上下翻飞,一针一针把螺纹棉花线用钩针钩织成绚烂花朵,这与刚刚结束的冬奥会颁奖花束手工技艺一脉相承,后方的展区里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钩编作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固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和农业特色,探索创新“1+N”发展模式,即深入创建“堡垒型、服务型、制度化”两新党组织,强化党建引领,多渠道发展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两新党组织建设为契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整合街道资源,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种植、深加工、销售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促进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青蓝家庭农场残疾人乡村振兴基地的建立,旨在为巩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辐射带头更多的残疾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新港村残疾人高某承包30多亩水面养殖螃蟹,前两年一直亏本,公司党支部与高某主动结对,深入了解情况,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并帮助高某联系销售螃蟹4万多元,一举实现了扭亏增盈。

今年盛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保障城市菜蓝子和居民的蔬菜供应,青蓝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保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抓疫情农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放青蓝家庭农场蔬菜保供平台,组织党员、职工区内实行配送,区外市内顺丰快递,并积极联系各家庭农场、蔬菜种植大户,每天确保一万斤蔬菜供应。另外,公司还推出“送菜到家门”服务,将农产品从田间直接配送到小区,保障市民足不出户买到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蔬菜。

杨巧云主动帮助村民种植和销售蔬菜,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20年4月,她还投资30万元,创办三陇村“残疾人之家”,为本村及邻村部分残疾人免费提供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午餐等服务,按排3名残疾女工进公司上班。

党支部书记杨巧云原是下岗女工,于2012年注册成立青蓝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家庭农场),主营蔬菜种植+配送的生意。在街、村及相关单位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得到长足发展。创业成功后,她不忘带动本村村民就业,将50多名外出不便的家庭妇女招聘进公司。

青蓝农业党支部成立于2021年3月,目前有正式党员4人。支部于成立之初即明确提出“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做贡献”的口号,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社会公益相结合,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的落实的同时,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2月2日上午,固城街道青蓝农场残疾人乡村振兴基地在新港村残疾农民高世彬螃蟹养殖基地挂牌成立,简短的活动仪式上,固城街道青蓝农业党支部书记、农场主杨巧云激动地说:“给予残疾人就业创业致富方面的扶持与帮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青蓝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我们将把党建引领扶残助残、乡村振兴事业坚持下去。”

民生中国网讯(通讯员:高成光 孔令谦)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助残为切入点,以产业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作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探索助残新模式,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刘翠玲告诉记者,他们在创业时资金受阻,只有一万块钱。银行工作人员得知后,第一时间 给他们贷款5万元,帮助他们创业。图为银行工作人员正在和他们交流馍厂下步发展。

刘翠玲的馍厂还解决了村里6名邻居的就业问题。每人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正在下村里卖馍的刘侠激动地说:“我负责下乡卖馍,一天能挣百十块钱,还不误带孩子,挺好的。”

去年8月份她的馍厂正式开业,由于两口做人实在,服务态度好,卖馍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经过大半年的创业,刘翠玲的馍厂在该村办的红红火火,每天进账近千元。

图为刘翠玲正在做馒头。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一次和朋友聊天时听说,做馒头在周边村里卖生意很好。本身就喜欢面食的她得知后,十分高兴,决定自己开一个馍厂。

4月1日下午,记者在涡阳县丹城镇陈老家行政村姚李庄上看到,一名残疾妇女正和丈夫一起蒸馍。她叫刘翠玲,今年46岁,是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丈夫叫姚光荣,眼睛高度近视。前几年,他们一直在外打工,去年3月份在涡阳农商银行丹城支行的帮助下办了一个馍厂。现如今的刘翠玲,馍厂办的红红火火,一天收入近千块。同时,她还解决了村里6名邻居的就业问题。(军中亳牛)

专题: 西餐加盟   互联网上创业   娇雅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