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占比

1 去试试创业网

我算是回乡一员,不过是在家乡所在的地级市创业,我是农二代,不想在大城市累死累活成全房二代们的美好生活了

“‘十四五’时期,‘城归’返乡创业,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中创业带动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激活农村市场发展潜力,返乡入乡创业者大有可为。”杨志明说。

恐怕不是自愿回乡的,是迫于无奈不得不会乡,家里有老人孩子,城里工资又不高,回家创业也是九死一生没办法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占比

如今,回到农村有另一重意义。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认为,返乡入乡创业者具有在城乡区域之间实现劳动力、技能、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特点,在经济“双循环”发展中有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补上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的独特作用。

朋友们说说我大庆阳宁县地处黄土高原,靠天吃饭的地方,回乡创业有前途吗?没有支柱产业,没有农特产!

甘肃为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有条件的地区按规定落实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补贴。

我们那里空心村,几个老人留守,怎么回?又不是动动笔稿纸讲故事这么简单美好

返乡创业正当时。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为返乡创业者发放“红包”。

城镇9亿人口。 农村年轻人,十有八九,都往城市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是47412元。与10年前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翻了3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也缩小至2.50。

家里都拆了,没有地没有小厂房,全是楼房没有产业

返乡创业也成为了农村增收的道路。万寨乡板场村村民田锦成曾在茶场打工,以前只管除草、采摘,每年获取务工收入8000元左右。承包6亩茶园后,他悉心种植,每年收入达2万多元。

回乡创业,给国家创造职业岗位!为自己理想奋斗!

创新型项目成为香饽饽,返乡创业项目中,85%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互联网+”等直播直销新业态,创业者带回了从产到销的价值链思维,促进土地承包、农产品加工等全方位转变。

青年回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农村大有希望!

在这波返乡创业潮中,创新型人才显著增多,当中“田秀才”“土专家”等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3150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快速增长。

大部分是失业了被逼无奈才回去的吧。

如今,这些曾经的贡茶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热捧的网红单品。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廖俊华瞄准奶茶、饮料等“风口”,对接“古茗”“茶颜悦色”等品牌,为它们批量供应茶叶原料。

大城市房贷就30年,还回得去吗?

廖俊华扩大有机茶园面积,开拓出口渠道,细分产品市场。2016年,茶园平均亩产量提升到1000多斤,公司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盈利100万元,一举扭亏。

我也想回去了,大城市没啥意义。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廖俊华毫不犹豫就选择接收。“我祖父是茶农,父亲多年经营茶叶。我是在茶叶堆里长大的,对茶有很深的情结。父亲要求回乡接盘时,我不假思索就同意了。”

没有那么的简单,都是生活所逼。

但在2016年,在30多年历史的宣恩马鞍山茶园,园子里的草比茶树还高。茶园里,茶树老化,产量降低。在2015年,茶园亏损了200多万元,濒临倒闭。

弱弱的问一句,你村还有人吗?

宣恩“伍家台贡茶”是湖北省“十大名茶”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品尝伍家台茶后赞不绝口,亲题“皇恩宠锡”,赐匾于茶叶经营与制作者伍昌臣。伍家台贡茶味甘、汤色清绿明亮、茶香似熟板栗。

以后农村牧区有很大的空间

乡土是根。“乡村是为数不多还能够让城市人有一点怀旧感的地方之一。在城市里,人们一往无前地奔向现代化,绝大多数古老的社区邻里和标志性建筑都已消失殆尽。”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从城市到乡村,美国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之初便观察到,中国巨变的推动者是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以及边学边干的企业家。

以后农村牧区有很大的空间

进城,成为农民致富的通道,但离开意味着乡愁。在郑智刚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是灯火通明。后来,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家成了“空心村”。他期盼着,能再次看到家家户户的灯重新亮起来。

写的很美好,实际太缥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研究发现,农村移民首次进城年龄越小,其劳动力市场回报越高。“早进城能够有效提高累计进城时间的边际回报。早进城者更可能获得城市户籍,其收入也较高。”

大学毕业就跑回去喂羊了

正如许多踏上旅程的前辈,初中毕业后,郑智刚离开江西老家,来到浙江嘉兴一家无纺布设备机械厂打工,2010年在杭州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发展至2018年时,公司年销售额已达6000多万元。

我想回去,没人脉又没钱

离开原乡,带着对生活的憧憬与期盼。2010年是自1985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9%。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陆续离开村庄。一如作家梁鸿在《出梁庄记》里写道,“在将近三十年中,梁庄人的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西边最远到新疆的阿克苏、阿勒泰,西南到西藏的日喀则、云南曲靖、临越南边界的一些城市,南边到广州、深圳等地,北边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国外最远有到西班牙打工的。他们在城市待的时间最长的有将近三十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

在返乡入乡和鼓励农民进城之间,二者并不矛盾。吕德文认为,城市化完成以后,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资源分配不会再区分城市和农村,也不再分农民跟市民,将来都会是公民,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

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指出,“我国仍处于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口还是要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反过来讲,虽然很多人口进入了城市,但农村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为历年之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预计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行”:切实解决“燃眉之急”。占比高达48.35%。高频词包括“产品”“政策”“资金”“贷款”“风险”“支持”“帮扶”等。返乡大学生资金有限,所创企业多为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大量支持。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鱼”“渔”并授,提供了涵盖资金补贴、平台用地、金融贷款等的整套政策支持。针对创业项目不好选、创业资金不好筹、创业风险不好控等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下,返乡青年应立足当地特色优势,开发小专精新特产品,擦亮“土字号”“乡字号”品牌,让创新创业路“风景独好”。

“情”:赢得家人朋友支持。占比达22.19%。高频词包括“婚恋”“乡愁”“牵挂”“养老”“育儿”“家庭”等。返乡创新创业大学生心系田园、造福桑梓,但如何获得父母理解、家人支持,如何解决婚恋问题等,都是返乡路上的现实难关。课题组调研发现,创业之初,很多大学生都会陷入远离同窗互助的境遇,有的表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资源人脉,一切从零开始,那种孤独感最难受”。可喜的是,得益于党和国家政策支持,越来越多返乡大学生的选择被亲人朋友理解,返乡创业路更加“得道多助”。

“知”:克服创业本领恐慌。占比达27.35%。高频词包括“产业”“技术”“经营”“管理”“电商”“直播”“特色”等。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走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乡村急需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大学生不但要掌握高新农业技术,还需具备营销、管理、财务等多方面才能,克服创新创业路上的本领恐慌。我们看到,返乡大学生有的成为直播带货的网红,有的成为生产经营达人,为乡村产业发展拓展新方向、注入新活力。

这些拥有高学历、专业知识的人才,回到乡村,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比在城市生活得更好,自我实现的同时,也促进了家乡发展,让年轻人看到自身的多样化价值。

当前“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以及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些青年返乡创业,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新农人”群体普遍具备大专、本科学历,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95%以上均为返乡创业的“农二代”、“果二代”。

潜网集团董事长康峻在武汉开虾店,对小龙虾产业十分了解。回家接班后,从事小龙虾交易行业;鄂州小伙金恢华曾在上海开花店,熟悉各类花草,回乡种植非洲菊花,面积达到了800亩,成为鄂州鲜花种植第一人。而通过抖音出圈的“张同学”本身就拥有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和创作能力。

面对大城市的持续内卷,很多青年奋斗在大城市,却没有获得很好的成长空间,这样看来,“返乡创业”反而让年轻人看到了一片新的蓝海。但“返乡”不意味着“躺平”,反而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如今,汪瑶创办的四川奔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山东、海南等地,年销售额达到了2000多万。并带动了87户养猪户、23名务工人员共同致富,每人每年增收5000余元。

同样回乡经营农产品加工的还有汪瑶,他毕业后回到家乡乐山经营起了家中的腊肉厂。为了做出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他经过2年研究,改良腊肉,在传统腊肉只能卖到30多元的情况下,他的腊肉能卖到50多元。腊肉卖火了之后,他与农户合作养猪,有了供应链优势。2017年,他开始选用新的品种乌金猪做腊肉,卖到了88元一斤。

罗伟明表示,要做好三农产品的带货,首先选品上,要选性价比较高的进行合作;其次,品类一定是家家都需要的;第三,“通过直播带货要实现双赢。让粉丝买到优惠,农民又能够享受快速把产品卖出去的益处。

罗伟明表示,“‘新农人’的‘新’体现在,能回到自己的乡村,通过新的想法和观点,带动家乡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带货,就是他“新”的体现。

做牛肉酱在当地有天然优势,可以就地取材,村里本来就在养黄牛,也种辣椒、花生等配料,全部可以收购;另外,做食品工厂,能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一份收入和保障。在牛肉酱正式运营3个月后,毛利润就达到了20余万元。

他想把爷爷的辣椒酱手艺传承下来,但做纯辣椒酱没有太大优势,因此他考虑对酱升级,满足年轻人开胃之外对健康的需求,因此做了牛肉酱。

而之前的20年,他是一位美发造型师,还曾登上巴黎时装周。2019年3月,罗伟明回到湖南省永州市六牙市村。因家乡不适合延续之前的美发事业,便决定创业。

三农自媒体达人罗伟明,目前有185.9w粉丝,自2019年开始直播带货以来,曾登上抖音“新鲜苹果爆款带货榜”TOP1,单次带货最高能做到60万单。

笑笑一家生活在山东日照,日照盛产海鲜,她原本在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做职员,2020年,连续拍了几个赶海、吃生蚝的视频之后,引来了很多粉丝的询问。笑笑的老公之前一直在做海鲜生意,而且,他们在海边有一座仓库,离码头只有10分钟的车程,这里聚集了众多海产品加工厂,多种优势加持之下,笑笑决定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直播一周后,即创造了单场卖出2000单生蚝,合计超过16万GMV的业绩。

随后,他开始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带货,推荐家乡的海产品,主营黄花鱼养殖销售,不仅打开了家乡特产的销路,帮助渔民解决了海产品销售的问题,还提升了家乡知名度。

抖音头部生鲜带货达人“赶海父子”目前有211万粉丝,年带货额1.3亿+。其主理人张序剑出生在霞浦县沙江镇沙江村一个渔民家庭,家里几代人都以养殖海产为生,从事过多个行业的张序剑选择返乡创业。

在微淘上,她每天与19万的粉丝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讨论美食制作方法。不到两年,就还清了债务。还搭建起两千多平米的工厂,招来村里30多名女工。如今其店铺已是三金冠,她又入驻了天猫店,联合乡亲们一起卖货。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不少买家除了鹌鹑蛋,也想买各种杂粮,恰好自家50亩地生产黄豆、黑豆、小米、玉米等,于是丹丹将粮食也挂在了店里,让爸妈出镜成为家乡产品代言人。

农村女孩何丹丹曾在流水线上工作,开过网店卖服装,赔了20多万后,回到家乡后,她把家里的鹌鹑蛋挂到了淘宝店上。给产品定了“高价”,一箱100枚的鹌鹑蛋卖55元。在传统线下批发渠道,100个蛋大概在15~20元左右。

李春望是安徽人,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03年到青海支教了两年,后来到上海工作,转眼又被公司外派到新疆,做太阳能发电相关的工程项目。而就是在物产丰饶的新疆,他开启了创业之旅,开了一间网店专营新疆特产。

随后,他通过快手进行直播分享苹果种植技术,每场有5000人左右观看,夏季农忙时,也有2000人左右。后来,他陆续上线了关于苹果种植技术的课程。

之后,陈厚武和他的苹果,获得了从县里、省里到全国的好多奖,也就不愁卖了。有了名气之后,他去给一些小型农场做技术指导,还到连云港一家大型农场做技术总监。2018年,陈厚武开始接触快手,每天发苹果技术类的讲解,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

2002年,陈厚武家里有果树,没产量,还没卖相,卖不上钱。他就自己钻研,到处学。并在自家果园实践、研究,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

除了售卖当地的农产品之外,一些掌握了专业技术的新农人,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知识分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快手账号“江苏小苹果”,目前其快手有300多万,上线了6门知识付费课程,价格从100~200元不等,将近2万人购买。

早期,家乡的水果主要以客商上门收购为销路,“有文化、见过世面”的雷计更擅长与客商们打交道,很快自家水果销售一空。他于是拉着亲戚们“合伙”,扩大种植范围、增加种植品类,并注册了“果江南”的品牌。

同时,她也做银耳种植,还创建了“三朵银花”品牌,开发出即冲即食的冻干银耳羹,打开了崭新的消费市场。精深加工成冻干即食的银耳羹,比直接卖烘干的银耳,附加值至少增加了40%左右。

从小闻着银耳清香长大的张家巧,一直有个菌菇梦。2013年,她离开奋斗多年的北京,回到家乡古田,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专产海鲜菇的食用菌合作社,并在两年内扭亏为盈。

古田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销县,2021年全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近220亿元。其中银耳产量占全球的90%,素有“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古田”之誉。

这种价格打破了消费者对“人参”的认知,但在刘有偎看来,这已经高于采购商的采购价,有利润空间。为了赢得消费者信任,他以当兵的经历为卖点,给店铺取名“援藏兵创业店”。

他早年曾当兵援藏,转业后成为体制内的一名干部,2015年,他成了一名淘宝卖家,卖的都是自家种在山坡上的新鲜园参,价格不高,2支四两的集安边条参,价格在98元。

刘有偎出生在东北集安,祖上三代都是种参人。数据显示,吉林省的人参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约为全国总产量的85%。他自己家就有200块参床,每块长10米宽2米,一块产量在200斤左右,这是种在山坡上的园参,要细心培养6到8年才有收获。

黄尹唯表示,95%的客户认养目的是炫耀,因此会吸引到他们的朋友购买,这样,他们认养茶园,不仅能喝到免费茶,到民宿游玩,还能通过朋友圈卖茶,所以这种模式对他们很有吸引力。

一亩茶园至少产80斤,市场价500元一斤,一年产值保守4万元,这种认养模式,茶园可获利30%,相当于一亩地挣5000左右。目前茶园共400亩,200多亩已被认养,每年认养费可收300多万,加上零售,2021年一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省份、区域都有当地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一些创业者,或是看到了家乡的资源,或本身就是“农二代”,依托经验和资源优势,返乡创业。

除了自然风光之外,很多创业者也把目光放在了家乡独特的自然资源上(如农、林、牧、副、渔等),从中找到了创业机会。如通过直播带货或者电商平台售卖当地土特产、围绕当地的资源做农产品加工等。

“康仔农人”的主理人康仔,在外工作多年后选择回到家乡,通过记录自己广西老家乡村劳作、做饭等场景,积累了2139.5万粉丝,广告报价最低为 35 万一条,半年多接了7条广告,能有200多万的收入。

如抖音账号“闲不住的阿俊”简介中写道“最终还是放弃了拍电影的梦想,回村养猪了”,他通过拍摄美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目前积累了1553.9万粉丝,21~60s的视频报价25万元。

如果你有独特的审美,有短视频运营、剪辑等专业知识,也可以回到乡村,用镜头记录乡村生活,通过优质内容,积累粉丝,再通过接广告、挂商品橱窗、直播带货等方式变现。

抖音新农人Top20的榜单显示,乡村博主们主要围绕乡村生活、美食、特色农产品、水产品等主题进行创作。其中出镜率最高的为“美食”与“乡村生活”,这二者往往又结合呈现。

很多短视频创作者,如李子柒、张同学、野食小哥、华农兄弟、徐大sao、田姥姥、张若宇等,都选择把镜头对准乡村生活,或展现乡村美景、传统美食,或记录亲人邻里间的趣事,重塑乡村印象的同时,也唤醒了很多人的乡村记忆,吸引了一众粉丝。

早先村民大多以种田为生,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土楼旅游热的兴起,年轻人有一半以上回归土楼从事乡村旅游,直接带动了镇上两千多名百姓发家致富。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东南部的湖坑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所在的重点乡镇,境内有350座形态各异的单体土楼和洪坑土楼群、南溪土楼群,被誉为“土楼之乡”。

如果当地有特色农业、风景、文化、建筑等,可以从体验乡村⽣活和农业⽣产过程入手,呈现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如一些独具特色的观光农园、牧场、渔村等生态游,溯溪、漂流、温泉等体验游,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做民俗体验馆、康养基地等。

在之前文章中,我们也分享了依托于海滩资源经营露营地的创业者的故事。(点击链接查看:半年回本,月入三十多万,四线小城露营地的经营秘诀是什么?)

浙江余杭的小古城村,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该村所在镇已被列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境内绿水青山、茶园、田园环绕,附近还有2万平米的安全水域,小野CAMAP苕溪露营就开在这里,经营者从旅游业转型,原本的客户资源也顺利迁移了过来,3个月即回本,目前经营毛利达50%。

沈蒋荣表示,老百姓的房子自己做民宿是一种方式,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经营能力不足,就将屋子租出去,返聘到民宿中做服务。“整个村现在是572户,通过民宿产业提高收入的,覆盖了约80%。”目前当地在规划成立“强村公司”,计划通过村里的运营,让所有老百姓都能通过旅游这个行业进行创收。

成功案例加上互助共享,仙潭村打开了返乡的潮流,几年时间,村里开起了158家民宿,民宿又带动了系列产业发展,餐厅、农场、咖啡馆、奶茶等相继开了出来。

他发现,外来投资者花了租金,投入很多钱改造,也可以盈利。而本地人不需要租金,使用期也是永久的,随便怎么算,即使生意比他们少一半,也不会亏本。

沈蒋荣对整个莫干山进行了考察,发现很多的外来投资者租老百姓的房子改造之后开办民宿,而当时本地人只是跟随模仿做低端的农家乐。

位于莫干山北麓的仙潭村,是莫干山民宿核心集聚区之一。之前,村民一直靠毛笋粗加工、牲畜养殖等传统农业营生,村里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

浙江德清莫干山被称为民宿的“黄埔军校”,近两年,迎来了民宿返乡创业潮。莫干山地处长三角的中心,自带历史与文化基因,环境清幽,成为众多消费力强的游客首选地,附近的很多村子都因为民宿行业而发展了起来。

如果当地有优美的乡野风景,可以兴建⼀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等服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特色民宿和露营地。

如果坐享独特的自然风光,那么围绕“乡村旅游”可以探索多种创业方式;如果你所在的乡村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涵盖农、林、牧、副、渔等;备注:副业,指农业生产部门在从事各业以外的其它生产事业,如农副产品加工及其它经营项目),那么创业者就拥有了天然的优势,可以围绕自然资源进行创业。

据了解,在抖音、快手开店,如果是三农领域,平台首先会给到一些流量。直播带货的佣金方面,一般商品平台会扣GMV的5个点左右,农副产品则只收1个点。

据抖音公开数据显示,平台“三农”创作者中54%为返乡创业青年,其中,31~40岁占比最多,达54%;其次是24~30岁,主要以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妇女四类人群为主。截至2021年12月,抖音上粉丝量过万的“三农”创作者已超4万。

如拼多多推行“农地云拼”和“家乡好物直播”计划,扶持95后的“新新农人”,鼓励更多具备高学历、懂经营、会管理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推进“多多课堂”电商培训课程下乡,帮助各地区农民上手产销全产业运营管理,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近年来,以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等为代表的企业,不断赋能乡村基础建设和数字转型,将产地和消费者直连,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发挥其供应链的优势,为农村地区提供销售、物流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产销流通体系。

中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5年的353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5万亿元,总体规模扩大了近6倍。电商服务网点在全国大量建立,覆盖率达78.9%。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

很多人不仅在家乡找到了自己的事业,还带着家乡走向了小康之路。那么,对于想要创业的普通人来说,返乡创业是否是好的选择?返乡创业有哪些途径?今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当下“返乡创业”的几种形式,或许能从中找到适合你的。

近两年,随着李子柒、张同学等“新农人”的出圈,让不少人开始向往田园乡村的生活。数据显示,2022年,将有1076万毕业生进入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城市的“内卷”,疫情的反复,让不少年轻人开始探索“返乡创业”之路。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正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70.9亿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向大学生等返乡涉农创业者,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培训,从政策法规、创业创新等通用知识、专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规范培训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和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对于乡村振兴和三农项目创业,调查中82.5%的受访大学生期待创业政策进一步落实,61.4%的受访大学生创业者希望获得贷款支持,56.1%的受访者建议建立与农民沟通机制,54.4%的受访大学生希望政府建立信息服务平台,50.9%的受访大学生建议政府加强相关培训。

调查中,还有57.1%的三农项目创业失败的受访大学生,把失败原因归结为“不懂农业政策”。一位创业者直言,一是对政策不够了解;二是减税等优惠政策操作程序复杂,限制条件多,影响了和自己一样的大学生创业者享受政策的红利。

近年来,支持乡村振兴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频出,但是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很多复杂因素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和推广。调查显示,52.6%的受访大学生创业者表示“相关政策配套不齐”是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

其他困难还包括:经营运行成本高(49.1%)、难以说服农民加入(42.1%)、相关创业服务落实不好(36.8%)、土地等产权问题(33.3%)、难以找到营利模式(31.6%)、自然天气风险(26.3%)、难以融入农村生活(19.3%)等。

人才不足一直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乡村人才向非农领域流失现象严重。本次调查也发现,除了资金,“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是三农项目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64.9%)。

乡村创业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68.4%的受访者首选“推动了新观念、新风气建立”;59.6%的受访者认为“农民收入提高了”;59.6%的受访者表示“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仅7.0%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改变”。

调查发现,即使有知识产权有技术,三农项目获得融资和贷款也并非易事,资金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难题。这首先表现在三农项目创业的第一笔资金来源上,融资仅占1.8%,贷款比例为8.8%。在创业过程中,73.7%的受访者在回答面临遇到的主要困难时,首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三农项目创业失败的受访大学生,在回答原因时,资金问题也排在第二位(71.4%)

值得注意的是,52.6%的受访大学生创业者创立的公司有知识产权。从公司业务类型来看,从事种养殖的占36.8%;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占15.8%;互联网供销平台占14.0%;农村旅游占10.5%;高新技术产业占10.5%;留守儿童教育等其他项目占12.3%。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人。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创业进行大力扶持,比如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贷款难度、给予税收优惠等。

中国青年报社创业周刊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近日联合开展调研,在大学生返乡创业人群中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全国57位与三农项目相关的大学生创始人接受此次调查。调查显示,52.6%的受访大学生创业者返乡创业首选“为了实现梦想”。93.0%的受访大学生创业者认为乡村创业给当地带来了改变。受访者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77.2%,男性占87.7%。

选择与三农相关项目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力,又拥有蓬勃的创业热情。他们的乡村创业有什么困难和困惑?对于乡村振兴,他们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专题: 烧猪加盟   哇喔加盟   地方互联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