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0 去试试创业网

泸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研究报告‖洪林

通过实践研究,2021年全县回引农民工*310人,其中,新增返乡创业162*人,回引创业项目总投资2.01亿元,带动就业3*42人,新增企业715个,实现总产值5.*4亿元(数据来源于2021年12月25日《泸县2021年农民工回引返乡创业就业任务完成进度统计表》)。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V2.0信息系统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全县实名登记农村劳动力56.25万人,其中,务农10.*6万人,占1*.4*%;转移就业45.2*万人,占*0.52%,与2020年转移就业43.46万人同期相比增长4.21%。转移就业人员中,外出务工41.2*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1.15%;自主创业4.01万人,占*.*5%,与2020年同期自主创业7.76%相比,增长1.0*%。

课题组把政策引领、服务引领、典型引领作为研究重点,以《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及解读手册》为依据,结合泸县实际,制定了《泸县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二十条措施》,梳理了《泸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泸县劳务品牌培训、返乡创业培训工作规范》,全面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加*返乡创业培训、创业项目路演、创业指导专家后续跟踪等工作服务力度,依托泸县发布、爱泸县App、泸县通讯、泸县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营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农村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在城市里做点小*意怎么样返乡创业者*存现状调查报告(1)返乡创业人*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返乡创业者适应了*城市的环境,回乡最不适应的就是地方关系,县级城讲的是熟人社会,扯来扯去都能找到熟人,没熟人不好办事,一样的政策熟人优先,简介的小事也得先问问熟人,按流程推三阻四耗死你,也让你说不上谁对谁错,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比给予物质更重要,这才是返乡创业需要的,只有乡村振兴人才回流,才会培养一只农村创业的主力军。

返乡创业与就业两个概念,很多不懂创业的青年进入后才发现财务、管理为何物,一个人面对众多部门,一个人又是*产又是销售,还要面对社会交际关系,稍有不甚钱都不知道怎么赔的,连本钱都找不到了,交了*费,失败了没有退路负债累累,返乡创业的动冲一般来自看政策,不是政策说支持吗?不是政策说补助吗?在农村相信政策的*有人在,政策是有,不是人人能得到,不是普惠式的。

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关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

伴随着返乡创业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人员从曾经的“农民工”成为勇立市场经济潮头的弄潮儿、致富一家带富一方的企业家,在拼搏与付出中演绎精彩的人*。全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已由早期的零星分布、较小规模发展为产业集聚、量质齐升,创业模式呈现出“主体的多元化、业态的多样性、途径的多形式”等特点。

经过全省各地共同努力,支持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亮点纷呈、如火如荼,呈现出把“老乡”当“老外”、以“老乡”引“老外”、让“老乡”融“老外”的“雁*效应”。一是把“老乡”当“老外”。全省各地都把返乡创业的老乡像过去招商引资对待外乡、外地、外国人一样,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外来客商享受什么政策,就让返乡创业者享受什么样的政策;招商企业享受什么政策,就让返乡创办的企业享受什么样的政策,增强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动力。二是以“老乡”引“老外”。不少地方利用“老乡”在外务工经商形成的市场网络、合作关系,发挥“老乡”返乡创业产*的示范效应,通过完善产业链,引进“老外”投身当地发展。鹿邑县不仅把在江浙从事尾毛加工的鹿邑人引回家乡创业,创办了100多家化妆刷*产企业,形成了化妆刷产业集*,而且通过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企业配套,吸引了一批韩国、日本的企业跟进落地。三是让“老乡”融“老外”。不少地方不仅用“老乡”引来了“老外”,而且和“老外”同频共振、联手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主体。濮阳市丁金胜原本在韩资公司工作,他想回家乡创业,就与韩资公司达成协议,在家乡共同创办了瑞佑电子有限公司。近些年,汝州、鹿邑、柘城、夏邑、淮滨等众多县市,*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了工商资本和农业资本的结合、促进了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本回流。

调研思考 | 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统筹项目建设是引擎。一是统筹返乡创业与现代农业。枞阳县紧*农业*县特点,支持开发“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发展电子商务、创意农业、*态养老等新业态;支持创办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各类新产业,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支持返乡人员围绕稳定粮食*产能力,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林网,积极开展规模化经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力发展稻渔、稻鸭综合种养。二是统筹返乡创业与现代服务业。鼓励返乡人员兴办医护、家政、养老、研发创意、信息服务等新业态,带动乡村服务业提速增量、转型升级。三是统筹返乡创业与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收购重组、兼并联合、入股合作、搞技改、上项目等,加快乡村企业膨胀裂变,培植行业龙头。四是统筹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县政府在长三角、珠三角设返乡创业服务站,打“感情牌”,开展“接您回家”等系列活动,形成返乡创业的强*磁场。五是统筹返乡创业与万众创新。解放思想,提振发展信心。枞阳县已组建返乡人员创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企业集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等,着力培育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作者:汪健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委党校)

其三,返乡创业人才具备产业化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善于发现商机,可根据市场和政策取向等合理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延伸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如今返乡创业者不再单纯种地搞养殖,而是带回了从产到销的价值链思维,促进乡村土地承包、农产品加工等全方位发展,乡村康养中心、*态农庄、农村物流、民宿经济等,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返乡创业项目。

【资治】泸县***返乡创业调查报告‖洪林 李依玲

调查中还发现,*3.04%的***认为,城乡差异是另外一个影响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农村资源配置不如城市,乡村市场需求量小,发展空间更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更低,返乡创业成本更*。其中,63.57%的***认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不便,缺乏现代物流等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业发展和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他们认为,创业试错成本高,风险*,不愿返乡创业。

***认为,经济条件和创业政策,是制约他们返乡创业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占*1.72%和*2.7%。缺少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想要把创业项目坚持下去,很困难。同时,他们认为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创业的认知,**创业氛围是浓厚的,有利于提升职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对今后更好地选择项目创业有积极的帮助。

调查中发现,***认为创业最*的劣势是资金不足,占*0.0*%。***首先还是一个消费者,虽也有一部分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打短工,挣一些书*费或*活费,但不足以支撑他们创业,这是他们想要创业最*的瓶颈。55.77%的***认为,自己创新创业意识不强;43.62%的认为,自己很少面临真正的挑战,良好的家庭环境让自己少了很多压力,也导致了自己创业综合素养的欠缺,还需要进一步历练提升,此外,自媒体社交平台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线下社交空间,他们与同龄人交流少了,多元化思维不足,市场意识薄弱,创业中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管理经验和应变能力。

关于三方支持,***渴望有政策扶持,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15%;其次是亲人和*校的支持,分别占66.*2%和41.66%。于***而言,亲人和*校的支持与鼓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让他们有意愿去储备创业梦想、发现创业契机,并付诸实践。

参与调查的***普遍认为,创业需要资金、技术和土地,同时也需政府、*校和亲人支持。其中,*5.73%的***认为,创业启动资金是创业最重要的条件。一部分***认为,创业初始阶段,支出往往*于收入,经济不稳定,将成为助力创业的最*障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创业需求及扶持对策探析

广东省各级共青团在推动农村青年创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优惠(37.63%)、提供创业项目(33.61%)、创业补贴(30.41%)、信贷优惠(27.*4%)、创业场地(25.15%)、土地流转优惠和服务(25.15%)、创业知识或技能培训(20.*2%)、提供创业信息咨询(20.7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20.1%)、帮助寻找产品销路(15.57%)等,为广东省农民创业创造良好创业环境。

农村创业青年的初始创业启动资金比较少,将近半数的启动资金在10万元以下(44.43%),76.3*%的调查对象农村创业启动资金在3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只占7.22%。而正在准备创业的农村青年,*多数准备的启动资金在10万元以下,只有3.*%的农村青年准备了30万元以上的创业启动资金。除此之外,农村青年获取创业资金的来源较窄,60.31%的创业青年启动资金来自个人或家庭存款,3*.*7%来自家族资助。

农村青年创业组织形式的选择比较单一,主要有个体工商(31.75%),种养*户(12.06%),个人独资企业(12.37%),合伙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1.*6%)等。调查发现,无论已经创业的还是未创业的农村青年,个体工商户是选择比较多的创业组织形式。农村青年在选择创业合作伙伴时,多数(54.*%)选择与朋友共同创业,44.7%的农村青年选择与家庭成员共同创业,41.4%的农村青年选择与同*共同创业,33%则选择与亲戚共同创业。说明对未创业的农村青年来说,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和同*关系是值得信任的。

在创业前准备工作中,创业方向和地点的选择是创业者进行创业准备时的首要决策,*70名被调查农村创业青年中,44*名从事农、林、渔、牧业,将近占一半,1*1位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占1*.66%,剩余340位从事农、工和建筑业之外的其他行业。而未创业的农村青年的行业选择比较广泛,按照选择的比例*小排名前五的行业如下:(1)电子商务;(2)餐饮、住宿或娱乐业;(3)种养业;(4)观光、休闲农业;(5)农产品加工。农村青年创业的行业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在被调查的*70名农村创业青年中,62%的创业者在本县区进行创业,几乎所有农村青年在本省进行创业活动(*7.11%)。*71位未创业的农村青年中,4*.7*%选择在本县区进行创业,*7.7%选择在本省进行创业。

据调查,农村未创业青年的创业意愿比较强烈,只有*.76%的被调查者在一次创业失败后选择放弃,多数还会累积经验、筹集资金、继续创业。已创业的农村青年创业意愿主要是为了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而农村未创业青年想要创业是为了解决贫困的*活(42%)和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46.*%)。调查发现,57%的未创业农村青年家无存款,*活相对贫穷。农村青年的创业行为主要受朋友或家人(37.4%)、创业成功者(37%)的影响。

乡村振兴视角下浅析返乡创业现状

目前各地市政府出台了一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但创业服务仍然不够到位,创业者缺乏相应的保障。一方面,各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合力。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发改、人社、财政、税务、银行、农林、国土等多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滞后,合力不足。另一方面,政府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公共服务环境相对较差,缺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有效引导,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难以获得真正的保障。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又比在城市创业面临更高成本和更*风险,因为农村*产经营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还有自然灾害和疫病的风险,同时还面临资金筹集难、服务获得难、人才支撑难、企业用地难、风险应对难等困境,创业服务的困境最终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

受制于年龄、资金、思维、环境、项目等因素的影响,句容市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的领域较窄,总体格局不*。全国返乡创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高中以上*历占40%,而句容市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员的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科技思维先天不足,小农意识残存,既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又缺乏规模经济经营的优势。返乡农民工创业基本集中在传统的特色种养领域,创业领域较窄,而且目前多为分散经营,普通创业农户在*产经营活动中受传统思想观念、当前利益驱动、劳动力转移和传统农业*产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产规模小、*产方式简单、品种品质改进不及时的现象。另外,在创业者年龄方面,目前虽然有一些年轻人返乡创业,但数量不多,而且从事的也基本是种养殖业。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全市返乡农民创业的格局偏小、层次不高。

农村难以留住人才,特别是新一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人才,很难吸引他们返乡创业。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的比例越来越高,二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足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村级组织中的***村官“人难留”、基层农经(农服)技术人员“人手不足”问题较为突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的机会与实现路径研究

近年来, 我国乡村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乡村旅游主要是一种自发增长模式, ***可以深入乡村, 发展旅游产业, 突出特色, 丰富内容, 规范经营与管理, 引导乡村旅游提升更高的档次和品位, 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舒适、温馨、干净的场所, 开发更多的村落文化, 设计更多的农业景观, 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发展。

通过在农村*规模流转土地, 集中更多的土地资源, 建设*态农业示范、*态农业*产、*态休闲的*态科技产业园, 建立*态产业公司来经营与运作, 建设农业科技*态种养示范功能区、农业体验参与功能区、农业休闲度假功能区、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与教育功能区, 加快农业科技化水平的提升, 注重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

创意农业是指有效地将科技因素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产, 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 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产、*活、*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识丰富、*习能力强, 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 比如德国模式、法国模式、荷兰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 (见表1) [6], 导入创意理念, 充分利用文化知识, 引入高新技术, 不断培育农产品的附加值文化, 加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注重农产品的品牌策划, 加强文化元素嵌入农业发展创新, 从而发展创意农业。

乡村人才振兴与能人返乡创业——以湖南省攸县渌田镇为中心的研究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与培育本土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两种途径。

与政府“输血式”的项目下乡相比,返乡创业最*限度地发挥了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在政策扶持、资本下乡、乡土社会网络等多方力量的共同驱动下,能人返乡创业是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途径。目前来看,能人返乡创业的形式主要有投资非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和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创业。从渌田镇潞甫村的创业实践来看,集中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除了将农田流转给种粮*户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了黄桃、高粱、湘莲、油茶等多样化的种植业,“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庄+农户”成为主要的经营模式。这使得农民在农村具有了安居乐业的产业基础,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此外,经济能人尹某整合现有农业*态资源与基础建设,引入公司、经济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等市场主体合作经营村庄桃源境文旅项目。自项目运营以来,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民营经济增收70万元;村庄内部新增小卖部2家,家庭旅馆1家,农家饭馆1家,带动本村村民开展兼业型创业,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最后,乡土社会与能人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联系,如对家人的思念、家乡生活的眷念、乡土责任情怀等。返乡能人的情感动机是复合性的,既有出于照顾家庭成员的现实考虑,也有贡献家乡发展的责任伦理。在渌田镇返乡能人的生命历程中,家乡情感联系与个人事业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渌田镇的挖机产业、超市联盟都是依托家乡血缘、地缘优势占领某一行业市场的案例。出于富不忘桑梓的道德伦理,多数能人都表示愿意回乡捐赠或投资。总而言之,能人是引领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力量,也是激活本土人才的核心要素。他们在不同的推拉力作用下选择回乡创业,使城乡生产要素在不同的产业之间流转增值,推动了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其次,与行政体系对个别乡村精英的接纳相比,市场要素驱动下自主返乡能人是农村人才回流的主要*体。刘德平作为渌田镇青蛙养殖大户,他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市场经营能力被邻近的农户模仿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传统农村养殖技术,衍生出与其产业相关、领域相近的经营主体,使得更多农户进入产业集*创业,从而产生链式效应。当创业稳定时,返乡能人可以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与农户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农业技术、市场信息、销售渠道,培养一批做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人才,增加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让农业利润留在农村,由农民自享。

通常来说,能人是指具有突出能力、优势资源或者其他特殊才能的人。能人回乡是“三农”政策富集的成效,是城乡关系变化的新变量。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匮乏、资本短缺、设施落后导致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大量外生资源输入。回乡能人是村庄实现内生性发展的理想主体。他们立足于乡土社会资源,带来新的就业和创业需求,引领乡村组织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渌田镇乡村能人返乡路径主要有制度吸纳、市场驱动、关系拓展与情感联系等。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吸引乡村人才回流与培育乡土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两条路径。目前,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人才回乡建立了行政机制与流动渠道,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乡土社会的文化驱动下主动返乡。尽管学术界对返乡精英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但很少涉及如何让引进的人才在农村留下来这一问题。能人返乡创业的实践证明,产业发展与人才回流是一对互生共融的关系:能人培育产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乡村人才回归。在理想状态下,“人育产业”与“产业引人”是一段进阶性的良性循环结构。在渌田镇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返乡创业的乡村能人对于培育农村经营主体,带领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种不同类型人才回归乡村,如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社会服务型人才等。他们在多重维度上重塑了农村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态。因此,以乡村能人引领的返乡创业实践是实现乡村人才内生性发展的可能路径,其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

农技能人入乡创业能够立足于乡土优势资源,与农户建立了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增强了联农带农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了一批做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人才,构建了返乡创业集*良性的合作氛围,推动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能人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运营模式被后继者模仿学习,衍生出产业相关、领域相近的经营主体,使得更多农村精英进入产业集*创业,从而产生链式效应,促进农业形态从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赵利梅,2022)。同时,能人发挥自身在社区内部的影响力,协同内外力量,组织农户规模生产,共谋村庄发展。一方面,村级组织、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核的压力,重视本地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制定有关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返乡者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农业集*的形成本质上依赖于乡土社会的社会网络与信任体系,农技能人作为乡村农业发展的领头雁,在多主体的合作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农业生产的风险,能人需要与农户建立良好、开放的沟通机制,共享商业信息,整合各方利益诉求,创新农业种养技术,实现农村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第二,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与行为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渌田镇从事青蛙养殖的农户大约有10家,承包农田超过150亩,年产值约550万元。在相似的地理气候环境下养殖同样品种的青蛙,有的养殖户因错判市场价格,导致农产品滞销,引发传染疾病,大量青蛙死亡,造成严重亏损。刘德平返乡创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具备敏锐的市场感知与风险控制意识。比如,他从过往的务工经历中总结出“出货现结、概不赊欠”的经营原则,缓解了成本压力,避免了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的资金风险。

刘德平的青蛙养殖场每年投入大致包括青蛙种苗3万元,农田承包费用3750元,搭建大棚花费15万元,饲料投入42万元,小工工资3万元,共计约63万元。2021年,他的养殖场出产蛙量5万斤,产值75万元,净利润约12万元。在养殖事业步入正轨后,乡镇中不少农户开始向其请教。他以“家庭农场+农户”的形式,为没有启动资金的小农户提供种苗并培训养殖技术;等到青蛙成熟,以批发价收购,再统一流通到专业市场。与普通农户相比,农技能人返乡创业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通过组织农户集体行动建构良性集*化成长机制;另一方面在面临市场风险时,能够协同农户、村级组织、政府等多元主体的渠道与资源,提升农产集*的核心竞争优势(王肖芳,2018)。简单来说,农技能人可以联合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形成农业产业联盟,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产品销售、专业技术,甚至打造区域性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科技贡献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刘德平是渌田镇江口村青蛙养殖大户。1996年,他跟随亲戚前往广州从事拖拉机运输行业;2004年,他通过民间借贷筹资50万元购入一台二手松下中型挖机,转行建筑业。当时,全国基建市场供不应求,劳动收益较高,刘德平在没有驾驶挖机经验的情况下跟风进入挖机行业。在很多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不仅工程完成质量不高,导致工期延长,增加了雇主用工成本;还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多发,身负伤痛。劳动技能水平与工资薪酬呈正相关关系,冒进的创业实践虽然在一定时间段内赚取了行业红利,获得了经济资本,但是低于同行水平的待遇与更多的用工时间使他的挖机业务陷入了恶性循环。2020年,他在生意伙伴的介绍下,在清远学习青蛙养殖技术,由于经验不足、市场环境不稳定,第一年亏损20万元。年底,他与妻子回到家乡江口村承包15亩农田准备再次养殖青蛙创业。青蛙养殖的时间为每年2至8月,对农田质量要求较高,每3年需要更换一次养殖场地。与普通种植业相比,水产养殖前期投入高、市场风险大,对农户饲料技术、养殖设施、环境控制、疾病控制的能力要求较高,但利润也相对丰厚。

如果说经济能人经营集体经济是个别乡村精英在国家权力、地方政府、市场效益共同驱动下的返乡实践,那么以家庭成员为经营核心的新型职业农民才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普遍*体。朱启臻(2013)认为,农村种养能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基层创业的大学生都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来源。他们以农业作为生计来源,不仅具有适度的经营规模和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还能够组织农业产业化和提供社会服务(米松华等,2014)。在渌田镇,拥有农业技术的能人返乡创业成功后,迅速形成示范效应,带领邻近的农户投入农业生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现象。

农业税费取消后,村级组织通过吸纳返乡能人,构建起多极化的农村权力结构,村庄治理由稳定秩序向促进经济发展转换(周大鸣,杨小柳,2004)。经济能人回乡后扮演村庄管理者与经营者的双重角色,通过承接下乡项目与创新经营模式对村庄分散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充分利用村庄社会的人际网络,带动农户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培育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推动村民共同富裕。发展绩效表明,经济能人返乡创业能够显著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重塑村庄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优化与文明乡风建设,各经营主体也在发展中实现共赢。

除了村级组织管理的经济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外,尹某还引入返乡企业湖南渌溪休闲旅游开发公司、村歌社舞文化发展公司,以及职业经理人蔡梦林,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经营桃源境文旅项目——潞水小筑农家乐与鹏程山地越野车。在合作经营的过程中,村集体提供土地与房屋,每年收取15万元租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用第一年租金分别入股两家企业,占股30%。企业日常运营由职业经理人负责,村委成员监理,优先雇佣本村村民。职业经理人是具有丰富的经营与管理经验的本村人,他们了解本地市场与消费逻辑,在协商合作模式与评估风险后,决定投资本村第二和第三产业。蔡梦林是渌溪农庄的总经理,回乡之前他与大儿子在佛山南海区经营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家庭年收入约60万元。在尹某多次邀约下,蔡梦林与妻子决定返乡投资农庄项目。蔡梦林出生于潞甫村油子塘组蔡氏家族,家族人数众多,经济能人辈出。他的父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担任村委会计,热心村内公益事业,捐资修缮了水渠与公路,一家人在村内享有很好的声誉。农庄运营初期,面临客源不稳定、设施不完善、服务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蔡梦林联合村委组织承办了乡镇行政接待、公司团建、节日庆典等业务,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制定了定价、采买、制作、出餐、清洁等各环节的标准,雇佣本村村民入职并进行技能培训。

(四)强化脱贫劳动力精准就业创业培训。建立“岗位*培训*送工”培训模式,支持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需要选择培训机构、培训项目,支持跨区、跨县或者到区内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并推荐就业。开展强化职业精神培训项目,通过培训、教育、疏导等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帮助劳动者树立信心,提高自我发展意识。丰富宣传形式,挖掘通过技能提升增收致富的典型案例,激发劳动者内生动力。

针对当前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应以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劳动者的协同作用。

当前,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脱贫劳动力学历素质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主要表现为从事工种形式单一,可替代性强,失业风险较大。二是脱贫劳动力自身存在局限性,就业创业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陈旧、外出务工意愿不强、主动开展劳动培训意识不足。当地培训能力也不足,培训内容与脱贫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不相匹配。三是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的质量不高。受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等影响,当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县乡就业质量总体较低。四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足。主要存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参与主体协同不到位、基层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四)技能培训情况。参加过就业培训的脱贫劳动力达58%,其中22%参加过两次以上培训。同时,受传统思想束缚,尚有42%的农户未接受过就业技能培训。

(三)务工收入情况。从岗位分布情况看,农业零工主要就近依托村级种养产业项目、养殖大户,年内务工时长较短且工资较低,日均工资在100—150元;非农业零工主要从事建筑业、物流搬运等工作,日均工资在200—300元,就业岗位不稳定;长期从事制造业或服务业等岗位的,主要在企业流水线上工作,月收入平均为3000—3500元,就业岗位相对稳定;义和村现开发公益性岗位36个,覆盖本村36户脱贫户,月均工资1500元。

(二)务工地分布情况。区外务工人员占比29%,主要在广*从事制造业;县外区内务工人员占比24%,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零工、餐饮服务等;县城务工人员占比18%农村承包土地创业山*,主要在帮扶车间打零工等;乡内务工人员占比29%,主要从事村内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岗位和打零工等。

(一)基本情况。从年龄看,16至30岁占比27%,31至40岁占比27%,41至55岁占比39%,55岁以上占比7%。从学历看,初中未毕业及以下占比51%,初中毕业占比37%,高中毕业占比3%,大专及以上占比9%。

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古文乡义和村位于大化西南方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滞后、资源禀赋不足,研究其脱贫人口就业问题,对助力大石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在村里工厂做工,又能照顾家庭又得钱,非常满意。”“村委安排公益性岗位给我,每月得1500元,对我顺利渡过难关非常有帮助。”“我又得出去做工了,一年更比一年好。”在回访中,我看到了脱贫户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干劲十足,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深了。

今年,在驻村工作进入收尾交接阶段的重要时刻,我再次对189名*众进行了回访性访谈,为调研报告进一步夯实数据、提供精准对策,以使调研达到“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的效果。

第一步,深入*众。为使调研结果更精准,我将样本聚焦在义和村112户脱贫户(监测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189人,通过入户走访、“乡村夜话”、调查问卷、围灶深谈等形式,听百姓声音,看百姓生活,尽量获取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容易忽视的实际情况。

受***同志《寻乌调查》启发手里有钱做什么小生意呢,我明确了调研的三个步骤(深入*众、摸清村情、解决问题)和四种方法(实地走访、个案访谈、调查问卷、座谈交流)。带着“义和村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现状如何”“有哪些经验做法”“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等问题,我开启了调研之行。

专题: 农村值创业   农村式创业   文创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