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子养牛创业故事

0 去试试创业网

政策助脱贫,勤劳能致富。父子俩已是周宁县数得上的养殖大户、“养殖能手”,成为许多农户争相学习的榜样。“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家脱了贫,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下一步,我想引进十几头母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利用牛粪养蚯蚓,用蚯蚓去喂鱼、鸡鸭,做立体生态农业。”叶先存信心十足地说。

“因为是散养,牛吃草,牛肉质量高,所以深受顾客喜爱,本地销售供不应求。到县城摆摊售卖,基本上不到2个小时一头牛就能卖完。有时候晚上杀两头牛,顾客怕第二天买不到,深夜开车到我们这深山购买嘞。”叶清华乐呵呵地说。

“双管齐下”加上精心饲养,父子俩养牛的过程很是顺利。第二年光小牛就有30多头,第三年牛的数量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达到80头。

“父亲年纪大了,而且牛的数量也不少,我和他一起养,养殖胜算更大一些。”今年25岁的叶清华说,其他家庭成员因为孩子读书就暂住亲戚家。于是,父子俩在彭家洋的后山建起了一座约270平方米的牛栏。他们还经常到各个村子收购玉米杆子邵东有什么小生意好做吗,或者购买草种自己种植草料,节省饲养成本。

农村父子养牛创业故事

扶贫政策是一场及时雨,为叶先存解了围。受灾后两个月,叶先存家就被列为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党支部根据他家劳动力充足的特点,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

2016年1月,叶先存在距离县城不到5公里的端源村租住的房屋被烧毁。当时,叶先存的两个小儿子还在读书,大儿子叶清华已成家,一家8口居住在一起。一把大火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顿。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黄起青) 昔日火灾致贫,如今城关买新房,这是叶先存的逆袭故事。日前,记者来到周宁县浦源镇龙住院村彭家洋自然村,见到了正在清理牛栏的叶先存和他的大儿子叶清华,两人干得满头大汗,40多头黄牛在他们身后吃草,这是他们致富的产业。

虽然家中劳动力少,养牛条件困难,但勤劳的贺瑞红父子却从未有过抱怨,切草、喂牛、分料、给牛治病、帮牛接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建设钢架结构牛舍,套配牛槽、水管、用电,建饲料加工房,购买饲料加工设备自家加工饲料…… 养牛事业成为贺瑞红父子开启致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他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摘帽。如今,养牛的收入不仅可以补贴家里,还能留下些余钱在手边,真正过上了有“幸福感”的生活。

贺瑞红是我县义牒镇石家坪村人,全家6口人,两个孩子上学,还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由于文化程度低,也没有一门赖以生存的手艺,日子过得很拮据,再加上租房和供孩子们上学,使得他家的生活更为困难。但贺瑞红父子不气馁,下定决心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的命运。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陷入贫困成为贫困户,但他们自强不息,借着脱贫攻坚的春风,用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境遇,甚至已经开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近年来,石楼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脱贫攻坚高歌猛进。

慈利县:“牛倌”父子干出“牛”事业

今年38岁的蒋国民以前也曾在外打过工,开过店,2018年,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驻腊树村帮扶组进驻后,驻村帮扶组结合腊树村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借势培植黄牛养殖扶贫产业,工作组把建成后的养牛场让有养牛经验的他的父亲蒋冬荣来承包经营,并成立了张家界双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替父亲分担压力,蒋国民放弃了打工,回家跟着父亲一起经营养牛场,在父子俩的努力下,经过近2年多发展,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购买优质牛犊+加草料育肥+屠宰场宰杀+自家门市销售”的产业模式。养牛场每年的纯收入有10多万元。

红网时刻张家界12月8日讯(慈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鹏 通讯员 黄岳云)冬月到,牛肉俏。近日,慈利县杨柳铺乡腊树村张家界双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牛场里迎来了来自中铁集团的10多名员工及其家属开着车子专门来到合作社购买牛肉、羊肉、猪肉,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牛倌”父子干出“牛”事业。

如今,父子俩已是周宁县数得上的养殖大户、“养殖能手”,成为许多农户争相学习的榜样。“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让我家脱了贫,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下一步,我想引进十几头母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利用牛粪养蚯蚓,再拿蚯蚓去喂鱼、鸡鸭等,做立体生态农业。”叶先存信心十足地说。

“因为是散养,牛吃草,牛肉质量高,所以深受顾客喜爱,本地销售就供不应求。到县城摆摊售卖,基本上不到2个小时,一头牛就能卖完。有时候晚上杀两头牛用抖音做点小生意好吗,顾客怕第二天买不到,深夜开车到我们这深山购买嘞。”叶清华乐呵呵地说。

“双管齐下”加上精心饲养,父子俩养牛的过程很是顺利。第二年光小牛就有30多头,第三年牛的数量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达到80头。

“父亲年纪大了,而且牛的数量也不少,我和他一起养,养殖胜算更大一些。”今年25岁的叶清华说,其他家庭成员因为孩子读书就暂住亲戚家。于是,父子俩在彭家洋的后山建起了一座约270平方米的牛栏,有时候吃住就在牛栏,还经常到各个村子收购玉米杆子,或者购买草种自己种植草料,节省饲养成本。

2016年1月,叶先存在距县城不到5公里的端源村租住的房屋被烧毁。当时,叶先存的两个小儿子还在读书,大儿子叶清华已成家,一家8口居住在一起。一夜之间,家中财产损失惨重,这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顿。

农村自媒体创业现状交流【新春走基层】养殖“父子兵” 念好“致富经”

后来,他们父子二人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又一次购进了一批生猪进行养殖。这一次,他们努力学习养猪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养殖,终于成功了。“300头的养殖规模,政府补贴了10万元,还建了2个棚舍。”张永杰说,在政府的扶持下,他家的生猪养殖逐渐向规模化发展。

2016年,张永杰和父亲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养猪效益还不错,便开始尝试搞养殖。没有场地,张永杰就找伯父商量,将伯父家废弃的窑洞改成了猪圈。有了场地,张金社父子俩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贷了款,买了30头生猪。然而,创业并非易事,2017年,猪肉掉价,父子俩当年就赔了30万元。父子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坚信,只要认准了,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专题: 去农村创业   农村创业法   农村创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