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创业机器人补贴

0 去试试创业网

根据《深入推进“筑云惠企”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东莞市重点扶持单个项目建设投入超过50万元的项目,以事后奖补的方式按不超过核算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当期投入总额的20%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万元,实现云上部署和云端集成应用的,重点予以奖补。

根据《珠海市香洲区支持工业企业推进机器人及职能装备应用转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珠海香洲区财政每年度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支持香洲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香洲企业凡向区内荣获广东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购买智能装备、且价格超过200万元的均可申请补贴。

新型农村创业机器人补贴

根据《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管理办法》,相关部门每年将对申报数字工厂和智能工厂的企业进行2次认定,在每年新认定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对综合排序前50名的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并择优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和智能制造专项评选。

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对被认定为试点示范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且通过竣工验收的智能制造企业,给予一次性300万元补助,实际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立项批复后,再次给予200万元补助。

根据《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财税措施的意见》,陕西在产业扶持上,对重大技术改造和新产业培育项目给予300万元—1000万元支持;对符合发展方向且具备一定投资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按财政贡献增量额度由省市县分别给予适当奖补;优先在机器人领域形成一批示范企业海南农村创业养殖抚平,给予每户300万元—500万元支持。

根据《关于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围绕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培育智能制造支撑主体、构建智能制造创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智能制造生态环境等方面,奖励范围从5万到5000万元不等。此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上云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上云的星级企业和应用平台标杆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至30万元和10万元至50万元额度的云券奖励。

根据《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和《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对于机器人本体企业的新建或在建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按购置金额的一定比例,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奖补;支持建立机器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产业发展共性服务平台,按其关键设备投资额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300万元;鼓励本体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做强,对机器人本体企业的新建或在建项目,且实际总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五大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按新建或在建项目关键设备购置额,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助。

根据《河南省促进物流业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对购置配备送货无人机、智能物流车、分拣机器人等先进物流装备的物流企业,投资额超过300万元的,将按不高于投资额3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予以补助。

根据浙江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对企业购置的工业机器人按购置费的10%进行财政补贴,机器换人的公司都可以享受这一补贴政策。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的政策红利和补贴就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开始,国家和地方通过加大对机器人企业的补贴投入,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的热情,也促进了在终端应用领域一批企业的快速增长,政策补贴对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一目了然。

不过,市场火热的背后,技术研发实力薄弱、产品质量低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成为我国产业发展之殇。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资本的不足,在高投入的研发需求之下,单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往往难以满足。

自201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和增速就持续增长,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需求和应用市场。同时,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应用潜力不断爆发,相关技术迎来突破,企业资本争相加码,产业发展呈现出繁荣向上姿态。

实际上,中国机器人行业最顶尖的几家公司新松、埃斯顿等,无一例外都在寻求补贴的路上越走越远。它们在2015年的财报显示,如果没有政府大额的补贴(有些补贴甚至过亿),这些企业将实际上是负增长。这正是补贴政策影响市场竞争格局的又一例证。如何调整补贴政策,使得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激励更多地向寻求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靠拢,这将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一道考题。

机器人行业就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由于大多数补贴来自于地方政府,投入真金白银之后,主政者当然希望能带来丰厚的GDP政绩,以至于众多地方机器人发展目标加总之后,竟然比国家整体规划高出好几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跃进”的做法。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众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补贴政策的影响下,面临的其实是上下两端的挤压和竞争——国际机器人巨头以技术制高点牢牢占据了全国市场超过八成的份额,核心零部件和制造工艺铸造了高壁垒;剩下的不足两成份额,还需要与各行业涌进来的良莠不齐的对手竞争,价格战一触即发。

对补贴政策的反思刻不容缓。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就表示,中国将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伴随产业技术进步将逐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水平,直至取消补贴,这对当下盛行的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补贴也是一种警醒。事实上,在很多行业的补贴政策刚刚出台的头几年,由于力度很大,导致一些不具备补贴条件的企业,也都拿到了补贴;而另一些符合条件却没有真正对光伏行业做出贡献的企业,也拿到了补贴。这会令企业产生一种无风险投资的错觉,甚至很多企业以更名、注册、收购等种种方式千方百计进入这个行业的目的,只是为了一种财务上的权宜性安排,把自身的年度报告粉饰地更加好看而已。甚至有些企业设立空壳公司专为套取补贴所用,经济观察报在1月18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者》一文中就对此予以了披露。

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中国的光伏多晶硅行业,中央政府曾通过在一度电价里多收8厘钱对产业实施补贴,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招商引资,将其列为当地支柱产业,以优惠的土地、税收等补贴政策建立各种新能源产业基地。然而,各地多晶硅生产随后不久就开始出现过剩迹象,由于核心技术一直受制于人,再加上国际反补贴“大棒”一再袭来,种种原因导致整个行业此后遭遇寒冬,行业龙头企业甚至陷入破产境地。

补贴是世界各国扶持新兴行业的一种通行做法,但这种做法的积极作用一般出现在行业发展的某些特定阶段,一旦新兴行业渡过最初的蛮荒时代,亟待建立某种秩序和核心竞争力时,补贴有时会适得其反。大量的补贴会令整个产业更加无序,将市场竞争的层次锁定在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价格战领域。这种做法对于一个封闭的国内市场、区域市场,对于普通消费品来说,也许能满足一时之需,但对于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高技术战场,过度的补贴不仅无益于技术进步、竞争力提高,反而会招来国际反补贴的惩罚和制裁,令本已竞争激烈的状况,雪上加霜。

经济观察报5月2日刊发的《机器人补贴调查》一文在业界引发了不少讨论。正如文中提到的,不少有识之士担心,各地因政绩目标而设置的种种机器人补贴政策,因执行尺度不一、自由裁量权过大,可能在加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的同时,引发整个行业的某种不健康症状,比如套取补贴、产能“虚火”、竞争低端化,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一定不是决策层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时所希望看到的,我们反思产业补贴政策,初衷并非否定补贴本身包含的积极意义,而是希望厘清补贴在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竞争格局中发挥作用的微观机理,从而有益于产业长远发展。

“是啊是啊,实际上更为牢靠、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创造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如果投资优惠、政府服务在某些企业过度倾斜,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市场需求信号“失真”,导致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失落。只有回归市场选择,回归公平竞争,回归效率原则,才能真正激发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林记者发表感言。

陆云科表示支持:“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型企业,还是很需要政府支持的,不过不能太依赖政府了,毕竟,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说政府补贴不好,政府补贴当然有很多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个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需要的就是如何监督政府不断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林记者顿了顿,望向何军:“老何,咱俩多年的朋友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很了解,我很抱歉触碰到你们的痛处。”

李国文拍着何军的肩膀让他坐下,对着大家说:“我看过他们最艰难的时期,那段时间大家都对机器人敬而远之,他来了我们公司不下5次,跟我说机器人有多好,跟我说智能制造的前景。”

“这种事情能开玩笑吗?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李总,你说,这两年你是看着我们公司如何发展到现在的,也就是国家政策好,机器人行业才能发展得这么快,我们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你说什么?林记者,我告诉你,我们公司从创立到现在,虽然也拿了政府不少钱,但是每一笔钱都是花在刀刃上,你们媒体就喜欢捕风捉影。”何军气愤地站起来,指着林记者说。

“他回答说政府的钱不好拿,他们没有关系和渠道,自己也搞不来。说那些能拿到政府补贴的要么是有渠道,要么就是大企业,越大的企业拿得越多。还有,他告诉我有些企业买了机器人根本就没有用,找一个场地摆几台机器人做做样子,放一些配套的自动化设备,拿了补贴之后,机器人就放在那里。”林记者边说边摇头,“老何,你表情一脸沉重,你们不会也这么干吧?”

林记者也忍不住吐槽:“去年我们去参观一家中小企业的生产车间,你都不知道,工作环境真的不好,我就问那个老板你们车间工人的工作环境很恶劣啊!感觉工作都很危险,为什么不上自动化设备?他告诉我说他其实也很想上自动化设备,因为招人确实很难,但是他们行业利润太低,能够将企业养活已经不错了,老板说没准今年企业还在,明年就不存在了,听得我挺心酸的。”

他补充到:“据说,因为国内当时还没有这个技术,在美国是用在煤矿、矿井的井下搜救。在下井的人带的仪器中植入‘芯片’,如果发生矿难,可以通过组网形式进行定位,并且定位一个之后就可以定位所有人,实际上不算是一种算法,只能说是一种‘芯片’”。大家都笑了,何军却若有所思。

“我也听说了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当年在申报关于组网技术的补贴项目的时候,我有一个同事的朋友在美国带回来一个技术,评审专家可能之前没有听过,当即就认定这个是全球的先进技术,给了他们80万,可笑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当时都不相信这样一个技术能拿那么多补贴。我那个同事的朋友和他的伙伴们都惊呆了,因为那是他们有史以来拿到的最高补贴项目,但是当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以前搞了那么多算法,模型,最多拿20万。”陆云科说。

“首先,企业有没有真正做事。第二,企业上税多少:一般3000万产值以下的企业,税收在200万以下的,有50万以下,最多不超过80万的补贴;产值在5000万——1亿的企业,一个项目可以给到200万——300万的补贴;一个亿以上的中小企业,拿项目的话补贴300万起;第三,研发投入占比不能低于产值的5%。第四,就是企业是否引进了海外的人才和技术团队。”何军解释。

和司机聊完就差不多到站了,何军下车走到约定的包厢,没等多久,约好的朋友陆续到了,其中有同在机器人行业,目前已经是一家创业公司CEO的陆云科,还有投资圈的朋友赵投资以及关系很好的客户李国文、媒体圈朋友林记者。

“后面就自己找到相关的人了解政策,看需要满足哪些要求才能拿补贴,一个一个填资料,总算是弄好了,第一次拿了200多万,虽然不多,但可以不用砍掉研发的资金了。”何军说到这的时候非常自豪,“补贴这一块就是我申请的,跑了很多路,但是很值得。”

“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也没弄过。后来我有一个业内的朋友就说:‘你们先聘请一个专门的团队吧!很多大企业都是这么干的创业者到底要不要回农村,聘请专门的团队写材料,写报告,老板可能都不知道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何军很无奈地说,“那个时候我们哪有钱聘请专门的团队啊!”

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他感慨万千。“那时候,公司流动资金不足,但是公司高管们开会还是决定不能砍掉研发经费,只能想办法筹集资金。”

“政府对机器人的补贴政策确实挺大的,毕竟智能制造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何军边说边往司机旁边的位置走去,并坐下,“我们也有申请补贴,都是用来研发投入的,在上市之前,资金有限,政府补贴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我听过你们啊,去年业绩挺好的。” 司机师傅说。“不过我听说国内的机器人企业都不挣钱啊,有些业绩还不错,但是除去政府补贴也是亏啊!”

和平日上下班高峰期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公交车上人寥寥无几,没坐几站,车上就只剩下何军和司机师傅两个人,何军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刚来深圳那会挤公交和地铁的经历,如今疫情后赚钱的小生意有哪些,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文/廖文清】从科创委出来的时候,何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前段时间申请的项目补贴终于搞定了,他在想,今晚要好好庆祝一下,这段时间天天写材料、报告,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专题: 农村在创业   农村创业刘   农村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