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残疾人创业服务

1 去试试创业网

“每个月还能获得生活补贴70元、护理补贴80元,钱虽然不多,但让我心里很暖和。”去年,顾尚鹏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了。“我开的按摩所一个月有2万多元的收入,除去给按摩师的工资,每个月到手有四五千元的收入,靠着它,我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老小。”他自信地说。

顾尚鹏介绍,去年他申请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因疫情歇业还领到了政府2000元的补助。如今,按照政策规定,顾尚鹏的按摩所每年有2000元的盲人按摩店规范化建设补助。

2019年2月,区残联为了拓宽盲人就业渠道,决定创办全市第一家盲人医疗按摩所。此时的顾尚鹏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高级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并在曲靖市区开了一家保健按摩店;顾力取得了中级医疗按摩师资质,被高薪聘用在南京市一家大型养生按摩馆工作。区残联与顾家两兄弟联系,邀请他们回家乡创业。可是创办盲人医疗按摩所在全省还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兄弟俩面临着手续难办、资金难筹、店面难找、人手缺乏等一系列难题,这让他们不免有些踌躇。

90后农村残疾人创业服务

顾尚鹏、顾力两兄弟出生于沾益区一个偏僻小山村,一出生就双目失明。即便家境贫寒,父母依旧含辛茹苦将兄弟俩送到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期间,他俩多次参加市、区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提高培训班,学成后一直辗转于南京、昆明等地做按摩师,这段求学、工作经历让兄弟俩逐渐熟练了推拿按摩技能。

去年年初,李得争身体不适,乡里的干部和联络员把他送到医院治疗。“4次住院总共5万多元的费用,我自己一分钱没掏,都是政府帮我出的。”李得争感激地说。

为帮助李得争更好地在家创业增收,2020年,残联工作人员帮他申请到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用于小卖部规范化经营。还在沾益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中,结合他家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造提升,配置了高度合适的货柜、低位的生活灶台、可升降床铺、无障碍厕所……各种经营和生活的设施更加便利。

因为所卖商品物美价廉、品种丰富,村子里的人都喜欢到这里买东西。村民李春红说:“他为人诚实可靠,身体上有残疾,日子过得很难,就想着有啥需要的东西都到他这里买,也算帮他一下。”

李得争从小就患小儿麻痹导致双下肢丧失行走功能,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属沾益区特困供养人员。十多年前,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尝试着在家里开了个小卖部。可是生意并不好,有时一天没有一个顾客。2016年,村里的残疾人联络员何吉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对他进行了跟踪服务,指导他改善了小卖部的环境,制作安装了货柜,百货和农资产品分离,并在进货渠道上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现如今在2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堆放得整整齐齐。

“老李,你买的米油到啦,我帮你放货架上。”“每次都麻烦你,太感谢了,快进来喝口水。”平时,残疾人联络员何吉昌总会定期来李得争家帮他摆摆货物,看看他最近的生活状况。

受益于电商培训的肖韬感触颇深:“要想创业成功,关键是将这些本领先学好、学扎实 。”肖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残疾人,身体的残疾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思想的坚强和拼搏的干劲,就会创造美好未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残联搭建的培训平台不仅是一次性教授技术,而更重要的是注重后期的跟踪服务与保障,确保培训将残疾学员扶上马、送一程、走得稳。

从店铺装修、包装设计、运营推广、直播培训、仓储物流等环节,区残联全程帮助提供细致的指导,前前后后为肖韬争取到10余万元的补助,商铺门面从1个变成2个,员工从2个变成20个,商铺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年利润最高达30万元。在区残联的引荐下,肖韬先后在沾益区菱角乡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雪莲果,又在德宏州开设了销售热带农副产品的分销点,月发货量高达三万件。

说干就干,在区残联的帮助指导下,肖韬在沾益成立了曲靖正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事农产品销售和网上代发农产品,残联帮忙拓宽销售渠道、从省内外寻找货源,创业之路就这样起步了。

“通过这次培训,我第一次知道网上购物还可以退货,线上卖出的货品可以跟踪货物信息,售后有实实在在的保障……”意识到电商行业蕴含的巨大发展前景后,肖韬谋生了创业的想法,“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村里的农户们辛辛苦苦种出了很多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可是销售渠道很单一,如果我能自己在网上开店,售卖从农户手里收购的农产品,不仅自己赚钱,还可以带动农户们一起增收。”

命运的转折始于2017年,沾益区残联组织开展电商培训,肖韬在一个月时间里逐步掌握了电商运营技能,更重要的是彻底转变了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行业的看法。

先天性脑瘫、肢体残疾、语言障碍多重残障……肖韬这个90后小伙,始终怀揣坚强奋斗、造福社会的理想,从下煤矿、洗车、卖报纸,到如今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几十名残疾人就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奋斗的力量。

想就业、岗位少,有岗位、缺技能……面对残疾人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沾益区对有电商经营想法的残疾人免费提供网上销售实操培训、“一对一”创业辅导、网店建设等综合服务,并以包裹补贴、食宿补贴等方式助力培训学员稳定创业、成功创业;对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采取“量身订制”无障碍改造、专人定期联络等方式,为残疾人免除后顾之忧;对有专业技能的残疾人,积极吸纳回乡创业、提供扶持补助。

张博对待残疾人和其他工人一样,同工同酬,实行保底工资1500元/月外加计件工资,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自食其力,甚至有个别勤奋的残疾员工一个月工资能拿到5000余元,厂里的员工特别是残疾员工对张博心里充满了感激。

翠屏区高店镇残联相关负责人杨进香告诉记者,张博创业成功后,镇残联希望他可以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经常推荐残疾人前去就业,他都毫不推辞。

2013年11月张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张博厂房的租金从15万/年降低到9.8万/年,成功成立了宜宾瑞意制衣有限公司。通过大家的帮助和家人的筹集,张博先后投资800万元对原厂房进行改造和购买机械设备等,在建厂期间,政府长期派人到场指导,确保施工安全和消防安全。

外出务工的心酸和收入不高让张博产生了自己创业挣大钱的念头,他坚信只有自己当老板才能富裕,也只有自己在家乡当了老板才能实现让更多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在家也能富裕起来的愿望。

2010年,张博从宜宾市食职中财会专业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也为了让弟弟能够安心学,曾先后到LG售后服务公司、时代家电公司、五粮液环球集团等公司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张博一家迎难而上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学校也因此每年都为张博争取了困难学生补助、减免学杂费等。在校期间,张博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父母没有因为张博是个残疾孩子而嫌弃他,反而对他百般呵护,希望他身残志不残,可以大胆拼搏,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取名张博。

1993年张博出生于宜宾高店镇最为边远的金鹅村堰沟社,一出生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被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也因此身体发育较同龄孩子要晚,个子很是矮小。

在不知情的人眼里,他就是一个矮小个子、不善言谈、衣着简单朴素、走路一颠一拐的十五六岁的普通残疾小男孩。可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宜宾高店镇小有名气、生意兴隆的瑞意制衣厂的老板——张博。

截至目前,延津县共有持续享受扶贫政策的脱贫建档立卡户5983户18943人,其中,残疾人3072人。累计资助残疾人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191人共计50.7万元。累计完成养殖、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71人。累计完成厨师、手工艺、电商等职业技能培训1078人。(完)

近年来,延津县强化措施,主动作为,认真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定期与乡村振兴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纳入防返贫致贫检测范围,协同有关部门及时给予帮扶。同时,积极实施多种助残增收特色项目,对全县农村残疾人家庭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和创业的能力,带动农村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助推他们有序有效地融入乡村振兴“大舞台”。

一间临街的小门面,十几辆儿童电动平衡车,便是张明刚车行的最初规模,用心经营带来的小小盈利也让张明刚看到了希望。后来,张明刚忍着腿部疼痛,跟随朋友四处走访学,扩大车行规模,又自学电动车维修技能,做好车行售后服务。四年的坚持,张明刚的车行从最初的十几辆儿童平衡车,发展到现在几十辆成人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还拿下了知名品牌电动车电池的本地代理权,成了名副其实的车行“小老板”。每年六七万元的固定收入,也让张明刚的家庭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善。下一步,他准备扩大经营规模,再租一间店铺,引进更多电动车款式。

脱贫攻坚让他重新鼓起依靠双手改变命运的信心,得知专门有针对贫困户的小额贷款项目,2018年,张明刚向村里说起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我还年轻,决不等、靠、要,身残志得坚”在张明刚心中始终藏着一个“梦”:脱贫致富奔小康。后来,在村两委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张明刚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开始经营起电动车行。

扶贫扶勤,扶贫扶志。高额的医疗费及终身残疾的后遗症曾让张明刚一度想放弃治疗,情绪失落绝望。当地政府在得知情况后,因户施策,精准帮扶,组织工作人员多次上门看望慰问,协调驻村干部给他调整了低保待遇,办理了残疾人相关手续,落实了残疾人补助,每月给他家增加了近千元的收入,算是解决了他家基本温饱难题。

张明刚原是张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年前,25岁的他在建筑工地打工时不慎从楼上坠落摔成了肢体二级残疾。三个儿女,体弱的老父亲,眼盲的老母亲,外地的妻子,仅靠几亩耕地的收成和张明打工维持,这个七口之家的生活本就捉襟见肘,这场意外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晴天霹雳。

“可以,今天上午卖了两辆车。”张明刚正在车行门口修理一辆刚送过来的电动三轮车,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笑眯眯地回答,“现在正值暑假,我就想到了学生换购价的活动,这两天不断有家长来问。”

中新河南网6月30日电(董瑜雪 赵平艳)“明刚,今天车卖得怎样?”6月29日上午,延津县司寨乡张庄村支部书记张志先一见面就关切地询问本村脱贫户张明刚。

中新河南网6月30日电(董瑜雪)明刚,今天车卖得怎样?6月29日上午,延津县司寨乡张庄村支部书记张志先一见面就关切地询问本村脱贫户张明刚。  正在修车的张明刚  可以,今天上午卖了两辆车。张明刚正在车

会宁县步升养殖农场负责人 张杰:目前的话,羊羔、大母羊还有大公羊加起来大概有七十多只。以后在鸡或者是牛这方面,如果说有合适的机会的话也就开始入手,扩大规模或者种类。

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张杰努力的劲头丝毫不逊他人,每天都认真做好饲喂、巡圈、清洁等各项工作,说到未来的规划,张杰满是憧憬,他告诉记者,自己也会向多元化养殖方向发展,扩大规模,等时机成熟,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养殖致富。

会宁县步升养殖农场负责人 张杰:养殖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刚起步经验各方面都不足,一般就是自己网上查、书上看,跟搞养殖的这些人问着了解一下情况。

创业不易,残疾人创业更不容易。对于肉羊养殖新手张杰来说,经验和资金成了他最大的困扰,刚刚毕业,再加上家里条件困难,张杰有段时间常常愁眉苦脸。为了支持儿子创业,张杰父母东倒西借,经过姊妹、亲朋邻里的帮助,终于在老家办起了养殖农场,开启了他回乡创业的第一步。而他自己也从未停下学的脚步,在肉羊养殖方面不断学为自己“充电”。

会宁县步升养殖农场负责人 张杰:在念书的时候,慢慢了解到养羊这个行业比较赚钱,然后就萌生了回家创业养羊的念头。而且考虑到自身腿脚不方便,找工作可能不是很方便,再者咱们农村搞养殖业的环境比较好,养殖成本低,所以经过多方面考虑,毕业之后就直接来到家乡办起了养殖农场。

25岁的张杰自幼体弱,四、五岁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属肢体残疾,而父亲也因患有严重的内风湿病,已经20多年不能干活。自幼家境贫困的他今年大学毕业后,为了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时方便照顾家人,放弃了能够在新疆教育系统安稳就业的机会,回乡开启了自己的肉羊养殖之路。

当大批年轻人涌入北上广寻找梦想的时候,会宁县杨崖集镇刘咀村有一位90后毕业大学生,毅然决然选择回到老家当一名山里的“羊倌”。从小身体残疾的他不向命运低头,不放弃自己,在农村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努力实现青春价值,他就是会宁县步升养殖农场负责人张杰。

专题: 洗车加盟店   便利店加盟   互联网创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