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夫妻创业之路视频

0 去试试创业网

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实现脱贫,但我们并未满足。去年,我们又发展了一亩白茶,接下来还打算试种一些中高端品种的食用菌,“要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未来,我们夫妇俩满怀信心。(图为榆皇菇)

脱贫致富之路相当艰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夫妻都是残疾人,行动极为不便,凡事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我因读中专时学的会计专业,就主要负责账务管理、原材料的采购、员工的工时记录和劳务费的发放以及土地流转费用的兑现。平时也参加生产,忙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加班至凌晨两三点。(榆皇菇每天都要浇一次水)

2016年,我们家实现纯收入6万多元农村创业月收入30万以上,在当地率先摘下了贫困帽子。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除去材料费、人工费、土地流转费、维修费、水电费等等,纯利润12万多元。有了积蓄后,花40多万元建了一栋新房,结束了十余年住在工棚的日子。(图为在大棚里劳作)

2015年,我们重整旗鼓,在丈夫的老家咸丰县高乐山镇杉树园村9组租地搭建了24个食用菌大棚,并配套建了一个小型冷库,用于存放鲜菇。除继续种植平菇外,新增了香菇和榆皇菇。招收了村里的贫困人员十余人在此务工,她们年收入都在1万至2万多元,实现了脱贫目标。(食用菌基地一角)

农村残疾夫妻创业之路视频

悲痛过后,我和丈夫决心振作起来,用在打工时学到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在娘家的土地上建了一个大棚,以成本较低的稻草、包谷芯做原料种植平菇。平菇收获后卖到县城的批发市场,效益不错。初试成功后,我们又租用了两亩地,新建了几个大棚。5年到期后,由于土地租金翻了5倍,我们被迫撤离,大棚、厂房等损失十多万元。(图为香菇大棚)

2001年,我在离家不远的食用菌基地打工,与残疾工友邓兴顺认识,俩人同病相怜,渐生情愫,当年便结为夫妻。2009年大年初4,厄运再次降临,我给7岁的女儿欢欢洗脸的时候,发现她脸上和脖子上有许多紫色的出血点,中午的时候,口鼻流血不止,送医检查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很快,女儿便离开了我们。(我、二女儿和丈夫一家三口)

1994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中考,因1分之差没考上高中,直接上了中专。1997年中专毕业等着分配工作的时候,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中专毕业分配工作的政策从我们那届起宣告终止,上班工作的希望破灭,不得已回家务农。(在厂房里劳作的员工都是当地贫困村民)

1978年,我出生在湖北省咸丰县大田坝村,2岁多时还不会走路,经医生检查,发现我的脊柱、胸椎和腰椎先天性畸形,从出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在我16岁时,我的弟弟出生,在他12岁的时候,腰椎开始变形,现在的残疾程度比我还严重。

#自拍我的故事# 我叫刘荣,今年42岁,身高1.33米,先天性脊柱侧弯,腰椎胸椎畸形。丈夫名叫邓兴顺,今年49岁,尾椎骨畸形,夫妻俩都是肢体三级残疾人。在党和政府以及残联的帮扶下,我们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带动本村十余户建卡贫困户走出了贫困。

何铁锁,河南省汝南县留盆镇何庄村村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肢体三级残疾。爱人为聋哑一级残疾。原本俩人克服困难,自学手艺,开家小裁缝店,生活简单甜美。奈何妻子又患重病,举债数十万元。

在村里呆了经近一个小时,老杨两口子要赶往下一个村子了,上车后,老杨打开了车上的音乐。他说。沿途村里的老百姓听到自己车子的音乐就知道自己到村子了。每周几去哪几个村都是固定线路香港农村小伙创业记录,老客户们都在村子里等着他们呢。

王文尖大嫂在用残臂找零。大嫂说,这几年小孙孙们上学的费用就是自己老两口卖货赚的钱。小编问一天能赚多少?她说一天就卖一车货。从县城出发,沿途叫卖。到历山南堡家里时就卖光了。每车能卖1000多,纯收入也就不到200块吧。

杨大哥在货架上给顾客拿货。他说自己大儿子38岁了,离婚好几年了。现在吕梁打工,俩孙子跟着他们老两口。大孙子已经上大学了,小的上五年级。2儿子今年33岁,在县城做电脑生意,妻子在县城照看三个孩子。这些年五个孙子上学的费用老两口出,自己赚下钱除了必要的生活开资,都攒着将来给几个孙子上大学、娶媳妇用,谁也不偏袒。

老杨在给顾客拿货,身旁的这位大爷看来今天心情不错,买了不少东西。老杨说,自己从事这项工作以来,每天凌晨3、4点就起床,和老伴开车去县城进货,风雨无阻。每周要去望仙、历山、落家河(这是垣曲县三个偏远的山区村子)各一次,包括望仙景区和落家河矿的蔬菜和肉类,都是自己提供的。

他们的小货车上安有专门的喇叭,每到一个村,就放起音乐。这不,今天刚到上涧村,百姓们就被熟悉的音乐吸引过来了,大家在车上挑选着自己需要的货物这位大娘告诉小编,这老两口的货大家放心,每次从村里过,大家都会出来买一些需要的东西。今天自己买了些橘子。

老杨说,因为手臂残疾,他们两口子过去种地的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外出谋生,自己地里的活也不多干了,在8年前买了辆小货车,开始从事蔬菜水果肉类日用品的沿途叫卖。因为村通水泥路了,跑起来方便。两口子做生意价格公道,为人和善泰安农村适合什么创业,在沿途积攒了许多人脉。

妻子王文尖和老伴同岁,是历山镇南堡村人,右手臂也是在当年农业学大寨时扎掉的,当时她在用铡草机给村里的牛铡草,不小心把自己的右臂卷进去了。40年前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相互怜悯相互照顾组成了一个家庭。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杨明发,今年62岁。原籍是河南新安,17岁时在老家村子里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时,放炮把手炸伤了,从此就成了残疾,20岁时来山西垣曲县历山镇南堡村落户至今。图为老杨让小编看自己受伤的左手,他说就靠这残手,供养者几个孙子上学。

专题: 农村可创业   农村爱创业   农村创业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