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创业工厂图片

1 去试试创业网

磐石市委书记张静辉表示,针对贫困群众中无劳动能力者和有部分劳动能力者无法发展产业项目的实际,磐石市由村集体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合作,通过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参与经营、集体产业收益分红、由村级党组织组织实施,党员干部无偿劳作等方式,大力实施扶贫产业项目。“其收入全部或以分红的方式发放给贫困户,确保贫困户能够持久受益、稳定脱贫。”张静辉说。(完)

一件件半成品的羊毛衫,经过机台缝合、线头处理、水洗烘干、订标烫熨等工序打包装箱。每天可出成品500件,月产值30万元以上。

在2018年,吉昌镇已脱贫184户247人。镇长蔡俊锋介绍,这是当地的首家“扶贫车间”,正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我们会积极帮助工厂扩建厂房,现在的需求量很大,原有的车间已摆放不下更多的机器。”蔡俊锋说。

东北农村创业工厂图片

春雨羊毛衫厂自然而然被贴上“扶贫车间”的标签,更多的贫困户受惠于此。这也成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吉昌镇大力推进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42岁的李桂贤此时正在午后的阳光下踩踏着春雨羊毛衫厂送去的缝纫机。李桂贤和丈夫、婆婆生活在一起。窄小的空间里,婆婆坐在炕上用勾针小心地整理着衣服上的线头,李桂贤则在窗下操作机器,给衣服“合缝”。婆媳二人的合作,可以在两天时间里完成30件衣服。“在农闲的时候赚些家用,不用出门,守着家赚钱。”李桂贤已经渐渐熟悉对机器的操作。“再熟悉一段时间,每天可以做的更多。”李桂贤说。

更多的贫困户则在家里完成工作。“因为特殊原因,他们没办法到工厂里来做工,我们就把简单改装后的机器送到他们家里,再教他们使用。”马春雨说。

300平方米的工厂里,50名工人正在忙碌。徐因江的工作是在熨台上熨衣服,每天大概完成170件。这样的工作量,在月末的时候,徐因江会有2400元的收入。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马春雨很快完成了工厂选址、设备采购、工人招录、企业注册等前期准备工作。2018年1月,马春雨和姐姐共同经营起“春雨羊毛衫厂”,工厂里所雇佣的女工大都来自附近村庄。

徐因江所在的春雨羊毛衫厂,和他一样的贫困户还有许多,均来自于吉昌镇的各个村庄。“90后”小伙马春雨是这个羊毛衫厂的厂长,他自幼便生活在那里,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农村青年。“几年前我去广州一家羊毛衫厂打工,从最简单的打零工学起,比如合肩、锁边。慢慢地对这个行业熟知了。”2017年,马春雨决定返乡创业。

而后,徐因江要赶最早一班车前往12公里外的吉昌镇“春雨羊毛衫厂”。对徐因江而言,在工厂里打工所赚到的家用,足以养活他和两个弟弟。

中新网吉林1月4日电 (记者 苍雁)天色尚未破晓。56岁的徐因江一早起床,给两个弟弟准备早餐。虽然腿部患有残疾,他却是这个家里的“家长”,两个智障的弟弟需要他照料。

一人双职,这对于已经56岁的王爱民来说怎么着都是个负担。何时不再为情所累?王爱民说,“老关系老客户不需要我的时候。”(棋簿紫/图文)

几十台机器摆在家里很碍事,但是,当下,他必须带着这些负担偿还当年的人情。“还是得留几台机器,上千元以上的大活儿我正常收费,几百元那种的活儿就送人情了。”

因为大工厂出口服装的一些小配饰小辅料,偶尔还需要传统设备来生产,如果王爱民一股脑把设备全卖了,老关系老客户还得重新寻找能做小活儿的人和设备,即便找到也未必靠谱。

卖净水设备的同时,卖那些老旧的针织机也被提上了日程。原来两三千一台的机器,两三百就卖,甚至当成了废品处理——在王爱民“廊腰缦回”的车间里,仅剩几十台机器。

这一天终于来了。随着电脑控制的针织羊毛衫机器的诞生,王爱民的靠人看护设备便没了优势。大约是6年前,王爱民的小工厂正式关门。

20年间,王爱民逐渐把小作坊做成了小工厂,从10台机器到100多台机器,从5个人到50多个人,规模鼎盛时,旁边的车间地方不够,干脆就把院子也当成车间,摆放机器进行生产——王爱民,超量实现了创业之初的梦想!亲友和乡邻也从当初的质疑反对转变为夸奖帮助。

王爱民的家在辽宁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的赤榆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赤榆村,虽不贫穷但也谈不上富裕,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基本处在八十年代中期那个层面,依然讲究的是土里刨食,王爱民要在自家办工厂的消息传出,在乡里乡亲看来不啻错别字替换为不是忽略于痴人说梦。勿需细说,王爱民承受着巨大压力——50人规模的小工厂,需要100台机器,投资在20万左右——这是王爱民心中比较理想的规模。虽然自己小有积蓄,但还不足以拿出20万上设备。亲友又不支持。无奈之下,王爱民的小工厂便不得不缩水为小作坊,先从5个人10台机器做起。

没了校办工厂这个饭碗,王爱民只好外出打工。转了一圈他发现做什么都不如当初做针织那么顺手,“还是做熟不做生。”这样暗示着自己,他索性回到家乡,准备人生中的第一次自主创业——办针织厂!

“全面帮扶、项目运作、微利持久、让利东乡”,辽宁方大集团扶贫车间如今都已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各项目正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当地谱写高质量乡村振兴之歌。

这两天,方大富凰主要管理骨干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总结2021年取得的成绩,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并制定了全力抓好四季度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力举措,同时为高水平完成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生产经营计划做好准备。

今年10月中旬开始,甘肃地区出现新冠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方大富凰一方面积极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合理安排生产,按客户要求及时供货;另一方面,主动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为抗疫一线捐赠生活、防疫物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担当。

受疫情影响,针织行业存在上游原材料供给短缺、下游订单价格较低以及产业链协同困难等问题。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方大富凰一方面努力打开内销渠道,另一方面深挖潜力降低成本适应市场竞争。

方大富凰项目在运营初期,由于在东乡族自治县乃至临夏州当地没有毛衫行业的专业生产技术人员,特从沿海地区聘请了13名技术管理人员。从今年年初开始,方大富凰有意识地着手培养当地员工从事电脑编织机、缝合机、络纱机以及检验等关键工序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随着当地员工的日益成长成熟,现已逐步走上技术管理岗位,为该项目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一楼络纱岗位,员工焦玉花、马阿西也、李昌秀,有的在络纱机旁值守,有的在对络纱完毕的纱线称重、计数,幸福写在脸上,她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二楼电脑横机生产线,操作员马阿英社、马友清、章法倩、李昌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为了梦想奋力奔跑,现在每人能操作20台机器,成为名副其实的机织高手,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东北制药作为辽宁方大集团旗下医药板块核心企业,从2019年起,先后在东乡县创建了三个扶贫项目,其中针织羊毛衫项目公司方大富凰是就业带动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一个。方大富凰目前在东乡县设有3个项目点,分布在河滩镇苏孟村、大塬村、锁南镇城南社区。公司年产能可加工各种毛衫500万件。前不久,三个扶贫车间已经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

方大富凰是东北制药于2019年11月牵头组建的,注册资金3000万元。公司代工产品已远销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创建了具有东乡族特色的自主品牌“米拉尕黑”。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东乡。2019年5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辽宁方大集团主动响应号召,入驻东乡县,积极开展产业扶贫行动,引导贫困群众提升自我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创新扶贫机制,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化,有力促进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步伐。辽宁方大集团累计投资5.5亿元,落地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7个,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1个,取得了巨大成效,解决就业9700多人,为东乡实现整体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2月,辽宁方大集团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今年39岁的马友清,进入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车间一年,业务技能提升很快,靠着勤奋的工作与辛勤的劳动,今年5月份工资7115元,6月份工资7010元,一度创下方大集团乡村振兴项目员工的最高收入记录。

原来,就在上个月,他的工资卡内到账8172元,再度刷新了他自己每月工资的最高纪录,而这个记录,是他在辽宁方大集团乡村就业工厂创造的。

这几天,辽宁方大集团乡村就业工厂——方大富凰的员工马友清和伙伴们为赶制一笔订单而忙碌,马友清不时穿梭于电脑横机之间,时不时还会吹起几声口哨,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走进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的燃气锅炉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2017年仅北京地区就签约300余台燃气锅炉,签约额达到上亿元。产品遍布东北、华北、西北,最远销往新疆。目前正在研究智能化机器的引进和开发,让产品遍布全国。

1991年元旦,当时红光锅炉厂的一件大事轰动了全省,全厂所有村民都有了自己的楼房。2004年,徐在山又对如日中天的红光锅炉厂进行现代产权改造,由全体村民控股。改革中,领导和职工一致认为徐在山应拿51%的股份,但他坚决不同意,最后只拿了10%的股份,把更多的股份分配给村民。股权改造后的红光村,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政企合一”的行政村。现在,村民每年按股分红,少者两三千元、多者一两万元,每人都有医保社保。除此之外,村集体还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文体娱乐费。

徐在山从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取酬、划小核算单位开始改革,生产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连续5年企业劳动生产率保持50%的增长幅度。如今,保存完好的老账本上记录着,一个焊接女工的月收入是徐在山的十倍还多。徐在山说:“现在,村办集体企业员工1160人,每年乡政府缴纳税费四五千万,总资产已达到10亿元。”

红光锅炉厂成立时,哈市已有同类企业20多家,红光村是最小最弱的。经多年努力,当年的小“末末渣儿”,成长为全东北地区工业锅炉的龙头老大,到如今跻身全国工业锅炉行业1700多家企业前十位,全国风电塔架制造前三强。

红光村以前土地大部分都是难以利用的泥洼、沼泽地,最初的主业是畜牧业养殖。时任村党委书记的徐在山看在眼里,1984年4月底,他只身到大邱庄学考察。回村后,徐在山制定了新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等一整套改革方案,改变生产大队管理模式,推行现代企业的公司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村办工业,走工业化兴村道路。徐在山又去了曙光锅炉厂,他发现,尽管加工的是零配件,但效益却远远高于农业生产,他的“野心”逐渐膨胀到自己成立锅炉厂。

松花江下游,阿什河口处。曾经的沼泽遍布,如今已成为花园式广场: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式牌楼、粉刷一新的古装景观亭,还有精致的小品装饰……7月25日午后,走在道外区团结镇红光村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新农村建设的欣喜变化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翻开红光村历史一角,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美丽新村画卷。红光村党委书记徐在山带领村民们填泡造地、勤俭办厂、兴工强村,走出了一条改革奋进、艰苦创业、科技兴企、共同富裕的新农村建设成功之路,红光村被誉为黑龙江省第一村。

专题: 零食店加盟   互联网创业排行   酸菜鱼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