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的发展目的和意义

1 去试试创业网

在当下农民工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不言自明。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接下来,“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全面转移到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规划》明确强调,“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受相关权益,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创业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这无疑为未来五年农村创业创新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体现了国家为解决农村创业创新问题的决心。这些制度也更加为实现《意见》中提出的“建设1500个返乡创业园,吸引300万名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带动2000万名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目标提供了政策保障。

《意见》指出,到2025年,在全国县域范围内,预计有1500个功能全、服务优、覆盖面广、承载力强、孵化率高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将吸引300万名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带动2000万名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农村创业的发展目的和意义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离开人去谈乡村振兴,必然是水中月镜中花。那么,吸引更多农村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就势在必行。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园为解决“留人难”的问题提供了平台和载体。这些创业园集要素集聚、政策集成、服务集合于一体,依托现有大型企业和知名村镇挖掘现有设施潜力,集中提供公共服务来大力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

但是,农村创业创新仍存在要素聚集较低、政策集成不够、服务集合不强等问题,需要搭建平台,提升创业创新水平。为此,去年11月,七大部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银保监会关于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园,打造农村创业创新升级版。

这些数字的背后,反映的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后的一个必然。近年来,随着农村创业创新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浪潮正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2020年受疫情影响,农村创业创新、返乡就业工作更加被摆到了突出位置。记者了解到,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70%。在就业方面,2020年有1900多万名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据了解,这些通知是在2021年春节临近,大批农民工等外出人员即将返乡过节时发布的。此举是为了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仅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官网上就有三个相关文件,分别是:《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四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政策宣传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村创业创新自2018年以来成为“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几年来,农村创业创新的势头不断加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对返乡创业的支持,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

面对新的百年奋斗目标,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面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的历史任务,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村创业创新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胸怀大势、不舍微末,用系统的工作谋划、务实的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宣传推广。统筹各类媒体渠道,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农村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先行区域和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大力推介创新性强、适用面广、示范性好的创业项目和经验做法。开展农村创业之星、优秀带头人评比表彰,挖掘宣传他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工匠精神,爱国敬业、立农为农、守正出新的企业家精神,通过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让今日的旁观者成为明天的参与者,今日的就业者成为明天的创业者。

强化环境建设。积极培育有利于农村创业的产业生态、要素生态、市场生态和环境生态。细化实化“人、地、钱”支持政策,构建相互协同的政策支持环境;建设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开设一站式办事窗口、网站等便捷服务平台,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促进政企合作、农企合作、企业间合作以及人才间合作,做强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前后贯通、上下联动,探索建立多要素集聚、多产业融合、多主体培育,资源共用、信息互通、市场共建、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打造优良创业环境。

从当前农村发展现状和趋势看,在创业的产业选择上,要重点选择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如创意服务业、家政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电商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当前,尤其要从国内国际形势出发,从我国发展战略布局出发,指导帮助农村创业人员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外部环境倒逼的返乡创业转到积极主动的在乡创业,从临时抱佛脚的过渡性创业转到长期谋划的扎根式创业,从个人打拼的独狼式创业转到优势互补的抱团式创业,从单一的生产型创业转到多元化的融合型创业,提高农村创业创新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强化创业辅导。从城市进入乡村,从务工转向务农,返乡下乡创业者常常因为政策不明、技术不熟、水土不服而创业失败,因此,有必要组织一批有经验的管理者、科技人员和成功企业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创业辅导与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将农村创业创新的目标与国家战略要求统一起来,将产业选择、业态创新和模式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规律结合起来,做到方向准、目标明、重点清、落脚稳。

科学区分创业与就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它可以使我们避免观察统计时的数据混淆,防止政策制定上的目标失准,减少形势分析上的盲目乐观,使我们以更客观准确的判断、更务实精准的工作,对创业者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对就业者给予更有效的帮助,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截至2020年底,我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000万,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深入分析,这其中实际包含了创业和就业两个层次的人员。根据选点调查,结合经验分析,在返乡下乡人员中,真正意义的创业者占比不会超过30%,而其余人员则是纯粹的就业者。这个数字很重要,因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60万个村庄,一共只有300来万农村创业者,这绝对是一个十分稀缺的精英群体,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关键少数”。

近年来,在中央决策部署和大力推动下,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双创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创业创新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实践证明,大力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有利于应对复杂形势变化,有利于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提高农村创业创新工作质量,既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也是其本身的内在要求。从当前情况看,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需要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即“两区分,四强化”。

切实提供帮助才重要。文章通篇提到农民工返乡用积累的财富创业。以便带动就业。

【作者系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主任、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专项重大课题(19ZWA45)研究成果】

建立精准返乡创业服务与扶持机制。一是建立干部精准联系服务机制。在县域划定片区,挑选一批懂创业的干部作为联系人精准对接返乡创业项目,精准提供落户、社保、奖补政策等服务,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推进信息精准服务。瞄准县域特色产业,建立集政策、信息、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全程代办。三是实施政策精准扶持。设立返乡创业专项贷款、信用园区推荐免担保机制等保障金融供给,优先保障用地和经营用房解决返乡创业场所需求,建立孵化平台提供全要素全链条的返乡创业孵化服务,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府购买等帮助返乡创业发展壮大。

深化部署全面调动县域创业资源。一是将返乡创业纳入县级中长期规划体系。将返乡创业用地、项目、园区等纳入县产业发展规划,前瞻性部署各类创业资源。二是提升返乡创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实名制台账,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搭建返乡创业人员沟通交流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三是利用地域特色挖掘创业资源。结合现有“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产业,充分挖掘资源,引导返乡农民工集群创业,集体发展县乡特色产业集群。

统筹引导农民工县域返乡创业。一是统筹专项资金支持县域返乡创业。通过设立返乡创业投资基金,各区县申报使用省级预算返乡创业公共经费等方式,落实返乡创业专项资金扶持。二是建立统管县域创业人才、项目库。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县域创业易复制项目入库评选,明确入库人才和项目在所属行政区域有获得包括省级专项资金在内的各项创业支持的优先权。三是将县域返乡创业纳入省级考核。将县域返乡创业服务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成效纳入省级考核,督促县级政府主动发现并引回创业好苗子,壮大返乡创业队伍。

——能给农民工解决城市融入问题。返乡创业农民工普遍认为与外出务工城市仅能建立浅层次的业缘关系,社交需求和情感寄托等严重不足。县域是“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边界点,一般具备相对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基础设施,空间上能较方便满足亲人朋友交流探视等要求,是返乡创业农民工留得下、稳得住的重要空间单元。

——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第八次集体学时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返乡创业农民工熟悉城市和农村市场,了解城乡需求,能有效利用当地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搭建产业,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推手,能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象,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能与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合力。《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县域”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将返乡创业服务面瞄准县域,利用县城作为城乡对接的交会口,能有效发挥返乡创业人员在城乡之间的创业资源优势,找准农村市场与城市需求的对接点,发掘农村产业潜能,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目前,我省已建立19个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县,返乡创业人员11.08万人,创办市场主体10.98万个,带动就业30.07万人。事实证明,以县域为单位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意义重大。

乡村振兴,基础在县域,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人才。引导农民工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既是解决农民工出路的有效手段,也是拉动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相继印发了《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广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等文件,试点推动农民工群体利用外出务工积累的财富、见识和技能回到家乡配置资源创业创新,以期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 隐涵加盟   加盟奶茶小吃   互联网创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