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爷深山养蜂创业

1 去试试创业网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自由和快乐。他们过上了人们向往的生活。在中条山的清新空气中,喝着自家制作的蜂蜜,和家禽们相伴,他们过得很开心。

对于姚大爷和周大爷来说,虽然他们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但他们喜欢中条山,喜欢养蜂、放羊的事情。他们的劳动只是为了让自己喜欢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没有哪个人会因为投入了劳动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物。

农村大爷深山养蜂创业

周大爷卖猪羊可以挣得十万多元,他过得相当富裕。他把挣到的钱都给了子女,希望他们过得更好。他觉得自己要成为一个有用的老人,不会给子女拖后腿。

周大爷住在中条山已经五六十年了,他的子女们早已离开了这个地方,只留下他一人生活。他过着放羊、养猪的生活,每天早上放出家禽去吃草,晚上再收回来。

周大爷则是留在中条山的当地居民之一。他说,他当初住在中条山是因为觉得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农村30万创业投资怎样,能让他随意放羊养猪而不受限制。他认为山里的一切都属于他,他是这座山的"大王"。他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

但养蜂并不容易。除了投入大量金钱和资源,还需要了解中条山适合种植什么蜜源植物、如何提高采集效率、如何管理蜂种等等。姚大爷一步一步地摸索着,不断改进技术,每天与蜜蜂为伴,终于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并生产出畅销的蜂产品。他发现,一年可以赚取将近20万元的收入。

姚大爷在来到中条山之前,种了几十年的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田地已经开始使用机械化种植了,所以姚大爷闲下来了。

然而,中条山并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现代化设施寥寥无几,信号和网络还时常中断,这些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得知其中一个老人姚大爷是一位养蜂人,他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来照料蜂巢和蜜蜂。另一个老人周大爷则主要负责和家禽们打交道,养鸡、养鹅、养猪等等。

“大孙女去参加市里的免费电商培训班了,学成后在家里准备开个网店,把村里蜂蜜销往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吃到纯正的土蜂蜜。”说起以后的打算,郭国亮老人满是期待。他说,自己致富了不算富,他要带动更多的人养蜂,免费教他们技术,让他们也富起来,走出一条不一样的甜蜜致富路。

每年的采蜜时节,是郭国亮最高兴的时候,抖蜂、摇蜜、取蜜,虽然累,但心里特别甜。“我现在有80箱蜂箱,年产4000斤,每年可以给收入10来万元。年纪大了,我也不准备扩大规模了,就是想着把好的蜂群卖给其他养蜂的村民,让村里养蜂的人也越来越多,把这门养蜂技术传下去。”郭国亮说。

据介绍,年轻时候的郭国亮在当地的镇办企业当过10年的采购员,是远近闻名的能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养殖蜂蜜。依靠村子地理环境优越、植被丰富等自然条件,郭国亮从“零”开始,潜心钻研,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养蜂专家。

大潭沟村是一个隐蔽在大山深处的村落,这里天蓝水清,茂林成荫,水热条件好,气候光照俱佳,花源丰富,具备蜜源充足的天然优势。“我从20岁起就开始养蜂,养了60多年,带出的徒弟都三十多个人哩,咱的蜂蜜纯,又坚持诚信经营,价高也不愁销路,附近七里八乡的,甚至省外的都跑我这儿买。”郭国亮说。

郭国亮和妻子扎根在这山坳坳里几十年,平时夫妻俩一个上山采蜜,一个在家等待着丈夫归来,把采回来的蜂巢压碎后过滤、装瓶。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对于两位老人来说自己做小生意填什么职业,粗茶淡饭的山里生活,更像是一首隽永的歌。夫妻俩一唱一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酿造着属于他们的“甜蜜日子”。

“我儿子在市里上班,他想把俺老两口接出去,城里住不习惯,我也割舍不下我这些蜜蜂。”8月3日,在禹州市鸠山镇大潭沟村的深山里,82岁的养蜂人郭国亮正在忙活着。他和妻子已经在这儿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孩子多次动员两人进城,两人都不愿去,感觉还是山沟沟住着舒服。

“今年高山雨水少,气温适宜蜜蜂繁殖分箱,从前期蜂蜜采割情况来看,今年预计产量达到2000斤,产值预计在8万元左右。下一步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探索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网店销售自己的蜂蜜,力争到2023年产值突破10万元。”崔道坪筹划着扩大自己的甜蜜产业。

在采蜜现场,崔道坪小心翼翼地从蜂箱取出蜂巢,经过第一道的脱水,再将蜂巢放入摇蜜机,经过手动旋转,晶莹剔透的蜂蜜就流了出来。崔道坪介绍,目前蜂蜜主要是通过朋友圈销售,远销内蒙古、四川等地,也有不少西安过来的回头客,进行现场采割、现场购买。

“经过自己的摸索,掌握了培育蜂王、品种挑选、人工分箱等技术。养蜂要科学管理,勤管理,每月至少要对养蜂场、蜂箱打扫一次,只有勤劳才能酿出最甜的蜜。”崔道坪说。

改良后中蜂所产的蜂蜜纯度高、品质好。崔道坪所居住的秦岭大山里海拔高,花期长,花的种类多,阳春三月以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如何经营一个小生意超市,其中五味子花、野生猕猴桃花、洋槐花最多,酿出来的蜂蜜品质好。

老崔自2011年开始发展养蜂产业,从期初的传统养殖到后来的改良养殖,养蜂规模也从原来的10箱发展到如今的200多箱,摸索出不少养蜂的经验,成为了当地的“土专家”。

西部网讯(记者 魏永贤 通讯员 刘长兵)宁陕县江口回族镇沙坪村,53岁的崔道坪早晨七点不到,就开始忙碌着割蜂蜜。在老崔的养蜂场,蜂箱都被放在塑料筐做的底座上,整整齐齐的;场地被收拾得干净利落,没有杂草;蜂箱出口蜜蜂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专题: 加盟奶茶小吃   加盟洒店   面馆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