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三变创业事迹

0 去试试创业网

2018年8月,李世瑶在中箐村成立了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任理事长。同期,合作社以每年5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村里9户人家的20多亩土地,既让流转农户当股东,又要他们当工人,但是有的人只想当“甩手股东”。这样不行啊,农忙时节到处找工很不方便。于是他创新性地将利益联结机制作了调整,弱化资源股本和资金股本的分红比例,强化股东劳动的分红比例。“也就是说,在基地务工的股东,不仅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工资,每年还可以参与销售收入25%的分红。去年那一季草莓,每个工分红116元,比务工费还多36元,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至于股本收益,则用于扩大再生产。”李世瑶认为,只有把合作社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紧紧联结在一起,才能走得长远。

传统种植观念和习惯改变之后,如何才能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李世瑶想到了发端于贵州六盘水市并连续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但他发现,简单地让农民当“甩手股东”不行,必须让“股东”参与到生产环节。

刚开始的时候,李世瑶很着急,后来转念一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带着大家干,就要做给大家看。通过一次又一次亲身示范,让老百姓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逐渐转变了观念。就连曾经强烈反对自己回来的老父亲也欣然转变立场,将家里的十多亩地全交给李世瑶打理。

然而,改变村民的传统种植观念非常困难。2021年,种植西瓜时年底了有没有小生意好做,李世瑶告诉村民一根藤上就留一个瓜,其他的都摘掉,老百姓不理解,觉得留得越多,长出来的瓜越多,就可以卖更多的钱。结果因为结得太多,造成营养分散,品质、价值大打折扣。还有草莓,疏花疏果时节,老百姓一看全是果,舍不得疏掉,都留着,结果品质、口感、商品性都受到影响。

农村青年三变创业事迹

李世瑶认为,现代农业不仅要解决产量,还要解决品质,否则就难以走向市场。2020年秋季,他偶然发现一株不一样的玉米,秆茎略高,颗粒饱满,口感比本地品种更糯一些。他判断这是自然杂交形成的品种,便特意留下种子扩繁。第二年,试种的几百株玉米要比别的玉米成熟得早,而且口感好,因而深受市场认可。今年,李世瑶从贵州省农推总站引进18个糯玉米新品种和13个籽粒玉米新品种和当地的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准备筛选出更加适宜当地气候、更有市场潜力的品种,帮助乡亲们扩大种植规模。

李世瑶的初衷并不是种植果蔬,而是主攻粮食作物。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的中箐村,历来以种植玉米为主。每年10月,玉米收获后,土地就一直闲置到第二年开春,不仅玉米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也低。为了改变家乡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李世瑶决定从良种良法着手,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7年,他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冬小麦良种“西农979”,种植在自家的一亩试验地里。第二年5月,这一亩地收获了300多公斤小麦,比传统品种、传统耕作方式增产100多公斤。随后再种植夏玉米,由于耕作方式进一步改良,轮作的玉米也获得了丰收,和传统种植模式相比,相当于“额外”收获了一季小麦。吃着这些小麦做成的面条,乡亲们都对李世瑶刮目相看。

发展这片草莓园,李世瑶看中的是附近的一个名叫“天生湖”的旅游景点。这个天然湖泊,湖面恒定,不因季节交替而增减,湖水澄澈,不因天气变化而浊清,因而成了周边游客的打卡点。但是游客来后,除了玩玩山水、吃吃烧烤,几乎就没别的选择。李世瑶想,为游客增加一些场景体验岂不更好?于是,他决定融入地方政府主导的旅游产业化之中——在“天生湖”附近流转了30亩山地,并通过一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与村民一同打造优质草莓及西瓜种植基地。抚弄着基地里令人垂涎的草莓果,李世瑶自信满满地说:“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产出的草莓和西瓜口感和品质特别好,颇受游客青睐。这样,既为合作社的村民带来了较好收益,也为推动地方旅游产业化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这个季节,恰逢草莓采摘的最佳时节,红的、黄的、白的,锥形、圆形、异形,各种各样的草莓匍匐在墨绿的茎叶下争奇斗艳。正在大棚里指导游客采摘草莓的农学博士李世瑶说:“别看白的个小、品相一般,它可是咱们贵州遍地野生的土泡儿啊,被日本专家选育后,我们又把它引回来。现在这个,已经是第三代扩繁了。大家尝尝,是不是儿时的味道?”

一个好不容易通过勤耕苦读走出大山的农家娃,结果又出人意料地放弃高校稳定工作的美差而返回大山深处。这个自称“农家娃”的人,名叫李世瑶,家住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学校留他任教,一些公司和单位邀他搞科研,但他一心想着自己的家乡,想要通过自己的所学改变家乡传统落后的农业种植模式。如今,借助新国发2号文件的东风,李世瑶正带领乡亲们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尽管如今已经成为河堰村美丽宜居村庄的示范片,冯应强农场的发展脚步却未曾停歇。他不仅要发展农业,更要规划一个田园综合体。该综合体不仅蔬菜瓜果一应俱全,还能提供垂钓、烧烤、住宿度假、研学等文娱服务。经过改造,村里的山坡坡、水凼凼,都变成了游客喜欢的山村风光,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生态增值,为璧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变改革”提振了当地农企投入乡村振兴的信心。冯应强的公司通过这一改革也获得了土地资源,很快在240亩的公司土地里种上了葡萄、樱桃、桑椹、火龙果等水果。不同水果的种植方式不同七十多岁老人做小生意好吗,对土壤环境要求也不同,栽培难度非常大,但炼钢工人出身的冯应强拿出了那股“钢”的劲头,刻苦学习农业科技知识、钻研种植技术。有了技术支撑,冯应强也有了更足的底气。“第一年种植的10亩葡萄现在能产6万多斤,我们的水果还没遇到卖不完的时候,一般我还可以帮周边的农户卖出不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詹典 摄影于晨、邱杰明)2014年初,冯应强辞去重钢的工作下乡创业,创立了重庆市润天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名85后新农人,冯应强不怕吃苦,敢闯敢干。创业伊始,公司一直为资金短缺和土地流转问题发愁。2018年,河堰村实行“三变改革”,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闲置房屋、设备等,通过一定形式入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取得股份权利,从而获取收益。

随后,他在五脏沟村成立了临洮县绿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村“两委”商议把后沟社贫困户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同时,借力“三变”改革政策,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开始建设配套项目:投资30万元建设双层钢架大棚15座,发展育苗文冠果和反季节蔬菜种植;修建农业采摘塑料大棚15座、1000立方米山顶蓄水池1座;投资50万元建成小流域水坝一座;建成百亩苗木种植基地1处,修建田间生产农用道路8公里。

但对于张汝源的这一选择,请来的专家却认为当地并不适合文冠果种植。张汝源不甘心,仍然决定栽植文冠果,第一批就栽植了1000多亩。几个月下来,种苗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文冠果,是一种落叶灌木,耐干旱、贫瘠、抗风沙,分布在我国北部和东北部区域,是荒山绿化的首选树种,西至宁夏、甘肃,东北至辽宁,北至内蒙古,南至河南都有栽培。同时,文冠果一身都是宝,春天白花满枝,花期可持续20多天,既是难得的观花小乔木,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秋天果实成熟,种子既可榨制食品油,也可入药,还是制作高级润滑油、高级油漆、增塑剂、化妆品等产品的原料;树干木材坚实致密,纹理美,同样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

2018年春节过后,张汝源便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找到村里,和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并制定初步发展规划,决定先从育苗和绿化荒山着手。随后,他流转了五脏沟村后沟社荒山2000多亩,准备大面积种植文冠果苗木。

张汝源对自己计划的实现充满信心。五脏沟村的乡亲们看到他“真金白银”地往村里投钱,也希望他能成功带领大家走出一条稳定增收致富的道路城中村摆摊小生意可以做吗,彻底改变村里的面貌。

按照张汝源的想法,近期要养殖5000只散养鸡、300头猪、100箱蜜蜂,建设胡麻油加工厂和手工醋作坊各一座,逐步形成产业循环,打造出“五脏沟”产品品牌。还要在村里建一座农耕文化博览馆、8组仿古观景亭、两座茅草蘑菇亭、一座入村形象大门,两个各占地50亩的玫瑰观光区和芍药观赏区以及相关旅游设施。在发展过程中,他计划吸纳该村200户群众加入合作社,100名贫困户务工人员每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1万元。

专题: 蛋糕店加盟   蛋包加盟   科技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