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村创业经验交流

0 去试试创业网

创业初试成功,但奋斗之路没有终点。荀新富仍然在不断前行,向优秀的农业人学习,与信念相同的人共同进步,并尝试借用互联网思维,打开网销市场,“希望在未来,我们可以将产品转移到‘线上’,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品牌、了解我们的产品,带着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好。”(朱葛嫣然 孔令谦)

荀新富用“跨界”创业的“自讨苦吃”换来了自己和村民们共同的“甜日子”。回望自己的创业之路,荀新富说自己最大的贡献是给当地农民创造了一些收益。合作社成立以来,为数十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每人每年可获得近四万元的收入,每年还吸纳临时用工20多人,为村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荀新富的合作社共开辟15亩土地用以种植小霞、釜山88、青口蜜、久留米等不同优质品种圣女果,每亩每年可产8000斤果。“水果的品质必须好,只有好的品质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喜爱。”日前,在南京市第二届“最好吃番茄”擂台赛中,高淳区固城街道荀氏农夫经济林果种植家庭农场的小霞获得小果型番茄优秀奖。

南京农村创业经验交流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荀新富的合作社逐步扩张,现已拥有固城咀头基地和阳江花奔大桥基地,基地总面积达150多亩,主要种植草莓、圣女果、西瓜、香瓜、金桔、桔橙、无花果等时令水果。“如今我们的水果已经可以走出高淳,向外省销售。”2022年,合作社林果销售额达400余万元,并获“市级示范”合作社的称号。圣女果由于运输优势,已经逐步成为了合作社的“拳头产品”。

同时低学历农村创业项目申报,荀新富还在县城开了一家精品水果店,创立“荀氏农夫”品牌,把自己种植的水果放在水果店里售卖。“一开始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不熟悉,我们就先以很低的价格售卖。”凭借着这样“真心换真心”的销售方式,“荀氏农夫”的水果慢慢得到消费者认可。

“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坎坷。”荀新富作为农业“门外汉”,并不畏惧困难。“靠自己闭门造车行不通,就把专家请过来。”荀新富邀请山东、浙江的林果专家到合作社来指导种植技术、请教成功经验,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种植技术的调整,并引入更多不同品种的林果作物。

“既然自己种,就种自己愿意吃的水果。”合作社成立初期,荀新富秉持着“绿色、无公害”的理念,选择种植草莓。然而,经过多次尝试后,种植出来的草莓纵使风味浓郁、健康绿色,但因为外观、大小因素,并不被市场认可。

一次偶然机会,荀新富了解到浙江省水果种植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当时我就想到,为什么我家乡的土地不能种水果呢?”想着家乡的闲置土地,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愿望。2011年,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荀新富带着多年打拼的积蓄和满腔热血,回乡创办了高淳县盛达林果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种植林果,迈出了“跨界”创业的第一步。

荀新富出生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义保村,自小成绩优异的他考上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在浙江工作,“我在不同的企业当过车间主管,也做过大区销售经理。”经过几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后,他选择在自己所熟悉的建材行业自主创业,并闯出了一片天地。虽然在外打拼已经小有成就,但荀新富的心中一直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建设家乡成为他心中的期盼。

每天,合作社创始人荀新富都在果棚内来回穿梭,带领着工人们一起,一边采摘果实,一边为果树剪枝。“剪枝有助于果实养分的吸收,结出更加饱满多汁的圣女果。”荀新富说道。

初夏时节,瓜果飘香!眼下,正值圣女果成熟的季节,在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的高淳县盛达林果专业合作社大棚内,一串串红色果实长势喜人,在绿叶的掩映下,宛如盏盏灯笼缀在枝头……

在田头学农技的同时,陈明明也没有放弃学习进步。这几年,他深造获得四川农大本科学历,考取了植保无人机操作证。如今,峻泽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600多亩,种植了果树、茶叶、水稻、小麦,年收入超100万元。“从事农业虽然艰苦,但很快乐。今后继续响应国家号召,在生产中融入新农具、新技术,更高效地在农业产业的道路上发光发热。”陈明明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陈明明的桃园硕果累累,迎来了第一个收获期。之后几年,峻泽家庭农场不断做大做优,2021年,陈明明又尝试稻虾共养,实现“一田双收”。“现在水稻收成很不错,亩产约800斤。龙虾平均每亩增收1000~2000元。”陈明明开心地告诉记者。

但由于缺乏经验,当年种植的45亩核桃树无一成活,积蓄全部打了水漂,这让陈明明一筹莫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陈明明又借来了几十万元,勇敢地开始了二次创业。他从上海、山东、安徽引进优良品种,种起了黄桃和雪桃。为了搞好种植,陈明明查阅了大量资料,多次参加专业培训,并到外地考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技能。

春分时节,峻泽家庭农场近500亩小麦已进入拔节期,陈明明正带着工人们查看长势、清沟理墒,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逐一过问。2012年veromoda加盟,陈明明在从事货物运输时,听工友们聊起江宁核桃种植很有前景,就萌生了回乡干农业的想法。2013年,陈明明回到晶桥老家,拿出积蓄,承包了100多亩山地,开始尝试种植核桃和果树。“我的父母就是老一辈的农民,我从小是在农田边上长大的,对农村环境比较熟悉,也有感情。”陈明明说出了自己从事农业的初衷。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晶桥镇峻泽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明明就是其中一位。十年来,他不断学习新技术,在乡村大地上书写着自己的田园梦想。

在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中,朱晓斌这样一个新农人以革新开拓的意识和热情奉献的责任感,带领社员们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致富之路,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朱晓斌是一个具有科学钻研精神的人,他诚心听取当地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的意见,分析养殖状况,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朱晓斌还是一个惜才的人,认可青年人的巨大潜力。他大力支持“校企共建”,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年轻人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潜力。我们的合作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养殖水平更上一层楼,又能给这些有才能的青年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何乐而不为呢?”朱晓斌说。

正是因为之前一段在销售领域的工作经历,朱晓斌在销售上有着极高的敏感性。他看到了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打造“和丰园”和“康淳”两个商标,做良心产品,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在时代的风口上,他察觉到电商行业能够为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巨大好处,于是在合作社内为社员们搭建平台,风风火火地做起了“大闸蟹”电商经济,给社员们带来一个更加有效的销售渠道。

除了办合作社遇上困难,初次深入到水产行业的朱晓斌对于养殖技术中的“弯弯绕绕”也是头疼不已。“刚开始搞养殖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就是‘道听途说’。包括有些人讲错了,也不敢反驳。但是‘科学’和‘拼搏’这两种精神让我坚持下来了。”朱晓斌说。发现螃蟹产量始终无法提高后,自2019年开始,合作社分别从“多种规格多种密度养殖”“螃蟹+青虾/鳗鱼”“螃蟹+鲈鱼”“螃蟹+龙虾”“一稻一虾+虾苗”“龙虾+甲鱼”“螃蟹分类(全母蟹)养殖”等全方位开展了示范养殖,应用新技术、新模式,降低养殖风险,提升养殖综合效益,亩均效益增加1000余元,丰收的结果最终得到了社员的认可。

开办合作社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朱晓斌说:“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我们只有十四户人家。”而且在初创时期,各成员因诸多原因未能按实际股权入股。但朱晓斌未轻言放弃,在2018年,和合伙人孔祥华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掏出他们所有的经费,流转了120亩地来做螃蟹养殖。正是在朱晓斌的这种坚持和不断摸索下,合作社在2018年发展到了五六十户成员,再到现在已经有了103户。

2014年之前,朱晓斌做农药销售工作。他在摸爬滚打中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和积累了经营的经验。一次偶然的机遇,朱晓斌注意到高淳特有的水产发展优势,加上念及家中的老人与小孩,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去上海做点小生意咋样呢,和人合伙开办合作社,做起了水产养殖和销售。

(记者 朱枝丽 通讯员 张登辉)在南京市高淳区和丰园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有这样一位新农人,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拓展新业务,在小蟹塘中体现出大智慧。他叫朱晓斌。

专题: 互联网上创业   加盟网   创业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