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回到城市亏损

0 去试试创业网

而企业的参与,不仅仅带来的是资金,很多时候还会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甚至很大程度能够解决现在很多农村产业市场融合度不足的问题。

我一直强调,今天乡村振兴会带来50年的产业机会。但农村的产业振兴,的确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这里面,从村子走出去的老板,的确是非常值得注重的有生力量。

也就在拒绝修路出钱的这一年,老袁真正感觉到人情冷暖,原来老袁回家,都人来人往的,很多人过来享受着老袁的好酒好茶,自然也极尽说着一些谄媚老袁的话。但就在这一年,回村的老袁,感觉谁都开始对他冷冷淡淡的,还有一些人,开始说那种风凉话,让老袁听的心里特别不舒服。

农村创业回到城市亏损

这之后,工厂很多问题产生,给老李带来了巨大的信誉危机,加上市场本身不景气,一年多时间,老李觉得心力交瘁,最后痛下决心关厂,专心回自己所在的城市安心经营。

工厂开到半年的时候,老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一狠心,就把亲戚类的、本村的所有员工凌晨能做的小生意是什么,全部辞退,这一次,惹了马蜂窝,不少的这些员工父母,就直接到老李家去闹事,弄的不可开交。最后老李打死不回村。

一开始老李觉得,都是本村人,讲重了面子抹不开,就转弯抹角的讲,但这些人根本不听老李的。后来,受不了的老李,也开始讲重话了,甚至,有一次实在觉得不能忍了,就把一个堂哥骂了。结果这个堂哥和老李在所有员工面前大吵,说老李和他当年怎么怎么一起长大,现在有钱当大老板了,就六亲不认了。还现场爆出来很多老李小时候的“隐私”,让老李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很快,问题出来了,这些跟老李一个村的,有一些甚至还沾亲带故的员工,对外地来的员工“狗仗人势”,而自己却不好好工作,小到上班迟到早退是常事,大到工作完全不上心,导致产品出现大面积的品质问题。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老李的厂子正式生产了。为兑现回报村里的承诺:老李招工人,尽量是招本村的人,就觉得要带着大伙儿能够赚点钱。

老张同意这个方案,现场紧急分装,村干公布临时决定的方案,结果几个老人不干了,说本来说好给他们发2000,现在成了200元,这不行。现场又引发新一轮的争论。

这里面也有一部分人,怀着对家乡的情感和期待,再加上最近几年的乡村振兴大潮带来的产业机会,他们决定回家乡投资。而我了解到的很多真实案例,结果却很尴尬。甚至有人亏损了几百万,最后回到城市自己熟悉的圈子,发誓再也不回去了。

今天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大多以60后和70后为主,这里面诚实的说,出来了一小批“能人”,他们在城市艰难创业成功了,甚至有不少人,实现了在城市买房,定居城市的梦想。

一定要理性兄弟们,想创业不一定要回到家乡。有960万平方公里,660个城市66,238个村庄。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脚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家乡。哪里发展好你就回到哪里去。困饱两餐,诗写云上,他多何旁。不是故乡。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返乡创业应该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而不是道德的枷锁。往往告诉你返乡创业的这些人,你们知道他们是多少粉丝的大v吗?你知道他们有多少团队有多少资源吗?而你有什么呢?你以为你手上辛辛苦苦存了几年的几十万块钱,然后还有一腔热血最后回到农村创业,最后什么都没有。

我听过最吓人的话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先摆脱自己的贫困好吗?不然你的家乡还得摆脱,才能够摆脱贫困。尤其是做农业。不能只有情怀,还是得先吃饱再来谈社会价值。我绝不是告诉你政策有多不好。

先摆脱自己的贫困好吗?不然你的家乡还得摆脱,你才能够摆脱贫困。那些一味鼓吹你返乡创业的人不是坏,是很坏。看看你身边那些返乡创业的人,有多少又负债累累,灰溜溜的回到城里拧螺丝还债的。

这样的开局让丁志辉非常惊喜,2013年4月,他辞去中兴的工作,专职经营电商卖香菇。但他很快发现,生意没那么好做。他的产品从种植到收购环节都要求高品质,价格比一般香菇高,但市场对高价高品质产品并没有特别的青睐,销量一直不尽如人意。2016年底,丁志辉发现,三年的付出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几十万。

曾有媒体报道过一位辞职回乡卖香菇的IT工程师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13年4月,丁志辉从中兴辞职,回到老家陕西商洛市商南县,准备创业卖香菇。

据唐冬介绍,在他的农场附近也有一个从北京来的创业者,之前是自己开公司,几年前,来到眉山办养殖农场,投入了好几百万。但因为效益不好,现在已经关了农场走了。

近年来,白领辞去工作回乡创业赚大钱的新闻屡见报端,但成功者是少数。农业领域涉及的环节多,投入周期长,收益相对较低。对于个人创业者而言,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无法打持久战,最终很有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

截至发稿,唐冬还没有和家人详细沟通目前的情况,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说服家人支持他继续开办农场,但唐冬自己想把这份梦想继续下去。

唐冬尚未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与谁合作、怎样合作,还需要多方继续沟通。如果能够与企业合作,唐冬将减轻不少压力,能够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能够有一份固定的收入,相对之前独立经营农场要稳定得多。

目前农场仍在正常运转中,在被媒体报道后,农场产品的销量翻了一倍。唐冬告诉AI财经社,此前每天只能卖二三百颗鸡蛋,这两天每天能有四五百颗,农场一天的产出只有四百多颗,现在已经供不应求。

成都某投资公司的马先生对唐冬的农场非常感兴趣,通过媒体联系到唐冬本人。马先生的公司在眉山也有农业项目,初步的打算是以唐冬的农场为基础,在当地拓展出一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6月21日上午,马先生特地来到凉水井生态农场考察,希望唐冬能够加入到他的公司中。

据成都商报此前报道,6月12日,唐冬已经决定转让农场,“等几天就准备回城里找工作”。就在报道发出的当天,四川团省委青年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联系到唐冬,表示愿意为其提供帮助。

唐冬告诉AI财经社,他目前最大的困扰是家人的不理解,尤其是他的妻子。在唐冬的家人看来,有固定稳定的收入才是最可靠的,上班是最稳妥、最看得见效益的方式,其他的工作风险太大。另一方面,孩子年幼,需要父亲的陪伴,但唐冬因为要经营农场,每月只能回家一次,停留两三天又要返回农场。

种种困难使得凉水井生态农场一直无法扩大规模,每月营业额维持在五千元左右,扣除成本,每月还要亏损两三千元。两年间二三线互联网创业机会,唐冬为农场投入的20~30万元积蓄已经全部花光。

唐冬的鸡都是农村少见的品种,全部散养在林间,坚持原生态喂养,不用一点饲料和抗生素。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农场的产品依靠电商途径销往高端市场,但实际上,市场对他的产品认可度有限,缺乏信任。

老家的年轻人基本都去大城市打工,青壮年劳动力紧缺,连一个会发快递的人都找不到。唐冬几经寻觅才找到一个会写字的员工,教会他填写快递单。这位会写字的员工也是唐冬唯一的雇员,除了他之外,其他的工作只能自己顶上。唐冬的父亲也会帮他做一些工作,但也只能是帮着照料鸡、捡鸡蛋。

创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即使唐冬已经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学习养鸡知识、运营电商等等,但在农场正式运转起来后,他遇到了许多问题。

2016年,唐冬从外企辞职,回到家乡眉山市仁寿县。他在老家屋后山上承包了50余亩土地开办农场,起名叫做凉水井生态农场。唐冬计划投入20万元,先喂养1000只乌骨鸡、珍珠鸡、贵妃鸡等农村较为少见的鸡,运转起来后再逐渐扩大规模。

唐冬出生于1980年,2004年大学毕业后农村女人贷款创业失败了,进入中石油乌鲁木齐分公司工作。2008年,因为长年在外漂泊感强烈,他选择辞职,回到四川。2011年,他入职一家外企,月薪过万。

此事在媒体报道后发生了转机。2018年6月20日,据成都商报报道,当地团省委青年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已经联系上唐冬,希望能为其提供帮助,还有一些企业家和投资者也通过媒体找到他,表示了合作的意愿。

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眉山市仁寿县的唐冬(化名)辞去月薪过万的工作回乡创办养鸡场,两年间亏损数十万。如今面对家人的反对,唐冬不得不考虑放弃田园梦,将养鸡场转让,回到城市找个工作。

专题: 网上创业项目   碳鱼加盟   书法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