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40年如一日图片

0 去试试创业网

时代的发展进步中,传统的老手艺老作坊都在慢慢消失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手工制作的产品多为生活生产用品用具,艺术价值不高,就是个实用品,往往就会被现代化的新产品所取代,它的生存之道应在保护下走自我提升的道路。各位你怎么看老手艺老行当老作坊的出路?

听说渭南澄城县对砂器制作手艺列为了非遗项目,已经受到政府的保护,有个姓白的中年夫妻成了传承人,现在砂器做的很好,我想那天去看看,学习交流一下经验,我没有能力祖宗的手艺传给后代,也盼望着能够受到保护传承给愿意学习的人,也算是给祖宗个交代。

大哥说现在上年纪了,身体不行了,以前一天能做80多个砂锅,现在只能做40个左右,速度慢了,一年下来也就是五六千个,能卖上4万多元,也就是赚点辛苦钱,现在大家都搬到了山下,这里时常就是自己和妻子,在这里就像隐居一样,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做砂器,如此往复,弄得自己都快成机器人了。

农村创业40年如一日图片

尤大哥说现在深山里的农民都移民搬迁,生活在了山下的移民新村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特点,自己也在下边买下了120平方的住房,但是平时还要往山里跑,还要种地做砂器,年纪大了在山下也没有合适的工作,再说做了40年的老手艺,心里始终放不下它,每天做做砂器心里畅快。

砂器制作好还要进行烧制,这个活是个大体力活,因为是用碳火烧制,所以一旦开炉就要连续10多个小时不休息,大哥夫妻两个轮番上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次烧制要1000多个。图为尤大哥在检查露天烧炉的情况。

尤大哥目前制作的砂器是“砂锅”和“中药锅”两个品种,一个批发的价格是8元钱。他说由于是传统手工制作,所以质量好,很受当地农民的喜欢,销售是供不应求,但是现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制作的数量有限,销售基本是坐在家里做的上门生意,要货的客商需要交钱预订。

砂器制作的时候一般都在一个阴凉的空间里进行,这是为了保持泥土湿润,尤大哥的作坊就选择在住房的一个偏房里,他说40年的潮湿环境里工作,让他已经患上了职业病,腰腿关节都疼痛,医生说是风湿病,建议他停止砂器烧制的作坊。

砂器的制作很讲究各道工序的技法和衔接,配土,合泥,制模,上釉,到烧制,一件砂器从生坯到做成大约要7道工序,时间在5天左右,特别是做砂器的“耐火土”是一种耐高温的沙土,要在特定的山体上选择采取,在经过配土,和泥,制坯,晾干,上釉后才进行烧制。

大哥说大山里的农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只有手艺人无论那个年代都不会饿着肚子,先祖们也是坚信这个流传了数百年的道理,所以始终在传承着。自己在15岁左右的时候就在家里的砂器作坊跟上爷爷父亲学做砂器,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自家过得相对要好点,所以自己也坚信老辈人说的道理。

尤大哥今年56岁,他家的老手艺是“砂器制作”,听他说这是祖上几十代人传承下来的的技艺,以前听爷爷说过有记忆时间大约在明朝,祖先都是世代居住在当地山区生活的农民,在种庄稼的同时为了养家糊口始终坚守着砂器作坊,到了自己这一代传承出现问题,这也是他这几年很无奈的一个心事。

近日摄影师在当地影友的带领下前去拜访了尤大哥,几经打听我们才寻到了他的家,尤大哥的家没有院墙,里边的房子还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起的土坯房子,它静静的坐落在一个绿树掩映的山坳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农村手工艺作坊的标准地方。

图片上这位农民大哥名叫尤杰娃,他家住在陕西省洛南县一个叫李沟村地方,他在大山里坚守着祖上所传下来的一个老手艺40年,尽管时代变迁,但是尤大哥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默默的为我们讲述着一位老手艺人的执着。

比如花生,是那里的另一特产,也已经形成了一个链条产业,从一开始少数农户制作花生,到现在产生了多家花生制品厂,逐渐打出了响亮的品牌知名度。

车田豆腐,已经是这里一块响亮的招牌,有机会的话,你们也可以去客家餐厅品尝一下,像广州、深圳这些大都市,都有很多客家餐厅,能吃到这道菜。

这个收入在城市来说不算高,但对于在当地农村靠种水稻为营生的农民,月入过万,而且稳定的,实属不多见。尽管要熬夜辛苦劳作,但是回报可观,这样一做就做了40年,不用外出进城,也能让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

一个晚上制作300小块左右的车田豆腐,一块豆腐零售价卖2元,一天的营业额固定有600元。除去成本,邓师傅卖一块豆腐赚1.5元,300小块豆腐,一天就赚450元,一个月能赚13500元。

到天朦亮的时候,豆腐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叫炭火烤豆腐,豆腐两面经过炭火烤过后,外焦里嫩的豆腐,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卤香,让人垂涎三尺。

车田豆腐,从筛选黄豆,去壳,浸泡,石磨研磨豆浆,煮豆浆,还有一个工序叫"游豆腐",也叫点卤水的关键动作,这个技术动作,非常依赖师傅的技术精湛程度,邓师傅有着多年的经验,对他来说游刃有余。

也正是邓金云老师傅的坚守,让他常年都有稳定和忠实的食客,可以说他家的豆腐,远近闻名,还上过央视频道节目,包括香港等地,都对车田豆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夫妇,每晚制作300小块左右的车田豆腐,第二天上午就送去镇圩,在集市上大部分都是老顾客,看到邓金云老师傅来了,不到一个小时,他家的豆腐,就会被卖完。

当别人都往城市里打工谋求发展时,邓金云夫妇却坚守在老家小生意如何交易不违法,做豆腐卖,靠着卖豆腐赚的钱,拉扯大4个孩子,现在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豆腐,这个寻常见的豆制食品,在餐桌上很常见,尤其是客家人的餐桌。可以三日无肉,但不能一日无豆腐,可见客家人对豆腐的喜爱程度。

嬢嬢的不少食客都是从小吃到大的,现在带着孩子过去吃,还喊话让嬢嬢一定要开下去,不然不知道去哪里吃这样老式味道的了。我们的餐饮需要改良迎合大众口味,同时也需要保留传统,所以无论哪一种,只要是你爱吃的,就是好的。最后说一句,非油炸、低碳水的丝娃娃吃起来可真健康。

丝娃娃的配菜有十几种,基本上也是老式的样子,有胡萝卜、黄瓜、泡萝卜、折耳根、香菜、黄豆等,汤底也是老汤底,没有做任何的改变。一般食客都会点一个丝娃娃和一份炒饭或者炒二块粑,二块粑的口感刚好,不粘牙也很有嚼劲,咸淡适中,分量不少,里面的配菜还能更好的去油腻。

店里除了卖丝娃娃,还有炒面、炒二块粑、炒粉、炒饭、冰粉、绿豆汤、黑糯米、脆哨,没有花里胡哨的味道,每一样小吃都是一种口味。丝娃娃18元1份,从制作面糊到上锅烙,都是嬢嬢亲自动手,她自己也说,要说简单,也不简单,要说难,也不太难,主要还是要有悟性,控制好火候。丝娃娃除了要制作饼皮,还要准备卷起的配菜,所有需要做成丝状的,为了保持菜品的水分,也都是嬢嬢用刀切出来的,没有用其他的工具,所以会比其他店的醋一些。

丝娃娃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80年代初,嬢嬢就跟着一个老阿姨学会了做这个小吃,开始是提着篮子卖,1分钱1个,到2004年才开了现在的这个店。从开始卖这个小吃,一直到现在,嬢嬢都保持着原来的味道不变,并且所有的食材都是纯手工制作,店里卖的种类也不多,嬢嬢都是亲力亲为。

丝娃娃是贵阳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吃,基本在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卖这样小吃的店铺,有大有小,有的保持着传统的味道和配菜,也有的为了迎合更多食客的口味,做了改良,选择哪一种都无可厚非。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家开在居民楼里30多年的老店,老板是一个70岁的嬢嬢男友说给钱了做小生意,之所以叫她嬢嬢,是因为她的状态实在不像这个年纪的人。

我们经常将云南和贵州放在一起了解,似乎无论是饮食习惯还是口味,都是差不多的,其实深入探寻后,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各有各的美食小吃,有些是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几十年前当地人民自创的,无论是哪一种,都代表着当地的饮食发展。北京烤鸭非常的著名,薄薄的面皮裹上酥脆香咸的鸭肉,备受各地人们的喜爱。而贵州贵阳也有一种用薄饼卷菜的小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作“丝娃娃”。

专题: 懒猫加盟   加盟项目   成人用品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