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返乡创新创业成效

0 去试试创业网

记者从玉溪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近期,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7条措施》,提出实施“彩云雁归”创业计划,培育打造一批优质劳动者返乡创业园,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补助。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正在进行筛查,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载体进行申报,对通过申报的创业载体将给予资金补助,此举将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返乡创业,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现年33岁的普锐是华宁县华溪镇人,先后在省内外打工,2016年,回到家乡创业;2018年,成立了华宁朵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了柑橘种植产销平台;2022年,普锐又成立了华宁云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果蔬种植、塑料制品包装加工、进出口贸易等,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投资总额达4800万元,吸纳587户2273人加入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在玉溪,类似的创业孵化平台全市共有16家,其中省级认定平台11家、市级认定平台5家。凡是入驻创业平台的创业实体,都可以享受租金减免、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人事代理等服务。2023年1月至6月,全市16家创业平台入驻团队461个,带动就业人数5183人次,已成功孵化29户创业实体退出创业平台。

云南农村返乡创新创业成效

近年来马家湾做小生意怎么样,玉溪高新区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主线,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布局,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全力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以玉溪互创国际中心为例,这是一家致力于产业孵化、创业服务、人才培训的平台公司。截至目前,累计入驻企业216家,培育规上企业9家、纳限企业6家,累计线上开店数量70个,累计实现销售额31亿余元,园区办公企业带动就业人数共计203人。直播中心累计直播5909场次,累计线上交易额7112万余元。

李岳衡系众多在红塔区就业创业青年的一员。为集聚和感召青年人才到红塔区就业创业,红塔区启动建设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通过“就业友好、创业友好、成长友好、生活友好、人文友好”五大行动,不断增强青年在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土社会是一个自然资源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它承载着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多样性之间的有机整合。当农村走出的学有所长者、经营者和外出打工者等人群怀抱梦想回到家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相信各种各样的乡村新业态会在这片“新乡土”上蓬勃兴起。

转眼间,罗志刚养殖黑土猪将满十年,郭祁琦在核桃行业扎根七年,凌体超种植生态苹果也到了第八年。一路走来,他们回馈故乡、推动乡土发展的创业心愿也在一路实现。

二十年来,罗志刚走出大山,见识了世间繁华又沉下心来走进大山,最终凭着一腔热血与初心回馈故乡,带着巍山县特产“走出”了大山。

罗志刚一直重复的两个关键词是“扎实”与“坚守”。因为“扎实”,罗志刚能够在山上一人养猪一养便是三年,因为“坚守”,猪瘟禁止猪肉出售时,罗志刚才能有勇气挺过资金短缺销售难的困境,正是“扎实”与“坚守”的品质,支撑着罗志刚克服了一路上的困难,始终怀着乡亲们2000元的恩情。

随着近几年不断的发展,和罗志刚合作的11个村委会年收益达138.8万元,远超巍山县平均水平,与罗志刚合作的农户户均收益已达4.8万,远超国家脱贫标准。罗志刚还多次对周边学校进行投资,努力使巍山儿童有一个较好的读书环境。

无奈之下,罗志刚只好上山尝试,这一尝试就是三年,从最初的土猪开始养殖,逐渐引进国外的猪种进行杂交,选育优良猪种,逐渐摸索确定主要养殖品种,从开始的毫无基础,到现在的方向明确,其中的艰辛只有罗志刚自己心里清楚。

2014年,积累到一定人脉后,罗志刚毅然放弃在上海经营八年、薪酬优渥的工作,紧随国家的政策,不顾家人反对与同村人的质疑,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创业前,罗志刚了解到国家的帮扶政策,选择到农产品养殖行业发展,在选择养殖品种时,他既想要贴合大众日常需求,又想与众不同,经过不断的思索后,便将目标放在了快要绝种的彝家黑猪身上。

看着罗志刚在上海的发展蒸蒸日上,曾借给罗志刚打工钱的巍山乡亲们便不断地托付罗志刚,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上海打工,长此以往,巍山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巍山人口流失问题愈发严重。罗志刚认识到想让家乡发展,只是带动年轻人出去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让家乡的人在家乡能有事做,便开始产生了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想法。

19年前,17岁罗志刚与当兵梦失之交臂后,向乡亲们筹集了2000元,便走上了去往上海的十年打工路。起初他在宝钢工作,因为公司内较快的工作节奏以及上海的交通制度,罗志刚养成了极强的时间观念,由于自己出色的表现,两年后转到上汽集团工作。

2023年是罗志刚养殖彝家黑猪的第九年。曾就读于巍山县职业中学养殖类专业,因当时一门心思想要当兵说什么也不会养猪的罗志刚,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20年后的今天,他不仅养猪,还把猪养得如此成功。

如今,凌体超的生态果园已有200多亩,他的苹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拥有孤老山、洱园红和洱蜜三个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销售品牌。洱源凌福苹果种植有限公司获得了县级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也带动起周围人致富。凌体超自己拍的宣传短视频也会偶尔登上小热门,同时有亲人陪伴在身边享受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之乐。

创业初期的果树栽培、果园护理等工作全来自凌体超的父母和弟弟、弟妹的帮忙,果园才得以发展起来,用行动和付出永远和他相伴。凌体超和妻子之间除了爱,还有不离不弃的默契和共同孕育的成长。两人一起回到洱源后,一路为生态苹果的加工、包装和销售保驾护航,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他们相互扶持,彼此陪伴,事业蒸蒸日上。

亲情、爱情和友情共同拼凑起了他的创业人生。“我家一家人都很爱吃水果。我老婆一天可以吃两斤,她平时坐在电脑前帮我做销售表时,不知不觉间就啃了几个。”凌体超提到家人,表情变得越发明亮,抿着嘴角,想要掩饰笑容。

与此同时,农科院主动联系到他,并在果园里联手创立了一些实验田,开展科研项目。在这里,他们会彼此分享好的土壤配料,进行无数次思想上的碰撞,双方共同成长和进步。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用信息技术赋能这片生态苹果园,是凌体超选择的长征路。2017年,凌体超成立了洱源凌福苹果种植有限公司。他四处学习苹果种植技术,不断尝试引进优质果树品种,不断提高果园科技设备的智能性和便捷性,用心感受每颗种子的萌发、每朵花的绽放和每个果实的成熟。

不是谁都有重头开始的勇气,但凌体超有。“我不是富二代,创业无捷径,该苦就得苦!”凌体超一边说一边随手拿起桌上的苹果啃了一口。

尽管凌体超的弱电专业并非完全与果园管理对口,但他却将自己学到的部分知识应用在果园中,如自动灌溉和利用无人机施肥技术。这种结合专业技能与农业实践的尝试虽然有些偏离原定道路,但这也是一种探索,一种将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新途径。

然而,命运却出乎意料地扰乱了凌体超的美好计划。2016年,他的父亲遭遇意外事故,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击直击凌体超的心灵。出门在外的人最能明白家的意义,心系父亲的他再也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弱电行业,决定立即告别同事,回家照顾并接手父亲的苹果园。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凌体超充满希望地踏入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领域,并顺利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工资待遇优厚的工作。他在大城市里从事弱电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一片光明。这一工作不仅符合他对电子产品和智能控制的浓厚兴趣,还是他想跳出农门,从事科技含量较高工作的理想选择。

2006年,凌体超的父亲开始在洱源县永乐村种苹果。洱源,如其所名为洱海的源头,这里依山傍水,牧场、森林、小溪和湖泊,每幅景色都好似掉入宫崎骏的动画世界。果园以高山冷泉水灌溉,不打蜡、不套袋、不催熟苹果,使用有机肥料。经过凌体超父亲的用心经营,苹果园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郁郁葱葱的苹果树遍布周围,肉甜多汁的苹果挂满枝头,清新的空气和果香融为一体,凌体超在露营棚地找了个木墩坐下,隐藏在每一颗果实中的田园故事徐徐展开。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这个洋溢着幸福的生态果园也为附近的牧羊户带来了温暖。这里放羊人大多为5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在放羊之余,能与许多和自己小孙子、小孙女年纪相当的孩子玩耍交谈的同时还有不错的收益。

他为这些来自各省各市的孩子们精心设计活动,如教做羊鞭去放羊、用清洗干净的无人机给孩子们撒糖等,做到让孩子快乐玩耍的同时体会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的结合,活动之余还会有专业的知识手册供孩子们进行深度学习。

与采用挂袋种植的果园相比,凌体超家的苹果树没有那么规整,高低错落,挂果大小不一。“生态园能正常销售出的苹果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坏果率也高。你们别嫌果丑,味道很好的,摘下来就能吃!”凌体超边说边顺手采下一个红透的苹果递过来。

今年是凌体超种植生态苹果的第八年。从云南大理洱源县城中心驱车二十分钟左右能到达凌体超的苹果生态园。小院平实而干净,显得自然、轻松、休闲、质朴。穿过院子,沿着碎石铺就的蜿蜒小径前行,两旁绿树成荫,树下青草丛杂有鸭鹅相伴,野花点缀其间。

七年走来,郭祁琦成功带动了800多名农户脱贫,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他的公司获得了扶贫明星企业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荣誉的加持,让郭祁琦和企业自觉承担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2021年5月21日,漾濞县遭受6.4级地震,郭祁琦的团队第一时间为家乡群众捐赠蔬菜,投身抗震救灾工作。同时,他和团队对林中种植野生菌技术的探索,让菌子成为了核桃林下的经济作物。当年地震的震中秀岭村,现如今已经长满各类菌种,又为农户带来一笔新的经济收入。

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热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郭祁琦在新媒体运营上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他们陆续开通了多个平台账号,记录村里的春耕秋收,田里的花开花落以及漾濞人的喜乐哀伤。他们的视频里,没有唯美的田园牧歌,却有朴实的农耕嗨唱。少年不知疲倦、奋不顾身地奔跑在漾濞的五镇四乡。他们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渴望让大众看到小县城里的好风光,渴望通过直播能把这里的农特产品卖得更远。截至目前,他已经拍了上千条助农视频。

在漾濞,有很多的古核桃树生活在偏远的乡村,高大粗壮荫蔽土地,历经数百年生生不息,不仅古韵悠长,还添了几分沧桑的人生况味。在郭祁琦和团队的策划下,两棵漾濞古核桃树的核桃采摘权出现在上海拍卖行的舞台,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漾濞核桃,也有很多的朋友因为他的故事萌生了从北上广回到了家乡创业的想法。

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下,上海对口帮扶云南,而漾濞县作为贫困县受益于此。与此同时,郭祁琦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县里委托郭祁琦来运营沪滇协作的产业园。他们深信郭祁琦能够发挥出色的链条式作用,能够将漾濞特产推向上海市场。

大家的信任与支持维系着合作社的繁荣,看着农户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他知道他们的生活因为合作社的成长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份喜悦让他倍感幸福,激励他继续为合作社的发展而努力,在春节的钟声中,郭祁琦心怀满足,怀着坚定的信念与农户们共同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如今,经过一步步的沉淀,他们建起了自己的厂房,带动了上百户的农户。

为了帮农户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郭祁琦邀请了相关的专家来开课教农户管护核桃,并且免费给农户们发放肥料。每年春节前,郭祁琦与同事们都会投入一周的时间,将分红交到农户的手中。这一刻,他满怀喜悦与欣慰,他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这些农户收到的是属于他们辛勤劳动所应得。

“通过我们一趟趟往返在村子和县城之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销售方案,帮老乡们卖掉了滞销的核桃,我们内心乐开了花。”就这样,郭祁琦和农户们共建了合作社,通过“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就业和分红。

同年,面对核桃行情的暴跌,郭祁琦接手合作社,整合资源、提高品质、开拓销售渠道,并吸引更多村民加入。通过分级包装、网络销售等措施,他们成功推动核桃销售,社员们的纯利润翻了数倍。2016年,郭祁琦登上了央视《农广天地》,向全国展示了位于云南漾濞的箐口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故事。

遭到“当头一棒”的郭祁琦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如何提高核桃采摘和加工的效率,成为他探索的方向。带着有经验的同事琢磨两个多月后,他们的第一台核桃加工机器面世了。经过了多番的改良,他们不仅成功地投入使用还申请到了专利,于是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厚积薄发的力量让郭祁琦的团队陆续接到来自山西、新疆的订单,同时也帮郭祁琦“养活了”团队里的七八个人。

刚开始,郭祁琦几乎走遍整个漾濞县,上山找农户收核桃。上山的路途艰辛,有时需要连续开车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或许出彩的人总会与一段段沉闷的时光相伴,太多的付出与回报总失之交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来的核桃因销售渠道短缺,过期了大半。

山清水秀的漾濞县,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核桃是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漾濞人靠核桃生活,起早贪黑地在地间忙碌,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这片河川山岳如何进入电商平台做小生意,就是想让收成好一点能多卖些钱。

郭祁琦是土生土长的漾濞县人,漾濞县和有着“苍山洱海”的大理市紧紧相连,但又被大山阻隔,在2022年通高速之前,从漾濞到大理只有一条柏油路,雨天还偶尔会发生塌方。走出大山,是这里很多年轻人的愿望,也曾是郭祁琦的愿望,而且他还实现过。

在大理这片恬静而美丽的土地上,一群曾背井离乡,追逐着更广阔世界的年轻人,怀揣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在他乡积累知识和经验后,毅然归乡。他们是年轻一代的新农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牢牢抓住机遇,和乡亲们一起创造着乡村的发展与繁荣。跟随这群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一起去聆听他们的新乡土故事。

针对城乡发展相对薄弱的交通设施,曲靖市不断推动高速公路网络完善扩展,在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加快互联互通。目前,曲靖市高速公路里程达1107公里。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22年以来,曲靖市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966公里、绿美农村公路2686公里,铁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曲靖市还引进中国农大李小云团队,打造了罗平县云上花乡、陆良县荷花里等6个乡村振兴先导工程;成立了中国乡村高级职业经理人学院,着力培养一批乡村CEO。

同时,曲靖市每年拿出900万元奖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农村返乡入乡创业之星。目前,该市农业企业21767户,2023年上半年新增4930户、同比增长63.85%。

锚定建设全国一流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和云南省一流的高端蔬菜水果新兴产区,曲靖市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引进大北农、盐津铺子等一批行业领军链主企业,加快推动食品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变。目前,已建成云南最大的杂交玉米、马铃薯、魔芋良种繁育基地,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8家企业、9个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郜晋亮)近年来互联网创业思维的主要表现,云南省曲靖市创新工作方式,以“打造高端食品基地”为抓手,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核心,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专题: 素吃加盟   歌颂互联网创业   小成本创业项目